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風|馬蘭頭米粿

2021-02-17 瑞金報

    心靈手巧的客家婦女們,到了春分這個季節,便會三三兩兩或獨自一人提籃到野外採割馬蘭頭。她們手持剪子或小刀,挑選乾淨地段處莖葉鮮嫩的馬蘭頭,將上截割下,剔除雜質,一把一把地放入竹製菜籃中。待割滿擠緊一菜籃時,便心滿意足地打道回家。馬蘭頭可以炒成小菜下飯,吃不了那麼多的話,亦可以拿去市場上叫賣,換些零花錢。但許多家庭更喜歡將此菜拿來蒸米粿吃。說起這馬蘭頭米粿,可稱得上是客家的一道美味小吃,人見人愛,老幼鹹宜,還營養豐富。

    馬蘭頭米粿的製作過程並不複雜,挺容易掌握的,普通人一學便會。首先,將馬蘭頭洗淨後放籃中備用。其次將事先用清水浸泡約一小時的大米撈起,加入一定比例的大米飯,統一放入容器中拌勻,再添加少量清水,用磨石磨成米漿。這米漿不能過稀,應有適當的黏稠度。接下來,便是蒸米粿了。這時,灶膛內的火應燒旺,將鍋中的水燒開。與此同時,應在乾淨的蒸籠中鋪上洗淨擰乾的蒸籠布,然後將馬蘭頭與米漿放入容器中攪拌均勻,確保每片葉子都沾有米漿,又不宜過量。再將米粿料均勻地平鋪在蒸籠布上,一般鋪一寸來厚,如太厚則難以蒸透蒸熟。蒸籠可層疊幾屜一起入鍋,面上加蓋,讓滾燙的水蒸氣在蒸籠內發揮最大的熱能效益,十分鐘左右,米粿便可蒸熟。當聞到一陣陣誘人的香味時,揭開蓋子,用竹筷子劃開米粿查驗,待看不到生的白米漿時,就算蒸熟了。這時,應立即將蒸籠起鍋,用溼布墊在手上分別抓住兩側的提手,然後將籠中的米粿倒扣在預先備好的乾淨砧板上。如還有米粿料,那麼便洗乾淨蒸籠布,擰乾後再次鋪在蒸籠內,如法繼續操作。

    蒸好的馬蘭頭米粿,不要馬上切塊,應涼置十來分鐘,以增加它的韌性。最後,切成方塊或菱形塊狀的香噴噴的米粿,用大缽頭裝好,端到桌面上,全家人便可以分享美味了。吃米粿時,蘸上拌有芝麻油、蔥花、蒜泥的醬油辣椒鹽水,一入口中,那味道爽得簡直妙不可言!那真是:看米粿,色澤清新;聞米粿,香氣誘人;吃米粿,滑嫩又帶有韌性。怪不得市場上賣馬蘭頭米粿的老闆們生意那麼旺,其原因就是「太好吃了」!

