為什麼說「長津湖之戰」,是朝鮮戰場上最殘酷的一戰?

2020-12-22 方圓文史

1950年6月25日,朝鮮人民軍南進作戰,「韓戰」正式爆發!28日,人民軍攻佔漢城,韓國軍隊因遭受不住人民軍強大的攻勢,節節敗退。

在這樣的情形之下,美國當局為了維護其在亞洲的領導地位和利益,很快便開始出兵幹涉。同年9月15日,美軍第10軍在仁川登陸,朝鮮人民軍腹背受敵,損失慘重,只好暫行撤退。

1950年10月8日,朝鮮政府請求我國出兵援助。我國本著「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核心原則,迅速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值得一提的是,入朝僅十多天,我志願軍部隊便打響了駐軍朝鮮後的第一仗,並取得勝利,總計殲敵15000多人。

此戰不僅挫敗了「聯合國軍」企圖在11月23日佔領全朝鮮的計劃,初步穩定了朝鮮的戰局,同時也給朝鮮人民樹立了必勝的信心。

然而,戰爭畢竟是殘酷的,我志願軍入朝作戰更是挑戰重重。在第二次戰役期間,敵我雙方便遭遇到了朝鮮半島50年不遇的寒冷冬季,氣溫低至零下三四十度。

據後來一位名叫「切斯特·萊森」的美軍少校軍醫描述:「所有的東西都被凍住了,血漿凍住了,瓶子凍裂了……」。由此可見,當時的氣溫有多麼的低。

由於天氣寒冷,美軍不得不在晝夜都要開槍射擊,以防止武器被凍住。如果不是要外出巡邏和特殊情況的話,就鑽進睡袋取暖。

然而儘管層層防護,一個營在一天之中,還是有六十多個人因凍傷而不能行動。

不過總的來說,美軍的後勤供給還是很到位的,美國遠東空軍的物資幾乎全部投放到了長津湖地區。就算天氣再寒冷,美軍士兵也還有熱咖啡可以喝,柴油爐可以烤。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他們的對手,我們的志願軍勇士們已經在冰天雪地裡設伏六個晝夜,他們身著單衣,吃著炒麵就著白雪!

當然,他們也不會想到,隨著一陣陣急促的軍號聲響起,成千上萬的志願軍勇士,突然出現在了大雪過後的曠野上。這便是朝鮮戰場上著名的「長津湖之戰」!

實事求是地說,這場戰役是十分悲壯的。由於後勤物資供給不足,在零下幾十度的嚴寒下,很多士兵還是身著單衣,雖然最終取得了戰鬥的勝利,但在此戰中,我軍卻因戰鬥傷亡一萬九千餘人,而凍傷的就約三萬人,凍死的更是多達四千餘人。

當然,美軍的日子也不好過,被凍死的美國大兵也高達數千人之多。

讓人感傷的是,在死鷹嶺高地,我志願軍第20軍59師117團二營六連的125名官兵,全部凍死在了冰雪陣地上面,武器與士兵凍在了一起,人生最後的姿勢,仍然是戰鬥的姿態。仿佛待冰雪融化之後,他們就要衝出戰壕,向敵人發起進攻……

後來經過核實,在長津湖地區,這樣的「冰雕連」一共有三個,它們分別是:20軍59師177團6連、20軍60師180團2連,27軍80師242團5連。

在此戰中,美軍的「北極熊」團被我志願軍全殲,他們的團旗,也成了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的志願軍戰利品。在此戰最後,美軍殘部在7艘航母的掩護之下,才僥倖利用海路脫離了長津湖戰場。

而我志願軍冒著大雪和密集火網頑強阻擊的那一幕,便永遠成了美軍揮之不去的陰影。以至於在多年之後,美軍陸戰一師作戰處長鮑澤在對當年逃離長津湖的那一幕還心有餘悸,他說道:

