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嶺戰役,他獨自一人擊退敵軍40多次進攻,殺敵多達280餘人

2020-12-15 騰訊網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並不只是詩詞古文中的一句話,而是真實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上甘嶺戰役中,就有這樣一位英雄,獨自鎮守兩個陣地,擊退敵軍40多次進攻,殺敵多達280餘人,怎一個「牛」了得。

激戰:

1952年,朝鮮有了志願軍的加入,戰鬥力節節高升,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逐步壓制,掌控作戰主權。美軍為了扭轉這一局面,發動上甘嶺戰役,為了保證萬無一失,調集了大量兵力以及坦克、飛機、大炮等重型武器。而守住上甘嶺的關鍵在於597.9高地,可志願軍因兵力不足,被其他戰線拖住,只有第十二軍三十一師九十一團五連苦苦支撐。

戰爭進行到第20天,597.9高地的3號陣只剩下了3個戰士,陣地上修築的工事也早已被炸為平地,整個山頭僅有一塊被削去大半的石頭根子還能勉強作為掩體。美軍步兵開始向上攻擊,3位戰士看著敵軍上來,抓住什麼就往下扔什麼,就連爆破筒都扔下去了。經過激烈的戰鬥,他們打退了敵軍十幾次的衝鋒。

這3名戰士分別是一位名叫李鋒的班長以及新兵胡修道、騰土生。

戰友重傷犧牲,肩負兩個陣地重任

兵力不足,班長李鋒被派去9號陣地支援,3號陣地就剩下胡修道和騰土生兩人。可兩人等了好一會都沒等到敵軍再次發起進攻,往下一看,原來他們都湧向了10號陣地。因為上面面的戰友除了一個重傷沒有戰鬥的戰友,其餘人全部犧牲。而10號陣地一旦失守,整個主峰都保不住了。

這時,胡修道聽見連長大喊,讓他們趕緊去支援10號陣地。兩人立馬往前衝,險險趕在美軍前面到達10號陣地,來不及喘口氣就立馬開始拿槍對著敵人掃射。之後一位姓郭的排長趕去支援,可剛到敵軍的炮彈就落了下來,排長當場犧牲,騰土生也重傷沒有戰鬥力。

美軍衝鋒

於是胡修道只能獨自守陣,剛打退10號陣地敵軍的衝鋒。3號陣地又有敵軍衝鋒,胡修道立馬又衝向了3號陣地。可沒一會,10號陣地又有敵軍衝鋒,就這樣胡修道兩個陣地穿梭,哪邊危急哪邊跑。據說上甘嶺戰役結束後,上甘嶺已成為一片焦土,志願軍的戰旗上更是密密麻麻的分布著381個焦煳的彈洞,可見敵軍炮火之猛烈。

後來,陣地上幾乎彈盡糧絕,胡修道給自己留了枚炸彈,想著決不能不俘虜,若再有敵軍衝上來,自己就跟他們同歸於盡。幸而援軍及時趕到,597.9高地最後守住了,而這一戰中,胡修道功不可沒。戰後統計,他一人打退了敵軍41次進攻,殲敵283人,創造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單兵殲敵記錄。

英雄歸宿

上甘嶺戰役結束一個多月後,胡修道被授予「一級英雄」稱號,並記特等功。半年後,朝鮮停戰,他又與彭老總、黃繼光、邱少雲等12人被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授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頒發一級國旗勳章

1953年1月1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決定給我父親記,同時授予;1953年6月25日,授予彭德懷以及、孫佔元、楊根思、胡修道、伍先華、楊春增、許家朋、李家發、楊連第、楊育才等12人為,同時授予他們金星獎章。

