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回憶上甘嶺戰役:範弗裡特彈藥狂轟濫炸,志願軍拼死堅守陣地

2020-12-11 騰訊網

眾所周知在抗美援朝戰役中,上甘嶺戰役非常慘烈,雙方的炮火密集度堪稱世界之最,戰後美國新聞界評說上甘嶺戰役是韓戰中的凡爾登,可見戰爭的慘烈程度,上甘嶺戰役為什麼慘烈,其主要原因是陣地反覆爭奪,在43天的交鋒裡,敵我陣地反覆易手達到59次,我志願軍共計擊退美軍900多次衝鋒。就連主陣地的山頭都被美軍的炮彈削平兩米,兩軍在 此陣地使用的炮彈,據統計達到230萬發,美軍為首的聯合軍投彈190萬枚,我軍投彈40餘萬枚,此次戰爭是史上空前絕後的消耗戰,下面我們來聽聽參加過此次戰役的英雄人物對上甘嶺的回憶。

胡修道、1931年生於四川省金堂縣,是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鬥英雄。1951年6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任志願軍第12軍31師91團5連戰士。1953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作戰英勇頑強,不怕犧牲。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先後參加了1952年秋季戰術性反擊、上甘嶺戰役和朝鮮東海岸反登陸防禦作戰。 英雄事跡: 1952年11月,在上甘嶺戰役中,他和班長及另一名新戰士負責堅守597.9高地3號陣地,經一天激戰,共打退敵軍40餘次進攻,殲敵280餘人,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蹟。

1952年11月5日,美第八集團軍司令官範佛裡特和李承晚,發動了上甘嶺戰役中最猛烈的進攻,攻擊的重點就是上甘嶺左側597.9高地。志願軍利用597.9高地周圍的大小山頭構築了12個陣地,年僅19歲的胡修道就在其中,他和班長李鋒、新戰士滕土生負責堅守3號陣地。

因為是他第一次作戰,內心難免有些波瀾,當敵人第一次發起進攻,緊握爆破筒的手此時已滲出了汗水。眼看著敵人越來越近,班長李鋒一聲大喝、等什麼還不給我扔,胡修道連忙一個勁地往敵群中扔手榴彈、手雷、爆破筒……「不知過了多久覺得有人在拉我手,定下神來原來是班長。他告訴我敵人已經被打退了,我許久才緩過神來。後來記者在採訪的時候他風趣說道:「多年來,我一直十分懊悔自己當時浪費了那麼多寶貴的彈藥。」在當時,志願軍的供給艱難,彈藥常常比生命還寶貴。

第一批敵軍被打退不久,又有兩個多排的敵人在炮火的掩護下再次發起進攻。這時的胡修道因有上次的實戰經驗,他和班長先集中火力打敵群的兩翼。把敵人都往中間趕,這樣一來可以節省手榴彈,敵人看中間安全都往中間躲,人多密集的情況下,難免有踩踏事件,他們看準時機,各種炮彈打的敵人丟盔棄甲、四散逃命。這種打法就是被我國將領稱為「包餃子」的作戰方式。

在那個時候,為了能讓新戰士儘快適應戰場,志願軍採取了「一看、二打、三帶」的方法,就是一個老兵帶一個新兵上陣地,第一次老兵打,新兵看;第二次新兵打,老兵在一邊指導;第三次或讓新兵自己打,或由老兵帶著新兵打。打退了敵人兩次衝鋒後,胡修道和滕土生就成了「老兵」了。班長就被調去支援9號陣地,他們倆又連續擊退了幾個排的敵軍多次瘋狂反撲。

接連兩場戰役他們也有點疲累,剛停下來喘息一會,連隊指揮部傳來緊急戰報,10號陣地就一位戰士在堅守了敵人想從那裡突破,你們快去支援,胡修道和戰友藤土生在突破敵人幾道關口後來到10號陣地,發現陣地上就一位已經受傷的戰友了。而離10陣地 不遠 就是0號陣地,正是前幾天戰友黃繼光捨身堵搶的地方。想到這裡頓時怒火中燒,與戰友接連擊敗敵人多次進攻。 敵人拿不下陣地也惱火萬分,下令炮火齊鳴直指10號陣地。而就在這時、他們的排長像 他們匍匐而來,剛要進入戰壕的一刻,敵人的炮彈在他身邊爆炸了。他們連忙把排長拖進戰壕,此時的排長已經奄奄一息了,用微弱的話語說道:「人可亡、陣地不能丟,就算死也要守住陣地」 ,說完話就犧牲了。