「我相信,長津湖的冰天雪地和中國軍隊不顧傷亡的狠命攻擊,是每一個陸戰隊員心中永遠揮之不去的噩夢。」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不僅維護了亞洲地區和世界的和平,更加鞏固了中國新生的民主政權,從而大大提升了新中國在國際上的威望。

當然,這場戰爭的勝利,不僅是屬於中國人民和朝鮮人民,還屬於世界人民,因為這是一場正義與邪惡的戰爭,是一場反對侵略、爭取和平戰的戰爭。

當然了,這場戰爭從開始到結束,歷時三年之久,一共經歷了五次大型戰役,這其中仍然還有很多問題值得我們去探討研究。

如果你對這段歷史感興趣的話,建議可以去看一下《決戰朝鮮》這部書。我們本文提到的這些內容,基本都能在此書中看到。當然,書中講得也要更為細緻、全面一些。

而除了這些之外,裡面還有很多精彩的內容,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親自去看一下這部書。

當然,如果你還沒有這套書的話,也可以看一下我推薦的這一套!這套書分為上下兩冊!全面講述了朝鮮戰場上的點點滴滴,是一部真正的歷史大作。

厚厚的兩大本,僅需88元就能拿下,喜歡的讀者趕快直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吧!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長津湖一戰是近代戰爭史上最艱苦的戰鬥?
    在抗美援朝期間的所有戰鬥中,要論艱苦程度的話長津湖戰鬥絕對名列前茅。甚至放在中國軍隊的近代戰鬥史上都可以這麼說。為什麼這麼說呢?最重要的是當時十萬志願軍,根本沒有足夠的防寒物資,戰鬥還沒開始就已經導致了很多戰士被凍傷凍病!其次,美軍當時已經幾乎打到了中朝的邊境線上,中國在倉促間決定出兵援助朝鮮。帶上的武器裝備基本都是些步槍、手榴彈等類的一些輕武器,完全沒有制空權、也沒有充足的火力準備。
  • 另類解讀長津湖戰役:400年前的薩爾滸之戰,被志願軍重演
    因此,長津湖戰役的兵力對比不是所謂的「15萬對3萬」,而是15萬對10萬,第九兵團並沒有數量上的絕對優勢!而且,第九兵團下轄的三個軍(20軍、26軍、27軍)只有20軍、27軍實際投入了長津湖戰鬥,26軍沒有及時趕到戰場,戰役後期也一直處於行軍追擊狀態,並沒有實際投入戰鬥。所以,志願軍在長津湖一戰中實際參戰兵力並不到10萬,甚至更少。
  • 朝鮮戰場上最著名的「絞肉機之戰」——血戰上甘嶺
    1952年,朝鮮戰場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凱歌高奏。經過五次大規模戰役血與火的較量,英雄的志願軍硬是把近120萬人的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殺退400公裡,交戰雙方對峙於鐵原、金化一線。在曠日持久的大規模對峙中,雙方的接觸線上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陣地對攻戰。
  • 血戰長津湖,奠定韓戰勝利的基礎,而我們又贏得有多慘烈?
    最重要的是此役,極大的打擊美軍,讓他們低下了高傲的頭顱,成功扭轉了戰場姿態,並成為韓戰中一個重要的拐點,並為抗美援朝奠定了勝利的基礎。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長津湖戰役到底有多慘烈,我們贏得又有多麼的艱難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後,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兵分兩路向北推進,直逼北半島政府臨時所在地江界。
  • 《長津湖》來了!立國之戰中的立威之戰,用一部好電影致敬
