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長孫順德

2021-02-07 歷史人物傳記

長孫順德,河南洛陽人,鮮卑族。唐朝名將,北魏太師長孫稚曾孫,北周秦州刺史長孫澄之孫,唐朝文德皇后的族叔。

原為隋朝右勳衛,逃避高句麗戰役,投靠唐國公李淵,配合劉弘基負責募兵。晉陽起兵後,拜為統軍,平霍邑、破臨汾,又生擒名將屈突通,平定陝縣,屢建戰功。唐高祖李淵稱帝,拜為左驍衛大將軍,封為薛國公。武德九年(626年),參加玄武門之變,聯合秦叔寶等徵討李建成餘黨。

唐太宗即位後,賜封一千二百戶。居官貪賄,坐罪免官,出任澤州刺史,因病而死。追贈荊州都督,諡號為襄。貞觀十三年(639年),追封為邳國公,圖形凌煙閣。永徽五年(654年),重贈開府儀同三司。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為紀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諸多功臣而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比例皆真人大小,畫像均面北而立,唐太宗時常前往懷舊。閣中分為三層:最內一層所畫為功勳最高的宰輔之臣,中間一層所畫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層所畫則為其他功臣。

唐代長安城皇宮內三清殿旁有一個不起眼的小樓,名為凌煙閣。貞觀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紀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修建凌煙閣來陳列由閻立本所畫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即為《二十四功臣圖》,比例為真人大小,面北而立,以示尊皇,並時常前往懷舊。

李世民是一位傑出的皇帝,很善於處理君臣之間的關係,恩威並施,雙管齊下,把一個個能人異士治理得服服貼貼,卻又使名將功臣多半得以善終。凌煙閣二十四元勳像就是例子。當時李世民年邁體衰,開始懷念往事,追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的戰鬥歲月。將他那些老部下的形象繪入凌煙閣,以為人臣榮耀之最,此後凌煙閣功臣成為唐代豪傑從軍報國功成名就的標誌。李賀《南園十三首》詩云「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唐太宗一朝,君臣共同努力,結果出現貞觀盛世,正如唐太宗所言,「於茲十有餘年,斯蓋股肱罄帷幄之謀,爪牙竭熊羆之力,協德同心,以致於此。」。要做到這一點,太宗「為人君者,驅駕英材,推心待士」的用人政策是不可缺少,而太宗為了表彰這些功臣,就命閻立本繪畫《二十四功臣圖》於凌煙閣。

圖畫功臣於凌煙閣並非始於唐代。庾信《周國柱大將軍紇幹弘神道碑》中有「天子畫凌煙之閣,言念歸臣」的句子,可知北周政權也這麼幹過。崇重功臣、能臣的精神,延續了一個多世紀之久。而唐朝的凌煙閣建在長安城內(太極宮)三清殿的旁邊。閣中又隔為三層:最內一層所畫均為功高宰輔的大臣;中間一層所畫,均為功高王侯的大臣;最外一層所畫則為其他功臣。這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均面北而立,以示為君臣之禮。

貞觀十八年(644年),太宗曾在朝上指陳大臣的長短:「長孫無忌善避嫌疑,應物敏速,決斷事理,古人不過;而總兵攻戰非其所長。高士廉涉獵古今,心術明達,臨難不改節,當官無朋黨;所乏者骨鯁規諫。唐儉言辭辯捷,善和解人;事朕三十年,遂無言及於獻替。楊師道性行純和,自無愆違;而情實怯懦,媛急不可得力。岑文本性質敦厚,文章華贍;而恃論恆據經遠,自當不負於物。劉洎性最堅貞,有利益;然其意尚然諾,私於朋友。馬周見事敏速,性甚貞正,論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多能稱意,譬如飛鳥依人,人自憐之。」關於武將,他說:「於今名將惟李世績、李道宗、薛萬徹三人而已,世績、道宗不能大勝,亦不能大敗,萬徹非大勝則大敗。」這年李靖己七十四歲,在家養老,故評價中也就不包括他了。

這二十四位功臣是:


