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為何沒對志願軍動用原子彈結束韓戰?這些忌憚足以掀翻美國

2020-12-15 紫今解密

當今社會因為核武器的誕生,世界格局進入了恐怖的平衡,大國之間對於戰爭都保持著克制,這個平衡的要素就是兩個國家都有核武器,然而在韓戰的時候,這種平衡是不存在的,美國的實力對於當時剛成立的新中國可以說是單方面壓倒性的實力,既沒有先進的飛機大炮,更沒有毀天滅的的原子彈,那麼為啥抗美援朝期間,美國為何沒有對入朝作戰的志願軍動用原子彈呢?是因為仁慈還是在忌憚啥?

原子彈爆炸

韓戰可以說是美軍戰爭史上屈辱的一戰,當時的朝鮮人民已經打進了南韓的漢城,李承晚更是只有一隅苦苦的支撐著,不斷向美國請求援助,美國更是大驚,隨後操控集結15國組成聯合國軍,這下受到前後夾擊的朝鮮損失慘重,美軍這個時候並沒有收手,而是擴大戰爭局面,戰火更是燒到了三八線以北,佔領朝鮮首都平壤,這些囂張的美軍更是打算直接佔領整個朝鮮全境,戰局急轉直下,北朝鮮求助中蘇,隨著中國志願軍的加入,對於一個沒有強大火力支持的新中國,硬是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牢牢地拴在三八線附近。

志願軍對戰聯合軍隊

這場戰爭可謂是美國的恥辱之戰,不但既定的目標沒有達到,而且軍力損失慘重,那麼問題來了,當時的美軍有沒有想過用核武器原子彈解決朝鮮的中國志願軍,答案是,有,原子彈還是很划算的,畢竟原子彈的軍費投資相對於損失慘重的聯合國軍戰爭消耗損失的少之又少,付出很小的代價,就可以解決很多敵人,1950年6月29號這天,也就是韓戰後剛爆發沒幾天,這個時候美國的第一決定就是,如果蘇聯派軍介入朝鮮,那麼美國將會動員全國,對蘇聯進行原子彈的核打擊

麥克阿瑟

美軍參謀長更是提議直接給麥克阿瑟10多枚核彈,用於迅速確立美軍在朝鮮的威懾力,後來被否決了,原因是,如果在朝鮮投放原子彈,並不會對蘇聯產生多大威脅,軍方雖然否決了這一決定,但是作為美軍在遠東的最高統帥,麥克阿瑟,這個對於核武器打擊的狂熱好戰分子,更是多次向美國五角大樓的高層建議,如果中國大量派軍,可以把原子彈用在中國志願軍身上,這些都是為了防止中國志願軍的介入,而當時的美國政府還是認為沒有必要運用核彈,因為朝鮮根本不是美聯合國軍的對手,事實確實如此,美聯合軍隊仁川介入之後,壓倒性的實力不但收復了韓國的全部領土,更是將戰線推到了鴨綠江附近,平壤都被佔據了。

杜魯門

隨著中國志願軍的介入,5場大戰之後,美軍損失慘重的被按在三八線外,這樣不利的局面,遠東統帥麥克阿瑟重提原子彈計劃,更是建議使用26枚核彈盡數丟在鴨綠江地帶,這樣可以形成一個核輻射地帶,徹底阻斷志願軍入朝的補給線。而當時的杜魯門總統更是指出,用不用原子彈,全憑麥克阿瑟根據戰場形勢決斷。而且下令了將分解的核彈頭儲備在航母上,畢竟原子彈對於美國當時可謂是王牌,最後的底牌。

而在當時的美國麥克阿瑟被解僱後他的第二任韓戰統帥,李奇微,更是建議當局向解放軍使用化學武器,而且還要派航母轟炸機,在「必要之時對志願軍核打擊」,而後美國的艾森豪擊敗杜魯門,成為美國新任總統,這個軍人身份的總統更是把用核武器對付志願軍作為打破僵局的最好的辦法,1953年7月,《朝鮮停戰協議定》快要籤署之際,美國還是把核彈頭秘密的運往衝繩島,依然有用原子彈的企圖。

感受到原子彈威力的的美國軍隊和美國兩屆總統,都想用原子彈一試,對於毫無仁慈可言的美軍,近現代戰爭已經讓世界看清了美國的真面目,這個無所不用的國家,為啥「擱置」了用原子彈的打算呢,是因為仁慈嗎?不是,都冒天下大不違,豪言用化學細菌戰對付志願軍的美國,怎麼可能仁慈,為啥不用,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忌憚。

