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嶺「尖刀連」 用生命築起鋼鐵防線|烈火戰歌唱英雄

2020-12-14 荔枝網新聞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70年前,志願軍戰士們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用兩年零九個月的浴血奮戰,打敗了以美軍為首的所謂的「聯合國軍」,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和人民軍隊的軍威。這其中,湧現出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等30多萬名戰鬥英雄和近6000個功臣集體。烽煙散盡,英雄永存,志願軍戰士的赤膽忠心,永遠值得中華兒女銘記和懷念。

  《烈火戰歌唱英雄》系列報導的老兵,是時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2軍34師106團3營8連指導員米玉崗,在上甘嶺戰役中,米老和戰友所在的「尖刀」連,死守陣地,連續擊退敵人從一個排到一個加強營的20餘次進攻,用生命築起鋼鐵防線。  

  1950年6月,朝鮮半島戰火突燃,10月,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1951年3月底,米玉崗所在部隊接到命令,入朝參戰。

  抱愛國的信念,以必死的決心,米玉崗抵達朝鮮戰場,住的是草棚子,吃的是米糊糊。敵強我弱,作戰之艱難,超出想像。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打響,更嚴峻的考驗來臨……

  1952年11月18日,米玉崗所在連隊,接到上甘嶺537.7高地北山 4、5、6號陣地防禦任務。 

  戰士們士氣高漲,迅速向北山陣地開進,利用敵炮封鎖間隙,躍進到4、5、6號陣地下,進入兩個半截坑道內。到了晚上,藉助敵人探照燈、照明彈的餘光,在沒有進行炮火準備的情況下,戰士們突然出現在4、5、6號表面陣地,打得敵人措手不及。

  米老回憶,當時他帶領隊伍,作為第三批衝鋒,到達時,陣地已被我方拿下。「三連的戰士,兩個膀子都打沒有了。他說,『你們不要管我,去守住陣地是主要的』。還有七班的班長,兩條腿被打沒有了,他也說不要管我。現在回想起來,戰鬥關鍵還是人,人還是靠精神,不怕死,為了這個精神,才能勝利。」

  我方佔領陣地後,敵人開始反撲,炮彈一批接一批襲來,彈片石塊橫飛,陣地如同白晝。

  在一天激戰中,米玉崗所在連隊,打退了敵人20餘次的瘋狂進攻,殲敵400餘名,守住了陣地。

  戰後,連隊被評為上甘嶺戰役集體二等功連。犧牲的戰士,以身報國、永刻長空。米老今年94歲了,經歷炮火淬鍊,如今夢回戰場,依舊信念堅定:「窮國打敗了富國,沒有韓戰,就不可能有後來幾十年的和平,我們要好好珍惜他們的犧牲,把自己活著的應盡的責任盡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每晚18:30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360》欄目。或者下載荔枝新聞、我蘇APP。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汪樂萍 編輯/韓瑜)

