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觸村上春樹的作品,是幾年前學習英語時看的英文翻譯本《挪威的森林》。很喜歡的一本書,尺度很大,剛開始有些難以接受,看進去後發現有很多平時觸碰不到的角落也突然變得明亮,似乎一直陰鬱沉悶的情緒被無情地拽出,一下子赤裸裸地亮在眾人面前。
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不敢再觸碰日本作家寫的作品,有些超出認知範圍,覺得自己還是老老實實讀一些大家通讀的作品吧!
現在想想,要不是看完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或許認知水平還是停留在原地,不會像現在這樣更廣泛地接觸更出色的作品。
很長一段時間,看到村上春樹的作品擺在書城暢銷作品最顯眼的地方都沒有買下來,倒是站在書攤前一本一本地看完。實在太多優秀的暢銷作品了,也忍不住一探究竟。
等到因為寫作俱樂部推薦的書目而買下了村上春樹的這本《我的職業是小說家》,再次細細品讀他的作品,才改變了一直以來對《挪威的森林》的看法。再次回想的時候,發現其實我對《挪威的森林》的喜愛已經超過了以前所看的大部分作品。跨度很大,對人的刻畫卻是大部分作家難以企及的。
在村上春樹的自傳書中,他不僅從多個角度以最貼切,最接地氣的口吻寫他成為暢銷書作家的方方面面,把他寫各本書的經歷和體會也一一透露,算比較全面地介紹了他成為小說家的過程。
不知道是否因為感同身受,或許我還沒有資格這麼比較,再怎麼說,我只是喜歡,也處於嘗試的階段,真拿自己的感受來和偉大的作家比較,顯得多麼的蒼白無力。我自知是沒有那個能力寫出像《挪威的森林》那種震撼世人的作品,估計這輩子也達不到那種高度。
不能否認的是,通過他的自傳,我看到了整個可能經歷的過程,顯得不那麼彷徨和迷茫,也多了更多的信心和勇氣朝著預定的目標前進。
有時候,覺得他就是替我說出了心底的話,所以覺得他一點也不遙遠,似乎他就活在隔壁村,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能看到他本人。雖然隔了幾千公裡的他國,語言卻絲毫沒有障礙。
以前除了喜歡的三毛,讓我抑鬱了好一段時間的歌德,和那個桀驁不馴,風流倜儻,去世後讓我突然安靜好幾天的李敖先生,似乎也沒有什麼作家能讓我如此喜歡,也沒有任何人能被我稱為榜樣人物,但今天,我想,村上春樹應該能打破這個魔咒,至少是看得到的那顆星,期望著有一天可以追上的一個榜樣人物。
還會繼續從他的作品中學習,腳踏實地地前行,希望有一天,也能有自己喜歡的作品出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