1 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

2 司空、揚州都督  河間元王李孝恭

3 司空、萊國成公杜如晦

4 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師、鄭國文貞公魏徵

5 司空、梁國公房玄齡

6 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僕射、申國公高士廉

7 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尉遲敬德

8 特進、衛國公李靖

9 特進、宋國公蕭瑀

10 輔國大將軍、揚州都督、褒忠壯公段志玄

11 輔國大將軍、夔國公劉弘基

12尚書左僕射、蔣忠公屈突通

13 陝東道行臺右僕射、鄖節公殷開山

14 荊州都督、譙襄公柴紹

15 荊州都督、邳襄公長孫順德

16 洛州都督、鄖國公張亮

17 光祿大夫、吏部尚書、潞國公侯君集

18 左驍衛大將軍、郯襄公張公謹

19左領軍大將軍、盧國公程知節(程咬金)

20 禮部尚書、永興文懿公虞世南

21 戶部尚書、渝襄公劉政會

22 光祿大夫、戶部尚書、莒國公唐儉

23 光祿大夫、兵部尚書、英國公李勣

24 徐州都督、胡國公秦瓊。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並非按照功勞大小排名,而是在貞觀十七年,唐太宗選出二十四個功臣後,按照最高官職排名。貞觀十七年已經去世的人,此時已經獲得贈官(死後贈官一般會遠遠高於生前真正職務),因而排在前面。舉例而言,貞觀十七年,長孫無忌最高虛銜為司徒,房玄齡為司空。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此時已經去世,是贈司空。因「死者為大」的原則,真正的司空房玄齡排在三個贈司空之後。貞觀二十三年才去世的李靖,也因為「去世較晚、此時未獲得死後贈官」的原因,位列第八。

唐朝開國三大功臣為房玄齡、杜如晦、李靖,玄武門五大功臣為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侯君集。唐初唐高宗李治封杜柯安國公,凌煙閣最後追授一功臣。

唐代詩人李賀的《南園十三首》【其五】有詩為證:

男兒何不帶吳鉤,

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

若個書生萬戶侯?


邳國公長孫順德
太原從龍,晚節不終——邳國公長孫順德

長孫順德,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的本家叔父(亦太宗李世民的叔嶽父),父親長孫愷,隋朝時任開府。順德在隋朝時任右勳衛。隋煬帝出兵高麗時,為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淵,與李氏父子友善。太原起兵時,與劉弘基一同負責招募勇士,有大功。進攻長安時任先鋒,擒隋主將屈突通,拜為左驍衛大將軍,封薛國公。此後功勞不顯。武德九年(626年),在玄武門之變中,順德與秦叔寶等人共同打擊李建成的餘黨。太宗即位後,封食邑一千二百戶,又特賜宮女。貞觀年間因多次貪汙被彈劾,李世民不忍治罪,只貶官而已,病故。贈荊州都督,諡曰襄。貞觀十三年追封為邳國公。永徽五年重贈開府儀同三司。


長孫順德是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的族叔。祖父長孫澄,北周秦州(今甘肅天水)刺史。父親長孫愷,隋朝時官至開府。長孫順德在隋末時雖然也曾擔任過一名小官右勳衛,但也不能倖免被徵去參加攻打高麗的戰爭,為了躲避遼東之役,長孫順德逃匿於太原。由於族侄女是太原留守李淵的兒媳,長孫順德被李淵收留成為門客。 

追隨李淵

隋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初,劉武周殺死馬邑太守王仁恭而起兵反隋,並且引突厥兵圍攻太原。李淵趁機

長孫順德 

令李世民、劉文靜等人在當地以抵禦突厥為名大量招兵,很快就接近萬人。李淵將這些兵交給李世民、劉弘基、劉文靜和長孫順德來管理。太原的副留守王威、高君雅,是煬帝的親信,名義上是來協助李淵,實際是來監視李淵。他們見李淵招兵,本來就起了疑心。李世民沒有官職,長孫順德、劉弘基、劉文靜都是隋朝的罪犯,讓這樣一些人領重兵,使王威和高君雅更覺得李淵有「異志」。他們最初想趁晉祠祈雨的機會除掉李淵,但是消息走漏,李淵決定先發制人。

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十四日夜,李淵令李世民社伏兵於晉陽宮,嚴格控制出入。五月十五日清晨,李淵邀請王威、高君雅來晉陽宮議事。不久,劉文靜帶著開陽府司馬劉政會來到庭院中,說有人要造反。李淵故意目視王威,讓他取狀先看,劉政會不給,還說:「所高乃副留守事,唯唐公得視之。」李淵裝作很吃驚的樣子,說:「豈有是邪!」急忙交給高君雅看,原來狀上寫的是「威、君雅引突厥入寇。」高君雅才明白這是李淵一手策劃的,於是大罵道:「此乃反者欲殺我耳!」說完二人匆忙往外面逃,卻發現李世民已經率兵封鎖了道路。劉文靜、長孫順德、劉弘基突然從後面衝上來,把王威、高君雅抓獲,囚禁起來。幾天後,突厥正巧入侵太原。事平之後,所有人都相信王威、高君雅勾結突厥,於是李淵名正言順的處死了二人,正式起兵。 

