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唯一一次全殲團建制美軍,料得年年腸斷處,冰血夜,長津湖

2020-12-14 全球檔案館

1950年11月26日,美陸戰一師師長奧利弗·史密斯在長津湖畔柳潭裡的陣地前,自信滿滿地向西北眺望,此地距離中朝邊境的鴨綠江最短直線距離已經不足一百公裡,「看來,我們可以提前回家過聖誕節了」。

雖然此前截獲的一些情報顯示:中國軍隊已經進入朝鮮,正向長津湖一帶行進,甚至部分部隊正南下向下碣隅裡迂迴。對於這份情報,史密斯甚至有點想笑,中國軍隊居然想圍殲陸戰一師?

自1941年成立以來,經過了煉獄般的瓜島戰役、衝繩島戰役未嘗一敗。仁川登陸後更是一路北上,所向披靡。齊裝滿員近3萬人是美國陸軍最強戰力之一,堪稱王牌中的王牌

兵法有云: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想對陸戰一師有點想法,中國至少需要十萬人以上的部隊,而在絕對的制空權下,別說十萬人的軍隊調動,就是十萬隻兔子,也逃不過美軍的偵察機。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我華東野戰軍最精銳的九兵團下轄的二十、二十六、二十七軍十五萬人,早已隱藏在長津湖畔皚皚白雪下布好了口袋。

早在半個月前,正在福建厲兵秣馬準備收復臺灣的九兵團被緊急調往朝鮮戰場,我國東北軍分區的後勤部門已經在瀋陽的修整部為九兵團準備好換裝的厚棉衣,

但戰場瞬息萬變,美軍機械化部隊推進的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為了在美軍之前在長津湖布好口袋,十幾萬志願軍只穿著江南地區的薄冬裝,匆匆跨過鴨綠江,當時東北邊防部隊的戰士急的直跺腳,「你們就這樣過去,別說打仗了,凍都能把你們凍死」。他們紛紛在車站脫下自己身上的棉衣棉褲,給九兵團的官兵換上,然而杯水車薪,戰機稍縱即逝,大部分九兵團士兵來不及換裝,就頭也不回地衝進了朝鮮半島凜冽的寒風。

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刻,一場幾十年未見的大雪不期而至,氣溫驟降至零下三十多度,很多戰士還是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看見雪。他們沒有一點禦寒的經驗,二十軍僅行軍3天就凍傷一千餘人,在幾乎沒有補給又要隱蔽偽裝行軍的情況下,戰士們一把炒麵就一口雪,連續急行軍10晝夜,終於在11月26日前集結到長津湖戰鬥位置。

11月27日下午4點30分是志願軍向長津湖美軍發起總攻的時間,很多戰後倖存的美軍心有餘悸的回憶起那個恐怖的夜晚:刺耳的軍號聲突然響起,霎時間滿天的信號彈升空伴隨著四面八方傳來的「沙沙」聲,後來他們才知道那是志願軍戰士單薄的膠鞋踩在雪地裡的聲音。美國士兵直到那一刻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的平原,白天還是白雪茫茫的一片,軍號聲一響無數中國軍人突然從雪底一躍而起,他們穿著單薄的衣褲,只攜帶著簡陋的輕武器,發了瘋一樣怒吼著衝向美軍密集的火力網,這種對手,還是人類嗎?

志願軍方面也同樣吃驚,眼前的這支美軍王牌哪裡是「紙老虎」那麼簡單,在近乎變態的密集火力網面前,解放戰爭中屢試不爽的攻擊隊形完全無效,甚至出現過一整個營呈戰鬥隊形,在一瞬間就全部犧牲在美軍陣地前面

在戰後人們才知道交戰雙方火力之間的天差地別,美一個陸軍師就有432門榴彈炮和加農炮,我軍一個師僅有12門山炮,美師擁有電臺1600部,戰鬥指令可以直接下達到排和班,我一個軍才有數十部電臺,戰鬥指令勉強能下達到營,美運輸後勤全部機械化,一個軍擁有汽車7000輛,我一個軍只有100多輛汽車許多志願軍一個排才能分到一挺輕機槍,每個班才能分到一把衝鋒鎗,士兵大多用的還是抗戰時期的中正式步槍和繳獲日本的三八大蓋,甚至有的士兵還在使用晚晴漢陽兵工廠製造的漢陽造。

