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漢人兩個朝代都很興旺,一個是唐朝,一個是漢朝。漢被劃分為東漢和西漢兩個時期,即我們所說的前後漢。漢朝是漢高祖劉邦建立的漢朝王朝,而漢朝是後漢王朝,漢朝是劉秀建立的,說起劉秀呢,那就大有說服力了。
按古代的宗法制度,他根本算不上皇親國戚,因為他已經排到了五代,只能說是有一點皇族血統,但皇族絕對不擁有他的身份,在劉邦建立漢朝後,百廢待興,劉邦就在全國各地建立了許多諸侯王,即親王,來保衛中央政權,這一點很好,劉邦的朝代長盛不衰。
即使劉邦死後,漢朝仍然興旺,這樣做的好處,防止了一些朝中奸臣想要推翻漢室,下面就串起來。例如劉邦的夫人呂太后,想謀權篡位卻找不到機會,這些王子不但得利,還成了保衛中央的得力助手。
但這種好事並不長,因為劉邦沒有料到,在這些諸侯王中,可能有叛軍。但這些諸侯王終年在外,變數很大,漢武帝劉徹在劉邦死後,頒布了一道推恩令,削減了各地諸侯王的勢力,把所有諸侯王手中的權力都集中到了皇帝手中。
這樣既能讓諸侯王守中央,又不會讓他們反叛。此時劉秀才是我們的主角。劉爸爸是一位諸侯王,但他的勢力已被大大削弱,僅比普通百姓強上一點點。同樣,這一家族背景,也為劉秀建立東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通過自己的努力,劉秀創立了東漢。漢武帝稱帝後,劉秀怎樣對待西漢的宗族關係?你也許不信吧。根據我們通常的想法,劉秀可能會殺死那些西漢皇親國戚,而劉秀已經是皇帝了,想要對那些西漢皇親國戚做什麼,他們也不敢反抗。但劉秀並不是我們所希望的那樣,他只是將他們降為諸侯。
劉秀的作法與推恩令有一絲相似之處,只是推恩令是把他們從親王中除名,而劉秀直接把他們降到了一級,直接對諸侯進行打壓,結果可想而知,多年後,這些諸侯王的旁系子弟,最終變成平民百姓,根本就沒有皇親國戚,為什麼劉秀要這樣說?
殺掉不更好嗎,這樣可以以絕後患,為什麼還要仿效推恩令執行自己的命令呢?事實上,劉秀建立東漢只是一個巧合,他的根據地並不牢固,當時東漢建立,也只是在一個小範圍內,北方有王朗的軍隊,各地經常發生叛亂,所以說,劉秀建立的東漢實際上並不穩固,王朗佔據了中國版圖上的很大一塊地方。
假如劉秀能夠收復王朗,劉秀的根據地將會變得異常穩固,所以說劉秀決定進攻王朗,王朗手中有一個人叫真定王劉楊,也正是因為有了這個劉楊,王朗的軍隊才異常強悍。剛出人頭地的劉秀,怎能成為他們的對手?所以劉秀想出了一個主意,這就是婚姻。
劉秀娶了劉楊的外甥女郭聖通為妻,這才鞏固了自己的地位,登上了皇位。就劉楊而言,劉秀與他有點親密無間。然而,在登基不久,劉楊就開始策劃,準備策反劉秀,卻不料被劉秀殺死,最後劉秀大刀闊斧地改革,把西漢的所有皇親國戚都降為諸侯。事實上,劉秀與西漢宗室僅僅只是一點血緣關係,並沒有多少瓜葛,如果把他們升格為親王,劉秀就會感到非常不安,所以劉秀聽從了大臣們的建議,將他們降為諸侯,這樣既不會損害到他們的名譽,也減少了西漢宗室的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