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之戰志願軍第9兵團未能全殲美陸戰一師的原因有哪些?

2020-12-15 馬三哥觀天下

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3個軍,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與武器裝備世界一流、戰功顯赫的美軍第10軍在朝鮮長津湖地區進行了一場舉世矚目的對決。

長津湖戰役中的美軍

美軍包括海軍陸戰隊第1師(簡稱陸戰一師)和第3、第7步兵師,以及韓國第1軍團,約10萬人;攻擊這支部隊的是志願軍第9兵團,由20軍、26軍和27軍組成,近15萬人。在零下30-40度的嚴寒中苦鬥20天之後,美軍殘部在7艘航空母艦的掩護下,利用海路脫離戰場。

在韓戰中的長津湖戰役中 ,中國人民志願軍第 9兵 團粉碎了 朝鮮戰場東西線美軍會師 的計 劃 ,取得 了總體上 的勝利 ,但 這場勝 利也 有其美 中不足之處 : 佔有 地形優 勢 ,並擁 有 15萬兵力志願軍第 9兵 團在未能 全殲 被 圍的 2萬的美軍 ,主要是美陸戰一師。

那長津湖之戰志願軍第9兵團未能全殲美陸戰一師的原因有哪些?

一,當時朝鮮半島長津湖地 區的嚴寒 天氣,使得缺乏高寒地 區作戰經 驗以及防 寒設備志 願軍第9兵 團的非戰鬥減員嚴重,削弱了志願軍的持續作戰能 力 。

中國人民志願軍

長津湖戰役進 行期 問 ,氣 溫平均在 零下30度左右 ,最寒冷 之時 曾經 出現過 零下 40度的低 溫 。而第 9兵 團這樣的氣溫條件下,不論是人還是武器裝備, 都會不可避免地受到極大影響。

對於長津湖地 區的嚴寒 ,當時的志願軍 戰士是 深有體會 的。

參加 過長津湖戰役 的志願軍第9兵 團第 27軍 79師 235團 3連副指導員鄒世勇就 有這樣的回憶 : 「 我們 的鞋還是膠鞋 ,所以在零下十幾度 的時候 ,腳都 凍壞 了 ,我 們每個 人只有一床 小薄被子 ……天氣 又那 麼冷 ,他們從 哪個 地 方 ( 把 土 豆 )煮好了 ,送 到 上 面去 ,就都成了冰疙瘩 ,沒法吃 ,可戰士們餓啊 ,怎 麼辦?硬啃 ,夾在腋下化 ,化一 層啃一點兒 ,再 化 ,再 啃。」

可以想像 ,在如此惡劣的境況之 下 ,志願軍第9兵團 的作戰是何等的艱難。志願軍 的非戰鬥損 失 因此 達到 了驚人的程度 :第 26軍 的非戰 鬥損 失甚重 ,幾乎 有 90%的人員受凍 傷 ,僅 第 27軍 的非戰鬥損 失就超過 10000人。第 20軍 的凍傷減員 也 超過 40% ,整個第 9兵團的非 戰鬥損 失超 過 2萬人 。

志願軍第 9 兵團的武器裝備大部分都是抗戰時期繳獲的日式裝備以及解放戰爭時期繳獲的美軍已淘汰的美制裝備,而這些舊式裝備對於極寒天氣的適應性相對於蘇制武器裝備要差得多,零下 30° C 的條件下,第 9 兵團武器裝備中不少步槍、衝鋒鎗、機關槍槍管以及火炮的炮口都因為氣候寒冷而收縮變形,導致了槍栓拉不開,炮彈無法塞進炮管,槍械射擊時候卡殼,打不響等一系列現象出現,致使在長津湖極寒環境下作戰時難以發揮關鍵性的作用,有部分武器甚至失去了作用,除此之外, 第 9 兵團部分官兵使用的手榴彈也是江南地區所製造, 無法適應極寒天氣,部分手榴彈也因為寒冷的天氣而導致導火索無法點燃。

可 見 ,嚴寒 的天氣 嚴重削弱了志願軍 的戰鬥力 ,使 得志願軍對美軍 的進攻強度難以達到理想 的狀態 ,甚至為美軍突破包 圍並且撤退提供了一定 程度的喘息 。比如 12月 3 日 ,第 27軍第 59師在 阻擊柳潭裡 地區美軍 的作 戰行 動中 ,因凍傷減 員嚴重 ,兵力不足 ,防線最終被美軍突破 ; 12月 7日 ,第 20軍就因為嚴重 的凍傷減 員 ,未能阻止下碣隅裡的 敵軍對我軍陣地 的突破 ; 12月 9 日 ,在 古土裡 阻擊 美軍的志願軍 部 隊 ,也 因嚴寒 天氣 的阻礙 ,未 能阻止撤退美軍經過此地 。 