經過一夜血戰,28日凌晨,史密斯才驚愕地發現從天而降的十萬神兵,已經把美軍從北向南分割包圍成五塊,九兵團一夜戰鬥減員近萬人,更有一千多名戰士在戰鬥位置伏冰臥雪之後再也沒能站起來。當衝鋒號響起的那一刻,他們已經凝固成了永遠的雕塑。反應過來的美軍迅速切換成防禦姿態,並在強大的空中火力支援下,開始相互支援試圖突圍。

而志願軍通過美軍俘虜得知了一個令人不安的消息,美軍在長津湖的總兵力竟然達到3萬多人,比志願軍掌握的情報竟多出了三到4倍,在這種人數和武器裝備對比的情況下,全殲陸戰一師已經沒有可能。於是決定集中主力先消滅新興裡的美第七師部隊。

11月30日晚,九兵團27軍向新興裡發起了猛攻。在不計傷亡的情況下突破了火炮和坦克陣地,攻入縱深與美軍展開巷戰。在沒有火炮支援下的短兵相接,美軍完全不是志願軍的對手,戰士們攻進一座營房指揮所的時候還不知道,他們殲滅的正是美第七師31團。該團因為戰績卓越,被美國第28任總統威爾遜親自授予了北極熊團的稱號。在這次戰鬥中團長麥克萊恩被擊斃,號稱不可戰勝的北極熊王牌團全軍覆沒。團旗被繳獲,這是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唯一一次全殲團級建制美軍,這次團滅給了美軍極大的震動。

12月1日下午2點,美第十軍軍長阿爾蒙德飛抵下碣隅裡臨時機場,召集史密斯等陸戰一師高級軍官開會,確定東線美第十軍所屬部隊立即全線向鹹興興南地區撤退。其實為了避免美軍潰逃,我第二十軍五十師早在11月28日,就向下碣隅裡的美軍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無奈這裡是美軍師部所在地,環形防禦工事及其堅固,志願軍缺乏攻堅重武器,根本無法突破。

12月1日已經打殘了的五十八師僅剩的1500名戰士發動了最後一次決死衝鋒,最終不幸失敗

長津湖一戰,志願軍扎住的口袋,最終還是破了

志願軍在美軍南撤的路上繼續頑強的阻擊敵人,一位叫位叫海洛德·摩爾豪森的美軍下士,曾這樣回憶撤退途中對志願軍一座阻擊山頭的進攻:出乎意料,山上的志願軍沒組織什麼有力的抵抗。一到山頂,我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小小的山頭上到處是死亡的中國士兵,大多是在空襲和炮擊時被炸死的,屍首不全,肢體四散。更多士兵在空襲和炮擊前已經被凍死了。他們都是身著薄衣、薄褲、單鞋,沒有棉大衣。要不是凍死、凍傷這麼多的志願軍,這些屍體就可能是我們美軍陸戰隊的了。嚴寒的天氣,連讓志願軍戰士拼死阻擊的機會,都沒有給。

志願軍的拼死阻擊讓史密斯不得不呼叫配屬的空軍提供空中支援,連興南港附近的航母 萊特號、普林斯頓號福吉谷號和菲律賓海號艦載機都出動了,當這些飛機盤旋在長津湖地區上空時很多志願軍戰士都還是第一次看見飛機。

柳潭裡和下碣隅裡的美軍匯合後,燒毀了大量的後勤物資,即刻向東南18公裡外的古土裡進發。在志願軍的猛烈阻擊下,美軍每小時只能前進500米,陸戰一師稱這條撤退路線為地獄之旅。

無奈志願軍武器裝備實在太差,火箭筒根本無法擊穿重型坦克的護甲,美軍突破志願軍阻擊陣地後,許多戰士發了瘋一樣冒著槍林彈雨進行追擊,而此時美軍的自行高射炮車和自行高射機槍車,殺傷力極大的武器對徒步追擊 ,沒有任何遮掩的志願軍造成了巨大的殺傷,黃色軍服的戰士,一片一片地倒下和美軍不一樣

美軍士兵受傷之後幾小時便可空運至東京醫院實施外科手術,而志願軍戰士一旦負傷,在極寒的戰場無法撤出就幾乎等於犧牲有幸撤下戰場的戰士只能在簡易救護所被截肢。

美軍用了整整50個小時 ,才在12月7日抵達古土裡。這時美軍南逃的路上只剩下最後一座關卡:水門橋,過了水門橋,再往南就是一望無際的平原,那時志願軍將再也無法追上美軍的機械化部隊了,水門橋位於古土裡以南6公裡,是陸戰一師南逃的必經之路,橋下就是懸崖峭壁,萬丈深淵這裡是志願軍消滅美軍的最後機會,美軍深知水門橋的重要派了一個坦克營40輛坦克一字排開守橋

