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字數:1902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
答:雖然放在各色野史裡,東漢光武帝劉秀的開國團隊,存在感十分低調。但哪怕放在中國軍事史上,這個團隊也堪稱名將薈萃。東漢第二任皇帝漢明帝劉莊(劉秀之子),更選出其中最傑出的二十八位武將,將其畫像供入洛陽南宮雲臺閣,史稱「雲臺二十八將」。每張面孔背後,都是一段波瀾壯闊的沙場歲月。
但這「雲臺二十八將」的排名,是考慮了資歷身份政治等多種因素,「軍事能力」這條標準,其實比較靠邊。而放軍事層面上,若論在東漢開國「內戰」裡,最為厲害的武將,卻當屬其中一位「少年英雄」:「雲臺二十八將」裡排名第四的耿弇。
耿弇,扶風茂陵(陝西興平)人,出身於軍事世家的他。少年時就酷愛軍事,二十出頭就趕上一鍋粥的東漢開國戰爭,接著一身軍事天賦就不停爆發:先是一眼就認準了還在綠林軍裡「低調做人」的劉秀,不但主動投奔,還說服父親耿況帶上全部家當(財產親兵)一道投奔。
起初劉秀看他太年輕,只拿他當「小兒曹」,也就是小年輕。但他幾次精彩謀劃,每次都叫劉秀刷新認識,接著就帶在身邊鍛鍊,歷經銅馬戰役等幾場惡鬥,耿弇越「鍛鍊」越來勁,還順便替劉秀跑了趟北方,一口氣掃平幽州上谷等地,輕鬆給劉秀掃清後院。待到劉秀稱帝的公元25年,不到22歲的耿弇,更得到逆天任命:官居建威大將軍,成為劉秀麾下重要戰將。
而這位「大將軍」最嘆為觀止的妙筆,就是他25歲那年,即公元28年的平定山東之戰。面對盤踞當地的老牌軍閥張步,只是整合了身邊親兵和降兵,軍力嚴重不足的耿弇,卻是吊打模式開啟:先用圍三缺一的方式,兵不血刃拿下濟南,又在巨裡打埋伏,打廢了張步三萬精銳,接著用聲東擊西的方式,半天拿下臨淄。最後和張步在劇縣決戰,面對張步「十萬大軍都不怕」的叫囂,一個側翼突破就把張步打花,穩穩拿下齊魯大地。
除了這花樣百出的計謀外,耿弇打仗更是夠狠,和張步的劇縣大決戰上,耿弇腿部重箭,他竟咬牙將箭杆砍斷,忍著疼繼續狠拼硬打,終於打的張步十幾萬大軍稀裡譁啦投降。也叫聞訊的劉秀,激動送來一句好評,亦成了一句勵志成語:有志者事竟成。
而這場花樣吊打的神作,對於東漢立國,也是意義非凡:當時的齊魯大地,就是全中國最富庶的地區,等於王朝的「錢袋子」。既要快速拿下,還不能破壞太大。但二十五歲的耿弇,卻輕鬆完成了這高難度,把這「錢袋子」,穩穩交接在劉秀手裡。
如果名將如格鬥選手,那麼耿弇,就是其中的「技術流」頂級高手。
而漢光武帝的一句好評,更奠定了耿弇的地位:其功乃難於信也——他就是東漢王朝自己的「韓信」。
不過,比起西漢韓信那功高獲罪的悲情來,耿弇顯然幸運的多,34歲那年,耿弇主動上繳大將軍印,放棄兵權的同時,也繼續成了劉秀最信任的心腹之一。每次遇到重大邊事,都會請他來出謀劃策,可謂榮耀一生。
而比起這位「內戰第一人」來,若論東漢開國後保家衛國的「外戰」,最強者卻是「雲臺二十八將」之外的一人:漢明帝的老嶽父,東漢開國名將「伏波將軍」馬援。
雖然因為身份關係,馬援無緣「雲臺二十八將」名分,但即使在古典名著《三國演義》裡,馬援依然是書中動輒惹人仰慕的傳說。而放在真實歷史上,馬援,也堪稱令人仰慕加唏噓的傳奇英雄。
比起少年成名的耿弇來,馬援的大半輩子,幾乎都在等待。他曾經做過督郵,卻因私防囚犯而遭通緝。後來又曾經營產業,成了富甲一方的知名土豪。可又在土豪事業巔峰時散盡家財,毅然出門闖天下。一句名言也至今流傳:「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雖然馬援加入劉秀團隊時,東漢的「大仗」已到了尾聲,只剩了些「苦活」。但馬援卻幹得有聲有色,西徵隴西時,馬援發明了「沙盤作戰」法,以精密的謀劃,幫助劉秀順利平定西北。隨後又在西北苦戰六年,將大小動亂一一平定,叫亂了數年的東漢西北大地,重歸和平穩定。
對於東漢開國的國防建設來說,馬援這一功,就是無人替代的關鍵大功。
而在東漢進入和平建設歲月裡,衣不解鞍的馬援,更成了勤懇的救火隊員。交趾叛亂,就殺向交趾,一口氣收復了包括今天越南北部在內的大片國土。由於打的太漂亮,他今天還是越南享盡香火的神明。匈奴擾邊,他又北擊匈奴,打的驕橫的匈奴烏丸騎兵,聽到「馬援」名字就打哆嗦。這段殘破的大漢朝,開始休養生息的靜好歲月,唯獨馬援未休息,卻以「馬革裹屍」的誓言,依然負重前行。
但這位勞苦功高的戰將,竟是背著汙名離開。在平定五溪叛亂的戰鬥力,身染重病的馬援病故疆場,踐行了「馬革裹屍」的承諾。但一直耿直做人的馬援,卻得罪了權貴梁松。病故沙場後,梁松隨即寫奏摺誣陷,造謠說馬援貪汙,一群權貴紛紛跟風。
可憐為國奮戰的馬援,屍骨一度不能安葬,家人也險些被牽連。忠勇一生,卻落得如此悲情結局。
英雄流血又流淚的悲劇,歷史上每一樁,都常讓人痛。但願,不再重演。
參考資料:《後漢書》
往日文章精選:
明朝窮總督,南踢越南北揍蒙古,被泰國奉為神明
都是白手起家,劉邦劉秀朱元璋,誰的創業能力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