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衛子夫自殺的那一年,即公元前91年(徵和二年),衛子夫衛皇后陪伴了漢武帝整整49年(建元二年公元前139至公元前91年)。往昔能歌善舞可以第一時間撥動少年皇帝心弦的小姑娘早已不復存在,甚至說她人老珠黃,也可以視之為一種善意的讚美。
入宮10多年,衛子夫相繼為漢武帝生下三女一男,尤其是公元前128年時(元朔元年),衛子夫為已經29歲的漢武帝生下一個男嬰,取名劉據。這為漢武帝解決了後嗣問題,擊碎了近支宗室覬覦皇權的非分之心。漢武帝心花怒放,當即冊立衛子夫為皇后。
不僅僅如此,衛子夫還為漢武帝帶來了兩員戰將。
在馬邑之謀實施前,王恢力主斷絕和親與匈奴交戰,得到了不甘受匈奴左右的漢武帝的支持,促成了馬邑之謀。後因雁門小官的洩密,致使單于及其率領的十萬匈奴騎兵獲知了馬邑有三十萬漢軍形成的「口袋陣」,使得匈奴全身而退,漢軍徒勞無功,更與匈奴結下了仇怨,開始頻繁寇邊,燒殺搶掠,邊境官民死傷慘重。
而王恢發現匈奴退兵後,只是尾隨不敢上前與之交戰,加上他是首倡馬邑之謀,是力主與匈奴開戰的武將,兩罪並罰,最終被定為死罪。
這一下讓力主與匈奴開戰的官員,數年之間皆三緘其口,漢武帝一時找不到能夠委以重任的將領。
直到衛子夫受到寵幸之後,其弟弟衛青和外甥霍去病,相繼成為了漢武帝所倚重的將領,以個人的才智和勇武多次率軍出徵,自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衛青首次率軍出徵,到霍去病病逝的前幾個月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發動的漠北之戰結束,累積擊殺匈奴騎兵二十餘萬人,俘獲匈奴貴族成千上萬,牛羊數以千萬計,至此漠南無王庭。漢朝的疆域在衛子夫入宮的20多年內,日益擴大。
這樣的戰果,自然讓漢武帝心花怒放,再加上衛子夫生下男嬰的功勞,漢武帝在公元前128年,冊立衛子夫為皇后,六年後,劉據七歲時成為太子,衛青和霍去病也相繼因軍功獲得侯爵,包括衛青還在襁褓之中三子也得到了侯爵。民間就此流傳著一句話,獨不見衛子夫霸天下。
在這種情況下,衛子夫為何最終走向自殺?事情的始作俑者漢武帝究竟有沒有哪怕有一丁點的後悔?
應該有那麼一點點,但是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安慰,但是很快被淹沒了。
徵和元年(公元前92年),衛子夫的姐夫丞相公孫賀,以及其子公孫敬聲,衛青長子衛伉,諸邑公主和陽石公主,因大俠朱安世的告發,事連漢武帝最為痛恨的行巫蠱詛上的事件,公孫賀父子及上述等人悉數被殺,由此引燃了次年的巫蠱之禍。
待到衛子夫之子太子劉據兵敗退出長安,衛子夫因參與和資助了太子舉兵叛亂,遭到漢武帝的追責,派宗正劉長樂和大鴻臚劉敢收取了衛子夫用以代表皇后身份和權力的印綬,大張旗鼓的剝奪了衛子夫的皇后身份。對漢武帝這個處置方式,衛子夫並不認同,她選擇了自殺來抗爭,而不是如漢武帝第一任皇后那樣屈辱的待在長門宮中,直至油盡燈枯。
這時的衛子夫在皇后之位上已有37年(公元前128年——公元前91年),歷經磨難,政治經驗不可為不豐富,且有衛氏子弟以及漢武帝一母同胞的姐姐平陽公主在外朝的聲援和支持。
可是,為何仍然未能逃脫如此的命運?未能激發出漢武帝哪怕一丁點的憐憫之心?