功勳之臣

李淵起兵後,任命長孫順德為統軍。長孫順德隨軍討平霍邑、擊破臨汾、攻克絳郡,皆有戰功。不久,與劉文靜在潼關攻打屈突通,每次作戰都挫敗屈突通軍的銳氣。等到屈突通將要逃奔洛陽時,長孫順德追至桃林,將屈突通擒獲送到京師,於是略定陝縣。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淵稱帝,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拜長孫順德為左驍衛大將軍,封薛國公。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長孫順德參與玄武門之變,與秦叔寶等人擊討李建成餘黨。八月,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十月十八日,賜封長孫順德食邑一千二百戶 ,並賜以宮女。唐太宗對長孫順德比較信任,有時為了處理政事,就讓他夜宿於中書省。

坐事除名

後來長孫順德在監督奴僕時,發現數奴聯合偷盜宮中財寶,依法應將這幾個奴僕斬首示眾。但是順德接受了

長孫順德像 

這些人給他的賄賂—一些絲絹和金銀,他便將這件事壓下來,放過這幾個人。這件醜聞終於暴露出來,被宮廷大臣及奴僕都知道了。於是唐太宗對近臣說:「順德論身份是外戚,論功勞是開國元勳,地位高,爵祿厚,可以說富貴到家了吧。如果能多看些古今典藉,從中吸取教訓,引以為鑑,以自己的言行為人民作出榜樣,我會與他一起共同享用國庫,他怎麼不守氣節不顧名譽,搞出貪汙受賄的醜聞呢?」按理應該將長孫順德下獄治罪,但是唐太宗思量再三,惋惜他的功勞,不忍心問罪,反而在宮殿上當眾賜給他幾十匹絲絹,以此刺激他的愧悔之心。大理寺少卿胡演向太宗提出:「順德貪贓枉法,罪不可恕,怎麼又賜給他絲絹呢?」太宗回答說:「人是有靈性的,給他這點絹對他來說勝於刑罰。如果他仍然不覺慚愧,那就像禽獸一樣了,殺了他也沒有用。」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十二月,李孝常謀反,長孫順德因與李孝常來往,受到牽連,取消原有官職。

折節為政

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唐太宗翻閱功臣圖,看到長孫順德畫像時傷心憐憫他,於是派宇文士及前往看視長孫順德,見到長孫順德精神頹廢,一副醉態。有人議論他活到頭了。唐太宗不久後起用長孫順德為澤州刺史,恢復其爵位和食邑。長孫順德以往放縱自己,不守法度。重新任職之後,放下架子認真辦事,嚴明紀律。原先,一些官吏接受了百姓的賄胳,長孫順德一一追究,一個人也不放過,於是被人稱為好官。前任刺史張長貴、趙士達都在本郡之內佔有數十頃好田,長孫順德一齊上報並且追回來分給貧窮農民。後來又因犯法而被免官。得病後,唐太宗聽到消息產生一種鄙視心理,對房玄齡說:「順德這種人沒有慷慨的氣節,卻有兒女之情,現在得了病,咎由自取有什麼值得問候的呢?」

不久,長孫順德去世,唐太宗為其停止上朝,派人前去弔唁,追贈荊州都督,諡號為襄。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追改封為邳國公。永徽五年(公元654年),重贈開府儀同三司。

歷史評價

《舊唐書》:「順德佐命立功,理郡著明肅之政」 

《舊唐書》:「茂約忠純,順德功勳。弘基六士,義合風雲。」 

後世地位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李世民為紀念功臣,命人在凌煙閣繪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二十四功臣畫像 ,稱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長孫順德名列第十五位。


