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建立後,劉秀做了哪些頂層設計?

2020-12-18 不明山人

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正月,汝南太守歐陽歙被徵入朝廷,任命為大司徒。

大概到了當年九月份,歐陽歙就被逮捕下獄,隨後被誅殺。

罪名是在汝南太守期間貪汙三千萬錢。

貪汙的原因是,當時劉秀在全國展開人口普查與土地普查,大大觸動豪強地主的利益,地方官吏迫於豪強的壓力主動或被動與豪強勾結,欺上瞞下。

通過雲臺二十四將的成分分析,我們知道,劉秀的政權,本質上是依靠商人地主建立起來的。

在政權建立的過程中,劉秀為了調動更多的資源,不能也不敢向舊商人地主+新軍功貴族結合體下手,但一旦統一政權建立,佔據大量土地資源的豪強地主,就站在了加強中央集權的對立面,對政治穩定危害極大。

所以,公元37年才掃平公孫述,到公元39年,劉秀就迫不及待展開了人口普查與土地普查。

歐陽歙之死只是開始。

公元40年九月,河南尹張伋及十餘名郡國太守被劉秀以「度田不實」的罪名誅殺。

但事情到此為止。

張伋們怎麼操作呢?與豪強勾結,替他們瞞報土地、奴婢數量;同時,對農民的土地普查,則恨不得連家裡的老鼠洞都算上。

度田本質上是中央政權向利益集團開刀,但經張伋這些地方郡長與豪強勾結之後,就變成了官逼民反。

在劉秀大肆誅殺之後不久,地方豪強在幕後操縱了大量的武裝反抗,反抗主體是農民,但農民只是牽線木偶。

劉秀第一反應是派兵鎮壓,但在地方勢力的保護下,官軍所到之處,武裝立即解除逃遁,官軍一走,繼續作妖。

這種情形持續一段之後,劉秀妥協了,派出了大量的使者到民間視察,本質上是對度田政策的糾偏。

度田政策不能說完全失敗了,但這種自上而下的土地革命,到底因為劉秀無法徹底撼動豪強地主的利益,而淪為隔靴搔癢。

有些事,具有崇高威望的開國之主不做,後來就沒有人做得了啦。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因此,劉秀建立的東漢帝國,在一開始就產生了遠遠超過西漢開國的龐大體量的食利階層。

——西漢初年,曹參封邑最多,是一萬六百戶,功臣一百多人;東漢初年,鄧禹封四縣,李通封六縣,鄧晨封六縣,功臣三百多人。

最最關鍵的是,劉邦的功臣們,大多出身草根,駕車的、殺狗的,因而功臣的敕封是階層的劇烈變動;而劉秀的功臣們,絕大多數出身豪強、世家、商人,而通過列土封疆,進一步促進了階層的固化。

那麼,這樣的經濟基礎,決定了劉秀只能對中興帝國修修補補。

他玩了一出釋兵權——鄧禹、賈復早就領會了劉秀的這一意圖,在公孫述被滅後不久,就率先提出把部曲還給國家。

有了二人做表率,劉秀再通過反戰把止兵戈的念頭傳給少數幾個頑固派,不久之後,開國功臣們的武裝,解甲歸田的解甲歸田,編入中央軍的編入中央軍。

同時,除了鄧禹、賈復、李通被特批可以與三公商量軍國大計之外,其他的功臣基本上都閒養在家——限制了功臣們參政議政。

交換條件是,劉秀給的退休待遇非常好——封邑多,賞賜多,逢年過節聚一聚,聊聊戎馬生涯,君臣歡聚一堂也常有。而根據後來的情形看,基本上沒發生像漢武帝那樣大規模剝奪諸侯封國的事情——典型的像上谷耿氏,直到因為反對曹操篡漢才徹底沒落。

功臣不參政,誰來治理國家呢?

