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上甘嶺的孤膽英雄」,彈盡糧絕後,與美軍同歸於盡

2021-01-09 歷史客棧

今天介紹的這位戰鬥英雄、特等功臣,名叫楊國良,被譽為「上甘嶺的孤膽英雄」,也有人說他是電影《英雄兒女》中王成的原型之一,他的英雄事跡,絕對是驚天地、泣鬼神。

楊國良是重慶大足縣人,1931年出生在一個貧困家庭,18歲那年,儘管他做牛做馬地給地主幹活,卻沒有得到地主的一點同情,最後還將他推向了火坑:國民黨軍去抓壯丁,地主竟然說楊國良就是自己的兒子,結果,楊國良頂替地主的兒子被抓了壯丁。

還好,蒼天眷顧好人,楊國良在年底就被我軍解放了,獲得了新生,分配在第12軍31師93團3營補充連當通訊員,並很快提升為副班長。

1950年3月,楊國良隨部隊挺進西南剿匪。一次,他在巡邏中發現一個老鄉形跡可疑,就沒有打草驚蛇,悄悄地跟在他後面觀察。結果,這個老鄉左拐右拐拐到了一個山坳裡,楊國良悄悄觀察發現,這裡竟然有13個人,而且有槍枝,一看就是一股土匪。

這夥土匪看上去都很疲憊,看樣子被圍困在這裡幾天沒吃東西了,楊國良大吼一聲,衝了上去,對土匪說:「都舉起手來!繳槍不殺!」這股土匪嚇壞了,也確實是餓壞了,甚至連舉手的力氣都沒有,就這樣,楊國良一人俘虜了13個土匪,榮立一等功,並升任班長。

1952年6月,楊國良隨部隊赴朝作戰,11月初,他便參加了著名的上甘嶺戰役。

11月7日,楊國良隨連隊奉命攻打579.9高地11號陣地,全連在炮火支援下,一鼓作氣拿下了陣地,並構築工事堅守,等待敵人反攻。

幾分鐘後,連長決定8班、9班守在表面陣地,其餘人員轉入坑道作戰,並讓9班派出一個前沿防衛組。這是一個光榮的任務,但同時,誰都知道這是一個面對死亡的任務,楊國良毫無猶豫地帶著兩名戰士站了出來,組成防衛組,來到前沿陣地。

楊國良對兩位戰友說:「現在我們要做到人在陣地在,哪怕只有一個人、一口氣,也要跟敵人血戰到底,為祖國爭光!」

凌晨4點,敵人的信號彈升空,一排排炮彈傾洩在前沿陣地上,敵人的攻擊開始了。他們以為,這麼一塊小小的陣地,一陣炮火就搞定了,所以,炮火急襲過後,兩個班的美軍向陣地前沿摸了過來。

楊國良沉著指揮,等敵人靠近前沿陣地20米後,楊國良大吼一聲:「打!」三人連續扔出手榴彈、爆破筒,機槍一陣狂射。

敵人毫無準備,被打得暈頭轉向,丟下十幾具屍體逃了回去。幾分鐘後,敵人再次發起進攻,這次是一個排。敵我力量懸殊,楊國良囑咐戰友沉住氣,等敵人到陣前10米再打。結果,再次將敵人打退,斃敵15人。

敵人的兩次進攻雖然損失慘重,但他們摸清了我軍前沿只有3個人,便採用了人海戰術,反覆地衝鋒,消磨我軍的戰鬥力,打疲勞戰。就這樣,楊國良和戰友先後打退了敵人8次進攻,但他身邊的兩位戰友也先後犧牲,陣地上只剩下了他一個人,而且,他的全身也多處受傷,甚至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了。

再次打退敵人的進攻後,他的身邊只剩下一個擲彈筒了。此時,幾十個敵人圍了上來,叫囂著抓活的,想看看這個志願軍戰士憑什麼能一個人守住陣地。

楊國良毫不畏懼,偷偷將擲彈筒壓在了身下,等敵人慢慢圍了過來,突然,楊國良使盡全身力氣站了起來,拉響了擲彈筒,只聽「轟」的一聲巨響,楊國良與敵軍同歸於盡!