相比沒有任何禦寒設備的第 9 兵團來說, 美軍陸戰一師在長津湖地區的部隊是各項禦寒措施充分到位,步兵配有鴨絨睡袋, 武器裝備有防寒配件,戰鬥人員穿有防寒服,但依舊有 7000 多人被凍傷,由此可見極寒天氣對於缺乏禦寒設備的第 9 兵團來說是一種摧殘,這也充分說明了長津湖地區的極寒天氣對第 9 兵團的戰鬥力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長津湖戰役中潰逃的美軍

二,志願軍第9兵團相比於美陸戰1師在武器裝備、戰場通信等方面處於絕對劣勢。

從中美交戰雙方的武器裝備方面來看, 長津湖戰役中被第 9 兵團包圍的美陸戰一師是由三個陸戰團為骨幹,再加上若干師直屬部隊而組成的戰役集團,全師編制人數超過 25000 餘人,有充足的運輸車輛,其裝備在美軍當中最為精良。

美陸戰一師 每一個陸戰團都配備有 24 門火炮以及 5 輛坦克,除此之外,還配有一個擁有 72 門重型火炮的炮兵團(54 門 105 毫米榴彈炮,18 門 155 毫米榴彈炮,這對於志願軍來說是巨大的威脅) 以及一個由 70 輛坦克組成的坦克營(大部分為美軍最新的 M26「潘興」 坦克以及「謝爾曼」 M4A3E8 型坦克, 這兩種坦克防護能力雖然一般, 但是相對於火力不足的志願軍來說, 卻很難對付。 志願軍軍中配備的 85 毫米火箭筒以及其他反坦克武器無法有效擊穿坦克的裝甲, 只能通過戰士使用集束手榴彈或炸藥包來對坦克進行爆破摧毀) 。

此外陸戰一師還能得到陸戰隊第 1 航空聯隊密切的空中支援, 該聯隊通常編制為 3 個中隊(72 架飛機) , 最多時達 7 個中隊(約 150 架飛機), 並且陸戰一師的空中支援由第一航空隊派出老資格飛行軍官作為前進航空火力控制人員隨地面部隊行動,隨時為空中作戰飛機引導攻擊目標。

而包圍陸戰一師的第 9 兵團的武器裝備雖然在解放軍當中十分精良,但是與陸戰一師對比處於絕對劣勢, 據統計,第 9 兵團總兵力 15 萬人,擁有平射炮 160 門, 迫擊炮 1321 門, 重機槍 580 挺, 輕機槍3056 挺, 衝鋒鎗 12282 支, 高射機槍 3 挺, 雖然裝備的火炮數量總和遠多於美軍陸戰一師, 但是其大部分火炮都是抗日 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繳獲的舊式裝備,主要是輕型野戰炮、 步兵炮和迫擊炮, 絕大部分火炮口徑不超過 100 毫米, 無論是威力還是射程均不及美陸戰一師裝備的火炮。

另外在入朝時, 第 9兵團還把部分重型裝備(解放戰爭時期繳獲的國民黨 105 毫米榴彈炮等) 留在了國內, 全員幾乎都是輕裝前進,而且志願軍第 9 兵團既沒有任何裝甲車輛,也沒有任何空中支援, 僅有的 1000 輛保障後勤支援的載重汽車也在美軍的空襲中損失了三分之二以上, 武器裝備方面與陸戰一師根本沒辦法相比, 火力上處於絕對的劣勢。

戰場通信是保證各級指戰員正確把握戰役態勢走向的至關重要的途徑, 從雙方戰場通信能力上看, 美陸戰一師將通信使用的電臺裝配到了排一級的戰鬥單位, 各級戰鬥單位之間的聯繫均有步話機, 因此, 陸戰一師對於戰場形勢的把握十分準確。 而第 9 兵團的通信保障完全不能與陸戰一師相比, 第 9 兵團只有團級以上作戰單位才配備有電臺,營、連、排一級相互之間傳遞信息則是通過號聲、哨聲、通信兵來進行,通信裝備的不足使得第 9 兵團對於瞬息萬變的戰役局勢很難做到充分且準確的把握,造成了第 9 兵團情報不準,部分部隊在行軍過程中發生迷路的現象, 此外,通信設備的不足還造成了第 9 兵團在戰役進行中無法準確執行上級下達的指令, 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損失。

