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的作品《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2021-01-12 胖嘟嘟小天使Cherub

第一次接觸村上春樹的作品,是幾年前學習英語時看的英文翻譯本《挪威的森林》。很喜歡的一本書,尺度很大,剛開始有些難以接受,看進去後發現有很多平時觸碰不到的角落也突然變得明亮,似乎一直陰鬱沉悶的情緒被無情地拽出,一下子赤裸裸地亮在眾人面前。

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不敢再觸碰日本作家寫的作品,有些超出認知範圍,覺得自己還是老老實實讀一些大家通讀的作品吧!

現在想想,要不是看完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或許認知水平還是停留在原地,不會像現在這樣更廣泛地接觸更出色的作品。

很長一段時間,看到村上春樹的作品擺在書城暢銷作品最顯眼的地方都沒有買下來,倒是站在書攤前一本一本地看完。實在太多優秀的暢銷作品了,也忍不住一探究竟。

等到因為寫作俱樂部推薦的書目而買下了村上春樹的這本《我的職業是小說家》,再次細細品讀他的作品,才改變了一直以來對《挪威的森林》的看法。再次回想的時候,發現其實我對《挪威的森林》的喜愛已經超過了以前所看的大部分作品。跨度很大,對人的刻畫卻是大部分作家難以企及的。

在村上春樹的自傳書中,他不僅從多個角度以最貼切,最接地氣的口吻寫他成為暢銷書作家的方方面面,把他寫各本書的經歷和體會也一一透露,算比較全面地介紹了他成為小說家的過程。

不知道是否因為感同身受,或許我還沒有資格這麼比較,再怎麼說,我只是喜歡,也處於嘗試的階段,真拿自己的感受來和偉大的作家比較,顯得多麼的蒼白無力。我自知是沒有那個能力寫出像《挪威的森林》那種震撼世人的作品,估計這輩子也達不到那種高度。

不能否認的是,通過他的自傳,我看到了整個可能經歷的過程,顯得不那麼彷徨和迷茫,也多了更多的信心和勇氣朝著預定的目標前進。

有時候,覺得他就是替我說出了心底的話,所以覺得他一點也不遙遠,似乎他就活在隔壁村,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能看到他本人。雖然隔了幾千公裡的他國,語言卻絲毫沒有障礙。

以前除了喜歡的三毛,讓我抑鬱了好一段時間的歌德,和那個桀驁不馴,風流倜儻,去世後讓我突然安靜好幾天的李敖先生,似乎也沒有什麼作家能讓我如此喜歡,也沒有任何人能被我稱為榜樣人物,但今天,我想,村上春樹應該能打破這個魔咒,至少是看得到的那顆星,期望著有一天可以追上的一個榜樣人物。

