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魏徵排第三,為何去世後被唐太宗砸了墓碑?

2020-12-14 文太師

唐朝最興盛的時候當屬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在當時唐太宗李世民被少數民族親切的稱之為天可汗,少數部族對大唐的朝貢也是最多的。並且還出現了一大批的文人墨客,留下千古名句供後世人欣賞。

魏徵則可以說是李世民手下的得力幹將之一了,魏徵作為朝臣的時候給李世民提了不少建議,隨時可以看出自己的不足並且加以修正,這足矣看出魏徵的剛正不阿,直面諫言。

唐太宗也有兒女情長的時候,就像是他的原配妻子長孫皇后,可以說兩人是少年夫妻了,話說唐太宗和父親李源反隋時浴血奮戰,而後為了登上皇位經歷了玄武門兵變。長孫皇后可以說是不離不棄的一直陪伴著他,唐太宗對其追念不已。

於是就建立了相關的建築來看妻子的陵墓,有一次唐太宗問魏徵是否看見什麼,魏徵裝作什麼也沒有看見,"難道在這裡看不到昭陵麼?"魏徵回復到"原來是昭陵,臣還以為陛下說的是獻陵"這一句話就讓李世民清醒過來,自己不應該沉溺於妻子離世的痛苦之中,不能忘記自己父親留給自己的大業,江山社稷才是更為重要的,經此一談之後,李世民在政要上面更加努力研習。

在後來魏徵病重的時候,李世民想要將自己的女兒嫁給魏徵的大兒子,以示對他的器重,並且想要藉此來給魏徵衝喜。

衡山公主是李世民的嫡長女,將公主下嫁給臣子之家,這對魏徵一族是極大的恩寵,況且這門婚事還是在李世民看望魏徵時,在魏徵的床榻前親口允諾的,魏徵對於陛下的如此恩寵,自然是不枉多年輔佐忠君。

但是事事難圓滿,魏徵還是沒能撐過那個時間,李世民聽聞這個噩耗,哀痛不已,並給魏徵親自撰寫碑文,要知道能夠讓李世民親自撰寫碑文的在此之前只有長孫皇后,因為對於李世民而言,魏徵不僅僅只是自己的臣子還是自己的一位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

因為魏徵其人在世的時候就十分節儉樸素,所以他的妻子也拒絕了李世民想要厚葬魏徵的想法,想必魏徵本人也不希望死後大興土木,過分奢靡。

可是由於後來的兩件事情使得魏徵在皇帝心中的地位沒有那麼重要了,因為魏徵生前舉薦了大將軍侯君集與杜正倫兩人,但是隨著杜正倫失職被免去了官職,侯君集參與太子李承乾的謀反被殺。

李世民漸漸的對魏徵的態度變成懷疑,畢竟魏徵曾經擔任過太子的老師,可是太子德行有失,還做出謀反這樣的悖逆之事,這是李世民最難以忍受的。

原本李世民對李承乾給予厚望,可是造反這件事情是誰都無法原諒的,李世民將自己的怒火發洩到了魏徵的身上,但是因為魏徵早早過世,也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太子謀反和魏徵有所牽扯。

李世民不好重責,就是撤去了衡山公主的婚事,並且砸碎了自己為魏徵撰寫的碑文,可以說兩人的君臣幾十年的情分也就此完結了。

但是李世民當初砸碑或許只是一時衝動之舉,因為在李世民親自徵討高麗的時候,吃了敗仗,損失嚴重。不禁想起了魏徵,覺得要是此時魏徵在自己的身邊就好了,就派遣大臣重新祭祀魏徵,並且重新立碑來紀念他。

魏徵此人在為大唐效力幾十年,並且直言上諫言不考慮君王的喜怒,也正是因為有他這樣的人在朝堂上,才使得君王改自身之過,如果不是因為舉薦的人出了問題,也不會遭到李世民的懷疑。

