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在紀錄片《冰雪長津湖》中,有一位老兵說道說過這麼一句話:「我們和偽軍、日軍、美軍都較量過,可跪下投降的只有美軍這一家」。
我們且不論長津湖戰役打的有多慘烈,美陸戰1師又是怎麼逃出志願軍包圍的,我們更應該知道長津湖戰役背後的意義——長津湖戰役創下了抗美援朝中全殲美軍整團的紀錄,並讓美軍王牌部隊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
最重要的是此役,極大的打擊美軍,讓他們低下了高傲的頭顱,成功扭轉了戰場姿態,並成為韓戰中一個重要的拐點,並為抗美援朝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長津湖戰役到底有多慘烈,我們贏得又有多麼的艱難
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後,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兵分兩路向北推進,直逼北半島政府臨時所在地江界。為了遏制聯合國軍的攻勢,給予囂張的聯合國軍當頭一棒,急調志願軍第9兵團入朝,執行東線作戰任務,並於1950年11月初入朝後。
第九兵團入朝後,對聯合國軍採取迂迴切斷、包圍殲擊的作戰策略。
同時,為了最大可能取得戰果達成戰役,第九兵團10萬志願軍晝伏夜行,翻山越嶺,忍受著嚴寒、飢餓在堆滿厚厚積雪的山林中連續行軍克服千難萬險,成功抵達預定戰場,並成功將美陸戰1師、步兵7師截為5段,形成了分割圍殲之勢。
1950年11月27日,我軍與美軍兩支王牌部隊在長津湖展開了激戰。
聯合國軍方面有美軍陸戰1師和步兵第3、第7師及韓國第1軍團,總共約10萬人;中方則是志願軍第9兵團,由20軍、26軍和27軍組成,總人數為15萬人。雙方總共25萬人在零下40度的嚴寒中交鋒20多天之後,志願軍成功擊潰聯合國軍,美軍率殘部在7艘航母的掩護下,從海路逃離戰場,至此「聯合國軍」全部被逐出半島東北部。
長津湖戰役中,志願軍的戰士們憑著鋼鐵般的毅力和英勇無畏的戰鬥精神,克服了極端的天氣,並擊潰了美軍的王牌部隊,將麥克阿瑟聖誕節前佔領朝鮮的美夢給徹底粉碎,一舉扭轉此前頹勢,為最終偉大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但戰爭是殘酷的,特別是長津湖一戰,更是成為韓戰中兩軍史上最為慘烈的戰役。
1950年11月27日,長津湖戰役打響,我軍投入的是第20軍和第27軍,近10萬志願軍戰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美軍發起猛烈進攻,美軍被打的措手不及,並於第二日清晨,美步兵7師、陸戰1師被我軍分割成了5個部分。
隨後,美軍試圖將被截斷各部重新打通,但最終皆以失敗告終,在這個過程中,美軍全機械化的部隊僅能以每小時500米的速度前進。
到了11月30日,我軍動用全軍所有炮兵,對新興裡的美軍7師31團發動圍攻,31團組建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因曾參加對蘇俄的幹涉作戰而獲得「北極熊團」的綽號,軍旗上就有北極熊的圖樣,是美軍是陸軍中的王牌部隊。但,在就是像「北極熊團」這樣的王牌部隊,依舊被全殲,其軍旗現成為北京軍事博物館的展品。
到了12月6日左右,美軍開始突圍。由於美軍有著航空兵與機械化的優勢,可搭乘汽車、飛機撤退,而我軍只能靠兩條腿追擊,肯定是跑不過四個輪子的汽車和能上天的飛機,而且到了後期,美軍第3師與韓軍支援長津湖,這才挽救了美陸戰1師的主力,得以逃出生天。
我們不得不承認,美軍航空兵在此次戰役中發揮了巨大的優勢,對我軍的地面部隊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使得我軍很多行難以到位,只能在夜間依託夜色進行有限的機動作戰,難以展開全部兵力,並最終給了美軍陸戰主力逃脫的機會。
以27軍為例,全軍僅有車輛45輛,並在戰爭中被美軍航空兵給炸掉了許多。而且,這些車輛基本用於彈藥及糧食的運輸,並不像美軍一樣用於不運兵,兩條腿又怎麼可能跑得過四個輪子呢?最主要的是美軍車隊沒有空襲的威脅。
另一方面,當時長津湖地區遭遇了幾十年不遇的嚴寒,氣溫最低時達到了零下40度,由於從我軍從東南沿海緊急入朝,未能及時配備禦寒衣物,第9兵團此役戰鬥傷亡19202人,而凍傷更是超過了戰鬥傷亡達到28954人,凍亡4000餘人,而且長津湖之戰後全兵團三分之一的戰士無法再重返戰場。(這裡的凍傷指的是凍傷嚴重到喪失戰鬥力的程度,並非簡單的凍傷,因為而當時第9兵團的每個戰士基本都有不同程度的凍傷,甚至還有不少在戰鬥打響前就已經凍傷。)
但是,就是這樣一支身著單薄的鐵血軍隊在零下40度的嚴寒天氣下,在完全沒有制空權的前提下,面對美軍的狂轟濫炸,他們沒有一人退縮冒死衝鋒,這樣的軍隊,試問在人類歷史上可有出其右者?這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
他們在全面不佔優勢的極端劣勢下,依舊全殲了美軍王牌部隊第31團、重創美軍陸戰1師,迫使美軍從長津湖地區退往古土裡,再退至興南港跑路,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以輕步兵在嚴酷環境下對機械化部隊取得全面勝利,這在人類近現代戰爭史上屬於頭一份和獨一份!只是,這一過程是慘烈的!向偉大的志願軍將士們敬禮!沒有你們就沒有我們美好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