為了救排長戰友藤土生也受傷了,這時其它陣地又傳來消息要派人增援,只好把戰友調走,此時的10陣地就剩下胡修道一人了。接連幾場的戰役身體極度虛弱,剛準備啃兩口饅頭時,正前方一大批敵人又對陣地發起進攻。聯想起排長戰友,胡修道大聲喊道:「還我排長」 拿起手榴就對敵人一陣轟炸,扔的正 酣時,有幾個戰友過來支援,說:「連長命令你速回3號高地!」

敵軍為了儘快戰鬥,把坦克調了過來,幾百門火炮齊射10號3號陣地,同時敵人還派出空軍力量,幾十架飛機狂轟亂炸。胡修道依靠著所剩不多的彈藥,在3號、10號高地間來來回回地打,竟奇蹟般地打退了敵人十幾次進攻。

不知過了多久,「陣地上沒了一點聲響,靜得讓人喘不過氣來。我等待著敵人最後的掙扎,決心與敵人同歸於盡。」老英雄平和了一下情緒,又接著回憶——

在天快黑的時候,敵人又出動大量兵力,做黑夜前的最後一搏。胡修道看著漫山遍野的敵人,向他衝來,拿起手榴彈對著敵人扔去,把最後一顆扔完拿起搶、站在陣地上,對著身邊戰友喊道:「敵人要上來了,衝啊、為我們戰友報仇、為祖國人民爭光」 。隨著這一聲怒吼,衝鋒號響起了、周圍所有陣地戰友 響起了撼天震地的殺聲。就在這千鈞一髮時刻,我們的志願軍大部隊趕到了,敵人再次潰逃,戰鬥勝利結束了。

據統計光這一天,他們打退了美軍、李承晚軍在坦克部隊,空軍部隊,敵人用了兩個營還多的兵力,發動進攻40多次都被打的潰敗。胡修道也創造了志願軍戰士一人一天殲敵280餘人的記錄,和守住了陣地,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蹟。

老英雄說到這裡,眼睛溼潤了。他動情地說:「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將士為了祖國、為了和平,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戰勝了強大的侵略者,我的許多戰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才是真正的功臣。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志願軍戰士,只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黨和人民卻給了我很大的榮譽。我們要學習英烈們的精神,繼承他們的業績,把國家建設好、保衛好,以告慰英烈們的在天之靈。」

小編經過多方打聽得知,此次戰役中、我軍戰士除了用「包餃子」戰術,還有坑道戰術。所謂坑道戰術是類似「地道戰」的打法,坑道戰術的打法是敵人打炮我躲起來,敵人上陣地我騷擾反攻他,這種打法有效避免了傷亡的同時還能給予敵人很大的傷亡。

雖然坑道戰術實施順利,但具體實施過程卻很困難,志願軍們會面臨很多難題。首先肯定是坑道環境惡劣,缺水缺糧缺彈缺氧氣,不適合大多數人集中活動,在身體上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其次坑道也並非百分百安全,因為在敵人猛烈炮火轟炸下,坑道會塌方,裡面的人會被圍困,周圍環境遭到破壞,從而會造成行很大的危險。

但是英勇無敵的指戰員們在骨幹領導的帶領下,他們承受住了各種困難,積極有效的同美帝鬥爭。整場上甘嶺戰役,我軍以坑道為骨幹的支撐點式的防禦體系實施很完美,此戰後,我軍取得了主動權,也讓美帝對中國軍人所表現出來的能力由衷欽佩。

