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英雄邱少雲手中的名槍,如何成為志願軍手中的殺敵利器?

2020-12-14 放開那軍史

1952年10月12日,一個全體中國人都應當牢記的日子:邱少雲烈士在大火中永生!烈士犧牲後,其被志願軍黨委評為一級戰鬥英雄,追記特等功。烈士生前手中的衝鋒鎗被送入軍事博物館,供後人參加參觀紀念烈士。

這張圖片就是邱少雲手中的槍,軍迷朋友們看著是不是有點眼熟?猜猜它是什麼型號?沒錯!熟悉輕武器的軍迷朋友都能一眼認出來,該槍就是解放軍第一款仿製衝鋒鎗——50式衝鋒鎗。而50式衝鋒鎗的原型可是大有來頭的。

50式衝鋒鎗的前身是大名鼎鼎的PPH-41型衝鋒鎗。

提到PPH41衝鋒鎗,我們不得不提到蘇芬戰爭。1939年11月30日,蘇軍集中30萬大軍,在1000多輛坦克和800多架飛機的掩護下,進攻北歐小國芬蘭。面對蘇軍飛機大炮的輪番進攻,總兵力不到4萬人的芬蘭軍隊依託有利地形和蘇軍打遊擊戰。芬蘭步兵手中的索米衝鋒鎗更是給蘇軍步兵造成了巨大的傷亡,而蘇軍手中PPD34衝鋒鎗卻有些使不上勁!

在吸取蘇芬戰爭的實戰教訓後,蘇聯軍工部門就在PPD34衝鋒鎗的基礎上,由蘇聯武器專家斯帕金研製新一代衝鋒鎗。新衝鋒鎗採用了淬火等先進的製造技術。1940年12月,蘇軍高層將新一代衝鋒鎗命名為PPH41衝鋒鎗。

PPH41衝鋒鎗有以下幾個突出的亮點:第一,生產工時短。PPD40衝鋒鎗的生產需要13.7工時,而PPH41衝鋒鎗的生產僅需要7.3工時。除了槍管制造需要專業的兵工廠工人,其他零部件的製造都能交給不熟悉兵器製造的普通工人,這就能節省出更多專業的兵工廠工人和技術人員從事更先進武器的研發和製造。第二,適應嚴寒。和德軍的MP40衝鋒鎗比,蘇軍PPH41衝鋒鎗的優勢就在於適應嚴寒氣候,以至於德軍時常扔掉自己手裡的衝鋒鎗,撿起蘇軍遺留在戰場上的衝鋒鎗參戰。第三,射速快,威力大,適合近戰巷戰。彈鼓內的71發子彈能為衝鋒鎗提供強有力的火力支援。

在史達林格勒的巷戰中,背水一戰的蘇軍步兵用PPH41衝鋒鎗給德軍以沉重打擊。根據戰後統計,PPH41衝鋒鎗的產量高達600萬支。到了二戰結束後,蘇軍將該槍作為剩餘物資出口給中國、朝鮮、越南、古巴和東歐陣營的國家。

中國和衝鋒鎗的結緣從1950年就開始。我國奉行一邊倒的外交政策,蘇聯大量的先進武器出口給我國,這裡面就包括在二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PPH41型衝鋒鎗。該槍進口到我國後,我國兵工廠在PPH41的基礎上進行仿製,研製出了我國第一代國產衝鋒鎗——50式衝鋒鎗。

50式衝鋒鎗的到來對於當時的志願軍步兵而言猶如及時雨宋江。此話怎講?

1950年,志願軍的輕武器和美軍相比有著很大的差距。志願軍的步槍大都為抗戰時期繳獲日軍的三八大蓋,民國時期的中正式和漢陽造,而美軍步兵大都裝備了M1939型步槍和卡賓槍,其火力程度超過志願軍的步槍。這就給志願軍的巷戰和近戰造成了很大的困難。而50式衝鋒鎗的出現恰好彌補了志願軍步兵的「火力不足恐懼症」,解決了志願軍近戰的實際問題。

1950年,我國軍工部門突擊生產36000支50式衝鋒鎗,交給國內部隊使用。1951年,隨著產量的提升,志願軍部隊全面換裝50式衝鋒鎗。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50式衝鋒鎗不負眾望,同美軍湯普森衝鋒鎗的對決中佔據上風。由於50式衝鋒鎗的前身是蘇式的PPH41衝鋒鎗,其比美軍衝鋒鎗更適合朝鮮的嚴寒天氣。我在這裡告訴大家一組數據:50式衝鋒鎗的手槍子彈能在30米到50米的距離內直接擊穿美軍官兵的防彈背心。該槍強悍的戰鬥力由此可見一斑。

