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化客家小吃茸菇粿,上央視了!

2021-02-17 寧化文旅

仲春,陽曆四月;

閩西北客家祖地寧化一帶,

延續著做茸菇粿的習俗。

習俗源自傳統民俗——「春社」,

春回大地之際,祭祀土地,

祈願子孫興旺、福澤綿長。

茸菇草,

學名鼠麴草,

又名清明菜、絨毛草等,

製作茸菇粿,要把茸菇草洗淨、焯水,

粳米和糯米磨成米屑,

與茸菇草碎拌,捏餅握丸,

上鍋蒸,

可鹹、可甜、也可清香味。

寧化二月觀音九,蒗菇粿餈家家有

寧化客家節慶多,從農曆正月至十二月,每月均有傳統節慶。

民間流傳的節令謠是:正月新年酒,吃過二十九;二月觀音九,蒗菇粿餈家家有;三月清明節,醮地(掃墓)紙錢淋雞血:四月八,婦娘結伴朝菩薩;五月端午節,家家都把粽子扎;六月十一,迎神扛菩薩;七月十五中元節,做粿燒紙鬼來接;八月中秋節,雞、鴨、月餅合家吃;九九重陽節,買把雪薯刮;十月十五做完冬,鄉間餈粑比豔[yā]蝶[tiá](意為漂亮);十一月冬至買狗殺;十二月蒸糕釀酒把春接。

寧化客家人觀音九吃蒗菇粿的習俗緣起何時?無從查考。老人們都說,這是替長年辛勤為農業勞作的耕牛吃草。

據傳,有次天宮集會,觀音菩薩出班奏道:「人間勞動耕作辛苦,請玉皇大帝派神牛下凡助民耕作。」玉帝準奏,降旨派神牛下凡。但神牛死也不願下凡,玉帝問何原因?神牛說:「人間心情難測,我下凡辛勤勞作倒也罷了,他們會把我宰殺烹食,因此,我不敢去。」觀音菩薩立即出班勸說:「人間正在修善,不會食你,假如你在凡間真會被宰殺烹食,我就替你吃草。」東海龍王也出來擔保。由於觀音和東海龍王兩人極力勸說,神牛隻好遵旨下凡。

神牛到了凡間,讓牛子牛孫供人使役,豈知終年辛苦還照樣被人宰殺烹食。神牛於是上告玉皇。觀音為了履行諾言,於每年二月十九日自己生日那天,採集蒗菇野草做成米粿,以實踐吃草諾言,逐漸成為寧化客家習俗。