讀書人。劉秀早在建都洛陽初期,就詔書求天下賢士,吸引了大量隱逸山野的儒生參與國家治理。

不過,鑑於儒生在王莽篡漢的過程中,起到了輿論鼓手的作用,劉秀對儒生也有所防備。

建國之初,朝廷機構設置就是嚴格的三公諸卿體系——大司徒、大司空、太尉。

後來,三公稱謂的「大」被去掉,稱「司徒、司空、太尉」。

西漢早期的三公,實際是偽三公,丞相管內政,太尉管軍事,都是六千石,而御史中丞管檢察,但實際俸祿是中二千石,為宰相之副。而太尉之職,在漢景帝時期就不常設,所以,一段時期內,外朝是丞相一家獨大。

後來三公的確立,實際上是分丞相的權。那麼此時,劉秀修改三公的稱謂,則是進一步削弱外朝的權力。

職權上,也略有變化,太尉仍然管軍事,司徒則只負責民政,源自御史大夫的司空不管檢察了,管水利。同時,又設有將軍,與三公地位相等,偶爾還特設「太傅」,位列「上公」,一般作為特殊榮寵之位,給德高望重的人兼任。

而劉秀真正的決策機構,則和漢武帝之後的西漢類似,是尚書臺。

尚書臺在劉秀手下,機構設置大幅擴大。

尚書臺首席是尚書令,俸祿由西漢的六百石提升到一千石,另設尚書僕射為副,秩六百石。

尚書令下設六曹;

——吏曹,主公卿事;

——二千石曹,主郡國二千石事;

——民曹,主官吏上書事;

——三公曹,主斷獄事;

——南北主客曹,主少數民族及外國事;