相關焦點

  • 鋼鐵防線
    白衣戰士築起戰「疫」鋼鐵防線鋼鐵防線作詞: 周華山(廣東省公安廳打擊走私局局長)作曲: 楊 曉 (廣東省音協副主席)
  • 同心戰「疫」 共築鋼鐵防線!
    這是一個沒有硝煙卻暗流洶湧的戰場,一次生命與病毒的殊死博弈,一場時間與效率的激烈比拼,一次忠誠與擔當的初心大考!  時代楷模黃大發捨我其誰、迎難而上的英雄氣概,時刻激勵著播州兒女英勇戰「疫」。   與時間賽跑、與病毒搏鬥、同命運抗爭,用青春與汗水、責任與奉獻、奮鬥與激情構築了一道道「鋼鐵防線」。
  • 樂至交警用責任和擔當築起抗「疫」的鋼鐵防線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樂至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全警動員、全力以赴,不怕危險、衝鋒在前,所有民(輔)警一個月以來連續奮戰在防疫一線,用熱血和汗水踐行著共產黨員和人民警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錚錚誓言,用責任和擔當築起了樂至疫情防控牢不可破的「安全屏障」。   莊嚴承諾 吹響防疫緊急號角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 上甘嶺戰役|讓世界從新認識中國軍隊的「分水嶺」
    然而,自10月14日至11月25日,敵軍調集兵力6萬餘人,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敵軍所到之處,無不一片慘狀,連山頭都被削平了整整兩公尺,志願軍的鋼鐵防線卻依舊巋然不動。
  • 「烈火英雄」影評:烈火無情,英雄無畏
    《烈火英雄》這部影片是以「大連7·16油爆火災」為原型,講述了沿海油罐區發生火災,消防隊伍以生命維護國家及人民財產安全的故事。影片一經上映就引爆了無數觀眾的淚點,好評如潮,被稱為最燃的「淚水收割機」。他們有著不甘平凡的堅強意志,為了祖國,為了人民,勇赴炎山伏烈焰,赴湯蹈火獻忠誠,用自己的身體書寫著生命中最瑰麗的篇章。影片裡面有一個片段讓我感觸很深,就是油罐區負責人因為擔心消防員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不願意進入火場關閉閘門,謊報情況給救援造成了一定的困擾。得知事情始末之後,消防隊負責人向化工廠經理怒吼道:「你太不了解消防隊員了!」這句話說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 抗美援朝歌曲:受訪者最愛唱《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和《我的祖國》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進行的「你會如何紀念抗美援朝」調查顯示,受訪者對彭德懷、黃繼光、毛岸英、邱少雲、楊根思等抗美援朝英雄人物印象深刻。有關抗美援朝的歌曲,大家最喜歡唱《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和《我的祖國》。今年有多部以抗美援朝為主題的電影,51.1%的受訪者表示必須支持,37.1%的受訪者表示口碑好的會去看。
  • 血戰上甘嶺
    敵人雖然使用世界戰史上空前集中的炮兵,但打不破志願軍的鋼鐵防線。秦基偉將軍在回憶上甘嶺戰役時說:「上甘嶺戰役不僅從軍事上打垮了敵人的攻勢,也打出了我軍的指揮藝術、戰鬥作風和團結精神。打出了國威軍威。以後有人說過,美國人真正認識中國人,是從上甘嶺開始的。」
  • 《英雄兒女》《上甘嶺》…為何這些經典戰爭題材作品擁有打動人心...
    侵朝美軍飛機多次轟炸中國東北邊境地區,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我國安全面臨嚴重威脅。 對《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裡的那句歌詞——「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志願軍空軍飛行員那啟明感同身受。「我的家鄉鳳城市藍旗鎮距離鴨綠江50多公裡,一旦朝鮮被吞併,敵人將直接威脅我的父老鄉親。」手中比劃著地理位置,那啟明回憶說。
  • 志願軍老兵回憶上甘嶺:在陣地上築起一座「坑道城」
    專訪志願軍十五軍官兵 回憶艱苦卓絕的上甘嶺戰役  望英雄 眉目有山河  「十五軍官兵流血不流淚」的英雄主義精神,始終貫穿著他們堅守上甘嶺,激戰上甘嶺,以至最後贏得上甘嶺大戰的全過程。  在上甘嶺大戰最激烈緊張時刻,秦基偉時時為戰士們的英雄壯舉而感動,他在日記裡記下了前半個月許許多多的英雄事跡。
  • 韓戰,美軍為何攻不下上甘嶺,美國人至今還想不明白
    美軍計劃用一天時間奪下五聖山前的兩個小山包——597.9和537.7北山高地。這兩個高地背後的山地裡有一個十幾戶人家的小山村,叫做上甘嶺。美軍320多門重炮、27輛坦克以每秒鐘六發的火力密度將鋼鐵傾瀉到這兩個小山包上。在長達八個小時的時間裡,前沿部隊未能得到有力的炮火支援,一天傷亡500餘人。通往一線陣地的電話線全部中斷。
