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爆發後,志願軍於1950年10月下旬入朝作戰。那時,參戰部隊戰士手中的武器五花八門,與主要對手美軍相比,可以說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但是志願軍就是憑藉這些「落後」的武器打得美軍毫無脾氣,最終只能坐到談判桌前。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志願軍手中的步槍。
中正式步槍
中正式步槍,是德國毛瑟1924式的中國版本。1935年由兵工署第十一廠生產,是中國近代第一種制式步槍,因蔣中正而得命。該槍長1100毫米,採用旋轉後拉槍機,內藏式彈倉,5發,橋夾裝彈,發射7.92*57MM尖頭型毛瑟步槍彈,該口徑子彈威力極大,槍口初速810米/秒,表尺射程2000米,有效射程500米。
解放戰爭時期,繳獲自國民黨軍隊的武器,大部分是該型步槍。第一批入朝作戰的第十三兵團50軍,大量裝備該步槍,隨著抗美援朝戰爭的繼續,繳獲了不少美式步槍,該槍逐漸被替換掉了。到了陣地戰階段,部隊普遍換裝蘇制裝備,中正式步槍退至二線部隊。
M1903春田步槍
這也是一把老槍,而且歷史悠久,1903年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在德國毛瑟兵工廠的許可下,研發出的一款步槍,因此和中正式步槍非常的像。該槍長1098毫米,同樣的旋轉後槍機,同樣的5發內藏式彈他,不過發射的是7.62*63毫米步槍彈。這種子彈是美軍使用的標準步槍彈藥,M1加蘭德也用這種子彈。
美軍手中的春田狙擊槍
朝鮮戰場上,春田步槍早已不是士兵的主力武器,但是仍有美軍狙擊手使用該槍,而志願軍手中卻有很多這種槍。最早入朝作戰的部隊中,第13兵團39軍、40軍手中都有春田步槍。這些武器繳獲自解放戰爭期國民黨軍隊中的美械師。39軍裝備最多,達到2408支,佔該軍步槍數百分之二十。
影視劇中的春田步槍
春田步槍,又被志願軍稱為三零步槍,該槍因為使用的材料質量非常好,可靠性很高,極少出故障。特別是槍口初速快,子彈威力很大,射程又遠,比其他型號的步槍要強很多。它是志願軍手中最好的栓動式步槍。
M1型卡賓槍
M1卡賓槍,實際上是美軍研製出來給二線部隊的自衛武器,是一種近戰武器,它的有效射程只有200米左右,超過此距離殺傷力極為有限,據說打不透棉衣,該槍同樣繳獲自國民黨軍。
在最早入朝的志願軍部隊中,M1型卡賓槍裝備給基層指揮員、勤務人員和警衛部隊使用,因為近戰火力猛、重量輕方便攜帶的特點,在各軍中裝備量都很大,美械部隊中裝備最多。
經過改進後的M1型卡賓槍增加了快慢機裝置,使用30發子彈長彈匣,可進行全自動射擊,這一型號的卡賓槍為M2型卡賓槍,主要在韓戰中使用。
M1型半自動步槍
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無疑是朝鮮戰場上的明星槍。美軍手中的主要步槍武器,南朝鮮軍隊也主要裝備此槍。但是該槍對於亞洲人來說,重量偏重,南朝鮮軍隊使用起來相當吃力,特別是在逃跑的時候,相當的礙事,所以很多時候南朝鮮士兵倉皇撤退時會遺棄M1型步槍。
前5次戰役,志願軍繳獲了大量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以及彈藥。使用後部隊普遍反映該槍好用、耐用。特別是半自動射擊方式的高射速,往往在近戰時也不再吃虧。
在陣地戰階段,M1型半自動步槍的遠射程發揮了優勢,大規模群眾狙擊運動——冷槍冷炮中,很多的神槍手或是特等射手是使用M1型步槍頻頻狙殺遠距離敵人,給敵人身體和心理都帶來了殺傷。
莫辛納甘M1891/30型步槍
該槍是蘇聯在二戰時期的制式武器,最早誕生於19世紀90年代,1930年進行的改進型被命名為M1891/30型步槍。M1891/30型步槍為栓動步槍,全槍長1232毫米,帶摺疊刺刀全長1666毫米,空槍重3.8千克,槍管長730毫米。該槍口徑為7.62毫米,發射7.62×54毫米步槍彈,彈倉容量5發,槍口初速860米/秒。
韓戰爆發後,根據中蘇協議,蘇聯開始向中國提供武器(有償的),1951年這些被蘇聯淘汰的莫辛納甘步槍開始裝備志願軍各部隊,該槍雖然精度不錯,但是在近戰中完全不是美軍M1加蘭德的對手。而且,由於朝鮮冬季氣候寒冷,經常把這些槍的槍拴凍住,許多志願軍戰士被迫用腳蹬,部隊反應強烈,給這批步槍起名為腳蹬槍,認為還不如國產中正式。
在朝鮮戰場上,最受歡迎的還是那些「美國造」步槍,一方面不論是M1卡賓槍,還是M1加蘭德自動步槍,都更加的先進;另一方面,志願軍的後勤保障壓力很大,裝備「美國造」可以戰養戰,通過繳獲彈藥完成補給,這也是一種無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