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長津湖,奠定韓戰勝利的基礎,而我們又贏得有多慘烈?

2021-01-09 像素說

我記得在紀錄片《冰雪長津湖》中,有一位老兵說道說過這麼一句話:「我們和偽軍、日軍、美軍都較量過,可跪下投降的只有美軍這一家」。

我們且不論長津湖戰役打的有多慘烈,美陸戰1師又是怎麼逃出志願軍包圍的,我們更應該知道長津湖戰役背後的意義——長津湖戰役創下了抗美援朝中全殲美軍整團的紀錄,並讓美軍王牌部隊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

最重要的是此役,極大的打擊美軍,讓他們低下了高傲的頭顱,成功扭轉了戰場姿態,並成為韓戰中一個重要的拐點,並為抗美援朝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長津湖戰役到底有多慘烈,我們贏得又有多麼的艱難

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後,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兵分兩路向北推進,直逼北半島政府臨時所在地江界。為了遏制聯合國軍的攻勢,給予囂張的聯合國軍當頭一棒,急調志願軍第9兵團入朝,執行東線作戰任務,並於1950年11月初入朝後。

第九兵團入朝後,對聯合國軍採取迂迴切斷、包圍殲擊的作戰策略。

同時,為了最大可能取得戰果達成戰役,第九兵團10萬志願軍晝伏夜行,翻山越嶺,忍受著嚴寒、飢餓在堆滿厚厚積雪的山林中連續行軍克服千難萬險,成功抵達預定戰場,並成功將美陸戰1師、步兵7師截為5段,形成了分割圍殲之勢。

1950年11月27日,我軍與美軍兩支王牌部隊在長津湖展開了激戰。

聯合國軍方面有美軍陸戰1師和步兵第3、第7師及韓國第1軍團,總共約10萬人;中方則是志願軍第9兵團,由20軍、26軍和27軍組成,總人數為15萬人。雙方總共25萬人在零下40度的嚴寒中交鋒20多天之後,志願軍成功擊潰聯合國軍,美軍率殘部在7艘航母的掩護下,從海路逃離戰場,至此「聯合國軍」全部被逐出半島東北部。

長津湖戰役中,志願軍的戰士們憑著鋼鐵般的毅力和英勇無畏的戰鬥精神,克服了極端的天氣,並擊潰了美軍的王牌部隊,將麥克阿瑟聖誕節前佔領朝鮮的美夢給徹底粉碎,一舉扭轉此前頹勢,為最終偉大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但戰爭是殘酷的,特別是長津湖一戰,更是成為韓戰中兩軍史上最為慘烈的戰役。

1950年11月27日,長津湖戰役打響,我軍投入的是第20軍和第27軍,近10萬志願軍戰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美軍發起猛烈進攻,美軍被打的措手不及,並於第二日清晨,美步兵7師、陸戰1師被我軍分割成了5個部分。

隨後,美軍試圖將被截斷各部重新打通,但最終皆以失敗告終,在這個過程中,美軍全機械化的部隊僅能以每小時500米的速度前進。

到了11月30日,我軍動用全軍所有炮兵,對新興裡的美軍7師31團發動圍攻,31團組建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因曾參加對蘇俄的幹涉作戰而獲得「北極熊團」的綽號,軍旗上就有北極熊的圖樣,是美軍是陸軍中的王牌部隊。但,在就是像「北極熊團」這樣的王牌部隊,依舊被全殲,其軍旗現成為北京軍事博物館的展品。

到了12月6日左右,美軍開始突圍。由於美軍有著航空兵與機械化的優勢,可搭乘汽車、飛機撤退,而我軍只能靠兩條腿追擊,肯定是跑不過四個輪子的汽車和能上天的飛機,而且到了後期,美軍第3師與韓軍支援長津湖,這才挽救了美陸戰1師的主力,得以逃出生天。