還會繼續從他的作品中學習,腳踏實地地前行,希望有一天,也能有自己喜歡的作品出現。

-End-

相關焦點

  • 文學書單:村上春樹作品合集32冊(涵蓋全部!)
    --01--文章末尾獲取全部本期書(電子版)↓↓↓村上春樹,1949年1月出生,日本現代小說家。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演劇科。村上春樹29歲開始寫作,其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上市至今在日本暢銷一千萬冊,國內簡體版到年銷售總量也千萬冊,引起「村上現象」。
  • 當我看村上春樹時我看些什麼
    如果他正好又是一個暢銷小說家,他又會怎麼說呢?村上春樹是日本80代作家的旗手,他的作品風靡全球,《挪威的森林》等多部小說在國內甚至引發了「村上現象」。村上春樹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後記中寫這本書 「是想以『跑步』為媒介,對自己作為一個小說家,同時又是一個『比比皆是的人』,是如何度過這約莫四分之一世紀的,動手進行一番整理。
  • 村上春樹熱衷於跑步的原因
    村上春樹寫過一本書叫做《關於跑步,我其實說的是……》,其中提到他每天跑步一小時,正式開始跑步據他所說是在寫《尋羊冒險記》時,一跑就堅持了三十多年,令人欽佩。村上春樹認為即使作為一個職業作家,也並不是只要有那麼一點敲擊鍵盤(或者紙上運筆)的指力就可以的,他認為一個強健的體魄會對自己的身心大有裨益。
  •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邊跑邊寫,村上春樹的另類創作哲學
    讀完《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後的感受就如荀子的這句話,村上春樹無論是堅持跑步,還是小說創作,都是堅持不懈地一直向前,才能取得令自己滿意的成果。村上春樹是日本後現代主義小說家,29歲開始創作,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獲得日本群像新人獎,另外被人們耳熟能詳的作品如《挪威的森林》。
  • 他把村上春樹的《1Q84》《挪威的森林》《奇鳥行狀錄》翻譯到美國
    村上春樹曾在《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中寫道:「傑伊·魯賓作為翻譯家是極具實力的,他翻譯了我最新的長篇小說《奇鳥行狀錄》,使我在美國的地位變得相當穩固。」傑伊·魯賓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也是村上春樹作品的英語翻譯者之一。
  • 身為職業作家,卻每星期跑步60公裡,村上春樹:寫小說只是個意外
    最近一段時間看了一些村上春樹的作品,感受良多,所以打算寫這篇文章來分享一下自己膚淺的感悟。前幾天還聽說村上春樹又一次和諾貝爾獎擦身而過,很多人都為他打抱不平,但當我看了一些村上春樹的文字,才發現人家可能根本不在乎這件事。除了書籍的銷售數量不錯之外,村上春樹本人更加在意的其實是他自己對自己作品的看法,至於得不得獎什麼的,根本不必考慮。
  • 村上春樹與寫作結緣的契機:一聲棒球的打擊聲|成為一名作家
    一、初識村上春樹作品的印象在印象中,村上春樹的名字大概已經連續兩三年登上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名單了,雖然至今還沒有獲得該獎項,可村上作為小說家的大名早已傳遍世界了。在中國,應當也有很多他的忠實讀者吧。我讀過村上春樹的一些作品,一開始是純偶然機會,一口氣讀了三本《1Q84》,那時就意識到這個故事是腦洞大開的作品,如此想像化的、不著邊際的作品為何會受歡迎呢?雖說是如此疑惑著,可是他的故事確實很抓人,把人物的命運架空在一種近乎玄幻的世界中,感覺不是很正經的文學呢。
  • 村上春樹的理解,唯「喜歡」二字
    文∣閒時翻書君(約750字,閱讀約需2分鐘,與你相約)村上春樹說:「在自己喜歡的時間,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對我而言這便是自由人的定義。」這句話出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書《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 關於村上春樹的一點碎碎念
    今天想寫一寫村上春樹,上學的時候曾經一度痴迷他的小說,雖說那時並不清楚到底是什麼吸引了我,現在想來應該是作品本身的魅力。說到村上春樹,可能大家最為熟悉的作品便是《挪威的森林》,有人喜歡到痴迷,也有人覺得平平無奇,但其實《挪》只是他為數不多的現實主義小說之一,我個人認為村上作品的魅力大部分都體現在那些非現實的小說裡: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晦澀不明的誇張隱喻,他的文字行雲流水般地游離於虛幻和現實之間,在我那個叛逆又迷茫的年紀裡,大概是需要一些荒誕不經的東西來釋放自己那些無處安放的無釐頭思緒的