美國的忌憚

第一,對於處在崇山峻岭的志願軍,神出鬼沒,找不到志願軍的出沒地,行軍路線,而且在三八線附近,志願軍已經挖了很深的防空洞和地道,用於對付可能會有的原子彈威脅,只要挖的深度夠,就可以躲過地面核爆炸的傷害,即使向麥克阿瑟那樣叫囂,對中國軍隊直接動武,甚至把戰火直接推向中國境內,但是作為剛成立的新中國,人口分散,地緣遼闊,沒有集中的工業區,核打擊的效果根本達不到有效的意義。

第二美國忌憚蘇聯,當時的蘇聯可謂是鋼鐵洪流,本身蘇聯已經研製出了原子彈,這足以跟美國抗衡,如果在朝鮮動用核武器,或者把戰火推向中國,那麼勢必會遭受到蘇聯報復,而當時的中蘇籤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如果中國受到襲擊,蘇聯可以第一時間出兵的,而韓戰的勝負很是關係到蘇聯的遠東區域的穩定,如果美國真的動核,勢必會遭到同樣擁有核武器的蘇聯打擊。這是美國本土不願意看到的。而且當時美國推測,蘇聯完全有能力對美國投遞15枚左右的核彈,可以瞬間摧毀近450萬人的工業城市,這對於當時的美國是無法承受的。

第三,美國盟軍的極力反對,為了抗衡蘇聯,美國聯合了盟友成立了北約組織,而在當時對美國來說真的動核針對朝鮮,這對於蘇聯來說就是打破遠東地區的穩定,那麼蘇聯能不能用核武器打到美國是個未知數,但是用核武器打到歐洲這些北約同盟國還是很容易的,你既然對遠東朝鮮動手,那麼蘇聯同樣可以對美國的美國盟友動手,這是美國盟友不願看到的結果,所以英法極力反對,英國當時的首相艾德禮更是直接前往華盛頓與杜魯門會談,阻止其對朝動用原子彈。

第四,第三世界國家對核武器強烈譴責,如果美國對朝鮮動用核武器,勢必會因為政治影響,而且極有可能引發世界第三次大戰,政治影響下的美國將會得不償失。

第五,如果美國真的動用核武器,牽制進來的將不再只是朝鮮和中國,而是相當於向整個世界宣戰,蘇聯將會因為地區平衡被打破,可能會迅速加入戰鬥,因為美國的一意孤行,北約聯合同盟國,會因此內部關係緊張而引發北約組織的瓦解,可能會因為害怕受到蘇聯核武器的威脅範圍,而選擇站隊蘇聯,這對於美國靠北約組織制衡蘇聯國家機器,這是顯然不願意看到的,沒有北約的支持,美國很可能會在對抗蘇聯敗下陣來。這樣的代價太大了。而且如果真的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那些被美國迫害的國家,必定會群起而攻之,這回讓一戰二戰積累的雄厚地位的美國,瞬間圖本瓦解,面對全世界的討伐。

