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比上甘嶺戰役,作為韓戰重要拐點的長津湖戰役,打得究竟有多慘烈?

2020-12-22 騰訊網

如果說起韓戰中,哪一場戰役的慘烈堪比上甘嶺?那麼長津湖之戰當屬實至名歸。在這場戰役中,志願軍投入兵力15萬人,圍攻近10萬兵力的聯合國軍,消滅敵人有生力量近萬人。志願軍也付出了傷亡三萬人的代價,其中僅凍死的就有4000餘人。

長津湖戰役徹底粉碎了美軍欽馬鴨綠江的狂妄戰略目標,一舉扭轉了韓戰的被動局面,成為戰爭走向的重要拐點,為聯合國軍籤訂停戰協議奠定了基礎。而志願軍的頑強鬥志,也深深震撼了美軍,動搖了其必勝的信心。

(長津湖戰役)

那麼長津湖之戰究竟有多慘烈呢?

一、戰役背景。

1950年9月15日,美軍仁川登陸後,受到前後夾擊的朝鮮主力軍遭到毀滅性打擊,十月初聯合國軍跨過三八線,意圖一統朝韓。儘管我國多次警告美軍不得越過三八線,但自以為是的麥克阿瑟卻不以為然,認為中國軍隊不會介入,還許諾美軍聖誕節前結束戰鬥回家過節。

此後志願軍入朝,第九兵團擔負起東線作戰任務。通過大範圍迂迴包抄的手段包圍了美第十軍,長津湖血戰就此打響。此戰第九兵團總計15萬兵力,實際參戰人數不足7萬。而美軍總人數近10萬,實際參戰人數不足5萬。

由於美第十軍部署在朝鮮東北部,戰線過於拉長,以至於巴大維的第七步兵師遭到志願軍猛烈攻擊。於是美軍收縮戰線,並向興南港撤退。但志願軍的包圍圈早已布好,突圍美軍被分割在柳潭裡、新興裡、古土裡、下碣隅裡等戰鬥區域。

(自以為是的麥克阿瑟)

二、圍困柳潭裡。

美第十軍陸戰一師的指揮官史密斯少將,和主力第五陸戰團,遭到志願軍89師和79師合圍。但美軍有絕對的制空權,意圖全殲美軍的志願軍久久不能攻克。第九兵團指揮部意識到此地是美軍主力,於是下令圍而不攻。先集中兵力殲滅其它美軍,然後再集中兵力攻打此處。

但美軍總指揮阿爾蒙德將軍則讓柳潭裡美軍向下碣隅裡撤退,敵我雙方發生激烈戰鬥。白天美軍依賴戰鬥機坦克開路,晚上志願軍則利用夜幕反擊。由於武器裝備太過落後,史密斯最終成功突圍,率部前往下碣隅裡。

此戰79師付出巨大代價,五個營的傷亡殆盡。

三、血戰新興裡。

號稱北極熊團的第31團戰鬥隊,是美軍的王牌團,主要負責長津湖新興裡北部的防衛。由於戰線太長,也被分割成三個部分。此後該團發動猛烈的突圍攻擊,但由於其聯絡被我方掐斷,無法和其它美軍聯成一體,最終該王牌團在我軍的穿插戰術下被成建制消滅。

此戰中志願軍27軍80師和81師付出巨大代價,傷亡加上凍餓非戰鬥減員高達萬人,初次和美軍交手的241團2營和3營在公路溝邊以密集隊形衝擊,遭到美軍密集火力阻擊,傷亡較大,七個連損失殆盡,238團和239團也幾乎全部打光。

(抗美援朝中的志願軍)

四、下碣隅裡的突圍。

下碣隅裡為美軍突圍的集合點,這裡是美軍為支援海軍陸戰隊,建立的一個補給站。所以駐守的部隊並不多,其守軍為陸戰一師,第七陸戰團等殘部以及陸軍和海軍的工兵部隊。

最初志願軍完成了下碣隅裡的包圍,但由於美軍火力強大久攻不下,而柳潭裡的陸戰一師主力又向下碣隅裡突圍。再加上北極熊團的殘部隨後也來到這裡,美軍兵力不斷增加。隨著時間推移,志願軍第58師傷亡慘重失去戰鬥力,只能等待增援,但26軍到來時,美軍所有突圍主力已會合,並憑藉強大火力輕鬆突破阻擊,向興南港撤退。