這裡 舉幾個 突 出的戰例 : 在11月 28日的 戰鬥 中 ,由於美 軍 強 大 的空 中火力 以及 坦克 、重炮 的壓 制 ,志願軍第 20軍第 59師第 175團曾一 度被擊潰 ;由於美軍的 強大火力 ,僅僅 到 了 228日 ,志願軍第 79師 、第 89師 就在柳潭裡 的作 戰中受到嚴重損失 ,已無力對 ( 下碣隅裡 )第 5及第7團戰鬥群 的環形陣地 立即進行 大規模 的進 攻 。 在 28 日到29日 ,志願軍第 58師第 172團在進攻下碣 隅裡美軍 的過程 中 ,曾經一 度 突入 美 軍陣 地 內部 ,但 該 團因敵 人火力強 大封鎖 ,幾乎全部喪失 戰鬥力 ;志願軍第 27軍 第 80師在 29 日新興裡的戰鬥 中 因敵 強大 的步兵 、裝 甲火 力阻擊被迫撤退 ;志願軍第 59師第 23團在 12月 4 日 阻擊 後撤 美 軍 的戰 鬥 中 , 也 因 美 軍 飛機 、坦克的聯合 夾攻 , 以及強 大的步兵 火力的壓制下 ,陣地被 迫失 守。 