我們不得不承認,美軍航空兵在此次戰役中發揮了巨大的優勢,對我軍的地面部隊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使得我軍很多行難以到位,只能在夜間依託夜色進行有限的機動作戰,難以展開全部兵力,並最終給了美軍陸戰主力逃脫的機會。

以27軍為例,全軍僅有車輛45輛,並在戰爭中被美軍航空兵給炸掉了許多。而且,這些車輛基本用於彈藥及糧食的運輸,並不像美軍一樣用於不運兵,兩條腿又怎麼可能跑得過四個輪子呢?最主要的是美軍車隊沒有空襲的威脅。

另一方面,當時長津湖地區遭遇了幾十年不遇的嚴寒,氣溫最低時達到了零下40度,由於從我軍從東南沿海緊急入朝,未能及時配備禦寒衣物,第9兵團此役戰鬥傷亡19202人,而凍傷更是超過了戰鬥傷亡達到28954人,凍亡4000餘人,而且長津湖之戰後全兵團三分之一的戰士無法再重返戰場。(這裡的凍傷指的是凍傷嚴重到喪失戰鬥力的程度,並非簡單的凍傷,因為而當時第9兵團的每個戰士基本都有不同程度的凍傷,甚至還有不少在戰鬥打響前就已經凍傷。)

但是,就是這樣一支身著單薄的鐵血軍隊在零下40度的嚴寒天氣下,在完全沒有制空權的前提下,面對美軍的狂轟濫炸,他們沒有一人退縮冒死衝鋒,這樣的軍隊,試問在人類歷史上可有出其右者?這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

他們在全面不佔優勢的極端劣勢下,依舊全殲了美軍王牌部隊第31團、重創美軍陸戰1師,迫使美軍從長津湖地區退往古土裡,再退至興南港跑路,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以輕步兵在嚴酷環境下對機械化部隊取得全面勝利,這在人類近現代戰爭史上屬於頭一份和獨一份!只是,這一過程是慘烈的!向偉大的志願軍將士們敬禮!沒有你們就沒有我們美好的今天!