楊國良壯烈犧牲的事跡傳到志願軍總部後,代司令鄧華感動得流下熱淚,對工作人員說:「這可是上甘嶺的孤膽英雄啊,了不起!」

事後,志願軍總部為楊國良追記特等功,授予「二級戰鬥英雄」的榮譽稱號。

歷史客棧作者:荒沙

相關焦點

  • 志願軍「孤膽英雄」,孤身一人射殺30美軍,授特等功卻低調復員
    周德高1923年出生,家裡窮困潦倒沒能讀過書,很小時就來到農田裡幹活,之後還來到地主家裡打短工,長大後他被抓壯丁進入戰場上,積極和鬼子鬥爭,消滅了不少日寇。
  • 上甘嶺戰役,他獨自一人擊退敵軍40多次進攻,殺敵多達280餘人
    美軍為了扭轉這一局面,發動上甘嶺戰役,為了保證萬無一失,調集了大量兵力以及坦克、飛機、大炮等重型武器。而守住上甘嶺的關鍵在於597.9高地,可志願軍因兵力不足,被其他戰線拖住,只有第十二軍三十一師九十一團五連苦苦支撐。
  • 上甘嶺戰役|讓世界從新認識中國軍隊的「分水嶺」
    【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鮑宇雁】1986年8月,時任北京軍區司令員的秦基偉出訪朝鮮,30多年後,重返上甘嶺,秦基偉表情嚴肅,很少同人交談,他口中的「一生中最殘酷的戰役」就發生在這裡,故地重返,他面對群山行禮,他帶領的第十五軍的千百位戰友長眠於此處的青山松柏下。上甘嶺戰役中,4.5萬人的第15軍打出各級戰鬥英雄12383人,佔全軍總人數的27.5%。
  • 200萬發炮彈猛轟上甘嶺,美軍為何還沒打贏?他們至今沒搞懂
    上甘嶺戰役拉開了序幕。上甘嶺位於半島平康郡東南的五聖山南麓,北緯38度20分,東經128度28分。因為山下曾有一個叫做上甘嶺的小村子,所以我軍就將這次戰役稱之為「上甘嶺戰役」。這場戰役的美軍指揮官,是時任美第八集團軍司令的範弗裡特,提起他,大家不會陌生,因為一個「範弗裡特彈藥量」讓他在戰場上聲名大噪。
  • 血戰上甘嶺
    來源:中國軍網   第15軍在《抗美援朝戰爭戰史》中記載:「上甘嶺戰役中,危急時刻拉響手雷、手榴彈、爆破筒、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捨身炸敵地堡、堵敵槍眼等,成為普遍現象。」上甘嶺戰役打響的第一天,就在戰場上打出7位戰鬥英雄,以後的每一天都有新的英雄湧現。
  • 韓戰,美軍為何攻不下上甘嶺,美國人至今還想不明白
    美國人至今還想不明白,當年韓戰上甘嶺一役,憑藉美軍強大的機械化裝備,動用了聯合國軍共7萬餘人的龐大兵力,為何攻不下上甘嶺。 上甘嶺戰役從10月14日至11月25日,持續鏖戰43天,美軍共調集兵力7萬餘人,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對志願軍兩個連約3.7平方公裡的陣地上,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我軍擊退敵人900多次衝鋒,最終只失去了537.7高地前沿的兩個班的陣地。
  • 志願軍排長孫佔元:上甘嶺戰役視死如歸的戰鬥英雄
    在抗美援朝著名的戰役——上甘嶺戰役中,湧現出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其中有一位志願軍排長孫佔元,雙腿被打斷仍堅持指揮戰鬥,最終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孫佔元1946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戰鬥中屢立戰功。
  • 中國「兵王」一戰封神,上甘嶺獨守兩陣地殲敵280人
    「上甘嶺」讓中國人念念不忘,因為沒有任何一場戰役比「上甘嶺戰役」更能詮釋中國人的民族精神。在43天的血戰中,湧現出了許多英雄人物,用身體堵塞敵人機槍眼的黃繼光,雙腿被打斷仍堅持指揮戰鬥的孫佔元,用身體連接被打斷的通信線路的牛寶才,還有一位創造了戰爭史奇蹟的胡修道,他一人殲敵280餘人,最後全身而退,其單兵作戰能力堪稱志願軍第一,是真正的「兵王」。胡修道1931年生於四川金堂縣, 1950年10月,19歲的胡修道報名參軍,成為志願軍第12軍的一名戰士。
  • 上甘嶺大捷後,老蔣說了15個字,令美軍無力反駁,終於出了口惡氣
    美國作為老蔣最大的支持者,從抗日戰爭一直到解放戰爭,美國都在武器裝備和軍事人才方面,給予了老蔣巨大的援助,就算如此,老蔣最後還是吃了敗仗,不敵解放軍,這讓美軍十分不爽,也讓老蔣抬不起頭,但老蔣有苦難言,他作為戰爭的最高指揮官,老蔣對解放軍的戰鬥力心知肚明,然而卻有苦難言,人家老美可不聽他解釋。
  • 200萬發炮彈猛轟上甘嶺,美軍為何沒打贏?他們至今也沒搞懂