——中都官曹,主治安。

每曹設尚書一人,秩六百石,下轄侍郎六人,令史三人。另外尚書令還有左、右丞各一人,作為助手。

如上可見,劉秀改進後的尚書臺,機構設置要精細完整得多,某種程度上,這甚至可以視為隋唐三生六部制的雛形。

尚書臺直接對皇帝負責,既牢牢掌握了決策權,同時還掌握了上遊行政權,實際上將三公架空了——東漢的三公,大多時候都是擺設。

當然了,三公也不是全無決策權,包括大將軍在內,只要經皇帝特批,加上「錄尚書事」的頭銜,就可以參與決策。

只是,這種玩法,西漢已經證明了,只有在皇帝強勢的時候好用,皇帝弱勢時,尚書臺就會由皇帝的工具變成權臣的工具。

吸取西漢滅亡的教訓,劉秀又特別注重限制外戚的權力,劉秀曾經明確規定,外戚不得封侯。

這一規定當然沒有維持多久,但至少在東漢初期,限制了外戚勢力的膨脹。

明德馬皇后讀書知禮,在世期間,一直堅決反對封自己的兄弟為侯,部分也是受到了這一政策的深遠影響。

諸侯王在西漢初期是影響中央集權的關鍵因素,東漢初期則幾乎沒有這個問題。

劉強被剝奪太子之位後,為了安撫他,劉秀特別關照,多給封邑,最後封了28個縣。

之後,長時期內,許多諸侯王的封邑不過四五個縣而已。來一場侯國爭霸賽,許多諸侯王可能還打不過鄧禹、賈復、李通家。

通過以上一系列操作,劉秀在開國初期,一定程度地加強了中央集權,約束了豪強階層的快速膨脹。

你好,我是不明山人,正在寫簡明中國政治史,每早六點,廁上一觀,可通天地之氣。

相關焦點

  • 劉秀建立東漢
    昆陽大戰後,劉縯和劉秀的名聲越來越大,更始帝藉口劉縯違抗命令,把他殺了。 更始帝以為劉秀不記他的仇,反倒有點兒過意不去,於是拜劉秀為破虜大將軍,但還是不敢放心重用他。直到殺了王莽後,更始帝才給了劉秀少數兵馬, 讓他到河北去做招撫工作。
  • 東漢建立後,劉秀是怎樣促進經濟恢復的?
    劉秀很明白這一點,所以,在東漢初年,治天下「務用安靜」,又「以柔道行之」,除王莽時期的繁密法令,除前漢長時期的嚴刑峻法,和西漢初年的休養生息如出一轍。不過,無為而治是一方面,政策該宏觀調整還是要調整。劉秀為恢復生產至少做了以下幾個重點調整。第一,流民問題。
  • 劉秀稱帝建立東漢後,如何對待西漢的宗室呢?說出來你別不信
    漢被劃分為東漢和西漢兩個時期,即我們所說的前後漢。漢朝是漢高祖劉邦建立的漢朝王朝,而漢朝是後漢王朝,漢朝是劉秀建立的,說起劉秀呢,那就大有說服力了。按古代的宗法制度,他根本算不上皇親國戚,因為他已經排到了五代,只能說是有一點皇族血統,但皇族絕對不擁有他的身份,在劉邦建立漢朝後,百廢待興,劉邦就在全國各地建立了許多諸侯王,即親王,來保衛中央政權,這一點很好,劉邦的朝代長盛不衰。即使劉邦死後,漢朝仍然興旺,這樣做的好處,防止了一些朝中奸臣想要推翻漢室,下面就串起來。
  • 西漢滅亡後,劉姓宗室下場如何?劉秀建立東漢後又怎麼對待他們的
    西漢滅亡之後,經歷了王莽的新朝、劉玄的更始政權,和劉秀的東漢三個朝代。一把情況下,前朝滅亡後,宗室子弟遭殃,比如元朝滅南宋,趙氏子弟數萬人被絞殺,明朝滅亡,朱家子弟在全國遭受通緝。不過劉氏宗室子弟待遇出奇地好,很多人不光沒有受到滅國牽連,反而升官進爵。原因是王莽的新朝和平代漢,劉氏子弟很多人充當了王莽的擁躉。
  • 西漢滅亡後,劉秀創建了東漢,西漢與東漢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
    西漢滅亡後,劉秀創建了東漢,西漢與東漢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 今人看漢末三國題材,都會覺得相比曹操、孫權來說,劉備最大的政治優勢在於有漢室血統。但是劉備的漢室血統源於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庶脈,而當時大漢王朝卻是漢光武帝劉秀建立的東漢。東漢雖名義上繼承了西漢,實際上卻是劉秀自己奮鬥開創的。
  • 東漢名將吳漢,如何輔佐漢光武帝劉秀建立一番偉業