為了阻止美軍突圍,志願軍第20軍先後兩次炸毀美軍撤退必經大橋水門橋。但美軍依靠強大的後勤兩次修好了大橋,最後志願軍把橋基炸了,認為這樣美軍堵在橋頭,只能等待被殲滅,可美國空軍從日本空運八套重達1.1噸的橋梁組件,僅用兩天就架起了一座大橋,可見其後勤能力之強大。

此後美軍通過橋梁陸續撤離,而美第90特遣艦隊則守在水門橋,用強大的火力逼得志願軍無法靠近興南港展開追擊,確保美軍成功脫離包圍圈,長津湖血戰就此落下帷幕。

長津湖戰役爆發時,正趕上五十年不遇的極寒天氣,其溫度達到零下四十度以上,敵我雙方因天寒凍死凍傷的兵員數量龐大,許多打伏擊的志願軍成連建制的凍死在陳地上。

戰役結束後,第九兵團回國時,司令宋時輪向長津湖脫帽致敬淚流滿面。而美國少將巴大維得知一支部隊被殲滅後,也流下了眼淚。這也是對長津湖戰役慘烈程度最好的寫照

相關焦點

  • 上甘嶺戰役究竟有多慘烈?炮火密度超過二戰,每秒有6發炮彈落下
    上甘嶺戰役究竟有多慘烈?炮火密度超過二戰,每秒有6發炮彈落下 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上甘嶺戰役和長津湖戰役給中國人以及全世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上甘嶺戰役,戰鬥慘烈程度空前高,火力密度已經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高水平,作戰雙方傷亡都很慘重。
  • 零下30度血戰,比上甘嶺慘烈的長津湖戰役將拍電影,張涵予主演
    歷史不會被遺忘,除了正在熱拍的《金剛川》之外,《冰雪長津湖》更是備受關注,皆因這場戰役比上甘嶺戰役還要慘烈,在零下30多度的環境中血戰,無數將士被活活凍死,但是他們憑藉著無堅不摧的力量,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唯一一次殲滅美軍一個建制團的範例。
  • 美軍史上沒有上甘嶺戰役?為什麼?因為這場戰役美軍打得太丟人
    上甘嶺戰役,我想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了吧?即使不知道是咋回事,也應該看過《上甘嶺》這部電影。當初我第一次看的時候,著實被這部電影給震撼到了,我想時至今天,這部《上甘嶺》依然抗美援朝電影中,最好的一部,即使是在許多中國戰爭電影中,也是不遑多讓。
  • 上甘嶺戰役到底慘烈到何種地步?為什麼志願軍會傷亡1萬多人?
    作為美軍中典型火力制勝理論者,範弗裡特以絕對優勢的火炮對上甘嶺一遍遍的轟炸,造成我志願軍戰士慘烈的傷亡。 而此時身上多處受傷的孫子明見此情景,大吼一聲飛撲韓軍機槍手哪裡,韓軍嚇得魂不附體倉皇而逃,當孫子明搶到機槍準備掉頭射擊時,十多名敵人衝了上來,他已經來不及開火,一把抓起身邊的三顆手榴彈,朝敵人衝去跟他們同歸於盡,而他也成為上甘嶺戰役中跟敵人同歸於盡的38勇士中的第一人。
  • 上甘嶺戰役打得有多慘烈?山頭被削平兩米,送一個蘋果記二等功
    這場戰爭之中湧現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大家最熟悉的或許要屬上了教科書的「上甘嶺戰役」。此役最後以我志願軍的勝利而告終,不過這個勝利來之不易,可以說是非常慘烈!從1952年10月14日凌晨開始,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與我志願軍圍繞著上甘嶺一帶僅3.7平方公裡的地區進行反覆拉鋸戰,打得異常艱辛,歷時43天,最終在11月25日結束。其實在這場戰役之前,雙方的目標都沒有那麼大,而且都有過改變戰局的機會,但彼此都沒信投誠者說的話。