相關焦點

  • 上甘嶺為什麼在範弗裡特彈藥量的狂轟濫炸下依舊守得住?
    這或許就是範弗裡特彈藥量說法的來源吧可是讓他沒想到的是,這個數據最後的結果是:190萬發。此外還有5000多枚航彈。更為尷尬的是,原計劃美軍傷亡人數是250人,結果傷亡了2萬多人,而且最後這兩個小陣地美軍始終還是沒能拿下來。在以後的歲月裡,參加過這場戰役的聯合國官兵們始終不願相信,為什麼我們用了這麼多的火力犧牲了這麼多人卻最終還是拿不下上甘嶺。
  • 志願軍老兵回憶上甘嶺:在陣地上築起一座「坑道城」
    專訪志願軍十五軍官兵 回憶艱苦卓絕的上甘嶺戰役  望英雄 眉目有山河從此,「上甘嶺」村名被升格為該戰役名。  1952年初春,38歲的秦基偉軍長率志願軍十五軍接替二十六軍的防務,在朝鮮中線的「鐵三角」地區,約30公裡寬的正面擔任防禦作戰任務。在部署作戰任務時,彭德懷司令員曾明確指示:「五聖山是朝鮮的中線門戶,五聖山失守,後退200公裡就無險可守。誰丟了五聖山,誰要對朝鮮的歷史負責。」
  • 上甘嶺戰役中,面對美軍強大的範弗裡特火力消耗,志願軍為何能夠...
    上甘嶺戰役中,面對美軍強大的範弗裡特火力消耗,志願軍為何能夠堅守下來? 範弗裡特消耗是誕生於韓戰的一個軍事名詞,是美軍將領範弗裡特提出的。其要點就是用無限火力壓制對方,讓對方喪失抵抗意志,極大限度地造成對方傷亡。
  • 中國「兵王」一戰封神,上甘嶺獨守兩陣地殲敵280人
    「上甘嶺」讓中國人念念不忘,因為沒有任何一場戰役比「上甘嶺戰役」更能詮釋中國人的民族精神。1952年10月14日,「聯合國軍」先後調集兵力6萬餘人,對志願軍上甘嶺陣地發起猛攻。美第八集團軍司令官範弗裡特是火力制勝論者,在約3.7平方公裡的陣地上,敵人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在狂轟濫炸下,上甘嶺陣地山頭被削低兩米,成了一片焦土。在「聯合國軍」猛攻下,志願軍防守部隊進行了頑強抵抗,陣地多次失而復得。
  • 上甘嶺戰役究竟有多慘烈?炮火密度超過二戰,每秒有6發炮彈落下
    上甘嶺戰役究竟有多慘烈?炮火密度超過二戰,每秒有6發炮彈落下 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上甘嶺戰役和長津湖戰役給中國人以及全世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上甘嶺戰役,戰鬥慘烈程度空前高,火力密度已經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高水平,作戰雙方傷亡都很慘重。
  • 美國人是如何看待上甘嶺戰役的?美軍上將:他們把我們當傻子在打
    上甘嶺戰役又被稱為三角山戰役,是1952年中國人民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在上甘嶺附近展開的一場著名戰役。所謂聯合國軍其實就是美軍和韓軍。上甘嶺戰役是二戰後美國首次大敗的一場戰役,上甘嶺戰役的激烈程度也是前所未見的。炮火的密集程度已經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高水平。
  • 1954年,曾任美第8集團軍司令的範弗裡特中將這樣評價志願軍……
    在朝鮮戰場上,美海陸空軍傾瀉彈藥多達690萬噸,平均火力密度超過了二戰水平。時任美第8集團軍司令範弗裡特中將曾想不明白,美軍怎麼就是拿不下那兩個由中國士兵把守的小山頭?上甘嶺是這個美軍司令永遠的痛,永遠的傷心嶺。
  • 上甘嶺戰役一等功臣張家邦:200人堅守陣地 最終僅4人走下來
    老兵檔案  姓名:張家邦  年齡:87歲  籍貫:四川金堂縣  經歷:1951年入伍,成為志願軍12軍31師91團5連戰士,參與抗美援朝戰爭,在上甘嶺戰役中英勇作戰榮獲一等功,還獲得時任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日成授予的一等功勳章。後歷經抗美援越戰爭。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 兩位上甘嶺戰役二級英雄隔空互敬軍禮
    12月28日上午,家住四川宜賓的上甘嶺戰役二級英雄、特等功臣蔣永德與家住陝西鹹陽的上甘嶺戰役二級英雄、特等功臣蔡興海,通過手機視頻互敬軍禮,用這種方式向參加過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戰友們致敬。
  • 上甘嶺戰役的4個功臣師長,他們都是誰?1955年授予什麼軍銜?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中國志願軍越過鴨綠江與以美軍的為首的「聯合國軍」展開了長達3年的戰鬥,這場戰鬥最終以中國的勝利而告終。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的英勇作戰得到了世界的認可,特別是在上甘嶺戰役中,僅在3.7平方公裡的地方,展開了43天的英勇作戰。
  • 上甘嶺戰役全記錄