相關焦點

  • 客家美食--黃元米粿
    紹坤世家黃元米粿傳承人曾紹坤先生邀請《客家風》組合盧桑,黃小玲一起打造贛南客家美食文化---《打米粿》歷史久遠的傳承
  • 客家美食'鳥米粿'——凝心聚力 傳遞溫暖
    每到二十四節氣的春分前後,採摘"艾草 "、選購餡料、和面、上蒸籠,做『 鳥米粿 』,這是客家人保留了200 餘年的飲食習俗,一方飽含著客家人勤奮的 『鳥米粿』 ,一塊浸潤著客家人農耕文明的 『鳥米粿』 ,見證了客家人遷徙路上的生存智慧,彰顯出客家人堅韌的意志和不屈的品格。
  • 縱橫丨「疫」改龍潭「鳥米粿」客家文化節過法
    曾為「東山五場」之首的龍潭寺乃客家人在成都的集聚地之一,因農耕歷史深厚,客家人歷來有「接春」、「交春」的傳統,自2018年始,客家後代集中的龍潭街道已連續三年於春分之際舉辦年度性客家文化盛會「鳥米粿」節。鳥米粿是將煮熟切碎的清明草與大米粉、糯米粉搓揉在一起,加上餡料用陳年玉米殼包裹蒸製而成的一道客家風味小吃,因客家話發音似「鳥米粿」得名。
  • 線上品味成華客家文化 第三屆龍潭「鳥米粿」客家文化節雲平臺正式...
    作為龍潭街道一年一度的品牌文化節慶活動——龍潭「鳥米粿」客家文化節,是龍潭客家人一年一度與春天的約定,更是成華乃至成都市民的一場文化盛會。去年在北湖舉辦的第二屆龍潭「鳥米粿」客家文化節,成為成都春天的一道靚麗風景。活動現場吸引了近5萬市民走進現場品嘗最地道的客家美食、看精彩的客家文化表演、親自體驗製作鳥米粿。
  • 寧化客家小吃茸菇粿,上央視了!
    仲春,陽曆四月;閩西北客家祖地寧化一帶,延續著做茸菇粿的習俗。習俗源自傳統民俗——「春社」,春回大地之際,祭祀土地,祈願子孫興旺、福澤綿長。茸菇草,學名鼠麴草,又名清明菜、絨毛草等,製作茸菇粿,要把茸菇草洗淨、焯水,粳米和糯米磨成米屑,與茸菇草碎拌,捏餅握丸,上鍋蒸,可鹹、可甜、也可清香味。
  • 兒時的米粿印象
    >————□∕文:春  耕         米粿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母親用來招待客人的主要食材。               記憶中,小時候的米粿種類繁多,琳琅滿目。有打槳米粿、喬麥粿、粘米粿、薯粉粿……傳統一年"三節」中,中秋和春節也是吃米粿最多的。
  • 玉湖捆粿:皮薄餡厚味鮮香
    (新鮮的捆粿香氣誘人,皮薄厚,極具風味。)  揭東區玉湖鎮有一種名為「捆粿」的特色小吃,這種小吃源於梅州豐順,屬客家風味小吃,客家地區則稱之為「捆粄」。由於其製作簡單、口味豐富、價錢實惠而受到了當地群眾的歡迎。
  • 南方,到底有多少粿粿粿粿粿粿?
    包米粿丨簡易版腸粉 「粄」來自古漢語,意為佐茶充飢之食,形態上與作為主食的粿條類似。 江西南部的客家地區,也有吃粿的習慣,當地人的早餐裡包含「茄子粿」「鹹菜粿」「南瓜粿」等等,其實原來是用蔬菜掛米漿,入油鍋炸制而成。
  • 客家茶粿:不能丟失的客家技藝 不能遺忘的一代傳承
    這是70歲老人楊利華的茶粿鋪,是良井第一家茶粿鋪,手藝純正,頗受客人好評。這幾年茶粿生意日漸式微,做茶粿便成了楊利華的副業。因為年輕一代嫌辛苦也不願意學,楊利華老人擔心傳統客家茶粿手藝會流失。  初次到鎮上賣客家茶粿被嘲笑  走進水尾仔楊利華老人家裡,他的兒子楊遠軍正在將浸泡了一夜的糯米放入攪粉機內打磨。
  • 中藥材:馬蘭
    、魚鰍串、紅梗菜、日邊菊、田菊、毛蜞菜、紅馬蘭、馬蘭青、路邊菊、螃蜞頭草、蓑衣蓮、燈盞細辛、紅管藥、雞油兒、田蒿子、剪刀草、田茶菊、泥鰍串採收加工:、秋季採收,鮮用或曬乾。頭狀花序單生於枝端並排列成疏傘房狀;總苞半球形,徑6-9mm,長4-5mm;總苞片2-3層,覆瓦狀排列,外層倒披針形,長約2mm,內層倒披針長圓形,長達4mm,先端鈍或稍尖,上部草質,有疏短毛,邊緣膜質,具緣毛;舌狀花1層,
  • 鹹米粿----母親的味道
