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排長孫佔元:上甘嶺戰役視死如歸的戰鬥英雄

2020-12-23 央視新聞

在抗美援朝著名的戰役——上甘嶺戰役中,湧現出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其中有一位志願軍排長孫佔元,雙腿被打斷仍堅持指揮戰鬥,最終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

孫佔元1946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戰鬥中屢立戰功。1951年,孫佔元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1952年10月,上甘嶺戰役打響,敵人對上甘嶺發動大規模進攻。在上甘嶺戰役第一階段作戰中,作為排長的孫佔元帶領突擊排反擊597點9高地2號陣地。戰鬥異常慘烈,激戰中孫佔元的雙腿被美軍炸彈炸斷。當戰友要背他離開陣地時,他堅定地說:「我是排長,我不能離開崗位!」

孫佔元忍著傷痛,來回爬行指揮,掩護戰友炸毀了敵人3個火力點。突擊隊繼續向前,而敵人從陣地側後反撲過來,孫佔元用繳獲的兩挺機槍輪流射擊,一連打退敵人兩次衝擊,斃傷敵80多人。最後子彈打光,敵人湧上陣地,孫佔元拉響了最後一枚手榴彈,滾入敵群,與敵人同歸於盡,自己壯烈犧牲,年僅27歲。

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授予「一級英雄」的光榮稱號,並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一級國旗勳章、金星獎章。

河南省林州市烈士陵園主任 魏曉峰:孫佔元短暫的一生都是在極其艱苦的戰鬥歲月中度過。無論是解放戰爭、還是抗美援朝戰爭,他始終表現出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對黨忠誠,用生命和鮮血打出了軍威,譜寫了一曲永遠傳唱的英雄讚歌。

孫佔元侄子 孫廣英:不畏艱難、不怕犧牲,這種精神激勵了我們後代人一代一代這樣傳下來。受孫佔元英雄形象的影響,我們自己家從1965年開始到現在,已經有七個人在外面參軍,現在還有三個在部隊服役。我們一定不能辜負他的期望,不管在哪個崗位上應該積極地做出自己應該做的貢獻。

為紀念這位英雄,孫佔元的家鄉河南省林州市臨淇鎮三弓水村於1953年改名為佔元村。地處太行山深處的佔元村交通不便,曾是省級貧困村。近年來,當地政府全力支持佔元村脫貧攻堅,修築公路、發展風力發電,並利用山水和人文資源發展鄉村旅遊。2017年,佔元村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在孫佔元烈士故居旁建成了「孫佔元故居紀念館」並修建了孫佔元烈士廣場。緬懷英烈、尊崇英雄,成為佔元村的村規家風。

佔元村原黨支部書記 孫軟鎖:我們在佔元村已經形成一個家風,每年的清明節、八一建軍節,我們村裡面男女老少來到他的這個紀念館廣場進行祭拜,全部都是自發的。發揚他的英雄主義氣概,不怕苦、不怕犧牲這種精神。在英雄精神激勵下,一步一個腳印,脫貧了繼續奔小康,在小康路上前進。

(編輯 吳夢萱)

