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之戰被稱為歷史上最殘酷的十大戰役之一。朝鮮的冬天極冷,長津湖又是北部最大的湖泊,人跡罕至多的都是高山和密林自然條件惡劣。再加上南朝鮮有聯合國軍的幫忙,雙方在武器裝備上的差距,這一仗我們打得極為艱難,但如果不是史達林的小心思,或許這一仗的傷亡能減少很多。
美軍師長史密斯曾經說過,長津湖地區位置偏僻,就算是成吉思汗都不會想要。可是戰爭一旦打響,就算是在最惡劣的條件下將士們也要堅持下去。
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13日,第9兵團緊急入朝。那一年的低溫低至零下四十度。而第9兵團的敵人不止是美國最精銳的戰隊,還有極其惡劣的氣候。儘管志願軍將士眾志成城,但是有些差距不是輕易可以彌補的。
據統計,美軍在長津湖地區戰鬥傷亡大約有7000人,而第九兵團傷亡已達14000人,還有不少將士凍傷。雖然這一戰我們贏了,但第9軍團受損嚴重,我們也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而如果炮兵11團能早點入朝的話,第9兵團的傷亡也不至於這麼慘重。
炮兵11團來自於華東炮兵,可以說是全軍裝備最好的炮兵團之一,但是他們進入朝鮮的時候已經是1951年2月1日。這倒不是因為我們沒有做好謀劃,只是我軍當時沒有足量的戰機,缺少空中掩護,所以入朝時間只能一拖再拖。
其實在抗美援朝打響的時候,蘇聯也答應過要派空軍支援。但是在戰爭初期,他們遲遲不肯派出空軍支援,當時炮11團已經在鴨綠江邊了,但是卻不能入朝支援第9軍團。
由於缺乏重炮,第9兵團在長津湖一戰中苦苦支撐,雖然是勝利了,但是在長津湖上,萬千戰士都失去了生命。
在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我們第一次知道落後就要挨打,但是這個教訓我們卻花了許多年去買單。
在歐美國家都在工業革命的時候,我們固步自封,還有不少人沉溺在鴉片的幻境中。直到英國的炮彈轟開國門,幻境被擊碎,國人終於認清了現實。可是落後的差距並不是這麼快就能彌補的。後來的抗日戰爭,還有抗美援朝戰爭,我們都因為武器裝備的問題吃了不少虧。
當炮11團進入朝鮮後,雖然美軍也投入了大量的炮火,但是雙方差距已經沒有那麼明顯了。在後續的戰爭中,我軍奮力迎戰,炮兵沉著冷靜,而步兵隨時隨地都能得到充足的火力支援,所以長津湖上的悲劇沒有再重演。
現在我們已經是世界強國,我們一直在追求科技進步,為的就是長津湖上那讓人扼腕嘆息的局面不要再出現。
當時我們落後於人,開國大典上的飛機還要多飛幾次,戰場上想要支援都要求救於人。但如今我們已經強大了起來,飛機再也不用來回飛行,就算戰爭敲響也不需要求助他人。我們尋求發展,追求武器裝備上的領先,從來都不是為了戰爭,但有如此強大的後備力量,我們能夠更好的保護自己,也能更好地守衛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