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眼中不一樣的韓戰:打敗了朝鮮,卻輸給中國人民志願軍

2020-12-11 稼軒讀歷史

一直以來,我們都習慣性地將韓戰看作是一場完整的戰爭,但是在美國人的眼中,韓戰卻被看作兩場戰爭。

第一次是美國保護了自己的同盟韓國,打敗了朝鮮軍隊,取得了勝利;而第二次則是北上侵略朝鮮,威脅到了中國邊境,最終與抗美援朝,越過鴨綠江的中國人民志願軍交戰,遭到了徹底的失敗。

這個觀點是美國著名的軍事歷史學家,軍事戰略專家貝文·亞歷山大在他的著作《朝鮮:我們第一次戰敗》中提出來的。貝文作為韓戰的親歷者,提出這樣的主張具有很強的說服力,一時之間,貝文的理論就傳遍了整個美國。

自獨立戰爭以來從來沒有吃過敗仗,心高氣傲的美國人不得不承認,他們戰敗了。

在美國人熱衷的戰爭電影中極少出現直接描述韓戰的電影,這恰恰證明了美國人內心對這場戰爭的遺忘與牴觸,不可一世的美利堅合眾國擊敗了強大的英國,德國,日本,西班牙,這些發達的殖民帝國沒有任何一個能夠擊敗美軍。

但是剛剛成立僅僅一年的新中國,這個幾乎一窮二白的國家居然擊敗了強大的美國,這是高傲的美國人所無法想像的。這也就是韓戰在美國知名度極低的原因:美國人根本不敢面對自己的失敗。

那麼條件艱苦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到底憑著什麼擊敗了武裝到牙齒的美軍呢?答案只有兩個字:精神。

在整個抗美援朝過程中最艱難的一場戰鬥莫過於長津湖之戰。

當時作為美軍王牌的海軍陸戰隊第一師被當作先鋒部隊駐紮在了長津湖附近,正當他們紮好帳篷準備睡覺之時,他們驚恐地發現四周突然出現了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大量志願軍戰士,在經歷了一整晚的血戰之後,美軍終於得到了喘息之機,但是志願軍和美軍都沒有想到,接下來將會爆發的,是整個朝鮮戰場上最殘酷的一場戰役。

志願軍的第九兵團十五萬人包圍了美軍兩萬餘人,從人數對比上看,這一戰全殲美軍幾乎是勢在必得的。但是遺憾的是,我軍的火力配置與美軍相差十分的懸殊,我們能夠調動的最普遍的重武器——輕型迫擊炮在朝鮮零下30度的嚴寒中,幾乎發揮不出什麼效力,炮彈都變成了啞彈。

更要命的是,志願軍戰士們的冬衣完全無法適應這樣的氣候,而後勤也常常跟不上供應,大量的戰士們在冰天雪地中饑寒交加,吃一口炒麵就一口雪是戰地飲食的常態。大量的戰士被凍傷,甚至因為嚴寒失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將熱血灑在了遠離家鄉的土地上。

但是即使是在這樣極端不利的條件下,志願軍也沒有分毫的退縮,死死地圍住美軍毫不鬆口。最終,美軍陸戰一師的師長違背了上級讓他繼續進攻的命令,率領軍隊倉皇撤退。

在之前,我也和大家一樣,一直生活在這樣衣食無憂的環境中,我真的很難想像是什麼樣的力量在支撐著我們英勇的志願軍將士們一遍一遍地向敵人噴出的彈雨中衝鋒,一次又一次的忍受寒風的摧殘還能夠保持著堅強的戰鬥意志。

但是當我看了閱讀了一本描寫韓戰的書之後,我豁然開朗了:

什麼樣的軍隊能被稱之為人民的軍隊,我想答案已經不證自明了。在前線最艱苦的時候,我們可愛的戰士們記掛的依然是在後方的人民,為了人民的利益不受到侵犯,為了人民能夠安居樂業,這些二十出頭的年輕人義無反顧地投身於保家衛國的鬥爭中。

他們中的有一些人從此以身許國,把自己的青春和熱血都灑在了異國他鄉的土地上,他們再也沒有能夠回到自己魂牽夢縈的故鄉,但是他們的精神永遠激勵我們不斷前行。

這種舍小我成大我的精神,這種無時無刻不在心裡裝著人民的精神,這種頑強不屈英勇無畏的精神,正是我們的戰士能夠煥發出無窮力量的最深層,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在這裡,我發自真心的推薦一本給我帶來極大震撼的書給大家,軍事史學家李峰先生的曠世巨著,《決戰朝鮮》。這本書對戰爭場面描寫之細緻,對人物形象塑造之生動,深深地打動著我。特別是書中對長津湖戰役的描寫,首次閱讀時就讓我紅了眼眶。這本書記述的大多是對事實的描寫,而這事實背後蘊藏的精神,真的非常值得我們細細地去揣摩,去品味,去感動。

我知道,生活中有許多不順心的事一直會糾纏著我們;我也知道我們大家平時工作的都很累。但是我在這裡再次真誠的建議大家,無論生活的壓力多麼巨大,無論工作多麼繁忙,一定請抽出時間,好好閱讀這本難得的作品。我相信志願軍的精神和事跡,一定會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一定會為我們指引勝利的方向。勝利必將屬於偉大的中國人民!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永垂不朽!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永遠發光發熱!