    吳漢,東漢王朝的開國功臣,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在雲臺二十八將中更是位列第二。他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中,自小便要為生存而憂愁,在成年之後,隻身一人來到了漁陽郡,憑藉著販賣馬匹為生。後來在天下局勢開始發生變化之後,他便帶領自己的手下加入了劉秀的隊伍中,憑藉著出眾的才華被劉秀拜為偏將軍,得到了劉秀的信任。
  • 位面之子劉秀是如何建立東漢王朝
    劉秀,南陽郡蔡陽縣人,東漢開國皇帝。他是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後裔。因漢武帝的「推恩令」其祖輩爵位不斷降低到他父親劉欽時已經只是個濟陽縣縣令了。劉秀9歲喪父,由叔父劉良撫養,但他終究是皇族後裔,所以能進入太學學習《尚書》。
  • 歷史:劉秀的東漢和劉邦的西漢有什麼關係?
    漢朝這個首屈一指的大一統王朝,前後一共經歷了400多年的時間,而西漢和東漢都是中國歷史上十分輝煌的時期。劉邦和劉秀分別是西漢東漢的開國皇帝,而他們兩個分別有這不同的性格特點。 西漢建都長安,而東漢建都洛陽,西漢在前,東漢在後,而洛陽在長安的東邊,所以叫東漢。東漢的創建者是西漢皇族宗親劉秀,是一個跟其祖劉邦一樣胸懷天下,橫掃乾坤的帝王。
  • 東漢光武帝劉秀簡介 歷史上東漢王朝的建立者——劉氏文化之劉姓帝王故事
    東漢開國皇帝:東漢皇帝列表: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前6—57年),漢族,南陽蔡陽(今湖北棗陽西南)人。東漢王朝開國皇帝,中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新朝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西漢皇族後裔劉秀與兄在家鄉舂陵乘勢起兵,與眾英雄並爭天下。公元25年,劉秀在河北登基稱帝,建立了東漢王朝。經過長達十數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劉秀先後平滅了綠林、赤眉、隗囂、公孫述等諸多割據勢力和為數達百萬的大小農民起義軍,使得自新莽末年以來紛爭戰亂20餘年的中華大地再次歸於一統。
  • 一路開掛的人生,位面之子劉秀是如何一步步建立東漢王朝
    公元前8年,王莽廢掉了劉嬰自己登上了皇位,正式代漢稱帝,建立了新朝。此後王莽開始了許多不明智的超前改革,嚴重侵犯了世家門閥的利益,進而被世家門閥所拋棄,而整個大漢疆域也因此陷入軍閥混戰的局面。
  • 有志者事竟成,綠林好漢劉秀,成為東漢開國皇帝
    都是開國皇帝,劉秀不像他的祖先劉邦那麼「無賴」,也不像朱元璋那麼心狠手辣,也不像趙匡胤那麼忘恩負義。而且劉秀還是歷史上學歷最高的皇帝(太學生出身),他也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晚婚皇帝,同時還是自由戀愛。在各大型王朝中,東漢的開國史可以說是最不出名的,名氣低的近乎可怕。但是劉秀創建東漢的過程,遇險次數之多,也鮮有帝王能及。
  • 漢武帝劉徹,和東漢光武帝劉秀,是一脈相承的血緣關係嗎?
    西漢有位漢武帝劉徹,東漢有位漢光武帝劉秀。劉徹在南越、西南夷、朝鮮半島、北方匈奴和西域各個方向開疆拓土,劉秀則是在王莽篡漢後,挺身而出又為漢朝續命了200來年。二人都是中國歷史上頗有名聲的一代英主。在又經歷了七個皇帝後,西漢王朝這盤棋終於算是再也下不去了,於是外戚背景出身的權臣王莽,扶植了一個漢朝宗室劉嬰為皇太子(沒有正式稱帝),並最終逼其退位,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新朝
  • 「雲臺二十八將」之堅鐔,為何選擇追隨劉秀,跟隨劉秀建立大業