參考資料《長津湖戰役研究》、《淺析長津湖戰役中志願軍未能全殲美軍的原因》

相關焦點

  • 揭秘:東線志願軍為何未能全殲美陸戰隊第1師?
    志願軍在西線發起全面反擊時,東線美第10軍(下轄美陸軍第3師、第7師和海軍陸戰隊第1師)仍在繼續北進,11月27日到達長津湖一帶。長津湖,位於朝鮮東北部赴戰嶺與狼林山脈之間,是朝鮮東北部最大的湖泊,長津湖地區平均海拔約1300米,幾乎全是連綿不斷的崎嶇山區,山上林木繁盛,山間道路狹窄。當時志願軍投入了精銳的第9兵團三個軍12個師,準備一口吃掉美軍陸戰1師。
  • 血戰長津湖,9兵團為何痛失全殲陸戰一師絕佳戰機
    美國第10集團軍,為太平洋戰役而專門打造的精銳兵團,下轄5個師約10萬餘人。第10軍最大的王牌,當屬後來劃歸其指揮的美陸戰1師。這支成立於1941年的兩棲步兵師,是美海軍陸戰隊中資歷最老,規模最大的師級部隊。瓜島、貝裡琉島、衝繩島,3場大戰役,陸戰1師取得全勝戰績,3獲嘉獎,戰果之輝煌在盟軍部隊中首屈一指。
  • 長津湖戰役背後:美軍調動數百飛機撤兵,美陸戰一師差點全被志願軍...
    志願軍某部正在向長津湖一處機場發動進攻在曲老拍的戰地照片中,有一張是被志願軍擊落的飛機殘骸照,我驚奇地發現,這居然是直升機!「抗美援朝時,美軍就有直升機了嗎?」曲老點點頭。我原來還以為到越南戰爭時,美軍才有直升機呢。稍後,我查戰史資料,才發現。
  • 真實的長津湖戰役,美陸戰1師被志願軍狠揍,三天才走22公裡
    真實的長津湖戰役,美陸戰1師被志願軍狠揍,三天才走22公裡 在朝鮮半島,有一個很大的湖泊——長津湖,本是不起眼的地方,卻因為志願軍的存在而聞名於世。
  • 70年前長津湖戰役,美陸戰第1師筋疲力盡,26軍為何沒能全殲它?
    1950年12月8日,在美3師的接應下,陸戰第1師1萬多名士兵和1000多輛汽車以及坦克通過了新架設的水門橋,終於走出了長津湖地區的崇山峻岭,向興南港方向撤退。志願軍9兵團依然鍥而不捨地追擊,唯一可惜的是26軍直到美軍通過了水門橋,才在齊腰深的大雪中跋涉而來。陸戰第1師此時也是筋疲力盡的狀態,26軍沒能及時趕到展開攻勢,錯失了全殲陸戰第1師的良機。
  • 另類解讀長津湖戰役:400年前的薩爾滸之戰,被志願軍重演
    在戰役中,志願軍第九兵團克服了惡劣氣候、敵軍強大火力和空中優勢,給予美軍陸戰一師、美7師31團等部隊以沉重打擊,最終取得了戰略性勝利。 不過,我們對長津湖之戰的著眼點往往只局限於長津湖周邊地區,局限在與美陸戰一師、美31團的戰鬥。但如果我們將視角放大,就能將這場戰役的意義提升到更高層次!
  • 沒有消滅美軍陸戰第一師,成為九兵團永遠的遺憾
    發生在朝鮮戰場第二次戰役的長津湖之戰,其艱難程度與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相比毫不遜色,此戰役粉碎了美軍在西線的進攻,但是也留下很大的遺憾,沒有將美軍的精銳陸戰第一師殲滅,讓該部傷痕累累的逃出生天。雙方參戰部隊這場戰役,我軍參戰的是第九兵團,其主要參戰部隊是第20軍、第27軍,第26軍由於受暴雪和美軍空軍的襲擾,到戰役末期才參加戰鬥。九兵團每個軍都是經過加強的,有4個師。
  • 血戰長津湖,奠定韓戰勝利的基礎,而我們又贏得有多慘烈?
    我記得在紀錄片《冰雪長津湖》中,有一位老兵說道說過這麼一句話:「我們和偽軍、日軍、美軍都較量過,可跪下投降的只有美軍這一家」。我們且不論長津湖戰役打的有多慘烈,美陸戰1師又是怎麼逃出志願軍包圍的,我們更應該知道長津湖戰役背後的意義——長津湖戰役創下了抗美援朝中全殲美軍整團的紀錄,並讓美軍王牌部隊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
  • 血戰長津湖,「冰雕連」誓死堅守陣地,令美陸戰1師膽寒又敬佩
    近3年之久的戰爭,中國志願軍用自身堅韌的意志,創造了許多奇蹟,也打贏了很多經典戰役。例如,上甘嶺戰役、長津湖戰役。 這場17天的戰鬥,也是美軍最不想回憶的一場戰鬥,因為這是中國志願軍第9兵團,創下抗美援朝戰場上,唯一一次全殲美軍一整個團記錄的戰鬥,即長津湖戰役。不過這裡我們不講長津湖打得有多艱難,美軍損失有多慘重,我們要講的是那129名「冰雕戰士」。
  • 打過瓜島戰役、衝繩島戰役的美軍陸戰第一師,為什麼在長津湖遭遇了...
    美軍陸戰第一師的士兵們非常堅信不會有意外發生,畢竟根據此前的戰鬥經驗得出,朝鮮人民軍已經不存在令他們感到恐懼的力量了。 可是,願望總是豐滿的,而現實卻是骨感的。 也就是在不遠的長津湖地區,美軍陸戰第一師遭遇了他們此生最大的噩夢!
