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擊手,我想在世界戰爭史上應該已經不陌生了吧。
以前冷兵器時代,可能還不叫狙擊手,但是進入熱武器時代,步槍的出現,狙擊手也隨之誕生。
不過在二戰之前,世界各國軍隊都只將少數狙擊兵進行的這種獵殺行動作為一種補充戰術。意思就是作為補充軍種。
但是在抗美援朝戰爭(美國叫韓戰),中國開啟了一種群眾性的、帶某種戰略色彩的大規模狙殺運動,就是大規模使用狙擊手。當陣地上出現一大群槍法極準的士兵,那對敵人就是個噩夢因此聯合國軍士兵惶惶不可終日,士氣終於降到韓戰中的新冰點,而對面中國陣地上無數的狙擊英雄們則揚眉吐氣,爭相立功。
在這當中,打得最出彩的、也是最好的莫過於當時還不滿二十二歲的青年志願軍戰士張桃芳。
可能大家還不知道,張桃芳當時加入志願軍不久,是一個不曾接受過任何正規戰術訓練的新兵蛋子,但是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成長為志願軍中冷槍射殺最高紀錄的狙擊英雄,成為名副其實的「狙擊之王」,不,是「狙擊之神」。
現在的中國軍事博物館抗美援朝戰爭館內,就躺著張桃芳所使用的步槍。如下圖所示,它是一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步槍,全稱是莫辛·納甘非自動騎步槍。張桃芳就是憑著這支普通得不能再不同的步槍,曾在32天內以442發子彈擊斃214名敵人,創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冷槍殺敵的最高紀錄。這一戰績,放到世界上的任何一場戰爭內,都是一個奇蹟!
有人說他是天生的狙擊手,我想可能是吧。
要知道21歲才剛加入志願軍,緊接著就上了朝鮮戰場,在此之前,他從來沒有怎麼摸過槍。在第一次打靶的時候,甚至三發全部脫靶,氣得當時他連長罵他「連吃三個大燒餅」。
說實在,如果不是真實的記載,我們怎麼都想不到會有這樣的奇人,真的會有天生的「神槍手」,感覺好像看的是好萊塢大片,可事實擺在眼前,由不得我們不承認。
當然張桃芳天賦是有的,但是當中的努力我們不能忽略。正是因為連長的叫罵,激發了他好勝之心,他每天端著空槍,就反覆練習舉槍動作,瞄準遠近不同的物體,不停扣發扳機,尋找射擊的感覺。為了練臂力,他還用破床單製成兩個沙袋掛在手臂上,每天舉著他的槍,瞄準射擊,日復一日。
當然以上是反覆不斷地練習,最終還是要看實戰。
不過張桃芳在第一次實戰的時候,也失過手,因為他沒有算提前量,有兩個敵人在距他不到100米的地方竄出來,他連開十幾槍卻一發未中。後來他學「乖」了:
「敵人上山的時候,瞄他的頭;下山的時候,瞄瞄他的腳。」
就這樣,十八天下來竟用二百二十五發子彈要了七十名敵人的性命,差不多每三發子彈槍斃一個人,平均每天三至四人!
這樣的戰績自然驚動了二十四軍軍長皮定鈞,他當時怎麼都不信自己的兵會有這樣的戰果,於是親自到前線觀察。果然最後的結果讓皮定鈞大為高興,沒想到自己的兵出現了這樣的能人,當場獎了張桃芳一雙皮暖鞋。
就這樣,在上甘嶺的32天中,張桃芳用著一支無瞄準鏡的只有弧形標尺的莫辛納甘1944型卡賓槍,用436發子彈,共擊斃214名敵人,創造了志願軍冷槍狙擊殺敵的最高紀錄!
後來據被俘的美軍都傳說:
「他們都說對面來了個"死神",只要槍一響,肯定有人會去見上帝,太可怕了。」
沒錯,張桃芳就是美軍口中那個令美軍聞風喪膽的「死神」。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就是我們敬愛的中國軍人,我輩楷模!
《決戰朝鮮》這本書是一部全景式再現韓戰歷史風雲的經典作品,以恢宏的氣勢、凝練的語言、多維度的視角記述和分析了韓戰成因、決策過程、五次戰役及板門店停戰談判等重大事件,塑造了一大批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
同時,書中通過翔實的史料全面揭開韓戰臺前幕後的諸多歷史真相,被廣大軍迷譽為韓戰題材國內品質扛鼎的作品。
對抗美援朝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通過購買此書閱讀,了解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抗美援朝七十周年#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