魏徵成就了"以人為鏡"的美談,是歷史上不可多得的賢臣。

相關焦點

  • 淺析唐太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序規律
    貞觀十七年(643)二月戊申(二十八日),唐太宗李世民下令在凌煙閣給二十四名功臣畫像,這就是著名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 話說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比例皆真人大小,畫像均面北而立,唐太宗時常前往懷舊。閣中分為三層:最內一層所畫為功勳最高的宰輔之臣,中間一層所畫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層所畫則為其他功臣。其實圖畫功臣於凌煙閣並非始於唐代。
  • 凌煙閣24功臣都有誰?為何戰功顯赫的秦瓊,會被排在最後一位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居首的是長孫無忌,他是李世民的大舅哥,李世民打天下時,以及玄武門事變中,長孫無忌對李世民的幫助都很大,李世民評選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時,也將他放在了首位。排名第二的是河間王李孝恭,大唐江山一半是李世民打下的,剩下的大半是李孝恭打下的,所以他排第二實至名歸。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長孫無忌第一,秦瓊最末,唐太宗到底怎麼想的
    秦瓊能夠排進入二十四功臣的行列,即便是排在最後,已經算是唐太宗仁厚了!唐太宗時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類似由國家授予的榮譽稱號。能夠進入這個名單,把畫像掛在凌煙閣上,不僅僅是莫大的榮耀,更是一種「保證」。只要不謀反、不犯十惡不赦的大罪,這個家族的數十代富貴是完全有保證的。
  • 秦瓊這麼有名氣,為什麼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被排在了倒數第一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我相信這首詩都聽說過,這是唐朝詩人李賀的一首詩,其中的凌煙閣就是指的唐太宗為表彰功臣而建的殿閣,上有秦瓊等二十四人的像。那麼秦瓊名氣這麼大,排名一定很靠前吧!很多人都為秦瓊排名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最後一名而鳴不平,但是實際上秦瓊被排最後一名屬於恰到好處,而長孫無忌排名第一,也屬於實至名歸,無人不服。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排名比較複雜,因為這裡面有好幾股勢力,既有文臣宰輔,又有元帥戰將。李世民也是根據選出的這二十四個人的功勞、官職、資歷還有個人感情評定的。
  • 李世民二十四功臣中為何秦瓊排在最後,第一又是誰?
    李世民之所以能夠成功,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知人善用,第二虛心納諫,第三懂得感恩。李世民用人水平很高,駕馭能力也很強,不問出處,只要有才,都可重用。做了皇帝後,李世民也能聽進去身邊人的意見,魏徵本是李建成的幕僚,後來成為了李世民的鏡子。李世民也是知恩圖報的人,對於那些一同奮鬥的弟兄們,也是念念不忘。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長孫順德
    貞觀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紀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修建凌煙閣來陳列由閻立本所畫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即為《二十四功臣圖》,比例為真人大小,面北而立,以示尊皇,並時常前往懷舊。李世民是一位傑出的皇帝,很善於處理君臣之間的關係,恩威並施,雙管齊下,把一個個能人異士治理得服服貼貼,卻又使名將功臣多半得以善終。凌煙閣二十四元勳像就是例子。
  • 凌煙閣24的功臣是誰?為什麼秦瓊排在後
    晚年,身邊的功臣一個個老去,這讓李世民非常難過,他請畫家閻立本為唐代24位功臣製作肖像畫,並將他們的肖像畫放在長安城宮的凌煙閣中,這就是著名的凌煙閣24位功臣。凌煙閣24名功臣的首領是長孫無極,當李世民打天下和玄武門事件時,長孫無極幫了李世民,當李世民選出凌煙閣24名功臣時,他也被放在第一位。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一)
    晚唐著名詩人李賀在《南園》第五首詩中,曾寫道:「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這裡所講的凌煙閣、萬戶侯等典故,是大唐太宗李世民於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派宮廷畫師閻立本在皇宮中的凌煙閣上畫人物像,內容是為創立唐朝建立了赫赫功勳的二十四位功臣。
  • 凌煙閣系列:魏徵和李世民的君臣恩怨,墓碑被推倒為什麼又重建?
    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敕建凌煙閣,讓當時的書畫名家,褚遂良和閻立本,共同在閣上描繪出24位開國功臣的畫像,其中鄭國公魏徵排在第四位。可惜魏徵並沒有看到凌煙閣的建成,他於當年早些時候去世,諡號「文貞」。賢君諍臣歷史上魏徵以「直言敢諫」聞名,自從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登上帝位之後,魏徵輔佐他達17年時間。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建議收藏)