相關焦點

  • 淺析唐太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序規律
    關於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排序規律,一直存在爭論,有說按照功績排序的,有說按照官爵品級排序的,還有說按照李世民個人的喜好排序的。那麼,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到底是按照什麼規律排序的呢?本文就來簡單探討一下。一、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序李世民「圖功臣像於凌煙閣詔」的原文保存了下來,收錄在《全唐文》第七卷中,該詔書明確列出的二十四功臣的排序如下:1.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2.故司空揚州都督河間元王(李)孝恭;3.故司空萊國文成公(杜)如晦;4.故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師鄭國文貞公(魏)徵;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長孫無忌第一,秦瓊最末,唐太宗到底怎麼想的
    秦瓊能夠排進入二十四功臣的行列,即便是排在最後,已經算是唐太宗仁厚了!唐太宗時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類似由國家授予的榮譽稱號。能夠進入這個名單,把畫像掛在凌煙閣上,不僅僅是莫大的榮耀,更是一種「保證」。只要不謀反、不犯十惡不赦的大罪,這個家族的數十代富貴是完全有保證的。
  • 話說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話說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貞觀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四)
    不幸的是,他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死得最早的,故於徵討劉黑闥的行軍途中。這些功臣中有不少高壽的,活過七十的有九位。因為死得早,殷開山甚至沒有子嗣,他的封爵官位無人繼承。但所有的事情都有兩面性,他死得早,也就蓋棺定論得早,不會有張亮、侯君集那樣身首異處的危險了。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李世民如何排名選人?不僅與玄武門之變有關
    作為名流千古的皇帝之一,李世民的功勞自有人評說,除去他那數不盡的歷史貢獻之外,其設立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也令後人議論紛紛。這24個功臣是李世民根據他們對於唐朝的貢獻所評選出來的,當然,李世民設立凌煙閣的初衷,絕對不僅僅只是為了懷念這些同他打下天下的功臣,這其中還蘊含了他的多層政治目的。
  • 秦瓊這麼有名氣,為什麼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被排在了倒數第一
    很多人都為秦瓊排名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最後一名而鳴不平,但是實際上秦瓊被排最後一名屬於恰到好處,而長孫無忌排名第一,也屬於實至名歸,無人不服。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排名比較複雜,因為這裡面有好幾股勢力,既有文臣宰輔,又有元帥戰將。李世民也是根據選出的這二十四個人的功勞、官職、資歷還有個人感情評定的。
  • 為什麼長孫無忌排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而秦叔寶排名末尾?
    一、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圖唐朝皇宮內,三清殿旁,有一小樓,名日「凌煙閣」。閣中繪有二十四圖,是唐太宗李世民於貞觀十七年二月,為了懷念當時幫助他平定天下的眾位功臣們所設置的。凌煙閣中的二十四功臣圖,是唐太宗的李世民,命令閻立本按照各位功臣身材,以1:1的大小繪製畫像,畫中有褚遂良題字,李世民常常前往凌煙閣懷念舊時各位臣子。而此後又有幾位皇帝效仿太宗,在凌煙閣中設置功臣畫像,大約共有132幅畫像,除去彼此重複的一些畫像,總共記錄了100功臣左右。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建議收藏)
    貞觀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紀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修建凌煙閣來陳列由閻立本所畫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即為《二十四功臣圖》,比例為真人大小,面北而立,以示尊皇,並時常前往懷舊。李世民是一位傑出的皇帝,很善於處理君臣之間的關係,恩威並施,雙管齊下,把一個個能人異士治理得服服貼貼,卻又使名將功臣多半得以善終。
  • 長孫無忌建國無功,為何能超越秦瓊、尉遲恭,位列凌煙閣功臣之首
    公元643年,李世民即位的第十七年,下令修建凌煙閣來紀念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並命畫師閻立本在凌煙閣內繪製長孫無忌、秦瓊、尉遲恭等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喜歡唐史的朋友想必不陌生,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一)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這裡所講的凌煙閣、萬戶侯等典故,是大唐太宗李世民於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派宮廷畫師閻立本在皇宮中的凌煙閣上畫人物像,內容是為創立唐朝建立了赫赫功勳的二十四位功臣。這些人中,有武功蓋世的武將,也有出謀劃策的文士,但因年代相隔久遠,國人又被《隋唐演義》這樣的小說穿鑿附會、添油加醋給糊弄後,不少人已不是當初的樣子。