事實上衛子夫早已不在漢武帝視線之中。
衛子夫初次遇到漢武帝時,只是在平陽公主的特意安排之下,驚豔到了漢武帝。先是派出姿色平庸歌舞粗俗的歌舞伎在漢武帝面前表演,待到漢武帝不耐煩時,這才將歌舞俱佳的衛子夫推出,使得剛剛十七歲的漢武帝在宴會的空擋便急不可耐的臨幸了衛子夫。
這並不能真正打動漢武帝。
衛子夫剛入宮便遭到漢武帝的冷遇,時間長達一年有餘,而後與漢武帝再次相逢時,衛子夫已經是心灰意冷準備回返家中,反而又獲得了漢武帝的再次臨幸。從中可以看出漢武帝對衛子夫的喜歡,更多來自於色相。
待到生下太子劉據時,衛子夫才成為了皇后。而前任皇后陳阿嬌早在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皇后之位已經空閒了二年之久。
到了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劉據七歲時,漢武帝冊立劉據為太子,漢武帝便將心思放在了劉據的身上,為其建造博望宮用於學習,並允許其任意招攬賓客,擴大聲望。
史書上稱這些賓客為忠厚長者,但在編撰《資治通鑑》的司馬光眼中,這些忠厚長者是淫放邪僻,就是這些淫放邪僻為了自身的利益,改變了劉據想要不舉兵,孑身一人去漢武帝養病的甘泉宮請罪的打算,繼而太子劉據命人請兵請命於衛子夫,從而禍及衛子夫。
不得不說的是,這些賓客中少數幾人,保護了劉據的唯一血脈,使得多年後衛子夫一系再次登上皇位。
也正是因為皇位的稀缺,在劉據11歲時,一下增加了多個競爭對手,而劉據卻少了一位重要的支柱。這一年,漢武帝另外三子,劉閎,劉旦,劉胥被立為王。驃騎大將軍霍去病病逝。
其中劉閎的母親王夫人,就連當時威震天下,一門四侯的衛青也要送五百斤金給其父母賀壽。這五百斤金是衛青上陣廝殺剛剛換來的,而只因王夫人方幸於上(漢武帝)便轉手相贈。
王夫人之後是色藝雙絕的李夫人,李夫人受寵的同時還有李姬等等。相對應的皇子分別為劉閎,劉髆,劉旦劉胥等等。
衛子夫和太子劉據之前的優勢日益減少,她們對此也是擔憂不已,並藉助衛青之口探尋漢武帝的口風,已經為帝多年的漢武帝,只是三言兩語便打消了衛子夫二人的擔憂。
太子敦重好靜,必能安天下,不使朕憂。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賢於太子者乎!聞皇后與太子有不安之意,豈有之邪?可以意曉之。
但是,這話是衛青轉達的。可是衛青早在元鼎五年(公元前106年)離世。而漢武帝在太始二年時(公元前95年),又開始寵幸鉤弋夫人,並在十四個月後即太始三年時生下了接掌漢武帝留下的皇位的劉弗陵。
待到巫蠱之禍爆發前後,劉弗陵已經4,5歲,漢武帝時常在人前誇讚劉弗陵「類我」。之前說相似的話是漢高祖劉邦,誇讚戚夫人所生的劉如意「類己」,遂生出了改立太子的心思,這折磨了呂后長達七年的時間,劉邦一死,呂后便開始大肆報復。
再加上劉弗陵出生時,漢武帝命人建造堯母門,種種事情匯聚到一起,朝廷上下都覺察到了漢武帝想要改立太子的心思。
緊接著徵和元年爆發的衛氏一系公孫賀等人的巫蠱事件,最終在徵和二年引燃了巫蠱之禍。
太子劉據聽從忠厚長者石德的建議,請兵請命於衛子夫,獲得首肯,太子集合太子宮及賓客以及長樂宮宮衛,先拘捕江充,而後舉兵殺向丞相府。
丞相劉屈氂,與貳師將軍李廣利是兒女親家,曾約定共同進退,確保李廣利妹妹李夫人所生的昌邑王劉髆成為太子。劉屈氂獲知太子領兵前來丞相府,並不組織軍隊與之對抗,而是聞訊逃往漢武帝養病處甘泉宮,將事情上報漢武帝,這無疑坐實了太子起兵乃是叛亂,而不是為了自保。
最終,在漢武帝的親自指揮下,擊敗太子,漢武帝得以進入長安。一入長安,漢武帝便追責衛子夫,衛子夫自殺。
待到二十多天後,太子的死訊傳來,漢武帝又相繼接到壺關三老令狐茂以及守衛漢高祖陵墓的小官田千秋的勸諫,才下令建造思子宮和歸來望思之臺追憶太子。
而對自殺的衛子夫則沒有絲毫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