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你必須知道的寧化客家問題,最後一個我們沒有答案(知道請留言).

2021-02-08 寧化如夢令文化

點擊上方藍色字可加關注

立足寧化,傳播天下

這裡是寧化如夢令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微信公眾號

  十個要說清楚的寧化客家問題,還有一個在等您的答案(請轉請收藏)
  

一 、寧化石壁為何被稱為客家祖地:
 
  寧化縣石壁村位於福建省寧化縣城西22公裡的地方,是客家人深厚文化的發源地。
  
  石壁客家人本是中原漢人,從東晉時期為了躲避戰亂和轉移發展,大批的漢人背井離鄉、舉家南遷,唐後期紛紛湧進寧化石壁,使寧化石壁成為客家的聚散中心。石壁是一個群山環抱的盆地,這裡樹林鬱鬱蔥蔥,有「玉屏」之稱。南遷的漢人在這個世外桃源繁衍、開拓進取、建家立業,與該地區的原著居民交往、發展、融合,創造出一種獨特的客家文化,有著獨特的魅力。
  
  上世紀80年代,為弘揚和傳承客家文化,寧化縣政府出資,客家多賢鼎力贊助,在石壁興建了世界上第一座客家人的總家廟——客家公祠。如今,寧化石壁客家公祠是整個客家人的總家廟,每年都舉辦世界客家人的祭祖大典,每年都會有各個國家、地區的客家人組團前來寧化石壁客家祖地祭祖。因此,寧化石壁也被稱為客家祖地。(開封日報 嶽蔚敏 整理)


二 、寧化客家辦是個什麼單位:

  
  寧化客家辦是寧化專門為客家事務而設置的正科級事業單位。這足以說明寧化對於客家工作的重視。客家辦,在整個三明市甚至全省是唯一的一個。此外,寧化還有客研會和客聯會,專門進行客家學術研究與客屬交流通聯工作。

三 、「客家二老」指的是誰?為什麼叫他們「客家二老」?

  
  指的是高齡的張恩庭與劉善群。兩位老人對開啟寧化的客家事業起到重要作用。張恩庭老人是副處領導,退休後致力於客家聯誼工作,卓有成效。劉善群老人曾任縣委辦主任,在客家學術研究方面深有建設,其電視小說《葛藤凹》被拍成電視劇《大南遷》。

四 、寧化有哪些客家文化景觀值得遊覽:

  世界客屬文化交流中心(上海世博會中國館設計師何鏡堂主持設計)(客家三館:客家聯誼館,客家族譜館,客家圖書館);客家美食文化城(福建首席建築設計師黃漢民主持設計);石壁客家祖地(被評為「三明市十大名片」之一);慈恩塔;客家文化長廊。除客家祖地要門票外,其餘均免費。

慈 恩 塔

五 、寧化客家出過哪些客家英才:

    
  遠有巫羅俊、羅令紀、伍正已、鄭文寶、張顯宗、李世熊、黃慎、雷鋐、伊秉綬等,近有郭沫若、邱曉華等。


六 、寧化客家有哪些習俗:

     
  寧化客家人婚嫁習俗有傳庚、過聘、行嫁與接親等。寧化清明節習俗有宗祠祭祀、「醮地」等。端午節「掛葛藤」。七夕節「七夕拜巧」活動。「中秋節」祭月祈求團圓的同時,還有對「扁擔神」的祭禮儀式。民間還保存有「高棚燈」、「舞鬼子」、「打青獅」等許多民俗活動。
  
  春節習俗多。掃塵灰(即大掃除)、釀米酒、醃製腊味、煎煎丸、做年糕、置辦各種年貨等。正月初一開始,就要陸續給長輩、親朋好友拜年。拜年時,主賓間一見面就互相說祝福語。主人將客人迎進屋後,先給客人端上一杯「桔餅茶」,並祝客人「大吉大利」,然後請客人喝酒。接待客人的酒通常是自家釀製的寧化酒釀,下酒菜除了自家醃製的各種腊味,還必須有一盤白斬土雞。如果客人輩分較高或比較尊貴,主人還會端上一碗雞腿,表示對客人的熱情與尊敬。另外小孩也有啃雞腿的待遇,而且還會收到長輩的壓歲紅包。