    貞觀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紀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修建凌煙閣來陳列由閻立本所畫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即為《二十四功臣圖》,比例為真人大小,面北而立,以示尊皇,並時常前往懷舊。李世民是一位傑出的皇帝,很善於處理君臣之間的關係,恩威並施,雙管齊下,把一個個能人異士治理得服服貼貼,卻又使名將功臣多半得以善終。
  • 為什麼長孫無忌排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而秦叔寶排名末尾?
    一、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圖唐朝皇宮內,三清殿旁,有一小樓,名日「凌煙閣」。閣中繪有二十四圖,是唐太宗李世民於貞觀十七年二月,為了懷念當時幫助他平定天下的眾位功臣們所設置的。凌煙閣中的二十四功臣圖,是唐太宗的李世民,命令閻立本按照各位功臣身材,以1:1的大小繪製畫像,畫中有褚遂良題字,李世民常常前往凌煙閣懷念舊時各位臣子。而此後又有幾位皇帝效仿太宗,在凌煙閣中設置功臣畫像,大約共有132幅畫像,除去彼此重複的一些畫像,總共記錄了100功臣左右。
  • 「文韜」岑文本為何沒有被唐太宗選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看過這部劇的人會認為,岑文本名氣沒有長孫無忌和房玄齡大,身上的戲劇衝突不如魏徵激烈鮮明,情感又不如侯君集複雜多面,但我要說,我最愛岑文本。唐太宗眼中的「文韜」岑文本唐太宗說過「朕一生縱橫天下,文韜只服岑文本,武略只服頡利。」
  • 凌煙閣二十四人都有誰?他們都有什麼功績?排第一的是誰?
    貞觀十七年(643),唐太宗李世民已然四十多歲。人過中年,就會逐漸變得懷舊。尤其是像他這樣,早年四處徵伐,登基後生活卻逐漸被政務填滿,變得枯燥無味的君主。於是,他便叫來大畫家閻立本,讓他繪製了二十四幅功臣畫像,並將其掛在凌煙閣表達紀念。那麼,凌煙閣二十四人,當時任什麼官職,有什麼功績呢?
  • 戰功赫赫的秦叔寶,為何排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倒數第一?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呢?那麼就像這裡說的那樣,為什麼戰功赫赫的秦瓊,怎麼就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最後一位呢?難道這些人的功勞都要比秦瓊高嗎?那麼秦瓊戰功赫赫,怎麼就落到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最後一名呢?第三點就是凌煙閣排名是根據官職大小排序的,我們能夠看到長孫無忌是司徒,這是唐朝的三公,而後面的李孝恭、杜如晦、魏徵和房玄齡都是司空,要低於司徒,因為這個時候李孝恭、杜如晦和魏徵都已經去世,屬于贈官,因為古人秉承死者為大的理念,所以房玄齡這個活著的司空也就排在了他們三個之後了,而秦瓊去世的時候被追贈徐州都督,這僅僅是正三品而已,自然比不上其他二十三位功臣了,自然也就只能夠排在最後一名了
  • 長孫無忌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為何會落到自縊而亡的下場
    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行中,生性聰慧且博通文史、頗善謀略的長孫無忌佔據首位。他是文德皇后的親兄長,唐太宗李世民的內兄,一手扶持外甥李治做上皇帝並且幫其穩固皇位,最終卻被扣上「謀反」的帽子,自縊身亡。至今他的忠奸與否依然沒有定論,著實令人唏噓。
  • 唐太宗所設「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名、圖像及簡介
    貞觀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紀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眾位功臣,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圖像,命褚遂良分別題之,皆真人大小。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李世民如何排名選人?不僅與玄武門之變有關
    作為名流千古的皇帝之一,李世民的功勞自有人評說,除去他那數不盡的歷史貢獻之外,其設立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也令後人議論紛紛。這24個功臣是李世民根據他們對於唐朝的貢獻所評選出來的,當然,李世民設立凌煙閣的初衷,絕對不僅僅只是為了懷念這些同他打下天下的功臣,這其中還蘊含了他的多層政治目的。
  • 相比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為何漢朝雲臺二十八將,知名度要低
    「凌煙閣」,作為古往今來人生巔峰的代稱,有多少英雄豪傑將此視為人生的至高追求,進入凌煙閣便預示著生前榮華富貴,身後能夠陪侍皇陵,對於封建社會來說此是何等榮耀之事。唐朝建國不久,唐太宗李世民出於褒獎的目的,按照戰功大小,以此選定二十四位開國功勳,為他們建廟立宇,史稱「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四)
    在攻宋金剛、敗劉黑闥戰鬥中,亦驍勇非凡,建立了功勳。唐太宗繼位後,對他禮遇甚隆,封夔國公。貞觀九年,劉弘基隨李世民伐高麗,任前軍大總管,力戰積功。他活到了高宗時代,卒於唐高宗永徽元年,死後陪葬昭陵。不幸的是,他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死得最早的,故於徵討劉黑闥的行軍途中。這些功臣中有不少高壽的,活過七十的有九位。因為死得早,殷開山甚至沒有子嗣,他的封爵官位無人繼承。但所有的事情都有兩面性,他死得早,也就蓋棺定論得早,不會有張亮、侯君集那樣身首異處的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