相關焦點

  • 這個周末吃定三明:沙縣、寧化、永安的大食與小吃
    在「小吃王國」沙縣,本地人在吃什麼小吃?寧化的客家人,保持著怎樣的「客家祖地」飲食傳統?
  • 寧化客家·中元粿
    主婦們先要在自己家中點香燒紙祭祀一番,再去本房香廳,最後去全村祠堂,客家婦女們那一臉的虔誠,十分令人動容;口中一律念念有詞,囑咐祖先在地下安息放心,不要「回來」打擾活著的人,祈求祖先收到「錢」後要好好保佑一家老小身體健康,平平安安,完了還需雙手攏並,叩頭三鞠躬。這有板有眼的一舉一動,體現了客家人對祖先的一種無限尊崇和緬懷。
  • 【客家小吃】我們來討論下,寧化的這種粿叫蒗菇粿好?還是叫囡姑粿好?
    蒗菇粿是客家人巧用藥草製作食品的智慧結晶,它既是一種美食,又是一種藥膳,是不可多得的綠色食品。記者在城區農貿市場的一家店裡就看到了蒗菇粿的整個製作過程:從田野裡採摘好製作蒗菇粿的主要原料之一蒗菇(學名鼠麴草),是我縣當地常見的一種野菜。
  • 十個你必須知道的寧化客家問題,最後一個我們沒有答案(知道請留言).
    上世紀80年代,為弘揚和傳承客家文化,寧化縣政府出資,客家多賢鼎力贊助,在石壁興建了世界上第一座客家人的總家廟——客家公祠。如今,寧化石壁客家公祠是整個客家人的總家廟,每年都舉辦世界客家人的祭祖大典,每年都會有各個國家、地區的客家人組團前來寧化石壁客家祖地祭祖。因此,寧化石壁也被稱為客家祖地。(開封日報 嶽蔚敏 整理)
  • 三明各地最具特色的饞嘴小吃清單,快來為家鄉的小吃點call
    米包子米包子又叫「韭菜包」,是客家祖地寧化風味小吃中的特色食品。黃粿黃粿又名黃金粿、黃米粿,是寧化老區極富特色的傳統食物及客家特色小吃,傳統文化中吃黃粿表示本年的大豐收,象徵著安康、團圓、幸福,是饋送遠方親朋好友的佳品。
  • 客家美食--黃元米粿
    紹坤世家黃元米粿傳承人曾紹坤先生邀請《客家風》組合盧桑,黃小玲一起打造贛南客家美食文化---《打米粿》歷史久遠的傳承
  • 客家肉糕?客家肉糕!
    寧化縣「感恩父母,傳承孝道——獻給父母最美祝福語」徵集活動開始啦,那個有孝心又得大獎的人可能就是你    5月20日,寧化客家小吃培訓中心邀請製作福建名小吃肉糕的夏富財師傅講授小吃製作技術    培訓現場,學員們把豬五花肉煮爛去皮切成丁粒狀,然後放在鍋中炸出油,肉呈金黃色炸出香味時放冷後和地瓜粉、白豆腐泥、紅赤糖水、高湯、花生米、桔餅丁、紅棗丁、少許食鹽、再加少量油一起拌勻,最後用焯水的新鮮荷葉或芭蕉葉鋪底上沸水蒸櫃中蒸熟灑上炒熟的芝麻即可
  • 客家風|馬蘭頭米粿
    心靈手巧的客家婦女們,到了春分這個季節,便會三三兩兩或獨自一人提籃到野外採割馬蘭頭。她們手持剪子或小刀,挑選乾淨地段處莖葉鮮嫩的馬蘭頭,將上截割下,剔除雜質,一把一把地放入竹製菜籃中。待割滿擠緊一菜籃時,便心滿意足地打道回家。馬蘭頭可以炒成小菜下飯,吃不了那麼多的話,亦可以拿去市場上叫賣,換些零花錢。但許多家庭更喜歡將此菜拿來蒸米粿吃。
  • 三明最具特色的饞嘴小吃清單,請兜住口水!
    米包子米包子又叫「韭菜包」,是客家祖地寧化風味小吃中的特色食品。黃粿黃粿又名黃金粿、黃米粿,是寧化老區極富特色的傳統食物及客家特色小吃,傳統文化中吃黃粿表示本年的大豐收,象徵著安康、團圓、幸福,是饋送遠方親朋好友的佳品。
  • 客家小吃大全(建議轉發收藏)
    因為作成龜甲和壽桃的紅粄,是除夕清晨拜天公、祭祀祖先,以及取媳婦、作壽、廟會敬神等,供桌上常用的供品。兒時墟場上經常能見到的小吃,不知道還有多少人知道這道客家美食?筍粄,大埔客家小吃。勺子粉是寧化客家人的傳統小吃之一。
  • 縱橫丨「疫」改龍潭「鳥米粿」客家文化節過法
    曾為「東山五場」之首的龍潭寺乃客家人在成都的集聚地之一,因農耕歷史深厚,客家人歷來有「接春」、「交春」的傳統,自2018年始,客家後代集中的龍潭街道已連續三年於春分之際舉辦年度性客家文化盛會「鳥米粿」節。鳥米粿是將煮熟切碎的清明草與大米粉、糯米粉搓揉在一起,加上餡料用陳年玉米殼包裹蒸製而成的一道客家風味小吃,因客家話發音似「鳥米粿」得名。