個人觀點,不喜勿碰,面對今日波譎雲詭的世界局勢,中國必須常備不懈,才能有備無患。感謝關注支持。

相關焦點

  • 韓戰持續3年,為何美國始終沒有動用原子彈?並非心慈手軟
    在韓戰時期,由於戰場局勢的急轉直下。美國政府從上到下也一直叫囂著動用原子彈對我國志願軍進行打擊,然而為何卻在叫囂之後卻不了了之呢?早在志願軍入朝參戰後的第4天,美國內部高官就開始叫囂動用原子彈對志願軍進行毀滅性的打擊。
  • 韓戰,美國試圖對中國投原子彈,為什麼英國首相非要攔住它?
    二戰結束後,按照雅爾達秘密協定,朝鮮半島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由美蘇兩國接管,這使得朝鮮半島上出現了兩種性質的國體,為後來的韓戰埋下了伏筆。為了捍衛國防安全,中國發起了抗美援朝戰爭,志願軍在處於劣勢的情況下,打得聯合國軍三易主帥。美國作為當時的軍事強國,在國際社會留下了戰無不勝的傳說,所以美軍失利的消息,讓逃往臺灣的國民黨、日本都驚愕不已。對此有人指出,美國在二戰結束前就已經研製出核武器,還對日本投下了兩顆,加速了日本反法西斯滅亡的步伐,在這場戰爭中,美國就沒想過對中國動用原子彈嗎?
  • 抗美援朝時,為何美國沒對志願軍扔原子彈?
    這從他們的軍人在世界各地犯下的罪行就能窺視一二,現在美國境內種族衝突日漸劇烈,他們對自己人都能下狠手,對待他國又怎麼心慈手軟。那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美國在朝鮮戰場沒有使用原子彈呢?其實在1950年6月2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還沒有進入朝鮮之前,美國就有使用原子彈的想法。
  • 在韓戰中,美軍打得如此憋屈,為何沒有對志願軍使用原子彈?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擁有原子彈的國家,也是第一個在戰爭中真正使用過原子彈的國家,原子彈的威力美國比任何一個國家都要清楚。在二戰時,美國在日本投放了兩顆原子彈,迫使日本放棄了最後的抵抗,最終選擇投降。而美國在韓戰時,美軍打得如此憋屈,為何卻沒有對志願軍使用原子彈呢?
  • 韓戰結束後,為何最後一批志願軍5年後才離開,發生了什麼?
    上世紀50年代,爆發了韓戰,原本朝鮮軍隊已經將韓國軍隊打到了釜山,基本佔領了當時韓國百分之九十的地方。但在之後,以美國為主的聯合國軍也參與到了戰爭之中。美軍在當時越過三八線,並不斷逼向鴨綠江,這種行為嚴重的威脅到了我國人民的安全。
  • 韓戰中,美軍原子彈已經運往日本,為何最終沒有投放?
    新中國成立之後不久,美國就以聯合國的名義,帶領著聯合國軍插手朝鮮的內戰,並且一度威脅到了中國的領土安全,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決定發動抗美援朝戰爭。不過那個時候新中國剛剛成立沒有多久,無論是從裝備還是從戰爭潛力來說都遠不如美國,因此中國當時發動的抗美援朝戰爭不被任何一個國家看好。
  • 韓戰中,美國原子彈已經運到日本,為何最終沒投放?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的超級大國,無論是在軍事上,還是在經濟上,美國的綜合國力在目前的世界上並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超越的了。但美國也是一個霸權主義國家。多年來,大的戰爭幾乎在國際上是停息了,但局部戰爭還是存在的。而這些局部戰爭當中,很多的戰爭中就有美國的身影。
  • 韓戰時,美國揚言要用原子彈,為何最後沒用?我國啥態度?
    02 西歐戰略和國際輿論韓戰時,麥克阿瑟被我軍打得灰頭土臉時,他曾一再放言要擴大戰爭,動用核武器。1950年12月,美國將未裝配好的原子彈運到了停泊在朝鮮半島附近的航空母艦上,並進行核模擬襲擊,預備伺機對志願軍進行攻擊。
  • 為何美國當年沒對志願軍扔原子彈?專家:不是不用,而是不敢
    其實在1950年6月2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還沒有進入朝鮮之前,美國就有使用原子彈的想法。 再一個美國政府從心裡就瞧不上小小的朝鮮,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但是隨著中國志願軍的加入,戰況發生轉變。美國不但失去了最有利的北朝鮮還遭受了巨大的人員傷亡。面對這種局勢,麥克阿瑟舊事重提並提制定了詳細的戰略部署,他建議美國政府在鴨綠江畔放置26枚原子彈,以此切斷中國軍隊的供應線。
  • 抗美援朝戰爭中,美國為何寧可戰敗也不用原子彈?毛主席一語道破
    抗美援朝戰爭中,美國為何寧可戰敗也不用原子彈?毛主席一語道破1950年新中國成立才僅僅一年時間,就對世界上第一超級大國開戰,秘密派遣部隊進入朝鮮,打了一場讓全世界驚呆的大戰。最關鍵是,與美國三年時間使用的400億美元總軍費來說,美國投放原子彈需要的成本實在太低了。另一種說法是,美國如果使用原子彈,有可能把戰火燒到朝鮮半島以外,甚至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美國剛剛結束二戰,在歐洲柏林危機中也勞心傷神,人心思定,為了小小的朝鮮啟動第三次世界大戰,確實有些得不償失。