    前言堅鐔,東漢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雲臺二十八將之一。在王莽新朝統治時期,他也曾經在朝為官,是一個小官員。後來在王莽新朝覆滅之後,他便投奔了劉秀,從此之後便跟隨在劉秀身邊,跟隨他一起南徵北戰。他先是幫助劉秀平定了河北地區,後來又鎮壓了其他的農民軍隊,協助劉秀建立了東漢王朝。在劉秀登基為帝之後,他也被拜為揚化將軍。曾經跟隨軍隊圍攻洛陽,堅守南陽,參與平定了漢朝內部的叛亂,戰功極為突出,劉秀也十分的信任他。
  • 【中國史】新朝王莽抑制豪族敗,東漢劉秀與豪族公治贏
    做買賣的時候,張三用大錢,李四用小錢,都不知道該怎麼換算,天下人根本沒法活了,不造反,還能怎麼辦? 所以,用最高道德標準做出來的制度設計,如果不切合實際,反而是更大的災難。 而更關鍵的是,王莽這些政策的核心目標都是要抑制豪族,要重新恢復帝國朝廷的統治能力。但是這種努力在當時是不可能成功的。
  • 東漢劉秀賜給日本國王金印
    王莽攆劉秀的傳說是南陽市的地方民間傳說故事。在河南南陽、特別是淅川縣廣泛流傳。王莽攆劉秀的傳說由來已久。大部分傳說故事是公元25年前,也就是東漢建立之前劉秀在南陽伏牛山一帶的傳說故事。由於劉秀勤於農事,而其兄劉縯好俠養士,經常取笑劉秀,將他比做劉邦的兄弟劉喜。新朝天鳳年間(14年―19年),劉秀到長安,學習《尚書》,略通大義。宛城起兵
  • 東漢時期劉秀手下的武將誰最厲害?
    東漢第二任皇帝漢明帝劉莊(劉秀之子),更選出其中最傑出的二十八位武將,將其畫像供入洛陽南宮雲臺閣,史稱「雲臺二十八將」。每張面孔背後,都是一段波瀾壯闊的沙場歲月。而放軍事層面上,若論在東漢開國「內戰」裡,最為厲害的武將,卻當屬其中一位「少年英雄」:「雲臺二十八將」裡排名第四的耿弇。耿弇,扶風茂陵(陝西興平)人,出身於軍事世家的他。少年時就酷愛軍事,二十出頭就趕上一鍋粥的東漢開國戰爭,接著一身軍事天賦就不停爆發:先是一眼就認準了還在綠林軍裡「低調做人」的劉秀,不但主動投奔,還說服父親耿況帶上全部家當(財產親兵)一道投奔。
  • 推翻王莽新朝劉秀有功,但取代新朝的不是東漢,而是另一個漢朝
    最後我們熟知的便是劉秀建立的東漢取代新朝,最終光復漢朝,再創輝煌。由於新朝一世而亡,最終又被東漢光復了漢朝,後續王朝都不承認它的正統性,所以在歷史上知名度很低,大家因此對新朝不熟悉。然而實際上,滅亡新朝的並不是劉秀的東漢,而是另一個知名度比新朝更低的漢朝,史稱「玄漢」,也叫更始政權。下面我們看看玄漢是如何滅亡新朝,自身又是為何滅亡而不被人熟知的。
  • 韜晦顧問第17篇:綠林軍劉玄與東漢劉秀奪權
    但誰也不曾料到,當時軍中並不起眼的劉秀會在之後的幾場奪權戰役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為東漢的奠定者,並將「劉氏漢朝」繼續向後延展了近200來年。直到「三國鼎立」後,隨著 「劉備蜀漢」的覆滅,劉氏大漢才算終結。 劉秀在公元前五年誕生於南陽郡蔡陽、即今湖北襄樊東的棗陽市,漢高祖劉邦後裔九世孫。其早年曾在漢都長安學習《尚書》。
  • 西漢之劉邦、劉徹,與東漢之劉秀,蜀漢之劉備、劉禪是什麼關係?
    漢光武帝劉秀 公元25年,劉秀建立東漢政權。劉秀是漢景帝第五子長沙定王劉發之後,劉發生舂陵侯劉買,劉買生鬱林太守劉外,劉外生巨鹿都尉劉回,劉回生南頓縣令劉欽,劉欽生漢光武帝劉秀,是劉邦的九世孫。從劉邦駕崩到劉秀出生隔了220年。 王莽竊取了西漢成果建立了新朝,但遭到了無數人的反對,各地紛紛起義,而劉秀與其兄劉伯升也建立了舂陵軍反抗王莽。
  • 東漢名將景丹,如何輔佐劉秀,終復興劉漢王朝
    01前言景丹,東漢王朝的開國名將之一在劉玄建立更始政權之後,他便被任命為上谷郡長史。眾所周知,在劉秀與王朗爭奪河北地區的時候,一度因為實力不敵節節敗退。景丹曾經與吳漢等人一起率領漁陽的精銳軍隊前往支援劉秀,後來被劉秀的品行所折服,從此之後便跟隨在劉秀身邊。他為劉秀平定河北,立下了赫赫戰功,曾經擔任過驃騎大將軍等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