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都不願提及的長津湖之戰,史達林打小算盤,第9兵團受損嚴重

2020-12-22 騰訊網

長津湖之戰被稱為歷史上最殘酷的十大戰役之一。朝鮮的冬天極冷,長津湖又是北部最大的湖泊,人跡罕至多的都是高山和密林自然條件惡劣。再加上南朝鮮有聯合國軍的幫忙,雙方在武器裝備上的差距,這一仗我們打得極為艱難,但如果不是史達林的小心思,或許這一仗的傷亡能減少很多。

美軍師長史密斯曾經說過,長津湖地區位置偏僻,就算是成吉思汗都不會想要。可是戰爭一旦打響,就算是在最惡劣的條件下將士們也要堅持下去。

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13日,第9兵團緊急入朝。那一年的低溫低至零下四十度。而第9兵團的敵人不止是美國最精銳的戰隊,還有極其惡劣的氣候。儘管志願軍將士眾志成城,但是有些差距不是輕易可以彌補的。

據統計,美軍在長津湖地區戰鬥傷亡大約有7000人,而第九兵團傷亡已達14000人,還有不少將士凍傷。雖然這一戰我們贏了,但第9軍團受損嚴重,我們也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而如果炮兵11團能早點入朝的話,第9兵團的傷亡也不至於這麼慘重。

炮兵11團來自於華東炮兵,可以說是全軍裝備最好的炮兵團之一,但是他們進入朝鮮的時候已經是1951年2月1日。這倒不是因為我們沒有做好謀劃,只是我軍當時沒有足量的戰機,缺少空中掩護,所以入朝時間只能一拖再拖。

其實在抗美援朝打響的時候,蘇聯也答應過要派空軍支援。但是在戰爭初期,他們遲遲不肯派出空軍支援,當時炮11團已經在鴨綠江邊了,但是卻不能入朝支援第9軍團。

由於缺乏重炮,第9兵團在長津湖一戰中苦苦支撐,雖然是勝利了,但是在長津湖上,萬千戰士都失去了生命。

在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我們第一次知道落後就要挨打,但是這個教訓我們卻花了許多年去買單。

在歐美國家都在工業革命的時候,我們固步自封,還有不少人沉溺在鴉片的幻境中。直到英國的炮彈轟開國門,幻境被擊碎,國人終於認清了現實。可是落後的差距並不是這麼快就能彌補的。後來的抗日戰爭,還有抗美援朝戰爭,我們都因為武器裝備的問題吃了不少虧。

當炮11團進入朝鮮後,雖然美軍也投入了大量的炮火,但是雙方差距已經沒有那麼明顯了。在後續的戰爭中,我軍奮力迎戰,炮兵沉著冷靜,而步兵隨時隨地都能得到充足的火力支援,所以長津湖上的悲劇沒有再重演。

現在我們已經是世界強國,我們一直在追求科技進步,為的就是長津湖上那讓人扼腕嘆息的局面不要再出現。

當時我們落後於人,開國大典上的飛機還要多飛幾次,戰場上想要支援都要求救於人。但如今我們已經強大了起來,飛機再也不用來回飛行,就算戰爭敲響也不需要求助他人。我們尋求發展,追求武器裝備上的領先,從來都不是為了戰爭,但有如此強大的後備力量,我們能夠更好的保護自己,也能更好地守衛和平。