做 年 糕 

 

七、 寧化都有哪些客家美食:

    
  「八大碗」:雞、面、燕、肉,後續四道時鮮菜,最後甜湯散席。其雞為「白斬雞」,肉為「頓丟(大塊肉炆蘿蔔)」,而所謂「燕」,原指燕窩,由於此物名貴,在寧化這偏僻山區不易得,故客家人採用變通之法,代之以油炸幹熟豬皮,佐以筍絲、胡蘿蔔絲、肉絲、芹菜、香菇絲等合炒而成,其味鮮美脆嫩,其名高雅,成為一道寧化地方菜。



  
  生魚片。
  
  客家小吃:燒賣香、黃粿黃,勺子粉好吃要高湯。兜湯鮮、米包子亮,滷駝子咬開裡面燙。肉丸圓、伊府麵長,釀豆腐每塊四四方。燈盞糕熱、擂茶清涼,溫補多吃豬肝小腸湯。煎丸硬、餈粑軟,金錢粿看著就很爽。印盞糕白、南瓜餅黃,蛋餃的肉餡裡面藏。酥餃酥、糖丸子軟,蒸餃的口感韌性強。糖糕甜、裹包子鮮,中元粿形狀兩頭尖。大卷燙、松丸子松,春卷將餡裹在其中。粉皮用煮、淮山餅煎,蒗菇粿吃後滿口甜。煎包香、蛋皮軟,水晶白玉餃真好看。芝麻軟餅香噴噴,養顏多吃紅棗米仁湯。米凍好、卷蒸也妙,煮光餅要捨得加調料。米線充飢、醬兔下酒,泡豬腰大補腰不扭。



八、 寧化每年有什麼客家大型活動:

      
  每年10月中旬舉行石壁祖地祭祖大典,期間並舉行石壁論壇。端午舉行黃慎誕辰日活動。


 

九 、說幾句客家話來聽聽:

      
  「食唔窮,著唔窮,冇劃冇算才會窮」「早起三朝頂一天」、「不怕痴漢,就怕懶漢」、、「手勤腳勤,三餐吃飯不求人」、「少年不積錢,老來叫可憐」、「餐餐省一口,十天省一鬥」、「養畜不賺錢,回頭看看田」、「蕃薯喜歡人抓癢,越抓越癢越快長」、「家有萬貫,不如一算」、等等老婆唔討隨方便」、「討食也要繳子女讀書」、「人不讀書、有眼無珠」、「赤發不知勤學早,白頭方知讀書遲」、「山鷓鴣咕咕咕,唔讀書大蕃薯」、「星多天空亮,學多智慧廣」。

十、 為什麼雷、蘭、鍾姓等畲族群眾也是客家人?

      
  編輯沒答案,求助各位。


寧化如夢令文化

文化禮品 微信營銷 農特推介


長按二維碼 識別關注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內容更精彩!