  • 致敬烈火英雄——觀《烈火英雄》有感
    有這麼一群人,他們戴著頭盔、面罩,身穿防化服,時刻面臨危險,卻勇往直前,他們奮戰在橙色戰場,絕地求生,用生命保護生命。一聲警鈴,飛奔作戰;一聲求救,奮勇向前。他們,就是消防員,是所向披靡的「烈火英雄」。提起119,你是否會想起可愛的「烈火英雄」?
  • 烈火中的精神豐碑——邱少雲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鮑宇雁 實習記者 史可欣】在今天重慶市銅梁區,蔚然矗立著一座偉大戰士邱少雲的英雄紀念碑。  夜襲「319」高地  上甘嶺戰役於1952年10月14日打響,在距離上甘嶺主峰不遠  的地方,有一處被標稱為「391」的小高地,高地附近有一條長達3公裡的開闊地。邱少雲所在的29師部隊擔負攻擊「聯合國軍」前哨陣地391高地的任務。
  • 《上甘嶺》:用影像為全民族留下寶貴精神財富
    據說,原來劇本中沒有一個女性角色,主創人員看到一篇關於志願軍女戰士王清珍在上甘嶺戰役中事跡的報導後,加入了女性角色王蘭。這個女性角色如同「綠葉中的紅花」成了亮點,也為影片主題曲埋下「伏筆」。影片的其他角色大多也有真實的生活原型與獨特的性格特質。如‍‍反攻戰中在碉堡前用身體‍‍頂住爆破筒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楊德才,其原型來自於黃繼光與毛世昌等英雄人物。‍‍
  • 《烈火英雄》觀影體會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寶貴的,但是有這麼一群人,他們會選擇用自己的生命去保護更多的生命,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到的影片《烈火英雄》,故事講述的是一場濱海城市石油碼頭的管道爆炸,牽一髮而動全身,整個原油儲備區都收到波及,一座儲油量10萬立方米的儲油罐已經發生爆炸並且發生了原油洩露
  • 智美「五道生命防線」再創奇蹟,英雄馬拉松築造輝煌
    2017年11月12日上午7時30分,在莊嚴肅穆的八一起義紀念碑旁,20000名英雄馬拉松的跑友用奔跑點燃英雄夢想,用奔跑詮釋英雄精神
  • 致敬奮鬥者|臨危轉標擴產 築起生命守護防線
    歐標轉國標扛起企業擔當與責任興業卓輝,一個在疫情之下「爆紅」的防護服生產企業,該公司所生產的防護服無疑是防疫前線「戰士們」的防護武器,為其築起一道生命防線。原標題:《致敬奮鬥者|臨危轉標擴產 築起生命守護防線》閱讀原文
  • 《烈火英雄》:我們永遠都不會退縮,哪怕前方是熊熊的烈火!
    《烈火英雄》是一部災難劇情片,說真的,看完這部電影小編我有被感動到。這部電影是由劉偉強、李錦文監製,香港導演陳國輝執導,黃曉明、杜江、譚卓領銜主演,還有最近很火的小花楊紫、小生歐豪特別出演的電影。馬衛國(杜江飾)是電影中另一個比較重要的角色,與男主不同,他認為他所在的消防部隊是最優秀的隊伍,作為「尖刀部隊」就該不顧一切往前衝,守衛化學罐區太大材小用了,應該交給其它人來做。後來是戰友的犧牲讓他明白:所有工作都很重要。不管是衝在前線的,還是幕後工作的,缺一不可。他終於明白了死守化學罐區的意義,帶領戰友築起一道人牆。通過這次任務他成長了,也贏得了一直不認同他的父親的肯定。
  • ...區望海樓街道望海樓社區黨委:用責任和堅守 築起社區「鋼鐵防線」
    整個疫情期間,社區幹部們給空巢老人送生活物資,幫居家隔離人員買藥、退火車票、清理垃圾……以前社區大爺大媽們眼中的「孩子」,在疫情面前,既當「守門員」又當「跑腿員」,用堅守把病毒關在社區之外,用責任把溫暖留在樓群之間,他們用行動書寫答卷,築起了群眾健康的堅強堡壘,成為了群眾心中的「小英雄」。「英雄」也都是普通人。
  • 秦基偉率軍血戰上甘嶺,毛主席贊其骨頭比美國鋼鐵硬
    英雄陣地上甘嶺 (油畫) 作者:範笛寬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的十多年間,我與秦基偉同在一支雄師勁旅中戰鬥和工作。他一直是我的直接首長,他的光輝形象、英雄業績和精神風範一直銘刻在我的腦海裡。二、逐鹿中原1947年6月30日,劉伯承鄧小平首長親率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2、3、6縱隊,一舉突破蔣介石自以為可抵40萬大軍的「黃河防線」,逐鹿中原拉開了序幕。
  • 64年前的電影《上甘嶺》憑啥豆瓣評分8.0?
    近日,中國電影資料館官微發布消息稱,我國首部抗美援朝故事片《上甘嶺》獲得「新生」,經過4K精緻修復後再現銀幕,未來有望在全國多個城市專場放映。記者了解到,《上甘嶺》1956年12月1日上映,至今豆瓣分仍高達8.0。戰爭的硝煙雖早已散去,但英雄們的功績彪炳史冊,一時間,這段歷史和相關影片背後的故事都引發了網友們的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