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中小學逐步開學,所有在家陪讀近三個月的家長們終於鬆了一口氣,網絡上將開學場面稱之為「神獸出籠」。而在河南省西部某山城,80歲的王治國大爺愁眉莫展,孫子要去學校了,家裡卻沒有錢。前幾天,把養老金和低保全部取出來,也只有一千多點,另外一個孫子結婚,磕頭禮紅包給了900塊,剩下的怎樣湊也不夠孫子去學校的生活費。
王大爺因為身體原因,沒有生育一個孩子,說起來養大七個孩子,有的是收養的棄嬰,還有幾個是替朋友養大的孩子。13年前,王大爺還種有100畝灘地小麥,趁著早上灘地沒有化凍,到地裡撒化肥,又撿了一個孩子,取名王一歌。因為年齡大了,王一歌的戶口報在養子王磊的名下,叫他爺爺。10年前,王大爺的房子拆遷,直到現在還租房子住。詳見前期文章:「8旬老漢和13歲兒子租房住,兒子夜裡室外睡躺椅,為46元書費發愁」
半個月前,有網友告知王大爺的事情,作者多方打聽,終於見到王大爺。當時剛剛下過一場雨,房頂漏水,打溼了半床被褥,收養的孫子王一歌晚上搬把躺椅,就睡在樓梯過道裡。王大爺說:「這孩子懂事,我說我出去睡,他不讓。他說爺,我得靠你養活呢,你要是有病了,我就沒人管了……」
王一歌從小一隻眼睛不正常,還患有唇顎裂,10年前王大爺帶孩子到洛陽做手術,因為錢不夠差點被醫院趕出來。10年來,幾個孩子先後上學的上學,成家的成家,王大爺曾經的積蓄也掏空了。現在年紀大了,撿一些廢品,在街心公園擺個看手相算卦的攤子,一天收入3、40元錢,勉強夠爺孫倆生活。
開學當日,作者聯繫王大爺,問孩子去學校缺什麼不缺,電話裡王大爺哭了……「我家附近藥店裡沒有口罩了,娃子一個月生活費280塊錢,我沒湊夠……」支吾了好長時間,王大爺終於說出了自己的難處。
趕到爺孫倆租住的小院時候,家裡只有王一歌一個人在家,晾曬著學校發的被子。孩子說爺爺去給他買東西了,可能過一會兒就回來了。院子裡的廢品已經賣完了,菜地裡的青菜也吃下去不少,王一歌默默的坐在床上剪指甲。
孩子告訴作者,上次我們走後,爺爺找人給平房頂鋪了防漏水的膠氈,現在屋裡不漏了,但是自己已經習慣在躺椅上睡覺。
王大爺回來以後,蹲在院子裡所謂的廚房一角,有些不好意思。「娃子那低保,從去年十月到現在都沒取,前幾天剛取出來。大孫子結婚,娃子們不叫我掏錢,磕頭禮紅包總得給吧,這一弄,手裡就緊巴了……」上次發文後,有網友質疑:其他六個孩子呢?不是還有一個在上海嗎?難道都不管他?
「娃子們是都挺孝順,哎呀,我這個人呢,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上海那個,也是打工的,租的房子住,一家子一個月花銷得好幾千,我會花他們錢?這邊的這幾個,過得也不是多好。我沒本事,沒給孩子們留下啥家業,我也不想叫娃子們作難……」王一歌是下午去學校,一早上,王大爺就到公園去了,等了半天,卻沒有一宗生意。接到作者電話,才匆忙回來。
盆子裡的雞蛋,是養女前兩天來看他帶的,問他還缺啥,王大爺硬著脖子說:「不缺啥,你看米麵油啥都有。前兩天有個小朋友來看我,送來這麼多,娃子一開學,我剩一個人,倆月都吃不完。」養女讓他跟著自己過,王大爺沒同意,他覺得10年了,自己的房子被拆遷,一直沒說法,自己就在這兒等。
「這娃子爭氣,你看在學校得這獎勵卡,有多少?這卡也能頂錢花。我就是不會過日子,不會算帳,過成這了……」兩天前,王大爺在公園遇到一個流浪漢,給買了飯吃,沒想到竟賴上他了,天天跟著。只好給他200塊錢,讓他回家。「以前,我不是不能掙錢,心裡就沒在乎過,現在老嘍,弄啥也不行了……」
上次來,有床單蓋著,沒發現,床單晾曬之後,才看到王大爺的床腿竟然是用書墊起來的。「我是知青,喜歡看書,這外邊的兩條床腿,你看看,都是書支的,有的書可貴了!」說給王大爺換換床,大爺連忙搖頭,說什麼也不讓費心。「我是節儉慣了,上次我給你咋說,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我都這年紀了,生活那麼好幹啥呀?有吃的,沒病沒災,多好!」
可能因為寫的內容太過現實,看的人不多,作者也不是有錢人。給王一歌留下500元錢和兩包口罩,大爺嘴巴抖動了好久,說:「你這是幫我大忙了,這錢,算是借你的,將來有錢了得還你。」
轉過身,王大爺又教育起孫子:「乖,你不是看五四青年節那視頻了嗎?爺爺是沒能力了,好好學,長大了也得跟你伯伯一樣,多幫幫別人……」孩子只是一個勁的點頭,不說話。
剛見面時候一臉的愁容,說自己這幾天心口疼,送我們走的時候,王大爺再三叮囑:「先盡有困難的人幫,我這關一過就沒事了,見著你,病也好了三分。」河洛鄉村會持續關注他們爺孫倆,隨後籌集到資金會對老人的生活環境進行進一步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