相關焦點

  • 堪比上甘嶺戰役,作為韓戰重要拐點的長津湖戰役,打得究竟有多慘烈?
    如果說起韓戰中,哪一場戰役的慘烈堪比上甘嶺?那麼長津湖之戰當屬實至名歸。在這場戰役中,志願軍投入兵力15萬人,圍攻近10萬兵力的聯合國軍,消滅敵人有生力量近萬人。志願軍也付出了傷亡三萬人的代價,其中僅凍死的就有4000餘人。
  • 韓戰的拐點:慘烈程度堪比上甘嶺,志願軍與美軍雙方損失慘重
    上個世紀的韓戰中,我國為了支援朝鮮成立了志願軍,當時的中華青年和將士們都熱血沸騰,想要投身於解放人類的偉大事業中。在志願軍參戰的多場戰役中,其中有一場戰役尤為重要,這場戰役甚至成為整個抗美援朝戰爭的轉折點——長津湖戰役。
  • 零下30度血戰,比上甘嶺慘烈的長津湖戰役將拍電影,張涵予主演
    歷史不會被遺忘,除了正在熱拍的《金剛川》之外,《冰雪長津湖》更是備受關注,皆因這場戰役比上甘嶺戰役還要慘烈,在零下30多度的環境中血戰,無數將士被活活凍死,但是他們憑藉著無堅不摧的力量,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唯一一次殲滅美軍一個建制團的範例。
  • 《最寒冷的冬天Ⅲ:血戰長津湖》
    》主要描寫了抗美援朝戰爭中乃至整個軍事史上的經典戰例——長津湖之戰。有史學家稱,長津湖之戰是歷史的拐點,是中美雙方王牌部隊改變歷史進程的一場決戰。發源於朝鮮半島的長津江,是朝鮮北部最大的人工蓄水湖。  63年前在這裡,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身穿單薄棉衣,在接近零下40度的惡劣天氣下與美國海軍陸戰隊最精銳的陸軍一師展開了一場長達20天的戰鬥。
  • 這七十年,抗美援朝作品中「長津湖」是什麼樣?
    志願軍在東西兩線同時大捷,一舉扭轉了戰場態勢,成為抗美援朝戰爭的拐點,為最終到來的停戰談判奠定了勝利基礎。曾經發生在朝鮮戰場上改變了世界格局的長津湖戰役中,我們的戰士穿著單薄的服裝,拿著簡陋的武器,飢腸轆轆,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嚴寒中一次又一次地衝鋒。
  • 美軍在韓戰時被打得有多痛?美總統10年後給出答案
    韓戰最開始的時候就是朝鮮和韓國的內鬥,本來只是一場小規模戰爭,在沒有人介入的情況下這兩個小國哪怕是互相吞併和傾軋,也不會造成多大的傷亡,但是因為美國的插手,局勢一下子就變得緊張起來了。後來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我國在蘇聯的支援下加入了戰場,最後戰勝美軍贏得了勝利。
  • 長津湖戰役中,為何125名志願軍戰士,被凍成冰雕也不放棄陣地
    美軍士兵被徹底震撼了,他們對這個「謎一樣的對手」肅然起敬,瞬間明白了為何會屢屢敗在這群人手;為何會在韓戰中擁有如此巨大裝備優勢的情況下,居然會敗仗連連;為何一個小小的長津湖,會成為讓他們膽戰心驚的地方。 無疑,這個70年前的畫面,是最讓人扎心的。每一次看到它,都讓人淚流滿面。
  • 冰血長津湖:「氣多」戰勝「鋼多」
    10軍,於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鮮長津湖地區的直接較量,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紀錄,迫使美軍王牌部隊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志願軍在東西兩線同時大捷,一舉扭轉了戰場態勢,成為韓戰的拐點,為最終到來的停戰談判奠定了勝利基礎。中國軍人為了革命理想、為了中華民族和新中國敢打必勝、不怕犧牲的戰鬥意志和戰鬥精神,受到包括美國軍人在內的世人稱讚。
  • 韓戰的戰敗,對美國乃至世界有多大的影響?
    戰爭本身的勝利和戰略格局的勝利是兩回事,臺灣問題和這場戰爭有關聯,但當時中國打臺灣和打朝戰,是沒得選擇的,也就是必須得打,是被動之戰,就戰爭自身來講,中國是勝利了的。最大的贏家絕壁是我們,韓戰的歷史定位被嚴重低估了,毫不誇張的說,韓戰重要性幾乎等同於日本對我們的甲午戰爭!沒誇張,就是國運之戰!
  • 如何看待長津湖血戰,是「氣多」戰勝「鋼多」?究竟是什麼含義?
    長津湖血戰,一舉扭轉了整個韓戰戰場局面,成為了韓戰的重要拐點,為最終坐下來談判、籤訂停戰協議,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礎。可以說,這一仗,打出我們的軍威、國威,是新中國軍人走出國門所打過的戰役中最艱辛、最重要的一場戰役,其重要性、影響力等,不下於上甘嶺戰役。當時,不僅是武器裝備方面,雙方差距極大;而且在後勤補給方面,雙方差距也一樣非常巨大。