軍迷朋友們或多或少的聽過戰鬥英雄孫佔元,而孫佔元手中的槍就是50式衝鋒鎗。1952年10月,15軍排長孫佔元帶領突擊隊進攻597.9高地的美軍。美軍憑藉堅固工事負隅頑抗,孫佔元手持衝鋒鎗和敵人展開對射,一次就擊斃16名美軍。在孫佔元和戰友們的努力下,敵人的2個據點被志願軍摧毀。

敵人大部隊集中兵力,向孫佔元排展開猛烈反撲。全排以坑道為掩護誓死抵抗,將敵人的進攻一次次地打下去。突然,敵人的炮彈在孫佔元身邊爆炸,他的雙腿被敵人炸斷了,身上被鮮血染紅了。一名戰士很心疼,勸他「排長,你得馬上撤下去。」孫佔元拒絕了戰士的請求,依舊忍著劇痛向敵人射擊。所有的子彈全部打光後,孫佔元拉起最後一枚手榴彈,只聽見轟的一聲巨響,一位英雄在戰火中永生!

除了孫佔元,邱少雲烈士也是和50式衝鋒鎗結緣的志願軍英雄。在1952年10月的一場反擊戰中,身為15軍戰士的他和其他戰友一起埋伏在山下執行任務。敵人的燃燒彈在他身邊炸開,大火「爬」到了他的身上。為了不讓敵人發現戰友的行蹤,他嚴守紀律,將那支英雄的50式衝鋒鎗死死地壓在身下,潛伏在烈火中一動不動。烈火一點點地吞噬著他的身體,但邱少雲就像千斤巨石一般,即便咬爛嘴唇也不吭一聲。

大火漸漸地熄滅了,邱少雲用自己的生命掩護了所有的戰友,他的事跡迅速傳遍全國,他成為家喻戶曉的戰鬥英雄。而他手中的那支50式衝鋒鎗在戰爭結束後作為烈士犧牲的直接證據和珍貴文物,被送進軍博供後人參觀。今天的人們看到烈士手中的衝鋒鎗,就能回想起邱少雲烈士的光輝事跡,就能想起志願軍官兵的捨生忘死保衛祖國,就能想到今天的和平是多麼的來之不易!

當然,50式衝鋒鎗裝備志願軍部隊這件事也標誌著中國國產自動武器的研製正式拉開大幕。此後,我軍又先後裝備了54式衝鋒鎗、56式衝鋒鎗等國產衝鋒鎗。儘管50式衝鋒鎗早已退役,但這款衝鋒鎗成為了抗美援朝戰爭的直接見證者。這是50式衝鋒鎗和其他國產衝鋒鎗相比最偉大又最不同的地方。