  • 淄博消防千名指戰員觀看紀錄片《上甘嶺戰役》《冰血長津湖》
    據了解,這兩部紀錄片記錄了抗美援朝最為慘烈的上甘嶺戰役和長津湖戰役,片中志願軍戰士硝煙浴血、勇往直前,用他們的血肉之軀保家衛國,真實客觀地再現了志願軍在極端劣勢的條件下,憑藉鋼鐵般的意志擊退美軍的史實。
  • 長津湖戰役中,為何125名志願軍戰士,被凍成冰雕也不放棄陣地
    讓我們回到長津湖戰役中,去感受那場至今讓人刻骨銘心,中美兩國都不願提及的血戰。 提到韓戰,人們最為熟悉的莫過於上甘嶺戰役。在這場空前慘烈的戰鬥中,美軍共調集了6萬兵力,動用了大炮300餘門,坦克近200輛,飛機3000多架次,對志願軍堅守的面積僅為3.7平方公裡的兩個陣地,發起了瘋狂的900多次進攻。
  • 解放軍老兵回憶:我所經歷的長津湖戰役
    作者簡介:謝立傑,1927年出生,1942年2月入伍,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任第三野戰軍30軍88師263團2營教導員,參加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京滬杭戰役。1950年11月入朝作戰,1951年5月起在上甘嶺主峰五聖山以及雞雄山高地堅持了長達11個月的防禦戰。
  • 抗美援朝最慘烈的戰役——長津湖戰役
    血戰長津湖,是我對這場戰役的一個總結,也只有這兩個字能形容這場戰役。 我志願軍第九兵團15萬人圍剿美陸戰一師2萬餘人,按照往常的戰鬥經驗,這絕對會是一場大勝仗,但是我志願軍九兵團真實的傷亡情況卻是非戰鬥減員4萬餘人,其中直接凍死6000餘人,嚴重凍傷1.2萬人,凍傷2萬餘人。
  • 上甘嶺戰役中,美軍指揮官看到了什麼?哀嘆:我們贏不了了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有很多慘烈的戰役,其中典型的要數長津湖戰役和上甘嶺戰役,長津湖戰役中志願軍的冰雕連讓美軍見識到了中國軍人不畏犧牲的軍魂,上甘嶺戰役讓美軍看到了中國軍人的鐵血戰意。
  • 體現志願軍鋼鐵意志的不單單只有上甘嶺 長津湖戰役同樣是難以忘卻...
    對於抗美援朝來說,最為艱苦最為慘烈、也最能體現志願軍鋼鐵意志的戰事,不單單是上甘嶺戰,發生在上甘嶺之前的長津湖戰役同樣也是「絞肉機」般的存在。 單單拿作為美軍精銳部隊的陸戰1師來說,該師編制總人數約2.5萬人,當時在長津湖一地的有3個陸戰步兵團、1個陸戰炮兵團以及直屬第1坦克營、第1工兵營等部隊,裝備的坦克、榴彈炮、
  • 上甘嶺戰役到底慘烈到何種地步?
    上甘嶺戰役到底慘烈到何種地步?當年在學校上歷史課的時候,講到上甘嶺時,記得老師說過:林彪當時對上甘嶺戰役的評價是一場典型的戰爭絞肉機。由此可見,我們在歷史課本上了解到上甘嶺戰役的慘烈,遠遠比不上事實上的上甘嶺戰役。據說上甘嶺戰役為了奪得勝利,部隊曾經下令不限制使用彈藥的數量。
  • 血戰長津湖,奠定韓戰勝利的基礎,而我們又贏得有多慘烈?
    我記得在紀錄片《冰雪長津湖》中,有一位老兵說道說過這麼一句話:「我們和偽軍、日軍、美軍都較量過,可跪下投降的只有美軍這一家」。我們且不論長津湖戰役打的有多慘烈,美陸戰1師又是怎麼逃出志願軍包圍的,我們更應該知道長津湖戰役背後的意義——長津湖戰役創下了抗美援朝中全殲美軍整團的紀錄,並讓美軍王牌部隊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