    劇本,是電影的底子和源頭,有了這麼一位優秀的編劇加入,《長津湖》就更值得期待了。有了好劇本,才有好電影,好電影,就是把一個故事講好——為什麼是《長津湖》?這是個什麼地方?在那裡發生了什麼?《長津湖》所反映的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東線戰場的長津湖戰役。
  • 【追尋先烈足跡】長津湖戰役|「氣多」戰勝「鋼多」的殊死之戰
    按照計劃,第九兵團本來要先在東北進行修整,補充彈藥、被裝和給養,然而戰況緊急,軍情突變,未作停留,直接入朝,就這樣,第九兵團投身到冰天雪地的朝鮮戰場中。  「鋼鐵部隊」與「鋼鐵的人」的較量  韓戰第一次戰役後,「聯合國軍」發動「聖誕節」總攻勢,以美第8集團軍在西,第10軍在東,呈鉗形攻勢向鴨綠江全線推進,妄圖在聖誕節前消滅中朝聯軍,結束韓戰。
  • 真正的立國之戰:長津湖戰役
    PBS的長津湖紀錄片裡(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發生在長津湖地區的一場戰役,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紀錄),一個美國老兵說:「如果我今天見到當年的中國士兵,我會擁抱他們,像兄弟一樣。因為我們都遭受了同樣巨大的苦難。」聽著真的讓人淚目。
  • 「追尋先烈足跡」長津湖戰役|「氣多」戰勝「鋼多」的殊死之戰
    按照計劃,第九兵團本來要先在東北進行修整,補充彈藥、被裝和給養,然而戰況緊急,軍情突變,未作停留,直接入朝,就這樣,第九兵團投身到冰天雪地的朝鮮戰場中。長津湖是朝鮮北部最大的湖泊,位於赴戰嶺山脈與狼林山脈之間,由發源於黃草嶺的長津江向北在柳潭裡和下碣隅裡之間形成,下遊直通我國的界河——鴨綠江。長津湖地區崇山林立,平均海拔約1300米,山高路窄,林木茂密。這裡每年10月下旬開始進入冬季,至11月下旬白天最低氣溫可達零下30多度,夜間氣溫則達零下40 多度,作戰環境十分險惡。
  • 這七十年,抗美援朝作品中「長津湖」是什麼樣?
    志願軍在東西兩線同時大捷,一舉扭轉了戰場態勢,成為抗美援朝戰爭的拐點,為最終到來的停戰談判奠定了勝利基礎。曾經發生在朝鮮戰場上改變了世界格局的長津湖戰役中,我們的戰士穿著單薄的服裝,拿著簡陋的武器,飢腸轆轆,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嚴寒中一次又一次地衝鋒。
  • 血戰長津湖,他是送彈藥的普通志願軍戰士,卻一戰成名立下特等功
    血戰長津湖是志願軍第9兵團在朝鮮東部長津湖包圍聯合國軍,在嚴寒氣候條件下,經過17天殘酷戰鬥,艱難取得勝利。此戰中,有一位送彈藥的普通志願軍戰士,一戰成名立下特等功。他的名叫朱溶堂。
  • 中美都不願提及的長津湖之戰,史達林打小算盤,第9兵團受損嚴重
    長津湖之戰被稱為歷史上最殘酷的十大戰役之一。朝鮮的冬天極冷,長津湖又是北部最大的湖泊,人跡罕至多的都是高山和密林自然條件惡劣。再加上南朝鮮有聯合國軍的幫忙,雙方在武器裝備上的差距,這一仗我們打得極為艱難,但如果不是史達林的小心思,或許這一仗的傷亡能減少很多。
  • 最寒冷的冬天,最沸騰的血,紀錄片《刀鋒》權威講述立國之戰中的...
    在世界戰爭史上,長津湖之戰是鋼鐵意志的著名戰例。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的背景下,紀錄片《刀鋒》作為國內目前唯一一部深度講述長津湖戰役的權威紀錄片,正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熱播,引起人們的熱切關注。這部從10月26日起推出的紀錄片,通過波瀾壯闊、細膩動人的講述,邏輯清晰地描繪出長津湖戰役的全貌。
  • 打過瓜島戰役、衝繩島戰役的美軍陸戰第一師,為什麼在長津湖遭遇了...