最後這位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於2002年病逝,享年71歲。

相關焦點

  • 志願軍最強單兵紀錄:一人一天擊退敵軍41次進攻,殲敵280人
    6月,他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成為第12軍31師91團5連的一名普通士兵,上甘嶺戰役中,他和班長以及另一名戰士負責堅守597.9高地和3號陣地。 熟悉抗美援朝戰史的肯定知道上甘嶺戰役,1952年10月14號,美國集結6萬大軍,3000門大炮,170輛坦克,對志願軍防守的上甘嶺發動進攻,為了掩護地面部隊衝鋒,美軍在陣地上傾瀉了
  • 四川小戰士21歲第一次參戰,擊退敵人41次進攻,殺敵280人
    在中國也有一位單兵戰神的人,許多人至今都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他卻是抗美援朝戰爭中,非常厲害的一名戰神,單槍匹馬殺敵超280人!他的名字就叫做胡修道,知道他的故事之後真的太讓人感嘆了!一、21歲的四川小戰士胡修道第一次參戰,就參加了最殘酷的上甘嶺戰爭、上甘嶺戰爭,在老一輩人眼中那是永遠磨滅不了的記憶,它發生在抗美援朝時期。
  • 上甘嶺戰役:志願軍新兵一戰封神,一天內退敵41次,殲敵280人
    在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的韓戰上甘嶺戰役中,我國湧現出了許許多多戰鬥英雄,他們頑強作戰、不怕犧牲的精神值得我們所有人永遠銘記。而今天我們也要給大家再介紹一位上崗嶺戰役中的一級戰鬥英雄,他以一個新兵的身份一戰封神,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蹟。
  • 英雄的他單兵作戰能力有多強?一天擊退敵人41次進攻,斃敵280人
    提到單兵作戰能力非常強的人,大家心裡可能會想到:邱少雲、黃繼光、伍先華、楊根思等戰鬥英雄,無疑,他們的確作戰勇敢,萬裡挑一,是一等一的英雄。但今天要講的這位英雄更引人注意,他曾在上甘嶺戰役中,牢牢地守住了我方陣地,經過一天激戰,他共擊退敵軍40餘次進攻,殲敵280餘人,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蹟。他的名字就是胡修道。
  • 浴血鏖戰上甘嶺:他一天內打退敵41次衝鋒,還殲敵280餘人
    他是著名作者楊朔在他的名篇《金星英雄》的主人公,文中寫道在上甘嶺戰役中「胡修道」創造了一個人一天之內擊退敵人41次進攻,殲敵280餘人的奇蹟。如果「胡修道」活著,看了戰狼2可以笑著說,這算什麼,我年輕時候比他牛逼多了。
  • 1人消滅280餘名美軍,中國單兵之王獨守陣地,打退40餘次進攻
    他是抗美援朝戰場上的單兵作戰之王,在上甘嶺戰役最猛烈的進攻中,創造了一人一天擊退敵人41次進攻,殲敵280餘人的記錄,本期為大家帶來一級戰鬥英雄胡修道的故事。1951年1月5日是美國總統大選的日子。抗美援朝戰場上,美軍司令範弗裡特和南朝鮮總統李承晚親臨前線,對我志願軍發動了一年來最猛烈的攻勢,攻擊的重點在上甘嶺右側的597.9高地的最前鋒,胡修道就是這次戰役中堅守陣地的一名普通戰士。
  • 浴血鏖戰上甘嶺:他一天內打退敵41次衝鋒,殲敵280餘人
    他是著名作家楊朔以他的名篇《金星英雄》的主人公,在上甘嶺戰役中,《後都道》創造了一個人,每天擊敗敵人41次,殲滅280多名敵人的奇蹟。如果《後都道》還活著,看《戰狼2》就可以笑著說。這算什麼,我年輕的時候比他牛逼多了。
  • 老兵回憶上甘嶺戰役:範弗裡特彈藥狂轟濫炸,志願軍拼死堅守陣地
    眾所周知在抗美援朝戰役中,上甘嶺戰役非常慘烈,雙方的炮火密集度堪稱世界之最,戰後美國新聞界評說上甘嶺戰役是韓戰中的凡爾登,可見戰爭的慘烈程度,上甘嶺戰役為什麼慘烈,其主要原因是陣地反覆爭奪,在43天的交鋒裡,敵我陣地反覆易手達到59次,我志願軍共計擊退美軍900多次衝鋒。
  • 中國「兵王」一戰封神,上甘嶺獨守兩陣地殲敵280人
    在43天的血戰中,湧現出了許多英雄人物,用身體堵塞敵人機槍眼的黃繼光,雙腿被打斷仍堅持指揮戰鬥的孫佔元,用身體連接被打斷的通信線路的牛寶才,還有一位創造了戰爭史奇蹟的胡修道,他一人殲敵280餘人,最後全身而退,其單兵作戰能力堪稱志願軍第一,是真正的「兵王」。胡修道1931年生於四川金堂縣, 1950年10月,19歲的胡修道報名參軍,成為志願軍第12軍的一名戰士。
  • 上甘嶺戰役|讓世界從新認識中國軍隊的「分水嶺」
    然而,自10月14日至11月25日,敵軍調集兵力6萬餘人,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敵軍所到之處,無不一片慘狀,連山頭都被削平了整整兩公尺,志願軍的鋼鐵防線卻依舊巋然不動。