相關焦點

  • 致敬英雄!重慶銅梁社會各界向邱少雲烈士獻花
    銅梁區共青團員、少先隊員、少雲志願者、武警官兵,邱少雲烈士親屬、老戰士、烈士遺屬代表等各界代表430餘人參加了活動。邱少雲1926年出生於銅梁。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1952年10月12日美軍一發燃燒彈落在邱少雲潛伏點附近,火勢蔓延全身,為避免暴露,他放棄自救壯烈犧牲,時年26歲。
  • 美制M2A1式105毫米榴彈炮:美軍淘汰的老兵,志願軍手中的利器
    今年是2020年,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參加抗美援朝,經過慘烈的戰鬥,付出重大犧牲,最終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宣誓了中國的主權。說到志願軍,那麼老美手中的美制M2A1式105毫米榴彈炮可是當時中國志願軍手中的利器啊。
  • 鹽邊戰鬥英雄朱爾夥:黨在心中,槍在手中
    1979年,那是一個用青春和鮮血譜寫英雄的年代,那是一個令所有參戰老兵難以忘卻的年代。四十年前,他光榮入伍,捨身報國,奔赴對越自衛反擊戰前線,英勇奮戰,榮獲「一等功」;三十七年前,他光榮負傷,退役回到家鄉,從鹽邊縣水泥廠退休後,帶領村民發展青花椒等產業,成為群眾口中的「好鄰裡」……他叫朱爾夥,1956年10月出生於鹽邊縣共和鄉(原林海彝族鄉),1976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7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 「志願軍特等神射手」張桃芳和莫辛-納甘M1944型步槍
    在志願軍開展的冷槍冷炮狙擊作戰中,張桃芳用這支槍在狙擊點位上戰鬥32天,用436發子彈擊斃敵人214名,創下志願軍冷槍狙擊殺敵的最高紀錄。那麼,以張桃芳為代表的志願軍戰士們,是怎樣用莫辛-納甘M1944型步槍創造出一個個狙擊傳奇的?這又是一枝什麼樣的槍?
  • 盤點志願軍手中的步槍:最好用的還是「美國造」,原因很無奈
    韓戰爆發後,志願軍於1950年10月下旬入朝作戰。那時,參戰部隊戰士手中的武器五花八門,與主要對手美軍相比,可以說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但是志願軍就是憑藉這些「落後」的武器打得美軍毫無脾氣,最終只能坐到談判桌前。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志願軍手中的步槍。
  • 國產50式衝鋒鎗:志願軍近戰夜戰利器 曾伴隨邱少雲衝鋒
    它浸染過硝煙,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曾伴隨志願軍特等功臣邱少雲一起向敵人衝鋒;它經受過烈火的灼烤,在潛伏任務中和英雄鮮活的生命一同為勝利而燃燒。每當看到它,人們總能回想起那段艱苦卓絕的戰鬥歲月,聯想到無數志願軍戰士手握鋼槍捨生忘死的英勇戰鬥畫面。
  • 美制M2A1式105毫米榴彈炮:長盛不衰的老兵,志願軍手中的利器
    全炮結構簡單,從行軍狀態轉換為戰鬥狀態僅需3分鐘左右,反應速度很快。其火炮身管由高強度鋼材製成,長2.31米,長徑比為22倍,依靠連接筒同炮尾相連。由於身管較長,該炮以最大裝藥量發射炮彈時,射程可達12.7千米。這比之前美軍師屬老式75毫米野戰炮的射程,提高了一大塊,足以適應更大的作戰縱深。
  • 志願軍手中「三八大蓋」打出巔峰
    但是在朝鮮戰場上,這款老式的手動步槍卻又綻放出了新的青春,因為使用它們的是久經戰陣,戰術嫻熟的他們:志願軍部隊。 繳獲輕武器五花八門,「三八大蓋」是裝備主力 韓戰爆發後,我志願軍英雄們入朝參戰,但和武裝到牙齒的美軍相比,當時最頭疼的當然就是武器問題:重武器先不說,輕武器感覺也落後很多。
  • 志願軍手中「三八大蓋」打出巔峰!被詬病的步槍,也要看誰在用
    但是在朝鮮戰場上,這款老式的手動步槍卻又綻放出了新的青春,因為使用它們的是久經戰陣,戰術嫻熟的他們:志願軍部隊。繳獲輕武器五花八門,「三八大蓋」是裝備主力韓戰爆發後,我志願軍英雄們入朝參戰,但和武裝到牙齒的美軍相比,當時最頭疼的當然就是武器問題:重武器先不說,輕武器感覺也落後很多。
  • 志願軍狙神張桃芳,436發子彈擊斃214名敵人,獲朝鮮一級國旗勳章
    美軍在戰鬥中,更是在這彈丸之地,一月之間投下了百萬枚炮彈,將上甘嶺炸成一片焦土,把上甘嶺的山頭整整削掉了2米。在這樣慘烈的戰鬥環境下,我們的志願軍中竟出了一位,百步穿楊,彈無虛發的神槍手,在上甘嶺歷時40多天的戰鬥中,擊斃美軍多達214名,事後還驚動了志願軍的中將前來觀摩。這個人就是我們今天要談的一位志願軍英雄,張桃芳。
  • 「二級戰鬥英雄連」的戰旗,來了!