相關焦點

  • 寧化客家·中元粿
    主婦們先要在自己家中點香燒紙祭祀一番,再去本房香廳,最後去全村祠堂,客家婦女們那一臉的虔誠,十分令人動容;口中一律念念有詞,囑咐祖先在地下安息放心,不要「回來」打擾活著的人,祈求祖先收到「錢」後要好好保佑一家老小身體健康,平平安安,完了還需雙手攏並,叩頭三鞠躬。這有板有眼的一舉一動,體現了客家人對祖先的一種無限尊崇和緬懷。
  • 【風展紅旗如畫】​寧化客家山歌與紅軍故事
    寧化客家山歌與紅軍故事寧化山川鍾靈毓秀,客家山歌聞名遐邇。千百年來,客家先民用心血、用智慧澆灌出客家山歌這一藝術奇葩。1930年1月11日,朱德率紅四軍一、三、四縱隊擊潰國民黨軍閥馬鴻興部後,解放寧化縣城。次日紅軍在縣衙門前召開千人群眾大會,朱德發表演講,號召廣大勞苦大眾起來參加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建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新社會。朱德軍長的講話像春風般吹散了廣大群眾頭上的烏雲,認識到只有跟共產黨走,參加紅軍才是窮人的出路。
  • 寧化客家小吃茸菇粿,上央視了!
    仲春,陽曆四月;閩西北客家祖地寧化一帶,延續著做茸菇粿的習俗。習俗源自傳統民俗——「春社」,春回大地之際,祭祀土地,祈願子孫興旺、福澤綿長。寧化二月觀音九,蒗菇粿餈家家有寧化客家節慶多,從農曆正月至十二月,每月均有傳統節慶。
  • 總造價500多萬元的寧化客家王氏總祠
    武平王氏宗親☞只要您姓王,請您先點擊本文標題上方的藍色字體「武平王氏宗親」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中華王氏家族大家庭,與各地宗親交流.這裡每天推送相關王氏信息
  • 遊客最想知道的十個跟團遊問題,答案都在這裡!
    今天,我們把跟團遊中遊客經常會問到,而且最想知道答案的一些問題整理出來,分享給每一位有跟團需求的遊客朋友。 1 不想吃團餐可以退餐費嗎?
  • 最後一周怎麼過?這21個問題你必須知道!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複習,度過又期待又煎熬的最後一周,學姐搜集了各位寶寶們近期的一些疑問,包含課程複習、背書技巧、考試答題、實務訓練、真題突破、考前心態、身體及睡眠等8個方面共21個問題,今天學姐就來跟大家一起聊一聊,最後一周,我們應該怎麼過!同時,我們還有驚喜福利放送哦!
  • 客家肉糕?客家肉糕!
    寧化縣「感恩父母,傳承孝道——獻給父母最美祝福語」徵集活動開始啦,那個有孝心又得大獎的人可能就是你    5月20日,寧化客家小吃培訓中心邀請製作福建名小吃肉糕的夏富財師傅講授小吃製作技術    培訓現場,學員們把豬五花肉煮爛去皮切成丁粒狀,然後放在鍋中炸出油,肉呈金黃色炸出香味時放冷後和地瓜粉、白豆腐泥、紅赤糖水、高湯、花生米、桔餅丁、紅棗丁、少許食鹽、再加少量油一起拌勻,最後用焯水的新鮮荷葉或芭蕉葉鋪底上沸水蒸櫃中蒸熟灑上炒熟的芝麻即可
  • 寧化這些客家年俗,你還在繼續遵守嗎?
    寧化石壁客家人過年習俗保留了不少周禮古風,較之海內、閩中的漢族年俗,各有異同。一些源自古代的客家年俗,隨著石壁族人外遷的足跡,遠播閩粵贛乃至海外,這就是現今港臺、東南亞許多客籍後裔過年,仍然通用石壁年俗的歷史原因。  我們且按時間順序,看一看石壁客家人的年俗。正月初一,全家早起,穿戴一新。
  • 博白傳統小吃「落水狗」外形、味道為何與福建寧化燒賣無比相似?記者跨越千裡尋訪得到了這樣一個答案……