早在12月1日,志願軍就發動了突襲炸毀了水門橋,可就在第二天,美軍工兵就用一座木橋完成了修復。

12月4日,志願軍再度出擊,第二次炸毀水門橋。而美軍又在原橋殘留的橋根部架設了鋼製橋梁,水門橋兩炸兩修讓志願軍第一次見識到美軍如此恐怖的戰場作業能力。

12月6日晚志願軍最後一次組織了兩個排的敢死隊,發動了第三次炸毀水門橋的行動,戰士們用血肉之軀突破了美軍的炮火,將鋼製大橋和根部基座全部炸毀。如果沒有後來那件事這裡就將會是陸戰一師的葬身之地。

陸戰一師身陷絕境的消息震動了整個聯軍司令部,為了不使自己顏面掃地,美國決定拼盡全力救出這支王牌部隊,負責後勤的美軍部隊連夜部署,在日本的三菱重工製作了8套M2型鋼木標準橋梁,用8輛C-119運輸機

在凌晨運往一千年多公裡以外的水門橋附近,9點30分用舉行降落傘直接空投到了美軍陣地,陸戰一師只用了一天一夜的時間,於11月8日下午四點憑空搭建了一座大橋。恐怖如斯的後勤運輸能力已經遠遠超出志願軍戰士的認知。

11月8日晚晚6點陸戰一師一萬多士兵和坦克汽車通過了水門橋,在美三師的接應下,倉皇逃向興南港。

1950年12月24日參與敵軍在航母的掩護下,盡數從興南港逃脫次日,志願軍佔領興南港,長津湖戰役至此結束聯合國軍共計傷亡減員14000人,志願軍9兵團陣亡7304人,傷員14062人,凍傷30732人,總計減員52098人。

整個戰役中最讓人扼腕嘆息的是明知道水門橋如此重要

志願軍為什麼不提前埋伏部隊阻止敵工兵架設橋梁呢?其實早在12月7日,我20軍58師兩個連的部隊已經抵達水門橋南的高地阻擊陣地。可在敵軍架橋乃至全員通過的過程中,阻擊部隊始終未發一槍,這讓師部十分惱火,等到後續追擊部隊到達這個高地的時候他們看到了這樣一幅景象:

在高地陣地上,這兩個連的戰士呈戰鬥隊形散開,臥倒在雪地裡,人人都是手持武器的姿態,目視前方,槍口對準了水門橋,沒有一人向後,整整一百多人的連隊全部凍死在山頭上,化作了晶瑩的冰雕,縱觀世界戰爭史,也只有中國,只有中國的軍人,才有這樣的戰鬥和犧牲精神。

九兵團有史記載的,成建制全員凍死在陣地上的一共有3個連隊讓我們永遠記住英雄的「冰雕連」番號:

二十軍五十九師一七七團二營六連,

二十軍六十師一八〇團一營二連,

二十七軍八十師二四二團二營五連

青山有幸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從2014年到2019年

共計6批599位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的遺骸

回到了祖國

公去七十載

山河已無礙

魂兮歸故裡

這盛世

是否如您期待?

參考資料:

紀錄片《冰血長津湖》

《料得年年斷腸處 不敢憶 長津湖》

《韓戰》

《最寒冷的冬天——美國人眼中的韓戰》

《最寒冷的冬天Ⅱ——一位韓國上將親歷的韓戰》

相關焦點

  • 血戰長津湖:志願軍唯一一次殲滅美軍一個團,團旗還在軍事博物館
    冰雕連發生在第2次戰役東線戰場之上,在朝鮮長津湖地區,志願軍第9兵團為了狙擊和消滅美軍東線部隊,在零下40度的極寒天氣內,沒有冬裝的志願軍將士在冰天雪地與武裝到牙齒的美國軍隊展開了浴血奮戰,冰雕連正是這一龐大戰役的一角。
  • 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第六集:冰湖血戰
    面對這支王牌部隊,志願軍第9兵團毫無懼色。11月24日,美陸戰第1師全部進入長津湖地區。志願軍第9兵團決定抓住美軍兵力分散,尚未發現志願軍集結的有利時機,集中兵力,於11月27日黃昏向長津湖地區的美軍部隊發起全線進攻。
  • 志願軍血戰長津湖,王牌27軍是用什麼武器重創美軍的?
    1950年的寒冬,志願軍9兵團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極端環境下向美軍陸戰1師、步兵第7師等部發起了進攻,此即為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的東線作戰,我軍當時稱為鹹南戰役,現在網上則常稱之為長津湖之戰。 在這場血戰中,志願軍不僅要對抗嚴寒,還要與武裝到牙齒的美軍做殊死搏戰。
  • 美軍眼中的長津湖戰役:讓我們害怕的不是寒冷,而是中國的志願軍
    美國人眼中的長津湖戰役:讓我們害怕的不是寒冷,而是中國的志願軍1950年11月,美軍王牌陸軍第一師在茫茫白雪之中,當時的氣溫更是低至零下三十度。雖然過冬的物資非常充足,士兵們也穿著厚厚的衣服,但氣溫實在是太低,更是讓他們感覺到這場戰役的苦難重重。
  • 長津湖戰役背後:美軍調動數百飛機撤兵,美陸戰一師差點全被志願軍...
    志願軍某部正在向長津湖一處機場發動進攻在曲老拍的戰地照片中,有一張是被志願軍擊落的飛機殘骸照,我驚奇地發現,這居然是直升機!「抗美援朝時,美軍就有直升機了嗎?」曲老點點頭。我原來還以為到越南戰爭時,美軍才有直升機呢。稍後,我查戰史資料,才發現。
  • 志願軍已然盡力了!長津湖戰役志願軍沒能摧毀強敵的根源在炮兵上
    長津湖戰役中志願軍步兵要同時挑戰嚴寒和美軍立體化戰爭機器隨著抗美援朝題材戰爭片逐漸出現走紅趨勢,一部以長津湖戰役為題材的電影開始進行拍攝,無疑這會讓很多人開始對這場慘烈戰役的關注度持續走高。相對於讓國人倍感提氣自豪的上甘嶺戰役,長津湖戰役給人更多的感受是酷寒中的悲壯。
  • 抗美援朝長津湖戰役,志願軍到底殲滅了多少美軍?
    其中發生了一件異常艱苦的戰役,那就是長津湖戰役。中國人民志願軍用15萬人迎擊美軍10萬人,在裝備差距較大的情況下,英勇擊退美軍,並對其一個師造成了重創。這也是許多朋友關心的問題,這一戰中國志願軍消滅了多少美軍?長津湖戰役歷時15天,戰役的第一階段,我軍集中了第二十軍,第二十七軍共計10萬人,圍攻最開始北上的美陸師1師和7師近3萬人。
  • 這是美軍拍攝的志願軍冰雕連"珍貴影像"?
    長津湖戰役,抗美援朝戰爭中最為慘烈的一戰。這場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極端嚴寒天氣中艱苦作戰、多人被凍傷凍死,他們被後人譽為「冰雕連」。近日,一則被傳是「美軍拍攝的珍貴長津湖戰役影像」在網絡平臺上引發廣泛關注。
  • 冰血長津湖:「氣多」戰勝「鋼多」
    10軍,於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鮮長津湖地區的直接較量,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紀錄,迫使美軍王牌部隊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冰血長津湖——「氣多」戰勝「鋼多」■徐慶君●志願軍第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兵團堅決貫徹執行上級的命令和指示,同敵人與困難作英勇頑強的鬥爭。
  • 長津湖戰役中,美軍炮兵為什麼不是志願軍對手?
    (原標題:江紫辰:長津湖戰役中,美軍炮兵為什麼不是志願軍對手?)1950年11月27日晚上24時,志願軍第27軍第80師、第81師第242團(一開始只投入一個團兵力)對新興裡的美軍展開進攻。根據上級要求,第80師第239團第4連於27日沿著窄軌鐵路及其以南山地,由東向西搜索前進。在前進到細水西北善1455.6高地東側時候,發現豐流裡江北岸以及東山區一帶,有敵人數處明火。