  • 長孫無忌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為何會落到自縊而亡的下場
    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行中,生性聰慧且博通文史、頗善謀略的長孫無忌佔據首位。他是文德皇后的親兄長,唐太宗李世民的內兄,一手扶持外甥李治做上皇帝並且幫其穩固皇位,最終卻被扣上「謀反」的帽子,自縊身亡。至今他的忠奸與否依然沒有定論,著實令人唏噓。
  • 李世民凌煙閣畫像二十四人,秦瓊程咬金都在上面,為何沒有劉文靜裴寂?
    在李唐王朝的建立與鞏固時期,李世民以秦王身份將一大批的能臣勇將匯聚於摩下,這些不同出身、不同地域、不同政治背景的賢能之士均為其做出了貢獻。在登基稱帝後,這些謀臣勇將繼續效力太宗,促進了盛世局面的出現。貞觀十七年二月戊申,太宗令圖像開國功臣和貞觀重臣二十四人於凌煙閣。
  • 大唐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英冠人傑長孫無忌,晚年卻是被逼死的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那是唐朝頂級的二十四位開國功臣,而李世民又是歷史上極少數對待功臣特別好的一位皇帝,當然了這也是他籠絡人心的重要手段。公元643年唐太宗貞觀十七年,李世民命畫家閻立本在凌煙閣將長孫無忌等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畫在閣內以此來表彰他們的功勳。
  • 相比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為何漢朝雲臺二十八將,知名度要低
    「凌煙閣」,作為古往今來人生巔峰的代稱,有多少英雄豪傑將此視為人生的至高追求,進入凌煙閣便預示著生前榮華富貴,身後能夠陪侍皇陵,對於封建社會來說此是何等榮耀之事。唐朝建國不久,唐太宗李世民出於褒獎的目的,按照戰功大小,以此選定二十四位開國功勳,為他們建廟立宇,史稱「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這三位為何不得善終,他們犯了同一種大罪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都是李唐王朝的開國元勳,為大唐帝國的建立創下了不朽的功勳。唐朝的皇帝畢竟不像朱元璋那麼刻薄無情,唐太宗李世民對待開國功臣手段是比較溫和的,沒有大開殺戒。但是,二十四位登上凌煙閣的功臣,並不是全都能得善終,有三位就死於非命,甚至於說死得很慘。第一位,侯君集。侯君集位列凌煙閣功臣的第十七位,居程咬金、李勣和秦叔寶等人之上。為什麼呢?侯君集很早就跟隨李世民了,是從龍之臣。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侯君集出力不少。
  • 凌煙閣24功臣都有誰?為何戰功顯赫的秦瓊,會被排在最後一位
    晚年時期,他身邊的功臣一個個老去,這讓李世民很感傷,他為了紀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讓畫家閻立本給唐朝的二十四位功臣畫像,並將他們的畫像放入了長安城皇宮內的凌煙閣,這就是著名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居首的是長孫無忌,他是李世民的大舅哥,李世民打天下時,以及玄武門事變中,長孫無忌對李世民的幫助都很大,李世民評選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時,也將他放在了首位。排名第二的是河間王李孝恭,大唐江山一半是李世民打下的,剩下的大半是李孝恭打下的,所以他排第二實至名歸。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有哪些人?秦瓊排在末尾,李世民舅舅排首位
    這也是所以武將畢生之追求,誰不想憑藉著驍勇善戰,建立一番功名呢?很多皇帝登基之後,都會按照文臣武將各自的功勞授封官職;也有君王會像趙匡胤那般,擔心當年的功臣功高蓋主,便暗示他們交出權力,告老還鄉。李世民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紀念跟隨自己徵戰沙場的「好兄弟」,作出任意明君的表率;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激勵後輩能夠忠於王朝,憑藉戰功成為朝廷的「紅人」凌煙閣的功臣都有誰?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結局(下):大多病逝,兩人被殺,長孫無忌最慘
    入秦王府,深受李世民器重,力勸李世民誅殺李建成等人,玄武門之變阻止馮立等人救援李建成,事後封定遠郡公。隨李靖平定突厥,封鄒國公。貞觀六年(632年)病逝,年僅39歲。貞觀十三年,追封為郯國公,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十八位。程咬金,又叫程知節,民間盛傳的混世魔王、福將。年少武力過人,驍勇善戰,善使馬槊。先投瓦崗,後降王世充,最後降唐。
  • 唐太宗所設「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名、圖像及簡介
    貞觀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紀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眾位功臣,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圖像,命褚遂良分別題之,皆真人大小。
  • 李世民二十四功臣中為何秦瓊排在最後,第一又是誰?
    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紀念一同打天下的弟兄們,令畫家閻立本在凌煙閣內,以1:1的比例繪出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以示紀念。也稱『'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凌煙閣只不過是皇宮裡的一個小閣樓,閒著也是閒著,李世民讓閻立本把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繪於此閣,讓凌煙閣名聲大噪。那二十四位功臣都有誰呢?又是怎樣排名的呢?1、長孫無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