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遠方?」
「無所羈絆,自由生長的地方!」
柴米油鹽浸泡的煙火人生裡,有人將遠方視為救贖。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句風靡一時的話就是「救贖」的開始。也許,這句話還缺了後半句——「連苟且的生活都過不好,何談詩與遠方!」
畢竟生活充滿苟且,旅途又哪能儘是美好,沒有能力壓身的人永遠只會和「遠方」咫尺天涯!
前段時間,難得收到了身處遠方的表哥消息,寥寥數語勾起了我遙遠的回憶。
初見,我對表哥的印象也只是:靦腆少言的男孩,以及那獨掛一牆的書法作品。
表哥的奶奶早逝,父母不頂事,與爺爺同住,也全靠爺爺賺錢供他讀書。
他的家在大村落裡一個偏僻狹窄的路口,一間青磚平房,小巧又陳舊。一扇掉漆的綠色木門大敞著,兩側的春聯還泛著墨香。父親站在門口打門,我從他身後探出頭,好奇地向屋裡張望。正對著的那頭也開了扇門,屋子裡卻還是不甚亮堂。我快速掃了一眼,見屋裡靠門的那面牆高高低低掛了不少裝裱好的字,一氣兒地鋪下來,到下面的茶水桌方止住了,頓覺新鮮。
正晃神,說話聲傳來,是一個身材傴僂的老人迎了上來。老人家頭髮幾乎全白了,精神倒還不錯,刀刻似的皺紋爬了滿臉,越笑越是顯得那臉乾癟。
一陣「嘎吱」聲響過,一身白色唐裝的男孩走下木板樓梯,瘦小的身板,一副黑框眼鏡,還有略長的頭髮襯得他有些滄桑。他向長輩們一一問好,轉身泡好了茶。沙發被大人們坐滿了,他就默默站在一旁,不時添些茶水,沉默而壓抑。
這就是傳聞中的表哥,學習拔尖,書法文章上也都有幾分造詣。後來,他高考金榜題名,去了一所名牌大學。
表哥大三那年徹底告別了那個逼仄的家,因為爺爺去世了。後來也再沒回去過,大抵是那裡已沒有任何值得留戀的了。
去年我結束了高中,填志願時卻犯了難,父母焦心不已,恰好表哥回了家,就讓我去找他取經。我這才得知他大學畢業後去了一個偏遠山村支教,儘管收入微薄,卻也過得十分自得,算是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標。
起初,知曉他家境的我也曾站在世俗的立場上否定過他,認為他不過是在苟且偷生,可推心置腹地談過後才知其登高而望遠。
我調侃他是早有預謀,規劃已久。他卻說,「我未曾感受過父母帶來的溫暖,一生中最不懂事的年華只有爺爺的陪伴,我還是想傳遞一些溫暖給尚在寒冷中度過的孩子們。孩童時代本就該是最歡樂的時代。」果然,他還是那個我拍馬都趕不上的人。
我曾用最表面的現實去看他,卻從不知他心有丘壑。我想,他的那個遠方確實稱得上愛而自得,坦坦蕩蕩。
我也還是象牙塔裡的大學生,沒有見過太多「苟且」,「遠方」也還遙不可及,但信仰初生,時間還長,慢慢走,總能到的。遠方,我們來日方長!
等塵埃落定,等能量滿格,行囊覆肩,帶著滿身陽光去追逐,即便窗簾裡只有我和小小的夢想。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請關注我吧。
我在微信公眾號:小麥噗噗 等你來~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