  • 長津湖戰役,宋時輪將軍淚流滿面,美軍將領:那情景真是不堪回首
    據志願軍老兵劉伯清回憶說:「冷到什麼程度呀,講了你都不敢信,戰士的耳朵被凍得硬邦邦的,一碰整個就掉了,一點都沒的知覺嘍!」而且志願軍並沒有足夠的禦寒衣物。但是即便如此,美軍仍然感到不滿意,因為吃喝實在挑不出毛病,美軍就開始抱怨了武器,一位參戰的美軍中士在回憶這樣寫道:「想像一下怎樣對付手中的卡賓槍吧,那鋼傢伙是冰,你赤手碰它就會被粘住,甩掉的唯一方法就是捨去一層皮。」
  • 血戰長津湖,「冰雕連」誓死堅守陣地,令美陸戰1師膽寒又敬佩
    這場17天的戰鬥,也是美軍最不想回憶的一場戰鬥,因為這是中國志願軍第9兵團,創下抗美援朝戰場上,唯一一次全殲美軍一整個團記錄的戰鬥,即長津湖戰役。不過這裡我們不講長津湖打得有多艱難,美軍損失有多慘重,我們要講的是那129名「冰雕戰士」。
  • 美軍拍攝志願軍冰雕連「珍貴影像」?疑為電視劇花絮鏡頭
    (觀察者網訊)長津湖戰役,抗美援朝戰爭中最為慘烈的一戰。這場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極端嚴寒天氣中艱苦作戰、多人被凍傷凍死,他們被後人譽為「冰雕連」。近日,一則被傳是「美軍拍攝的珍貴長津湖戰役影像」在網絡平臺上引發廣泛關注。
  • 長津湖之戰志願軍第9兵團未能全殲美陸戰一師的原因有哪些?
    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3個軍,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與武器裝備世界一流、戰功顯赫的美軍第10軍在朝鮮長津湖地區進行了一場舉世矚目的對決。在韓戰中的長津湖戰役中 ,中國人民志願軍第 9兵 團粉碎了 朝鮮戰場東西線美軍會師 的計 劃 ,取得 了總體上 的勝利 ,但 這場勝 利也 有其美 中不足之處 : 佔有 地形優 勢 ,並擁 有 15萬兵力志願軍第 9兵 團在未能 全殲 被 圍的 2萬的美軍 ,主要是美陸戰一師。
  • 冰血長津湖:悲壯「冰雕連」,寒冷比子彈還可怕
    第二次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中戰略意義最為重大的一次勝利。隨著志願軍收復平壤、元山,美軍開始大撤退,一直退到了三八線以南地區。志願軍不但徹底粉碎了「聯合國軍」所發動的「聖誕節攻勢」,而且將戰線由清川江推至三八線,收復了三八線以北(除襄陽外)的全部領土,解放了三八線以南的甕津半島及延安半島,徹底扭轉了朝鮮戰局。
  • 終於,《長津湖》開機!吳京易烊千璽朱亞文李晨,志願軍造型曝光
    (當時被曝光的《長津湖》拍攝現場)這個題材,早早就有無數觀眾呼籲能夠拍攝,這次現場曝光的開機內容中再次曝光了影片的故事背景和主要內容:在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二次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將美軍1個多師分割包圍於長津湖地區,殲敵1.3萬餘人,扭轉了戰場態勢。
  • 【追尋先烈足跡】長津湖戰役|「氣多」戰勝「鋼多」的殊死之戰
    這天,長津湖地區突降大雪,氣溫降到零下30度,漫天飛雪中,隨著一聲令下,第九兵團向美軍發起猛烈進攻。翌日,成功將美陸戰第1師和步兵第7師一部分截成5段,分割包圍在柳潭裡、新興裡、下碣隅裡以及古土裡,形成了分割圍殲的有力態勢。  美軍速用坦克、裝甲車、汽車組成環形防線,並憑藉強大的空中支援抵抗。志願軍第9兵團一面抗擊美軍攻擊,一面調整部署。
  • 長津湖戰役中,為何125名志願軍戰士,被凍成冰雕也不放棄陣地
    1950年11月下旬,著名的朝鮮長津湖戰役進入尾聲。在死鷹嶺高地,在零下40度的嚴寒中,身著單衣的志願軍20軍59師177團6連的125名官兵,在打退美軍連續7次的瘋狂進攻後,徹夜堅守陣地,懷抱鋼槍,等待著美軍的又一次反撲。 黎明終於到來,美軍嚎叫著再次進攻時,卻沒有遭到絲毫反擊,這讓美軍感到十分納悶。
  • 「追尋先烈足跡」長津湖戰役|「氣多」戰勝「鋼多」的殊死之戰
    志願軍第9兵團一面抗擊美軍攻擊,一面調整部署。28日晚,志願軍繼續對被圍之敵發起進攻。11月29日,「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終於意識到取勝的希望渺茫,下令東西線部隊全面南撤。12月8日,當撤退到古土裡的美陸戰1師繼續南逃時,發現唯一可以通過汽車的橋——水門橋「又」被志願軍炸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