  • 歷史上都有哪些「硬碰硬」的戰役呢?如何評價這些戰役?
    歷史上「硬碰硬」的戰役,應該以朝鮮戰場上的上甘嶺戰役為最。 這場戰役中,美軍的軍事裝備足夠硬! 這場戰役中,中方的戰鬥意志足夠硬!
  • 為何會輸掉上甘嶺戰役?美軍:志願軍一個團9600人,誰能打贏?
    《人民日報》中對上甘嶺戰役曾如此報導:「敵軍調集兵力6萬餘人,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對志願軍兩個連約3.7平方公裡的陣地上,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戰役激烈程度為前所罕見,特別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過二次大戰最高水平。
  • 上甘嶺激戰時王近山說道:每個戰士都要準備好當班長、排長、連長
    上甘嶺戰役被當時美聯社稱為「朝鮮戰場的凡爾登」,林彪則稱其為「肉磨子」,在戰況最激烈時,王近山這樣說道:「要有巨大傷亡的準備,每個戰士不僅要準備當班長、排長,還要準備當連長、營長」,由此可見上甘嶺戰役是何等的慘烈與悲壯。
  • 韓戰,美軍為何攻不下上甘嶺,美國人至今還想不明白
    這兩個高地背後的山地裡有一個十幾戶人家的小山村,叫做上甘嶺。這場戰役我方叫做「上甘嶺戰役」,美方稱之為「三角形山戰役」。 美軍320多門重炮、27輛坦克以每秒鐘六發的火力密度將鋼鐵傾瀉到這兩個小山包上。在長達八個小時的時間裡,前沿部隊未能得到有力的炮火支援,一天傷亡500餘人。通往一線陣地的電話線全部中斷。
  • 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下)
    在向坑道運輸中有1700多人犧牲,佔整個傷亡人數的14%,戰後,秦基偉曾經感慨地說:守住上甘嶺要給後勤記頭功。 為執行志願軍司令部和第三兵團關於實施決定性反擊的作戰指示,我坑道部隊從10月21日至29日,夜間主動出擊達158次,累計殲敵2000餘人,大量消耗敵軍,並極大地破壞了敵軍的表面陣地。
  • 上甘嶺戰役中的秦基偉,「抬著棺材上上甘嶺」
    隨後,美陸軍第7師以4個營又4個連的兵力在坦克的掩護下,分6路向上甘嶺537.7高地北山和597.9高地發起進攻。據守陣地的45師135團1連、9連和8連1排頑強抵抗,先後擊退敵人從排到營的30多次衝擊。最後,由於傷亡過大,再加上彈藥不足,志願軍部隊退入了坑道內。兩個高地表面陣地失守。
  • 上甘嶺戰役有多慘烈,陣地山頭被削低2米,地面陣地丟失殆盡
    然而,有不少的專業人士,將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甘嶺戰役勝利,視為幫助志願軍,乃至新中國,灌注了一個非凡「國魂」的開端。 在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的凝聚力和戰鬥力,讓世界各國為之矚目。在這場戰役中,隨處可見的是,以身報國的戰鬥英雄。讓我們將時光的指針,撥回到1952年的戰鬥現場,瞻仰「國魂」的誕生。
  • 血戰上甘嶺
    然而,經過43天慘烈的戰鬥,敵軍共調集兵力6萬餘人,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雖付出25000餘人傷亡的代價,仍然寸土未得。戰鬥激烈程度為前所罕見,特別是炮兵火力密度達每秒6發,已超過二次大戰水平。我方陣地山頭被削低兩米,巖石被炸成30多公分厚的粉末,許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
  • 上甘嶺戰役的坑道戰是誰發明的?
    抗美援朝戰爭後期,中國志願軍部隊依託坑道工事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朝鮮上甘嶺地區進行了長達43天的激戰,在幾平方公裡內頑強抗擊敵人的猛烈進攻,整個陣地的山頭被炮火削低了2米、表面巖石被炸成1米多厚的粉末,但志願軍戰士始終像釘子般頑強地堅守住陣地,殲敵達2.5萬多人,最終取得勝利。
  • 請回答1952:美國人真正認識中國人,為什麼是從上甘嶺開始?|百年百篇
    上甘嶺戰役有多慘烈?一個連200多人守陣地,最後走下來的僅4人「到了下午1點,許多陣地官兵在與敵人反覆爭奪後,傷亡極其慘重。如守衛在597.9陣地上的八連一排三班和三排八班,都打得只剩下一個人了。」秦基偉在日記中記錄下戰鬥首日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