    在長達九天的時間中,範弗裡特發射了36萬發炮彈,炮彈的消耗了是美軍規定彈藥消耗值上限的五倍,他對於炮彈的有一種近乎於狂熱的喜愛。上甘嶺戰役美軍為何沒有打勝上甘嶺地區是一個只有3.7平方公裡的地方,在範弗裡特看來,小區域重點打擊,配合雨點一般的炮彈,再適合不過了。
  • 【致敬英烈】雲南文山曾馳騁上甘嶺戰役的戰鬥英雄—黃文祥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有一位曾經馳騁上甘嶺戰役的戰鬥英雄——黃文祥。
  • 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美軍騎虎難下,志願軍一戰成名
    1950年10月,朝鮮內戰一觸即發後,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趁機進行了仁川登陸,一路北上,眼看就要逼近中朝邊境。解放軍高層經過激烈的思考,最終決定出兵朝鮮,這一舉動讓當時的美軍遠東總司令官麥克阿瑟驚訝不已。因為按照他的計劃,解放軍是不敢趟這片渾水的,這一點他曾經向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保證過。
  • 上甘嶺激戰時王近山說道:每個戰士都要準備好當班長、排長、連長
    上甘嶺戰役第一天,志願軍並沒有及時判斷出敵人的主攻方向,當美軍對志願軍上甘嶺前沿陣地發起猛烈炮擊後不久,坑道內志願軍守備部隊剛剛架起的步話機天線就被炸掉,在短短幾分鐘裡,坑道裡儲備的十三根天線全數被炸毀,而電話線更是被炸的屍骨無存。
  • 為何會輸掉上甘嶺戰役?美軍:志願軍一個團9600人,誰能打贏?
    而這場持續性整整43天、傷亡慘重的上甘嶺戰役最終以美國敗戰為結果。 事後,對於美國的戰敗,美軍團長摩西在回憶錄《不惜代價》中這樣說道:中國的志願軍光135團就有9600人,美軍面對「人海戰術」,自然是不敵的。
  • 上甘嶺戰役:中國手榴彈和美軍重磅炮彈的一場較量
    戰士也會用這種手雷打擊敵人步兵集團,因為威力大,一炸一大片,不過重量達1200克,士兵需要很大臂力來投擲,而且也投不遠,而且剛開始時數量相當少,後來15軍從各處搜羅了3000枚送上高地才滿足需要,威力最大的是投擲武器是爆破筒,一根裝藥是4公斤,毀傷效果相當可觀,一個士兵最多只能帶兩根,不是半個連以上的敵人根本不捨得用它,為了提高投擲距離,還發明了放在樹幹中順山坡滾下的方法,老一輩人對這條鐵管子印象深,上甘嶺上許多戰鬥英雄都是用爆破筒與敵人同歸於盡的
  • 為何在電影裡,美軍都是又帥又能打的英雄戰士?但總是彈盡糧絕?
    在很多戰爭電影裡,關於美國軍隊的戰鬥場景中,經常會出現美國大兵彈盡糧絕,即將面臨滅頂之災的場景。例如在電影《黑鷹墜落》中,美國遊騎兵部隊在與摩加迪沙民兵戰鬥之時,除了RPG這一詞彙外,說的最多的就是「最後一個彈夾」了。
  • 朝鮮戰場上最著名的「絞肉機之戰」——血戰上甘嶺
    但是讓範弗裡特萬萬沒想到的是,正是他精心組織的這場志在必得的戰役,終結了他輝煌的軍事生涯,變成了他揮之不去的噩夢……短短一天時間,美軍向上甘嶺傾瀉炮彈30萬發,航彈500餘枚,硬生生把上甘嶺山頭削低了兩米。
  • 觀雲| 國魂之戰——上甘嶺戰役
    經過一天的炮火傾瀉後,美軍地面部隊先頭2個步兵營以及韓軍一個營發起衝擊。於美軍,他們出其不意,希望能迅速拿下,於我方,一天的炮火讓陣地無險可守。但戰場並不是沙盤推演,人的因素關鍵時刻決定戰爭走向。最先與美軍接火的是15軍45師135團9連597.9高地11號前哨陣地上的一個班,在承受了美軍猛烈炮火,並打退美軍四次衝鋒後,這個班只剩下一個戰士了,他只好退入坑道堅持戰鬥,前哨丟失。
  • 抗美援朝戰場上,「孤膽英雄」劉光子的這把槍嚇破敵膽
    特別策劃  抗美援朝戰場上的功勳兵器  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陳列著一桿「孤膽英雄」劉光子在雪馬裡戰鬥中使用過的蘇制PPS-43衝鋒鎗。手持這桿槍,劉光子在這場戰鬥中一人俘獲63名俘虜,創下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單兵單次俘虜敵人最多的紀錄。  那麼,這是一桿什麼樣的槍?
  • 上甘嶺戰役:刻骨銘心的戰鬥,此後數十年中國軍隊威名不減
    為了配合國內的選舉,增加談判籌碼,美軍準備發動一次進攻,代號為攤牌行動。美軍把戰線的突破口選擇了上甘嶺地區,上甘嶺戰役是一場攻防戰,是由美七師和韓二師進行進攻,而志願軍第15軍,12軍進行防守。上甘嶺所在的五聖山是朝鮮中線的門戶,如果失掉了五聖山,志願軍將無險可守,被迫後退200裡公裡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