相關焦點

  • 美國人眼中的韓戰10大戰役
    1950年6月25日,也就是70年前的今天,韓戰爆發。美國媒體theveteranssite列出了他們眼中的韓戰10大戰役。中國人民志願軍一舉擊潰了英國和比利時的聯合軍隊。這場戰役,也是把韓戰的戰火,從鴨綠江沿岸推進到三八線附近的關鍵一役。5. 血染嶺之戰1951年夏末,北朝鮮軍隊與南朝鮮和美國軍隊在983高地附近進行了多日激戰。美軍傷亡慘重,戰士的血似乎把山脊都染紅了。
  • 美國軍隊指揮官眼中的韓戰:中國軍隊最難以徵服!
    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8軍率先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入朝作戰。10月25日,志願軍入朝後的第一次戰役打響。1951年7月10日,中國和朝鮮方面與聯合國軍的美國代表開始停戰談判,經過多次談判後,終於在1953年7月27日籤署《朝鮮停戰協定》。
  • 韓戰美軍統帥:韓軍隊把中國志願軍看成天兵天將
    戰爭,是人類在浩瀚文明中最具有兩面性的發現,它固然有著自己的目的與好處,但它殘酷兇狠的一面也時時刻刻擺在所有人面前,人類在他的面前,顯得是如此的渺小與無力。在抗美援朝戰爭裡,中國人民志願軍奮勇作戰,多次完成了以少打多的戰役,就連當時的美軍統帥李奇微都說:「南朝鮮軍隊在中國軍隊打擊下損失慘重,往往對中共士兵懷有非常畏懼的心理,幾乎把這些人看成天兵天將。」
  • 韓戰中美國第八集團軍三任司令官眼中的中國軍隊
    1945年日本投降後,美國陸軍第八集團軍接受全面佔領日本的任務,在此後的幾年中第八集團軍一直駐守日本。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美國立刻介入其中,而距朝鮮半島最近的美國第八集團軍當仁不讓的成為了美國幹涉朝鮮的急先鋒,並成為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整個韓戰中的老牌勁敵。
  • 《最寒冷的冬天》:美國人眼中的韓戰是什麼樣的?
    電影《金剛川》正在熱映中,70年前的韓戰開始為更多的年輕人所知。影片中的志願軍戰士們,用血肉之軀抵抗著敵機的狂轟濫炸,一次次修補戰火中的木橋,讓人眼睛溼潤。這些最可愛的人,不容忘記。而作為交戰另一方的美國,又是怎麼看待這場戰爭的呢?美國記者大衛·哈伯斯塔姆,花費多年精力,寫就了一本內容恢弘的《最寒冷的冬天》,從美國人的視角,深刻剖析了這場「為平局而死」的戰爭。
  • 韓戰:志願軍嘹亮的軍號聲,是對美軍的一種「死亡的召喚」!
    李奇微作為韓戰的親身參與者和指揮者的身份,寫下了一本《韓戰回憶錄》,對這場讓美國人心有餘悸的戰爭,給予了非常細緻的描敘,也不斷的甚至充滿激情的更滿懷牢騷的抒發自己在這場戰爭中的深刻感受,作為一個中國人民的敵人,我們想要他給出對這場戰爭公正的評價,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我們依舊能從他的敘述中看到在那場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英勇向前無所畏懼的精神
  • 韓戰各國派出多少兵力,中國犧牲了多少志願軍?
    上個月也就是2020年的10月25號,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整整七十周年的紀念日。在此,我想向所有曾經參加過那場戰爭的中國人致敬。但凡要說清楚一件事,那肯定要說他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這是咱們在上小學的時候,語文老師都教給過咱們敘事文的一個寫法。當然咱們要聊韓戰也不例外。
  • 韓戰爆發的因由,中華人民志願軍無堅不可摧,無往而不勝
    韓戰指1950年6月爆發於朝鮮半島的軍事衝突,韓戰原是朝鮮半島上的北、南雙方的民族內戰,後美國、中國、蘇聯等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捲入而成為了一場國際性的局部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初期爆發的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
  • 韓戰志願軍犧牲了多少人?真實數字曝光,揭示戰爭的無比殘酷
    1950年爆發的韓戰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慘烈的衛國戰爭,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開始入侵朝鮮,侵犯中國邊界。為了保護國家利益,還沒有時間喘氣的解放軍戰士聚集在一起,組成了中國人民志願軍開赴朝鮮保家衛國!
  • 《韓戰》:美國人口中「同錯誤的敵人,打的一場錯誤的戰爭」
    在這場歷時三年多的戰爭中,美國把自己全部陸軍的1/3、空軍的1/5、和海軍的近半數投入到朝鮮戰場上,並且運用了除原子彈以外的所有武器,但最終依然沒能贏得勝利。而韓戰的最終結果也正如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奧馬爾·布雷德利將軍所說:「這是在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時間、同錯誤的敵人,打的一場錯誤的戰爭。」