    但母親向來只做鹹米粿,因為她說大熱天吃太甜不好,不如米粿好吃!因此,打記事起,每年的六月半,母親都會蒸一大籠屜的鹹米粿,夠我們一家當點心、正頓的吃個痛快。     鹹米粿,大家經常稱之為:菜頭粿,由米漿蒸煮而成。因為,以前往往會在裡面摻入抽好的蘿蔔絲,再加入鹽、油蔥、精肉等。這樣的鹹米粿吃起來鹹香鹹香的,極其好吃。
  • 「面粿酵粿油炸粿,鱟粿魚粿牛肉粿」——潮汕粿大全
    有一首潮汕歌謠這麼唱:「潮汕人,相食粿,油粿甜粿石榴粿,面粿酵粿油炸粿,鱟粿軟粿牛肉粿,菜頭圓卡殼桃粿。」有一首潮汕歌謠這麼唱:「潮汕人,相食粿,油粿甜粿石榴粿,面粿酵粿油炸粿,鱟粿軟粿牛肉粿,菜頭圓卡殼桃粿。」
  • 客家美食—印花米粿
  • 夜讀|最愛潮汕無米粿
    潮汕無米粿作者/王睦偉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前些時候,我回家鄉汕頭,事先交代弟弟不必準備大魚大肉,只要準備家鄉小吃,以慰鄉愁。到達當晚,弟弟果然準備了一桌小吃,有蚵烙(海蠣煎)、牛肉丸、魚丸、筍粿、菜頭粿、鼠曲粿、無米粿等,讓我大快朵頤。
  • 潮汕美食自己做——無米粿
    無米粿是廣東潮汕一道傳統民間小食,無米粿也稱韭菜粿。傳聞是因為當時有位媳婦因為家中沒有大米,然後用番薯磨成粉製作了粿皮,加入餡料於是就有了現在的無米粿。
  • 尋味客家 | 客家的新年美食,挺有意思的
    客家煎粄 | 圖蟲客家人春節煎粄,就是煎炸的糯米圓子,用糯米做成圓圓的煎圓,又甜又圓又糯又圓。臺灣人和馬來西亞人叫米粿,或者米果。而大塊的甜粄則用粳米粉,加上健康的紅糖,用芭蕉芋的葉子盛在圓圓的竹籮上,蒸熟。
  • 小味道:阿伯的粿卷無變賣
    在老家,粿是最深受普羅大眾歡迎的美味,中午兩三塊錢的粿,能打發一個午飯。所以阿伯們也不愁自家的粿賣不出去(賣粿的阿伯這麼囂張看來也是有原因的)。不過凡事總有例外。自己家配好米漿和餡料,到七月半這天拿到店裡讓做粿的師傅加工。這自家準備的餡料可謂十分豐盛,小沙蝦薄丁加前胛肉丁,配上上師傅的手巧,出來的粿卷自然比平常買到的高明得多。粿皮綿滑帶著濃鬱的米香,肉餡鮮甜可口。蘸著自家新鮮調好的蒜頭熟油,醬香粿美,一吃難忘。
  • 【民風民俗】逢年過節在福清(一):福清的米時粿
    ,普通話念cí,福清方言讀如「時」,是一種大米磨成澱粉製成的食品。粿,普通話讀guǒ,福清方言讀如「鬼」,是一種由大米等磨成澱粉製成的食品。福清粿類食品花色眾多,如「起家粿」、糖粿(年糕)、「龜桃」、鼠鞠粿、九重粿、芋粿、白粿等等。清明節做「鼠鞠粿」。大米磨成的澱粉加入搗爛的鼠菊草,做成鼠鞠粿,別有一番風味。端午節(俗稱五日節)做「起家粿」。「起家粿」或稱「起駕粿」。這裡有兩個版本的傳說。傳說一。
  • 徽州米粿丨臘月裡的鄉愁味~
    徽州人做米粿一般不會單獨做,而是約著幾家相熟的鄰居一道,有人和米粉,有人填餜印,有人蒸米餜……大家分工協作的同時,還能閒話家常。一個個色白如玉的米粿便是在這種熱鬧的氛圍中誕生的。揪些米糰填滿餜印,用手細細地壓平實了,然後把餜印翻個面,往桌上輕輕一磕,印有花紋的米粿也就成型了。取來鋪著蒸籠布的竹製餜簾,碼好米粿,就可以上鍋蒸了。蒸米粿要一氣呵成,中途不能掀開鍋蓋,熟沒熟就靠多年經驗拿捏了。有的徽州人家會點香計時,一根香燃盡,就可以起鍋了。打開鍋蓋後,米粿不能立即拿出來,因為還差最後一步「點紅」。
  • 客家當地美食發粿,軟糯清香,發的越大,財就越多
    客家語稱之為缽粄、發粄或碗粄,發酵類米制糕粿品。現在的沿海地區,如潮汕、臺灣、閩南、海陸豐都有做發粿的傳統,發粿一般在冬至、春節等大節目或重大祭神活動中製作。發粿最大的特徵就是發粿表面由於酵粉發酵膨脹開裂,形狀像一朵盛開的花,有時會在發粿分出的花瓣上點上一點紅色。發得越大,裂痕越深,象徵發大財、發好運,即代表運勢越好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