相關焦點

  • 長津湖血戰:志願軍傷亡1.9萬人,凍傷2.8萬人,為什麼這麼嚴重?
    長津湖血戰:第九兵團傷亡19202人,凍傷28954人,凍死4000人。司令員宋時輪在離開朝鮮時,目視長津湖的方向,淚流滿面,不能自持。 最艱難的戰役莫過於抗美援朝,因為當時志願軍的裝備嚴重落後美軍。
  • 因史達林打小算盤,致第9兵團在長津湖戰役中受重大損失
    缺乏重炮,導致9兵團在長津湖戰役中蒙受了重大損失。而蘇聯空軍在初期不肯出動,正是史達林的小算盤。 相比之下,西線炮兵1、2、8師可能還沒有全美式的105毫米榴彈炮團。炮11團已靠近鴨綠江邊,卻無法參加長津湖惡戰,怎不讓人扼腕嘆息。 2月初26軍率先結束了休整,迅速投入第四次戰役。
  • 《最寒冷的冬天Ⅲ:血戰長津湖》
    》主要描寫了抗美援朝戰爭中乃至整個軍事史上的經典戰例——長津湖之戰。有史學家稱,長津湖之戰是歷史的拐點,是中美雙方王牌部隊改變歷史進程的一場決戰。發源於朝鮮半島的長津江,是朝鮮北部最大的人工蓄水湖。  63年前在這裡,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身穿單薄棉衣,在接近零下40度的惡劣天氣下與美國海軍陸戰隊最精銳的陸軍一師展開了一場長達20天的戰鬥。
  • 九兵團輕敵,牙膏用一半就能回國?長津湖四大教訓,金門島已有
    金門之戰嚴重缺船導致後續無法支援,而長津湖棉衣問題嚴重。一說代總長聶榮臻向主席報告棉衣備齊,是南方棉衣。還有一說法,東北軍區下發了足夠的棉衣,但部隊沒有重視或者說時間倉促,沒有全部發放到位。 2、情報不準。《孫子兵法》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抗戰和解放時期,我軍情報工作非常出色。
  • 長津湖,一場中美都不願提及的血戰,改變了世界歷史進程
    1950年冬,中美兩支王牌部隊為扭轉朝鮮戰局在此展開「強強對決」,慘烈程度史上罕見,被稱為「中美兩國都不願提及的血戰」。 在這場「鋼鐵人」與「鋼鐵武裝」的較量中,志願軍創造了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紀錄,迫使美陸戰1師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還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
  • 冰血長津湖
    1950年冬,中美兩支王牌部隊為扭轉朝鮮戰局在此展開「強強對決」,慘烈程度史上罕見,被稱為「中美兩國都不願提及的血戰」。在這場「鋼鐵人」與「鋼鐵武裝」的較量中,志願軍創造了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紀錄,迫使美陸戰1師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還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
  • 血戰長津湖
    9兵團20軍、27軍,這兩支原第三野戰軍最精銳的王牌部隊,在長津湖地區布下了一隻口袋,只待大魚入網。而作為兵團預備隊的26軍,也部署在長津湖東側,隨時準備開赴戰場。在這裡,來自中國華東地區的9兵團將士血戰美軍最精銳部隊陸戰第1師,是一場改變歷史進程的戰鬥,此戰成為兩軍軍史上最為殘酷的戰役。
  • 再看長津湖戰役,有何鮮為人知的故事?這些書中有所記錄
    在這種幾乎超出了人類生存極限的惡劣環境下,中美兩國精銳部隊——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與美國海軍陸戰1師展開的這場武器裝備對比懸殊的戰爭,儼然已經超出了常規戰爭的範疇,更像是一場意志力的殊死較量。他們究竟是為了什麼?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在支撐著他們前赴後繼、義無反顧地進攻?這究竟是對生命的漠然還是對生命的捍衛呢?一場震驚世界的強強對決,為何中美兩國卻共同選擇了遺忘?其中究竟蘊含著怎樣的創傷?
  • 血戰長津湖!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血性!你所不了解的英雄往事!
    血戰長津湖,15萬志願軍圍攻美軍最精銳部隊,贏得究竟有多難? 最近,央視電影頻道播放了《冰雪長津湖》的紀錄片,片中一位老兵說道:「我們和國民黨軍,偽軍,日本,美軍都較量過,可跪下投降的還只有美軍這一家」。
  • 聚焦長津湖之戰,《冰雪長津湖》冬季續拍,導演劉偉強恐難駕馭
    電影《冰雪長津湖》以著名的「長津湖之戰」為背景進行創作,不過是具體描述這場戰爭的戰鬥過程還是虛構角色和劇情進行再創作還不得而知。圖片來自於央視紀錄片《長津湖戰役》▲圖片來自於央視紀錄片《長津湖戰役》長津湖之戰是抗美援朝戰爭中最慘烈的一次戰役,志願軍九兵團以16萬優勢兵力在朝鮮東北部的長津湖地區成功分割包圍了美軍陸戰