  • 韓戰的拐點:慘烈程度堪比上甘嶺,志願軍與美軍雙方損失慘重
    在志願軍參戰的多場戰役中,其中有一場戰役尤為重要,這場戰役甚至成為整個抗美援朝戰爭的轉折點——長津湖戰役。朝鮮戰戰爭時開始時正好趕上了百年難得一遇的惡寒天氣,我軍有近四千名戰士在天寒地凍中被凍死。原本我軍的武器和兵力,就同擁有著精兵良將的美軍成雲泥之別,我們只能險中取勝,而因寒冷天氣而損失的兵力更讓我軍大受挫折。
  • 看世界如何評論上甘嶺戰役
    戰役由美國第9軍發動,以爭奪朝鮮中部金化郡五聖山南麓村莊上甘嶺及其附近地區的控制權為主,屬於「聯合國軍」金化攻勢(Operation Showdown)的一部分。此役前後歷時43天,在3.7平方公裡的地區,共發射炮彈超過230萬發,雙方傷亡3萬多人。此戰,在中美兩國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朝鮮五聖山的南面,有個小山村叫上甘嶺。
  • 上甘嶺戰役為何打得如此艱難?戰前一個重要情報被忽視,你肯定不信!
    上甘嶺戰役我軍斃傷美韓聯軍25000多人,但自身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45師損失過半,連一個完整的建制連都沒有了,機關和後勤人員都上了前線,秦基偉還把自己的警衛連給派了上去,戰鬥之慘烈由此可見一斑
  • 《英雄兒女》晚會再現援朝戰爭,長津湖戰役篇章是最大淚點
    但是,他們都有一個信念,一個樸素的不能再樸素的信念,幫助鄰居就是幫助自己。而這樣的一群人為世人所熟知,應該是通過文學家魏巍寫的那篇《誰是最可愛的人》。通過這篇文章,遠在祖國的我們知道了這些兵所面臨的一切、經歷的一切。也是通過這篇文章,讓我們見識到了這群兵是那樣的勇敢、那樣的大無畏。松骨峰戰鬥更是慘烈異常,令人久久難以平息。
  • 上甘嶺戰役中十五軍的四大將
    因為不僅秦基偉多謀善斷,更因麾下有眾多幹將,最具典型性的有4位。    第一位是四十五師師長崔建功。 1952年10月14日凌晨,上甘嶺戰役打響,面對美韓軍攻勢洶湧,以大炮、飛機和坦克的輪番轟炸。崔建功率官兵頑強抗擊,與敵膠著。
  • 真實的上甘嶺戰役打得有多激烈?喀秋莎火箭炮對戰美軍炮彈
    在我國戰爭期間,有這麼一場戰役以轟炸成名,在裝備落後的情況下,我軍用秘密武器把敵軍陣營炸得七零八碎,那就是上甘嶺戰役,一場激烈又難攻的戰役。轟炸持續一小時後,美國、韓國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兵分多路向我軍陣地發起進攻,上甘嶺戰役正式打響,軍長秦基偉經過研究敵情得知對方是想鑽五聖山陣地的漏洞,趁我軍不備發起總攻,當即與副司令員通話請求武器增援,以此穩住我方陣地。因敵方武器裝備精良,數量充足,唯有蘇聯製造的喀秋莎火箭炮才能抵擋,由209裝備團帶著二十四門喀秋莎奔赴陣地,一場大戰即將開始。
  • 上甘嶺戰役有多慘烈,陣地山頭被削低2米,地面陣地丟失殆盡
    然而,有不少的專業人士,將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甘嶺戰役勝利,視為幫助志願軍,乃至新中國,灌注了一個非凡「國魂」的開端。 在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的凝聚力和戰鬥力,讓世界各國為之矚目。在這場戰役中,隨處可見的是,以身報國的戰鬥英雄。讓我們將時光的指針,撥回到1952年的戰鬥現場,瞻仰「國魂」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