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如今,女性跑者越來越多,參加馬拉松比賽已經稀疏平常。
但其實在上個世紀60年代,女性是不被允許參加田徑隊的,更別說馬拉鬆了。那個年代,人們普遍認為女性的生理結構和體能不適合超過1500米的長距離比賽。
從60年代到80年代,出現了幾位女性先驅跑者,她們不顧世俗的眼光,堅持跑步,才漸漸打破了人們的偏見——原來女性也是可以跑更遠距離的,也是可以跑馬拉松的。
1967年,凱薩琳·施威策用自己的姓名縮寫「K.V. Switzer」進行了報名,用這個令人看不出性別的名字通過了申請。
波士頓馬拉松比賽當天,胸前掛著大大的「261號「的她出發了,其他選手在起跑線上發現有女生一同參賽,也紛紛給予鼓勵。然而,才跑了6公裡,她就差點被惱羞成怒的賽事總監森普爾趕下賽道,這也就出現了下面森普爾拉扯著凱薩琳試圖將她趕出賽道的場景。
最後,斯威策在男朋友的幫助下跑完42K的距離抵達終點。雖然,抵達終點的她成績不被認可,但她將「女人是能跑完馬拉松」的信念傳達給了全世界。
最後芭比頂住了壓力,以3小時21分40秒衝線,這個成績可以排進當年所有選手的前30%,在一眾男選手裡尤其顯得拔萃,這一歷史性的時刻也永遠載入了史冊。
9年內贏得14場大賽金牌,包括奧運會和世錦賽;歐洲錦標賽三連霸;從古至今唯一一人獨得歐錦賽三金;波士頓、芝加哥、倫敦、大阪和鹿特丹馬拉松冠軍!這些名號都屬於羅莎·莫塔。
1958年6月29日,莫塔出生在葡萄牙波爾圖的城區,從高中時代開始跑步,1980年結識教練Jose Pedrosa,師徒倆從此一直合作到她退役。她的5000米最好成績是15分22.97秒,10000米32分33.51秒,半馬1小時09分23秒。
1982年歐洲田徑錦標賽是歷史上首場全女性馬拉松國際大賽,第一次跑全馬的莫塔參賽並一舉奪冠!從那時起到1985年的四年內,她參賽7場,且7次都刷新了PB——從2:36:04到2:23:29!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1987年她在羅馬第二次參加世錦賽,並以2小時25分17秒的好成績奪冠,比亞軍伊萬諾娃足足快7分多鐘。
1984年她在芝加哥馬拉松以2:26:01摘得桂冠,將自己保持的賽道紀錄大幅縮短5分11秒。一年後,莫塔在芝加哥實現三連冠,並創下2小時23分29秒的最佳PB。
1988年漢城奧運會的女子馬拉松比賽,莫塔以13秒的優勢勝出,成功收穫人生第一枚奧運金牌。
由此,她成為了第一位拿到奧運會金牌的葡萄牙女人,而且也是唯一一位同時擁有歐錦賽、世錦賽和奧運會,三大國際賽事冠軍頭銜的女跑者!
莫塔的馬拉松生涯跨度從1982到1992年。這11年間,她參賽21場,平均每年兩場,其中的14場獲勝,勝率正好是三分之二。這樣的閱歷和成績,成為「史上最佳」毫不過分!
2003年,寶拉·拉德克利夫在倫敦跑出了2:15:25這個幾乎能媲美男子選手的世界紀錄,但那時候,人們並沒意識到這個成績的偉大。賽後大家紛紛預測,下一次女子世界紀錄刷新大概會是在5年後。但5年過去了,10年過去了,15年過去了…直到2019年的芝加哥馬拉松,迎來了25歲的布裡吉德·科斯吉!
25歲的科斯吉,正奔跑在自己人生的馬拉松賽道上,相信擁有無限潛力的她在未來會帶給我們更多的精彩和奇蹟,我們正在見證新的傳奇!
中國首位馬拉松亞運會冠軍
1990北京亞運會——2小時35分19秒
1990年北京亞運會,主場作戰的江蘇名將趙友鳳以2小時35分19秒的成績奪得女子馬拉松冠軍,成為中國第一位奪得亞運會馬拉松金牌的人。
趙友鳳,江蘇人,中國著名馬拉松運動員,中國第一個國際女子馬拉松冠軍,是我國馬拉松裡程碑式的人物。早在上世紀80年代,當時的中國女子馬拉松新秀趙友鳳以"交換生"的身份前往竹內伸也執教的東海銀行女子田徑部。
在竹內伸也教授的幫助下,1988年3月,趙友鳳勇奪名古屋國際女子馬拉松賽冠軍,成為中國在該項目上第一個跨進國際水平的運動員。而她取得的2小時27分56秒的成績,也超過了當時日本運動員宮原美佐子在此前不久創造的日本國家新紀錄,從而在日本轟動一時。
趙友鳳的成就,推動了中國馬拉松的進展,讓國人速度首次被世界看見!
從這些女性跑者的身上,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馬拉松運動所彰顯的挑戰自我、超越極限、堅忍不拔、永不放棄的體育精神。
健跑君文末有話說:
跑步不盲目!跑步多交流,疫情期間你最擔憂的是什麼?文末留言,大家一起討論一下吧!我們共同成長!共同進步!愛跑步的我們!都是一家人!
-END-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本文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主要目的在於分享信息,讓更多人獲取需要的資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僅供讀者參考,不確保文章的準確性。如有侵犯您的權益或版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內刪除!)
健跑中國
為夢想 在路上
每周六22點40分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