  • 《林少華看村上》:林少華帶你讀懂村上春樹作品的異質性
    日本著名小說家石田衣良曾經別出心裁地把小說家比作對症而下的藥:三島由紀夫專治憂鬱症,司馬遼太郎是一副漢方,川端康成是特效藥,卻並非對所有人適用。而村上春樹則是一種減肥藥,世上最受歡迎的減肥藥,人人都要吃。
  • 村上春樹若有朋友圈,一定愛分享這些話
    隨著閱歷的豐厚,便越加欣賞村上春樹的生活觀,他的文字總是傳達著不同於繁雜世俗的安靜與慢節奏,在這個全民焦慮的時代,能夠放慢節奏去享受文字的美感,實在是再好不過的事了。所以,今天讀者君想為大家推薦三本村上春樹的書:《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假如真有時光機》《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 「少年」村上春樹,生日快樂!
    村上春樹說,少年與年齡無關,只關乎三件事:穿運動鞋、每月去一次理髮店而不是美容室、從不一一自我辯解。在29歲之前,他從未寫過小說,也從沒產生過要寫小說、要當作家的念頭。1949年1月12日,村上春樹出生於日本京都,父親是一名語文老師。村上春樹12歲時,他父親和家附近的書店打了招呼,讓他能夠去書店自由地賒帳買書,每月給他結算一次。
  • 村上春樹作品的英譯者回憶,村上如何成為世界級作家?
    《村上春樹和我》內容簡介本書寫了傑伊·魯賓和村上春樹因書結緣的種種趣事,一切從村上春樹打給魯賓的一通電話開始,延及兩位的文學交往,比如兩位的初次見面竟是在一次馬拉松比賽上,第一次拍到的照片竟然只拍到了魯賓的兩隻腳等等,這本書中不僅有魯賓在翻譯村上小說過程中發生的種種事件,也有文學觀的交流
  • 村上春樹有沒有被高估?他的作品有沒有可讀性?
    首先說我個人的結論,村上春樹以及他的作品並沒有高估。但是要注意的是對村上春樹的看法究竟是怎樣的。在中國,村上春樹受眾量最大的無疑是《挪威的森林》,但是《挪威的森林》本身在村上春樹的作品裡面就是一個異類。通讀過村上春樹的所有小說就能明白。
  • 村上春樹:人生沒有太晚,知行合一讓夢想成為現實
    一、村上春樹及其成就 1.村上其人 村上春樹是日本著名小說家,也擅長美國文學翻譯。 2.代表作品 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1Q84》,短篇小說《象的消失》、《偶然的旅人》,隨筆《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 靈魂在紙背上——《當我談跑步時我在談些什麼》村上春樹著
    今天,與你分享的這本書來自村上春樹《當我談跑步時我在談些什麼》。「Pain is 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痛楚難以避免,而磨難可以選擇。這個被作者村上春樹寫在序中的句子一度在我的朋友圈中流傳甚廣,而我也正是因為這句話以及「跑步」這個關鍵字,開始重新關注這個一度被我束之高閣的作家的作品。
  • 「諾貝爾獎陪跑者」村上春樹:無比蕪雜的心緒,獻給讀者的炸牡蠣
    一個職業作家寫了40多年,靜下心來翻翻之前的隨筆,有些驚訝,有時無感,也可能感慨自己失去了當年的意氣,也會去暗笑那時的幼稚。稍作整合誕生了這部「村上春樹雜文集」,所呈現的五味雜陳也只能以「蕪雜」一詞來概括。作為20世紀80年代日本文學的旗手,村上春樹把這杆大旗一直扛到了現在。雖然有人戲稱村上春樹一生都在與諾貝爾文學獎陪跑,但這種言論正能說明,他在文學上有不可磨滅的建樹。
  • 關於跑步,村上春樹先生都說了什麼?
    圖片來自豆瓣村上春樹是在三十三歲開始跑步的。職業小說家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保持身體健康,就這樣,先生和跑步結下了不解之緣。01坦白說,我很佩服能堅持跑步的人,不論颳風下雨,日日都跑步,如果沒有一定的意志力是堅持不下來的。村上春樹先生卻不這麼認為,他覺得每天堅持跑步同人的意志強弱沒有太大關聯,就自己而言,還是因為跑步合乎自己的性情。
  • 村上春樹的跑步修行
    曾押中莫言獲諾獎的英國博彩公司曾於早前公布賠率名單,日本作家村上春樹高居榜首,他能否奪獎成為本次諾貝爾文學獎的最大看點。  2007年10月,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在日本上市後,日本評論界將其看做是「村上春樹成為作家後的自傳」。
  • 關於跑步,村上春樹先生都說了些什麼?
    跑步的益處盡人皆知,我也曾試著去跑,但終究還是沒能堅持下來,就像「雖然你明白了很多道理,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馬拉松就不用說了,感覺那就是個不可及的夢。我這樣的非跑者,卻執拗的想要看看跑步的人到底都在想什麼。村上春樹先生的這本《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正合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