  • 抗美援朝,美國為何寧願戰敗,也不用原子彈?美國:當時害怕極了
    經過討論,中國決定結束之前的猶豫不決,出兵進入朝鮮,派出部隊以中國人民志願軍名義參戰,提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口號。經過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艱苦奮戰,1953年發動夏季攻勢取得勝利,迫使美國在板門店籤訂朝鮮停戰協議。
  • 原子彈的威力恐怖異常,抗美援朝時為啥美國不用?其實是不敢用
    二戰後期,日本為了資源補給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美國於1945年向日本的廣島長崎投下了兩枚原子彈,這也是世界第一次見證原子彈的殺傷力,這次爆炸造成大量的軍民死亡,無數建築摧毀,這兩座城市基本成為一片廢墟,這次原子彈的爆炸有力的震懾了世界各國,二戰結束後,美國企圖從朝鮮登陸,利用朝鮮為跳板牽制中國的發展
  • 美國在韓戰中的三大法寶:自負、原子彈和不會爆炸的炸彈
    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大發橫財,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顯身手,不過,在二戰結束後一躍成為與蘇聯並列的頭號軍事強國後,美國對自己的軍事實力越來越高高在上、狂妄自大,而美國這種自負的心理在韓戰中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自負」了美國插手韓戰、攻擊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的法寶之一。
  • 韓戰期間,美國曾6次計劃使用核武器,為何最後一直沒敢實施
    今年是韓戰勝利70周年紀念日,70年前,朝鮮戰場的風雲變化,時刻關係到中國的安全。為了確保祖國安全,志願軍踏上了異國他鄉的戰場。戰爭期間,核戰爭無時不刻不籠罩在我國的上空。根據美國有關資料記載,美國曾6次想要使用核武器,但為什麼後來都沒有使用呢?
  • 美軍已經將原子彈運到仁川,為何到最後籤訂停戰協議都沒有使用?
    導語:美軍已經將原子彈運到仁川,為何到最後籤訂停戰協議都沒有使用?上世紀五十年代朝鮮內戰,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強勢介入,改變戰場局勢,深知唇亡齒寒道理的咱們,也派遣軍隊介入,結果戰事演變成志願軍一打十七的情況。
  • 韓戰結束,志願軍釋放俘虜,為何22名美國大兵卻堅決不回國?
    溫納瑞斯的過去經歷溫納瑞斯曾在太平洋戰場上奮戰5年,戰爭結束後回國。那時候的美國鬧了經濟危機,到處都是工人罷工,溫納瑞斯先後當過服務員、煉鋼工、紡織工等等,不停的失業讓他最終再次參軍入伍,來到到了朝鮮戰場。但是不久就被俘了,在他和志願軍相處的過程中,溫納瑞斯對志願軍的態度有所改觀!
  • 勢不兩立卻又心照不宣,為何韓戰未能發展成第三次世界大戰?
    新中國的加入,使韓戰再度升級,進而成為二戰以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熱戰。但,即便是19個國家在朝鮮半島慘烈廝殺,這場戰爭最終也沒有演化成第三次世界大戰。那麼,為何第三次世界大戰未能在朝鮮引爆呢?所以,美國侵略朝鮮,就是對我們的巨大威脅。所謂「唇亡齒寒,戶破堂危」,臥榻之側的威脅足以令我們寢食難安。應該說,如果聯合國軍止步三八線,為新中國留出足夠的緩衝,那麼後續的激烈對抗或許可以避免,這是美國在朝鮮戰場上犯下的第一個錯誤。仁川登陸使得韓戰形勢逆轉後,應該說此時的杜魯門總統對於新中國是否出兵始終有著深深的顧慮。
  • 美國攻打朝鮮,為何不直接使用原子彈?主要是蘇聯虎視眈眈!
    然而,美軍在二戰結束後的局部戰爭卻並沒有再度使用核武器,原子彈似乎就從美軍的內部消失掉了一樣。特別是在韓戰中,隨著韓戰的焦灼,美軍雖然越打越退,但是始終沒有選擇去使用原子彈針對其韓戰。後來在我們國家的志願軍的努力抵抗下,美軍更是直接被我們打回了三八線的另一邊。
  • 韓戰時,麥克阿瑟想在我國投放原子彈,被誰阻止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兩顆原子彈,加速了戰爭的結束,也讓全世界看到了原子彈的威力。從那以後,各國都開始研發原子彈與核武器。不過,原子彈並不是那麼容易研發出來的,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寥寥無幾。
  • 韓戰時,美國幾次想將戰場擴大到中國境內,為何最終放棄?
    當時,一貫極為仇視共產黨中國的麥克阿瑟,極力想把戰爭擴大到中國,在麥克阿瑟擔任聯合國軍總司令時,他就頻頻叫囂,想使韓戰演變成中美大戰。 即便是朝鮮志願軍進入朝鮮,接連擊敗聯合國軍之後,被撤職的麥克阿瑟依然拒不承認失敗,相反,他將自己失敗歸咎於美國政府對他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