相關焦點

  • 為何會輸掉上甘嶺戰役?美軍:志願軍一個團9600人,誰能打贏?
    而在抗美援朝的作戰期間,最舉世矚目的「上甘嶺戰役」。這場戰役是中國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最激烈、規模最大的一場戰鬥。 據統計,在整個上甘嶺戰役期間,志願軍炮兵在所有階段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共消耗40多萬發炮彈,為打敗美軍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
  • 上甘嶺戰役中,時任宣傳科副科長的李明天用一種特殊的文體,最先...
    「為什麼含淚寫英雄?一般打電話過來,都是匯報戰況、傷亡情況和典型人物,『異常慘烈』『視死如歸』,你用什麼詞形容都不為過……」老人再次用紙巾捂住雙眼,哽咽得說不上話來。    為什麼創作槍桿詩?「戰場上哪裡最需要政治工作?是前線!是戰鬥最激烈的地方!怎麼做?那得因戰制宜。」
  • 李明天:上甘嶺「槍桿詩」的創作者
    這首詩描述的是「一個蘋果」的故事,發生在著名的上甘嶺戰役期間。故事主人公、志願軍第15軍45師135團7連連長張計法多次動員,甚至命令戰士們吃掉蘋果,但一個蘋果8個人卻沒有吃完。目睹此景,張計法情難自抑:「這是什麼感情啊?這是革命者團結友愛的力量!是革命者偉大的博愛精神!」
  • 說歷史:志願軍10位著名的戰鬥英雄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追授他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勳章。志願軍總部為他追記特等功,授予「特級英雄」榮譽稱號,命名其生前所在連為「楊根思連」。黃繼光,志願軍特級戰鬥英雄。1931年生於四川省中江縣,生前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十五軍第一三五團二營六連通訊員 。1952年10月20日在朝鮮上甘嶺地區597.9高地犧牲,年僅21歲。
  • 中國「兵王」一戰封神,上甘嶺獨守兩陣地殲敵280人
    「上甘嶺」讓中國人念念不忘,因為沒有任何一場戰役比「上甘嶺戰役」更能詮釋中國人的民族精神。在43天的血戰中,湧現出了許多英雄人物,用身體堵塞敵人機槍眼的黃繼光,雙腿被打斷仍堅持指揮戰鬥的孫佔元,用身體連接被打斷的通信線路的牛寶才,還有一位創造了戰爭史奇蹟的胡修道,他一人殲敵280餘人,最後全身而退,其單兵作戰能力堪稱志願軍第一,是真正的「兵王」。胡修道1931年生於四川金堂縣, 1950年10月,19歲的胡修道報名參軍,成為志願軍第12軍的一名戰士。
  • 老兵回憶上甘嶺戰役:範弗裡特彈藥狂轟濫炸,志願軍拼死堅守陣地
    眾所周知在抗美援朝戰役中,上甘嶺戰役非常慘烈,雙方的炮火密集度堪稱世界之最,戰後美國新聞界評說上甘嶺戰役是韓戰中的凡爾登,可見戰爭的慘烈程度,上甘嶺戰役為什麼慘烈,其主要原因是陣地反覆爭奪,在43天的交鋒裡,敵我陣地反覆易手達到59次,我志願軍共計擊退美軍900多次衝鋒。
  • 「特級戰鬥英雄」呂學敏:上甘嶺打退敵人13次反撲,殲敵100餘名
    ——上甘嶺戰役。成功的扭轉了白馬山之戰的敗局,並且迫使「聯合國軍」了停止進攻;戰役中,湧現出了孫佔元、胡修道、黃繼光等各級戰鬥英雄12347人,他們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與聯合國軍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使得上甘嶺成為英勇頑強的代名詞,上甘嶺的精神成為一代又一代國人學習的榜樣;「特級戰鬥英雄」呂學敏就是他們其中之一。
  • 【致敬英烈】雲南文山曾馳騁上甘嶺戰役的戰鬥英雄—黃文祥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有一位曾經馳騁上甘嶺戰役的戰鬥英雄——黃文祥。
  • 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美軍騎虎難下,志願軍一戰成名
    克拉克不愧是老辣,他首次將這次大規模的襲擊地點定在了志願軍五聖山前面的上甘嶺,以及兩個高地:597.9和537.7,他認為這兩個地方雖然志願軍處於居高臨下的態勢,但是反而因為這樣志願軍會放鬆防守的警惕性,事實證明,當時志願軍部署在上甘嶺的兵力卻是很單薄。
  • 上甘嶺戰役|讓世界從新認識中國軍隊的「分水嶺」
    【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鮑宇雁】1986年8月,時任北京軍區司令員的秦基偉出訪朝鮮,30多年後,重返上甘嶺,秦基偉表情嚴肅,很少同人交談,他口中的「一生中最殘酷的戰役」就發生在這裡,故地重返,他面對群山行禮,他帶領的第十五軍的千百位戰友長眠於此處的青山松柏下。上甘嶺戰役中,4.5萬人的第15軍打出各級戰鬥英雄12383人,佔全軍總人數的27.5%。