  • 打過瓜島戰役、衝繩島戰役的美軍陸戰第一師,卻在長津湖遭遇了恐慌
    美軍陸戰第一師的士兵們非常堅信不會有意外發生,畢竟根據此前的戰鬥經驗得出,朝鮮人民軍已經不存在令他們感到恐懼的力量了。 可是,願望總是豐滿的,而現實卻是骨感的。 也就是在不遠的長津湖地區,美軍陸戰第一師遭遇了他們此生最大的噩夢!
  • 打過瓜島戰役、衝繩島戰役的美軍陸戰第一師,在長津湖遭遇了恐慌
    美軍陸戰第一師的士兵們非常堅信不會有意外發生,畢竟根據此前的戰鬥經驗得出,朝鮮人民軍已經不存在令他們感到恐懼的力量了。 可是,願望總是豐滿的,而現實卻是骨感的。 也就是在不遠的長津湖地區,美軍陸戰第一師遭遇了他們此生最大的噩夢!
  • 長津湖戰役,志願軍步兵傷亡慘重,其中的致命原因很少提及
    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志願軍9兵團在朝鮮蓋馬高原發起了長津湖戰役。我軍健兒英勇戰鬥,打敗了美軍陸戰第1師等部,受到了國內外廣泛關注與讚譽。這場戰役發起時,20、27軍在下碣隅裡、柳潭裡、古土裡、新興裡等地成功合圍了美軍陸戰1師,整個兵團戰鬥意圖基本上得以實現。
  • 《長津湖》來了!立國之戰中的立威之戰,用一部好電影致敬
    第20軍,原華野1縱,打過「黃橋決戰」;26軍,原華野8縱;27軍,原華野9縱,參加過孟良崮、碾莊、雙堆集等著名戰役。赴朝之前,這三個軍原本部署在東南方向,準備解放臺灣,是中國軍隊的主力。第9兵團的對手是美軍第10軍,其主力為王牌陸戰1師和步兵第7師,共3萬人。
  • 史密斯違抗將令,堅持修機場,主動後撤,挽救了長津湖的陸戰一師
    陸戰一師進入長津湖地區之後,史密斯有種不祥的預感,他認定自己已經鑽入志願軍的布置的口袋中,於是,他下令工兵部隊用推土機在下碣隅裡修建了一個簡易機場和物資堆放站,用以儲存物資,他讓工兵重修古土裡到真興裡的公路,使得M26潘興坦克能夠順利通過。
  • 冰血長津湖:「氣多」戰勝「鋼多」
    ●美陸戰第1師師長奧利弗·史密斯:長津湖戰役,是鋼鐵部隊在和鋼鐵的人作戰。 為遏制其攻勢,黨中央和志願軍總部急調第9兵團入朝,擔負東線作戰任務。作為第三野戰軍主力,第9兵團長期在南方地區作戰,沒有高寒地區作戰的思想準備和作戰經驗。而當年朝鮮半島正遭遇50年一遇的嚴寒,剛到10月底,長津湖地區就開始普降大雪,氣溫急劇下降,至11月下旬,日平均氣溫已經下降到攝氏零下27度,最低氣溫甚至降到攝氏零下40多度。
  • 堪比上甘嶺戰役,作為韓戰重要拐點的長津湖戰役,打得究竟有多慘烈?
    那麼長津湖之戰當屬實至名歸。在這場戰役中,志願軍投入兵力15萬人,圍攻近10萬兵力的聯合國軍,消滅敵人有生力量近萬人。志願軍也付出了傷亡三萬人的代價,其中僅凍死的就有4000餘人。 長津湖戰役徹底粉碎了美軍欽馬鴨綠江的狂妄戰略目標,一舉扭轉了韓戰的被動局面,成為戰爭走向的重要拐點,為聯合國軍籤訂停戰協議奠定了基礎。
  • 長津湖戰役有多慘烈?多年以後美國老兵回憶:我很慶幸,我還活著
    此時的東線美軍是由美第3師、第7師、美海軍陸戰第一師和韓國第一軍團共計約10萬組成的部隊,這是一隻擁有眾多美軍精銳組成王牌軍團,美第7步兵師,這支組建於1917年的部隊,先後參加過一戰、二戰眾多著名的戰役;而美軍海軍陸戰隊更是組建160多年以來未嘗敗績,血戰瓜島、衝繩島都成為陸戰1師榮譽腳下,9月份的仁川登陸正是美軍第10軍的傑作,然後該軍團一路北進
  • 志願軍唯一一次全殲團建制美軍,料得年年腸斷處,冰血夜,長津湖
    對於這份情報,史密斯甚至有點想笑,中國軍隊居然想圍殲陸戰一師?自1941年成立以來,經過了煉獄般的瓜島戰役、衝繩島戰役未嘗一敗。仁川登陸後更是一路北上,所向披靡。齊裝滿員近3萬人是美國陸軍最強戰力之一,堪稱王牌中的王牌兵法有云: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
  • 冰雕連,零下四十度,長津湖之戰志願軍最悲壯的一幕
    血戰長津湖,這場戰役國人並不陌生,就算放到世界戰爭史上也絕對不容忘卻。志願軍第九兵團3個軍15萬人,圍殲美陸戰1師和步兵7師2萬多人,如果按照以往作戰經驗這絕對是一場殲滅戰。但實際戰損比卻令人相當意外,第九兵團作戰死亡7304名,傷員14062名,凍傷傷員30732名,總減員高達5.2萬名以上。實際殲滅有「北極熊團」之稱的美7師31團,這也是韓戰唯一成建制殲滅的美軍部隊,兩者相比確實戰損比例太過驚人,後者更是在包圍圈中撕開一個口子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