    1950年11月10日,在通向長津湖蜿蜒崎嶇的山道上,美軍陸戰第一師分批次越過故土裡,朝著朝鮮北部繼續前進。 這三個下轄的陸戰團在美軍的歷史上均戰功赫赫,多次獲得美國一級榮譽戰鬥部隊的稱號,而陸戰第5團更是因為在一戰中的顯赫戰功,受到過法國陸軍一級戰鬥勳章的嘉獎。 當這三個陸戰團合併成第一師後,該師在美軍中的地位更是沒有其他部隊可與之堪比的。
  • 長津湖戰役中,第九兵團凍餓減員有多嚴重?零下30度啃石頭土豆
    在第二次戰役中,志願軍第九兵團下轄的三個軍負責東線作戰任務,在長津湖一戰中把美軍陸戰第一師逼入絕境,使該師雖然最終突圍但傷亡過半。而美陸軍第七師也遭受沉重打擊,在該戰役中還全殲了美陸軍第七師的一個加強團。
  • 長津湖之戰志願軍第9兵團未能全殲美陸戰一師的原因有哪些?
    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3個軍,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與武器裝備世界一流、戰功顯赫的美軍第10軍在朝鮮長津湖地區進行了一場舉世矚目的對決。在韓戰中的長津湖戰役中 ,中國人民志願軍第 9兵 團粉碎了 朝鮮戰場東西線美軍會師 的計 劃 ,取得 了總體上 的勝利 ,但 這場勝 利也 有其美 中不足之處 : 佔有 地形優 勢 ,並擁 有 15萬兵力志願軍第 9兵 團在未能 全殲 被 圍的 2萬的美軍 ,主要是美陸戰一師。
  • 死鷹嶺上的5天5夜,是整個長津湖戰役的縮影,志願軍消失的番號!
    在朝鮮北部的長津湖,空氣卻驟然緊張。這裡是朝北最大的湖泊,平均海拔1300米,兩側就是赴戰嶺和狼林山脈,林木繁盛,道路狹窄,荒無人煙,也是絕佳的戰場。 在11月初秘密入朝參戰的志願軍9兵團,保持晝伏夜行,嚴密偽裝行軍狀態,在朝鮮的雪山、密林中進行了一場長途行軍,隱蔽進入柳潭裡、新興裡地區設伏。
  • 朝鮮戰場打敗美國王牌中的王牌師,回國時部隊司令員落淚鞠躬
    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屬長津湖戰役了。雖然這場戰役只有短短的17天,可被軍史學家稱為世界歷史上最殘酷的十大戰役之一,當時的美軍師長史密斯曾說:「長津湖地區根本就不適合軍事行動,就算是成吉思汗也不想去徵服它。」史密斯講的並非誇大其詞。長津湖是朝鮮北部最大的湖泊,也是朝鮮北部最寒冷的地區。
  • 扛著棺材上戰場,打出一支「萬歲軍」……他們在朝鮮戰場拼出了名將...
    踏上朝鮮的土地時,吳信泉、梁興初38歲,秦基偉37歲,他們要面對的是二戰後最大規模的現代化戰爭,艱苦程度和殘酷程度都是罕見的。戰場上的每分每秒都是膽魄、謀略、智慧和意志的激烈交鋒,而這幾位年輕的中國將領,以幾場精彩的戰鬥,打出了名將的聲威。
  • 歷史上最慘烈的戰爭是什麼?中美兩軍血腥之戰
    中美長津血腥之戰,是中美雙方都幾乎不怎麼提的戰役,甚至都不敢去回憶,想起戰場上死去的戰友,痛心隨之而來,痛苦的回憶也無法忘記。 10月20日,聯合國攻陷北朝鮮首都平壤,人民軍主力基本全軍覆沒,麥克阿瑟向美軍士兵高興的說:「趕到鴨綠江,全都可以回家,我保證說話算數,你們能夠回家與家人共進聖誕節晚餐!」
  • 中國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中驚世駭俗的表現,世界又有著怎樣的評價?
    作者:coco侃歷史前言:抗美援朝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軍隊走出國門,禦敵於國門之外的一場正義之戰;抗美援朝是世界上一個新生政權與當時世界一流強國之間的較量;抗美援朝是中國承受百年恥辱後,第一次向世界說「中國不是好欺負的」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