  • 三明最具特色的饞嘴小吃清單【大田4樣】,請兜住口水!
    米包子米包子又叫「韭菜包」,是客家祖地寧化風味小吃中的特色食品。黃粿黃粿又名黃金粿、黃米粿,是寧化老區極富特色的傳統食物及客家特色小吃,傳統文化中吃黃粿表示本年的大豐收,象徵著安康、團圓、幸福,是饋送遠方親朋好友的佳品。
  • 【風展紅旗如畫】​寧化客家山歌與紅軍故事
    寧化客家山歌與紅軍故事寧化山川鍾靈毓秀,客家山歌聞名遐邇。千百年來,客家先民用心血、用智慧澆灌出客家山歌這一藝術奇葩。老百姓隨即就編了一首《朱德軍長來寧化》山歌,在城鄉四處傳唱:「日頭出來撒彩霞,朱德軍長來寧化;作惡土豪連夜走,窮苦人民笑哈哈。粗布軍裝八角帽,濃眉大眼嗓音高,朱德軍長好威武,好比慈航救星到。縣衙門前開大會,朱德軍長來哇(講)事,窮人好比的甘露,土豪劣紳面如灰。」1930年6月,寧化西南半縣農民武裝暴動,建立起了寧化縣紅色政權——寧化縣革命委員會。
  • 線上品味成華客家文化 第三屆龍潭「鳥米粿」客家文化節雲平臺正式...
    作為龍潭街道一年一度的品牌文化節慶活動——龍潭「鳥米粿」客家文化節,是龍潭客家人一年一度與春天的約定,更是成華乃至成都市民的一場文化盛會。去年在北湖舉辦的第二屆龍潭「鳥米粿」客家文化節,成為成都春天的一道靚麗風景。活動現場吸引了近5萬市民走進現場品嘗最地道的客家美食、看精彩的客家文化表演、親自體驗製作鳥米粿。
  • 玉湖捆粿:皮薄餡厚味鮮香
    (新鮮的捆粿香氣誘人,皮薄厚,極具風味。)  揭東區玉湖鎮有一種名為「捆粿」的特色小吃,這種小吃源於梅州豐順,屬客家風味小吃,客家地區則稱之為「捆粄」。由於其製作簡單、口味豐富、價錢實惠而受到了當地群眾的歡迎。
  • 寧化這種米在宋代曾是貢米!這些獨具創意的米食更是美味誘人
    寧化盛產大米,以量多質好著稱,尤其是「河龍米」有「貢米」之譽。薏米(寧化俗稱「米仁」)以「糯、甘、稠」遐邇聞名。有了質優味佳的「糧」原料,勤勞智慧的寧化客家人就能變魔術般地製作出各式各樣的鮮美米食,藝術般地呈現出席袋飯、米包子、黃粿、煎丸、餈粑、糯米酒釀等琳琅滿目的客家風味。
  • 客家美食'鳥米粿'——凝心聚力 傳遞溫暖
    2020年3 月3日晚,白蓮池街道獅子社區交流群中發布了一條 " 愛心募集,傳遞溫暖"為主題的招募消息,向廣大居民朋友募集製作 『鳥米粿』 的原材料。許多居民就通過微信、電話等方式,詢問捐贈時間、地點、是否需要志願者等等問題!
  • 河口小吃:燈盞粿與麻餈粿
    鍋鏟柄長,雙手撓鍋攪粿忙。 灶堂火候,濃漿水幹坯粿就。燈盞拱圓,餡料堆填燈盞沿。 天然碧綠,青玉粿坯雙手築。 碟形燈盞,千古青燈食粿軟。肉餡新鮮,五味香菇眾味兼。 蒸籠上火,大火蒸出青蓬稞。霄汽飛揚,筷子夾它嘴上嘗。
  • 總造價500多萬元的寧化客家王氏總祠
    主辦:寧化客家王氏宗親聯誼會地點:王審知文化廣場攝影:七重樹時間:2818年10月17日  王審知文化廣場坐落於寧化城關,佔地面積1194.6平方米,其中建有客家總祠和會館,項目工程建設歷時五年有餘,總造價500多萬元,她凝聚了全體宗親和所有籌建委員會成員的智慧和力量。落成典禮於2018年10月14日舉行,各地王氏宗親和嘉賓代表600人左右參加慶典活動。
  • 博白傳統小吃「落水狗」外形、味道為何與福建寧化燒賣無比相似?記者跨越千裡尋訪得到了這樣一個答案……
    玉州區廣恩村許氏族譜上的這首詩,同樣說明這一家族由福建省長汀縣遷徙而來。此外,玉林市圖書館收藏的容縣李氏宗譜、北流盧氏族譜、玉林林氏大族譜等,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曾有福建的蹤影,這是為什麼?在千裡之外的福建省寧化縣,一種叫「燒賣」的傳統小吃與博白縣傳統小吃「落水狗」的外形、味道無比相似——這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