    ▲該連官兵進行對日遊擊戰爭1953年6月25日,在桂湖東北198.6高地反擊戰中,該連在連長王虎元的率領下,頑強戰鬥1小時40分鐘,殲敵130名,炸毀地堡17個。佔領陣地後,浴血奮戰堅守陣地12小時,打垮敵22次反撲,殲敵500餘人,在敵我雙方力量懸殊較大下取得了全面勝利,至戰鬥結束全連僅剩下王虎元和6名戰士。
  • 志願軍神槍手442發子彈殺敵214人!被後人評為世界十大著名狙擊手之一
    幾個月前 在部隊的射擊測試中 張桃芳以3發子彈0環的成績 成為隊伍中的笑話 可誰又能想到 就是這名險些被淘汰的新兵 後來會一躍成為志願軍中的 狙擊之王 不過有很多人認為 當時的志願軍只有特等射手
  • 邱少雲烈士的苦難身世及其革命戰鬥經歷
    根據他的交待,三班在場上又抓了6名土匪。 一個月後的一天,邱少雲所在的八十七團,又奉命進剿望山寺一帶的劉義匪部。這是邱少雲參加人民解放軍後的第一仗,戰鬥打得異常激烈。帶病參戰的邱少雲,奮勇當先,深入匪巢,斃傷匪徒4名。根據他在戰鬥中的表現,團黨委給予他嘉獎一次。
  • 抗美援朝戰場上,「孤膽英雄」劉光子的這把槍嚇破敵膽
    特別策劃  抗美援朝戰場上的功勳兵器  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陳列著一桿「孤膽英雄」劉光子在雪馬裡戰鬥中使用過的蘇制PPS-43衝鋒鎗。手持這桿槍,劉光子在這場戰鬥中一人俘獲63名俘虜,創下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單兵單次俘虜敵人最多的紀錄。  那麼,這是一桿什麼樣的槍?
  • 槍王張桃芳:入伍時候槍都打不準,戰場上卻成為敵人的噩夢
    其實在熱兵器時代,狙擊手在戰場上卻是發揮了作用,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場上也出現了一位狙擊手,這是一位神槍手,他在抗美援朝戰場上,他單兵作戰32天,擊發442次,斃敵214名,創下了朝鮮戰場志願軍冷槍射殺最高紀錄。 他的就是抗美援朝的英雄,張桃芳。
  • 說歷史:志願軍10位著名的戰鬥英雄
    楊根思,志願軍特級戰鬥英雄。中共黨員,1922年出生,1944年入伍,江蘇泰興人,生前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二十軍五十八師一七二團三連連長。小高嶺戰鬥中,他率部接連擊退美軍8次進攻,最後只剩他一人時,毅然抱起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
  • 張桃芳:志願軍的狙擊之王
    是什麼力量使世界刮目相看中國,就是因為新中國一大批最可愛的人、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頑強的英雄精神所造就的一批鋼鐵戰士,在這批保家衛國、抗擊侵略者的英雄中,有一位叫張桃芳的戰士,被美軍成為「死神」,創造了一個震驚世界的奇蹟,在前線3個月對峙時間裡,用436發子彈,用普通的毛瑟騎步槍,斃傷214名敵人,從而獲得了志願軍特等功臣、二級英雄稱號,並被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授予一級國旗勳章。
  • 從「三八式」到「波波沙」——盤點抗美援朝志願軍的經典武器
    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從國民黨軍手中繳獲了大量「七九」步槍。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從國民黨軍手中繳獲了相當數量的春田步槍。 彈頭初速:820米/秒 射程:1000米 供彈:5發固定彈倉 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就有一支傳奇的「水連珠」步槍,一排注釋說明了它曾經的輝煌:「抗美援朝戰爭中,它的主人使用它曾在32天內以436發子彈擊斃214名敵人,創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冷槍殺敵的最高紀錄
  • 抗美援朝中最冷的槍,張桃芳斃敵214人,創造冷槍殺敵最高紀錄
    當陣地上出現一大群槍法極準的士兵,那對敵人就是個噩夢因此聯合國軍士兵惶惶不可終日,士氣終於降到韓戰中的新冰點,而對面中國陣地上無數的狙擊英雄們則揚眉吐氣,爭相立功。在這當中,打得最出彩的、也是最好的莫過於當時還不滿二十二歲的青年志願軍戰士張桃芳。
  • 原型是中國狙神,442發子彈擊斃214名敵軍
    《最冷的槍》劇情梗概顯示,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抗美援朝時期,中國人民志願軍狙擊手張大弓槍法過人。 步槍的旁邊寫著:「抗美援朝戰爭中,它的主人使用它曾在32天內以442發子彈擊斃214名敵人,創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冷槍殺敵的最高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