    志願軍戰士們在黃繼光烈士紀念碑前莊嚴宣誓。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在奪回地表陣地。圖為537.7高地戰鬥實景。1952年11月25日,上甘嶺戰役結束。圖為志願軍戰士在上甘嶺陣地上歡呼勝利。地下長城整個上甘嶺戰役期間,「聯合國軍」始終沒能完全佔據兩處高地,即便他們能短暫搶佔地表陣地,往往入夜不久,志願軍就像是從地底下冒出來一樣,要麼奪回陣地,要麼給「聯合國軍」造成重大傷亡後就迅速消失。坑道,是志願軍屯兵和不斷實施反擊的有力依託。
  • 戰將王近山和範弗裡特:兩人軍旅最後一仗,都在上甘嶺
    真實的上甘嶺1:籌劃 作者:德衡術 【寫在前面的話】上甘嶺戰役的慘烈,眾所皆知,但這種了解或許更多只是限於一些數字和一部名為《上甘嶺》的電影。
  • 抗美援朝老兵劉升錢:浴血上甘嶺,我們排只剩3個人了!
    1950年,21歲的劉升錢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隨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入朝參加抗美援朝,跨過鴨綠江便打響了追擊敵軍的戰鬥。劉升錢告訴記者,當時敵人都是坦克、飛機、大炮等現代化武器,志願軍不僅沒有飛機,也沒有好槍,衝鋒鎗一個班只有3支,都是蘇聯支援的。
  • 上甘嶺戰役中的秦基偉,「抬著棺材上上甘嶺」
    據守陣地的45師135團1連、9連和8連1排頑強抵抗,先後擊退敵人從排到營的30多次衝擊。最後,由於傷亡過大,再加上彈藥不足,志願軍部隊退入了坑道內。兩個高地表面陣地失守。美軍打完的炮彈皮,著名的「範弗裡特彈藥量」當美國人爬上了山頭,他們剛要鬆口氣。
  • 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美軍騎虎難下,志願軍一戰成名
    克拉克不愧是老辣,他首次將這次大規模的襲擊地點定在了志願軍五聖山前面的上甘嶺,以及兩個高地:597.9和537.7,他認為這兩個地方雖然志願軍處於居高臨下的態勢,但是反而因為這樣志願軍會放鬆防守的警惕性,事實證明,當時志願軍部署在上甘嶺的兵力卻是很單薄。
  • 上甘嶺戰役有多慘烈,陣地山頭被削低2米,地面陣地丟失殆盡
    而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則讓中國人挺直了腰杆,志願軍打出了軍威,打出了國威。然而,有不少的專業人士,將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甘嶺戰役勝利,視為幫助志願軍,乃至新中國,灌注了一個非凡「國魂」的開端。 在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的凝聚力和戰鬥力,讓世界各國為之矚目。在這場戰役中,隨處可見的是,以身報國的戰鬥英雄。
  • 老兵回憶上甘嶺:志願軍突擊隊全部傷亡,拼死殲滅美軍5個連!
    由於敵人佔有炮空火力的絕對優勢,我軍傷亡過大,除597.9西北山腿4、5、6號陣地還被我控制外,表面陣地大部分又被敵人佔領。高地戰實景你來我往,反覆爭奪,仗打到這個時候是個什麼態勢呢?19、20日兩天的戰鬥,志願軍一舉殲滅了美軍32團和17團5個連,按照一般的 傷亡比例,美軍連隊已經被打光了,為什麼連級以上的建制不好打呢?
  • 志願軍老兵回憶:曾抓到一個黑人士兵,以為塗了油漆,他是個學生
    美軍在朝鮮戰場上有很多後悔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把黑人單獨編成戰鬥單位,比如美國陸軍第25步兵師,一個黑人連臨陣倒戈,直接向志願軍投降(後文詳述)。志願軍第26軍76師227團2營4連1排的一個老戰士在回憶抗美援朝時,也提到了活捉一個黑人士兵的往事,他們一開始都以為這人塗了油漆,沒想到他天生就是這樣,還是個大學生。
  • 為何會輸掉上甘嶺戰役?美軍:志願軍一個團9600人,誰能打贏?
    《人民日報》中對上甘嶺戰役曾如此報導:「敵軍調集兵力6萬餘人,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對志願軍兩個連約3.7平方公裡的陣地上,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戰役激烈程度為前所罕見,特別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過二次大戰最高水平。
  • 上甘嶺戰役|讓世界從新認識中國軍隊的「分水嶺」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每當這熟悉的旋律響起,人們就會想起那部以抗美援朝戰爭為背景的優秀影片《上甘嶺》。1956年12月1日,影片《上甘嶺》上映,取材於抗美援朝戰爭中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影片以藝術再現的手法,講述了上甘嶺之戰中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頑強堅守坑道陣地,與強敵浴血廝殺,最終獲得勝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