  • 王牌對王牌 連美軍都不願提及的血戰 專家:別好了傷疤忘了疼
    作為抗美援朝戰爭初期,志願軍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的一次大規模作戰,長津湖之戰以志願軍在極端惡劣條件下發起氣壯山河的攻勢而為人所熟知。1950年冬,中美兩支部隊為扭轉戰局在長津湖展開了「王牌對王牌」的激烈對決,戰事的慘烈程度史上罕見,並被稱為連美軍都不願提及的血戰。
  • 大銀幕將現冰血長津湖
    來源:文匯報 中宣部電影局策劃指導、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在北京開機集中國戰爭片高配班底,大銀幕將現冰血長津湖文匯報訊(首席記者王彥)冰血長津湖,異鄉埋忠骨。有這樣一組數據與長津湖有關: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東線長津湖之戰歷時28個晝夜。其間,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將美軍精銳部隊分割包圍於長津湖地區,殲敵1.3萬餘人,扭轉了戰場態勢。那一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冰雪刺骨,氣溫最低時接近零下40℃。只著單薄棉衣上戰場的志願軍戰士,在長津湖的非戰鬥性減員超過3萬人。
  • 朝鮮戰場慘烈的長津湖之戰,參戰的志願軍4個軍都在淄博戰鬥過……
    為遏制美軍攻勢,根據毛澤東主席指示,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急調第9兵團入朝,趕赴長津湖地區擔負東線阻敵作戰。此時,長津湖區域戰場上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四個軍,都有著深深的淄博印記--抗戰時期長期轉戰淄河流域的魯中軍區老二團團長吳瑞林(1955授開國中將,後為海軍常務副司令員)任軍長、偵查處長孫德普等基層指揮員組成的42軍;淄博人民的子弟兵-中國人民志願軍第
  • 中國軍人的鋼鐵精神,抗美援朝的轉折點——血戰長津湖
    《冰血長津湖》長津湖這場戰役當時的自然條件很是惡劣,這對於那些參與戰鬥的人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長津湖是中美兩個國家之間的較量,但是雙方的實力相差比較大。當時國家的科技還沒有先在如此發達,因此不論是在戰略供應方面,還是在支援方面都不如敵方的條件。
  • 《斷刀》姊妹篇《刀鋒》:深度講述長津湖上那個令美軍最寒冷的冬天
    《斷刀》姊妹篇《刀鋒》:深度講述長津湖上最寒冷的冬天「打長津湖的時候沒犧牲,但一發炮彈把這兩個耳朵震聾了……在家裡面就跟無聲世界一樣……你們現在就開始談嗎?」抗美援朝老戰士王智民的這段話拉開了紀錄片《刀鋒》的帷幕。
  • 紀錄片《血戰長津湖》今晚雲南衛視播出 敬請收看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雲南衛視今晚21:35播出紀錄片《血戰長津湖》,敬請關注!1950年11月,韓戰第一次戰役後,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發動「聖誕節」總攻勢,向鴨綠江全線推進,妄圖在聖誕節前結束韓戰。
  • 血戰長津湖,9兵團為何痛失全殲陸戰一師絕佳戰機
    志願軍9兵團,下轄的20軍,26軍和27軍,近15萬人,都是從孟良崮和淮海戰場走下來的英雄部隊,原華東野戰軍的絕對主力。作為精銳中的精銳, 9兵團被火速調往朝鮮參戰,定位就是擔當志願軍的主力突擊兵團。同時寄希望它能利用秘密入朝的優勢,作為一支奇兵,出其不意給予美軍重創。
  • 長津湖之戰志願軍第9兵團未能全殲美陸戰一師的原因有哪些?
    那長津湖之戰志願軍第9兵團未能全殲美陸戰一師的原因有哪些?一,當時朝鮮半島長津湖地 區的嚴寒 天氣,使得缺乏高寒地 區作戰經 驗以及防 寒設備志 願軍第9兵 團的非戰鬥減員嚴重,削弱了志願軍的持續作戰能 力 。
  • 立國之戰中的立威之戰,用一部好電影致敬
    第20軍,原華野1縱,打過「黃橋決戰」;26軍,原華野8縱;27軍,原華野9縱,參加過孟良崮、碾莊、雙堆集等著名戰役。赴朝之前,這三個軍原本部署在東南方向,準備解放臺灣,是中國軍隊的主力。第9兵團的對手是美軍第10軍,其主力為王牌陸戰1師和步兵第7師,共3萬人。
  • 志願軍九兵團在長津湖大量凍傷減員,真的是沒有厚棉衣嗎?
    老周摘要:在長津湖戰役中,參戰的志願軍九兵團出現了大量凍傷減員,導致戰鬥力受到了嚴重削弱。說到凍傷減員的原因,很多人都以為是冬裝沒有及時發放,使九兵團在零下二三十度嚴寒下,穿著單薄的華東地區冬裝,真的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