  • 美國歷史是怎樣記載韓戰的?「這是我們遭遇的一次巨大失敗」
    在韓戰中,我們的人民子弟兵迎頭痛擊了美軍,將美軍趕回了三八線,捍衛了國家安全,取得了巨大的戰略勝利。那麼,美國歷史又是如何記載韓戰的呢?謝邀。美國國內,有諸多書籍記載韓戰,這些書都是美國人寫的,當然也就是從美國的視角看待這場戰爭的。
  • 韓戰,麥克阿瑟挑釁,史達林不願意出兵,志願軍跨過鴨綠江!
    毛主席已經敏銳的感到,美國的目的並不單純。毛主席指出:美國擴大戰爭規模和韓戰轉入長期化的可能性已日益增大,中國人民不得不有所準備。當時新中國成立不久,國內還是滿目瘡痍,很多人對於是否出兵朝鮮猶豫不決,但毛主席堅決表示:必須要打,而且要狠狠地打!
  • 抗美援朝在日本眼中如何?從輕蔑到敬佩,讚揚中國人民志願軍!
    1950年韓戰打響,中國參與抗美援朝的戰爭,在日本眼中中國抗美援朝行為是怎樣的?從輕蔑到敬佩,讚揚中國人民志願軍!1949年10月,毛澤東宣布新中國成立,禮炮聲中伴隨著全國人民的歡呼聲,期待已久的和平終於來臨,人們祈禱遠離戰爭,但是第二年,朝鮮便爆發了戰爭。
  • 遊覽中國丹東、朝鮮平壤和韓國首爾,感受中國志願軍的英雄氣概
    1950年的10月19日,無數優秀的中華兒女,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旗幟下,為了世界和平開赴朝鮮戰場,面對強大的美國軍隊和聯合國軍,歷經兩年零九個月捨生忘死的浴血奮戰,終於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用鮮血和生命保衛了年輕的共和國,挽救了處於危難之中的朝鮮,也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光輝典範。
  • 韓戰的失敗對美國有哪些影響?
    在這次戰役中,有朝鮮、中國,還有美國領導的多國聯軍參戰。當時中國、朝鮮的武器裝備水平遠遠不及美國,「小米加步槍」是最好的描述。韓戰爆發時,中國毫不猶豫地支持,氣勢磅礴地越過鴨綠江,支援朝鮮。但事實上,即使當時加上中國軍隊,戰爭也處於下風。即使是這樣明顯的差距,在中國給予支持之前,朝鮮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狀態。
  • 韓戰後,世界對中國的看法改變,得到從未有過的尊重
    就連中國人民用血肉堆起來的抗日勝利,也被西方國家視為是在美國的幫助下取得的。直到韓戰結束之後,當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和中國人民志願軍總指揮彭德懷共同籤下停戰協議的消息傳到美國,整個世界都轟動了,這個歷經萬般苦楚的國家,再一次得到了全世界的尊重
  • 中國才是戰鬥民族!韓戰讓我們明白:美國才是人海戰術
    引言中國才是真正的戰鬥民族!千萬不要再崇拜什麼美國、蘇聯、德國、日本是戰鬥民族了,他們曾經是我們手下敗將美國的敗將, 一個被解除了武裝,另一個已經崩潰了,還有一個已經成為一個半殖民地,一場韓戰就可以看得出來,美國使用的才是人海戰術!中國人民志願軍是偽裝大師,他們使用的是夜間奇襲和地道戰術、逼近戰術等智慧戰術。
  • 韓戰,2100多萬志願軍被俘,僅有7000多人選擇遣返大陸
    經歷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之後,中國成立了,同時也確定了以「和平」的方式和他國建交,因此確定了「一邊倒」的外交政策。中國成立選擇的道路和蘇聯一樣同是社會主義道路,因此中國也間接性地全力支持蘇聯。在美蘇「冷戰」期間,中國夾在美國和蘇聯兩大強國之間艱難生存,其中爆發了不少中國必須參加的戰爭!
  • 美為何沒對志願軍動用原子彈結束韓戰?這些忌憚足以掀翻美國
    當今社會因為核武器的誕生,世界格局進入了恐怖的平衡,大國之間對於戰爭都保持著克制,這個平衡的要素就是兩個國家都有核武器,然而在韓戰的時候,這種平衡是不存在的,美國的實力對於當時剛成立的新中國可以說是單方面壓倒性的實力,既沒有先進的飛機大炮,更沒有毀天滅的的原子彈,那麼為啥抗美援朝期間,美國為何沒有對入朝作戰的志願軍動用原子彈呢
  • 美國在韓戰中的三大法寶:自負、原子彈和不會爆炸的炸彈
    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大發橫財,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顯身手,不過,在二戰結束後一躍成為與蘇聯並列的頭號軍事強國後,美國對自己的軍事實力越來越高高在上、狂妄自大,而美國這種自負的心理在韓戰中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自負」了美國插手韓戰、攻擊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的法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