  • 上甘嶺戰役首日,陣地兩度易手又被奪回,唯一變化:遺屍近千
    上甘嶺戰役,發生於1952年10月14日,結束於11月25日,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雙方針對那幾個重要陣地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湧現出了無數戰鬥英雄以及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跡。戰爭最終結束的時候,我軍傷亡了1.15萬人,美韓軍則是傷亡了1.5萬人。
  • 上甘嶺戰役中,面對美軍強大的範弗裡特火力消耗,志願軍為何能夠...
    上甘嶺戰役中,面對美軍強大的範弗裡特火力消耗,志願軍為何能夠堅守下來? 範弗裡特消耗是誕生於韓戰的一個軍事名詞,是美軍將領範弗裡特提出的。其要點就是用無限火力壓制對方,讓對方喪失抵抗意志,極大限度地造成對方傷亡。
  • 戰鬥英雄邱少雲手中的名槍,如何成為志願軍手中的殺敵利器?
    烈士犧牲後,其被志願軍黨委評為一級戰鬥英雄,追記特等功。烈士生前手中的衝鋒鎗被送入軍事博物館,供後人參加參觀紀念烈士。這張圖片就是邱少雲手中的槍,軍迷朋友們看著是不是有點眼熟?猜猜它是什麼型號?沒錯!熟悉輕武器的軍迷朋友都能一眼認出來,該槍就是解放軍第一款仿製衝鋒鎗——50式衝鋒鎗。而50式衝鋒鎗的原型可是大有來頭的。
  • 邱少雲犧牲高地後續:志願軍一個排肉搏犧牲,美軍排長精神逐漸崩潰
    為了掩護全體掩護戰友,他嚴格遵守潛伏紀律,一聲不吭直至犧牲,保證了戰鬥的順利發起。戰後,這名士兵被追擊特等功,追記一級戰鬥英雄稱號。他就是我軍著名戰鬥英雄邱少雲。 邱少雲英雄的事跡早已廣為人知,不過對這個海拔高度為391的高地來說,故事才剛剛開始。發生在上面的慘烈戰事,由於諸多原因反而不太為人知。
  • 他是志願軍英雄排長,連續拿下三個陣地,最後全排全軍覆沒
    歷史客棧這幾天介紹了很多志願軍戰鬥英雄,大多數是普通戰士,或是班長,今天介紹的這位戰鬥英雄,級別高一些,是一位排長,在上甘嶺戰役中與美軍同歸於盡。這位排長,名叫粟振林,是河南安陽林州市人。1951年,粟振林隨部隊入朝作戰,時任志願軍第15軍135團1營3連1排排長。1952年10月,著名的上甘嶺戰役打響了,粟振林隨全連攻擊五聖山537.7高地北山陣地,他的排被賦予了前哨攻擊的任務。戰前,連隊得到情報,敵人8號陣地防守薄弱,應作為率先攻擊的陣地,可當粟振林帶領大家攻上陣地時才發現,要想攻下8號陣地,必須先拿下7號陣地。
  • 莫華感言:上甘嶺戰役背後的思考
    上甘嶺戰役,持續鏖戰43天,從最初營以下小規模的戰鬥,演變為敵我雙方均付出了萬以上傷亡代價的戰役級別。我軍獲得了最終的勝利,離不開志願軍戰士英勇無畏的戰鬥意志,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另一方面也要歸功於戰役前期準備工作做得比較好,不打無準備之仗。 先看一組數據:敵人在我方約3.7平方公裡的兩個陣地上,共傾瀉了190萬發炮彈,炸彈5000多枚,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坦克170多輛。調集兵力6萬。
  • 200萬發炮彈猛轟上甘嶺,美軍為何還沒打贏?他們至今沒搞懂
    因為山下曾有一個叫做上甘嶺的小村子,所以我軍就將這次戰役稱之為「上甘嶺戰役」。這場戰役的美軍指揮官,是時任美第八集團軍司令的範弗裡特,提起他,大家不會陌生,因為一個「範弗裡特彈藥量」讓他在戰場上聲名大噪。
  • 血戰上甘嶺
    敵人雖然使用世界戰史上空前集中的炮兵,但打不破志願軍的鋼鐵防線。秦基偉將軍在回憶上甘嶺戰役時說:「上甘嶺戰役不僅從軍事上打垮了敵人的攻勢,也打出了我軍的指揮藝術、戰鬥作風和團結精神。打出了國威軍威。以後有人說過,美國人真正認識中國人,是從上甘嶺開始的。」
  • 上甘嶺戰役全記錄
    每一抔泥土裡,都浸透著中國軍人英雄的血,閃爍著捨生忘死的英雄氣。上萬名中國軍人以血肉之軀,築起了這個無法撼動的堡壘。志願軍戰士們在黃繼光烈士紀念碑前莊嚴宣誓。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在奪回地表陣地。圖為537.7高地戰鬥實景。
  • 誕生於韓戰危機,新中國第一支國產衝鋒鎗,志願軍的最愛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為了軍隊現代化建設,改變當時解放軍萬國牌武器的雜亂局面,全軍的輕武器除部分從蘇聯引進外,還開始規劃自行仿製輕武器的計劃,新中國成立後,國內的工業水平極低,在1950年韓戰爆發後,第一批入朝的志願軍戰士手中的武器裝備還是十分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