  • 長津湖,一場中美都不願提及的血戰,改變了世界歷史進程
    長津湖,朝鮮北部最大的湖泊,周邊層巒疊嶂,一條「Y」字形的羊腸小道是唯一通路。1950年冬,中美兩支王牌部隊為扭轉朝鮮戰局在此展開「強強對決」,慘烈程度史上罕見,被稱為「中美兩國都不願提及的血戰」。
  • 抗美援朝最慘烈的戰役——長津湖戰役
    血戰長津湖,是我對這場戰役的一個總結,也只有這兩個字能形容這場戰役。 我志願軍第九兵團15萬人圍剿美陸戰一師2萬餘人,按照往常的戰鬥經驗,這絕對會是一場大勝仗,但是我志願軍九兵團真實的傷亡情況卻是非戰鬥減員4萬餘人,其中直接凍死6000餘人,嚴重凍傷1.2萬人,凍傷2萬餘人。
  • 真正的立國之戰:長津湖戰役
    PBS的長津湖紀錄片裡(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發生在長津湖地區的一場戰役,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紀錄),一個美國老兵說:「如果我今天見到當年的中國士兵,我會擁抱他們,像兄弟一樣。因為我們都遭受了同樣巨大的苦難。」聽著真的讓人淚目。
  • 《金剛川》奪冠《長津湖》開機 國產戰爭片爆發!
    這種「多聲部復調結構」以往經常在如《心迷宮》等懸疑片中使用,但這是首次在國產戰爭片中出現,是一種全新的創舉。因為多重交叉視角,影片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動關係,只有看完所有視角和章節內容,才能知曉這場戰鬥的全部面貌。
  • 美國老兵回憶長津湖:中國人不斷衝上來,腳都爛了,我別無選擇
    在這本509頁的回憶錄中,最讓羅蘭德難忘的還是長津湖一戰,他至今還會夢到那場發生在冰天雪地中的搏命血戰,並為之熱淚盈眶,流下的眼淚既為自己的同袍,也為敵人中國軍隊……說到南太平洋的血戰,羅蘭德一直很興奮,雖然那些戰鬥不容易,但他認為一切都值得。可當說到韓戰時,他的臉色卻變了,輕鬆自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不安和眉頭緊鎖。
  • 為什麼說「長津湖之戰」,是朝鮮戰場上最殘酷的一戰?
    1950年10月8日,朝鮮政府請求我國出兵援助。我國本著「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核心原則,迅速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值得一提的是,入朝僅十多天,我志願軍部隊便打響了駐軍朝鮮後的第一仗,並取得勝利,總計殲敵15000多人。
  • 劉偉強徐克等聯合執導,趕工的《冰雪長津湖》,能否拍出史詩感?
    以抗美援朝為背景、備受期待的主旋律大片《冰雪長津湖》,結合多方面資料佐證,已低調開機。70年前那場「中美兩國都不願提及的血戰」——長津湖戰役,即將被搬上大銀幕。與家喻戶曉的上甘嶺戰役相比,慘烈程度超出數倍的長津湖戰役卻是鮮為人知。
  • 血戰長津湖,他是送彈藥的普通志願軍戰士,卻一戰成名立下特等功
    血戰長津湖是志願軍第9兵團在朝鮮東部長津湖包圍聯合國軍,在嚴寒氣候條件下,經過17天殘酷戰鬥,艱難取得勝利。此戰中,有一位送彈藥的普通志願軍戰士,一戰成名立下特等功。他的名叫朱溶堂。
  • 美國人眼中不一樣的韓戰:打敗了朝鮮,卻輸給中國人民志願軍
    一直以來,我們都習慣性地將韓戰看作是一場完整的戰爭,但是在美國人的眼中,韓戰卻被看作兩場戰爭。第一次是美國保護了自己的同盟韓國,打敗了朝鮮軍隊,取得了勝利;而第二次則是北上侵略朝鮮,威脅到了中國邊境,最終與抗美援朝,越過鴨綠江的中國人民志願軍交戰,遭到了徹底的失敗。
  • 史詩戰爭電影《長津湖》開機,這陣容說一句國內最強不過分
    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史詩戰爭電影《長津湖》開機發布會,於今日下午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辦。 據悉,《長津湖》電影籌備多年,光國家電影局交給博納的劇本就有13萬字,編劇蘭曉龍打磨時間長達五年之久,故事背景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最慘烈的一次戰役——長津湖戰役。 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最慘烈的一次戰役,又稱血戰長津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