    當天,我們在這裡就發現了有一種叫做「燒賣」的小吃,竟與博白縣的「落水狗」驚人相似——它的外形類似餃子,裡面是韭菜餡,不同的是「燒賣」皮是用地瓜粉做的,寧化縣客家工作辦公室主任張啟城說:「這或許是回望中原的一種方式,當年客家先祖到了這兒,想念家鄉的餃子,但是這裡沒有麵粉,他們就用芋仔和地瓜粉代替麵粉,做成餃子皮,裡面的餡兒主要還是韭菜餡。」
  • 寧化•慈恩寶塔
    推薦:寧化鬼節:吃中元粿宣傳客家文化,講好客家故事自古有「無塔不成州縣」之說,對於寧化人民來說,慈恩塔是唐宋時期客家先民輾轉南遷,把繁盛的中原文化帶入閩、粵、贛邊區的歷史見證。1998年,寧化人民自籌資金180餘萬元在城南山頭重建寶塔,2006年竣工並對外開放,成為寧化對外的一張名片和招牌。慈恩塔高52米,共七級,塔座內徑10米,屬八角形,每層四向開設拱門,仿唐代建築風格,取現代名塔精華,蔚為壯觀。
  • 方便麵的鼻祖竟在寧化!宅在家寧化美食搞起!
    相傳清朝年間,曾任惠州知府及揚州太守的著名書法家寧化人伊秉綬喜歡與文人宴遊唱和,他的府上常常賓客盈門,往往是一席又一席,家中廚師深感應接不暇。為此,伊秉綬想了一個辦法:他讓人將麵粉和雞蛋摻水和勻,擀成麵條,捲曲成團,晾乾後下油鍋炸至金黃色放起來,來客時只需取麵團,放入碗中,用開水一衝,再加入配料,便成了一碗香味撲鼻、柔滑可口的麵條,用來招待零星來客,極為方便。
  • 寧化這種米在宋代曾是貢米!這些獨具創意的米食更是美味誘人
    寧化盛產大米,以量多質好著稱,尤其是「河龍米」有「貢米」之譽。薏米(寧化俗稱「米仁」)以「糯、甘、稠」遐邇聞名。有了質優味佳的「糧」原料,勤勞智慧的寧化客家人就能變魔術般地製作出各式各樣的鮮美米食,藝術般地呈現出席袋飯、米包子、黃粿、煎丸、餈粑、糯米酒釀等琳琅滿目的客家風味。
  • 關於住房公積金繳納的十個問題,你知道嗎?
    關於住房公積金繳納的十個問題,你知道嗎?一般來說在城鎮工作,只要公司給你辦理了社保(俗稱的五險),那就應當給你辦理公積金繳存。03應該繳納公積金的職工範圍?包括在上述單位中工作,並由單位支付工資的各類人員(不包括外方及港、澳、臺人員),以及有工作崗位,但由於學習、病傷產假(六個月以內)等原因暫未工作,仍由單位支付工資的人員。
  • 常識是什麼(我們必須知道!)
    其實一個詞就足以概括他們的底層信仰——稍後為你揭開迷題。我們先來揣測一下大家的心理活動:我的朋友心中暗想:誰知道這神婆是不是真有超能力呀,萬一真有呢,你看我病都治好了。我的學生暗中算計:誰知道這專家是不是真的出題呀,萬一這貨出呢,你看我們學校上屆就出了狀元。
  • 「你必須要知道的客家人概況」
    本文最後一章將專門簡羅列。2 歷史客家人自秦朝至今在南方地區居住有兩千多年歷史的一個重要群體,是廣東本地的主要族群(廣府、客家、潮汕、粵西高涼、四邑、海陸豐、粵北少民等)之一,也是江西和福建本地的重要族群之一。廣東的幾大族群,都是混合同化了嶺南最早的原住居民百越諸族而最終形成的。
  • 這個周末吃定三明:沙縣、寧化、永安的大食與小吃
    寧化的客家人,保持著怎樣的「客家祖地」飲食傳統?「永安小吃」又是以哪幾種口味徵服饕客,躋身三明三大小吃行列,甚至在不少三明本地人心中,排名第一?這個周末,坐上動車吃定三明!插畫 by 施昱倩如果要找一個地方集中性地吃沙縣小吃,有兩個地方可選擇,一是濱河路,一是沙縣小吃文化城。
  • 想知道女人對你是否有感覺,問她這四個問題就知道答案,別不信!
    愛情,婚姻,交友,婚外戀,離婚是情感故事的集結地,請點擊右上角關注 。我們每天為您帶來歡樂,愉快的心情。網友傾訴,圖文無關,原創不易,抄襲必究有的時候我們看一個女人到底心裏面有沒有自己,對自己有沒有感覺的時候,問她4個問題就知道了。
  • 光陰福建 寧化人為何愛吃老鼠幹 餵蜜後直接放嘴裡嚼
    如寧化人嗜食老鼠幹,學術界認為這可能來源於畲族、瑤族及百越族先民的習俗。儘管是中原先進文化的代表,但客家人在閩粵贛落地後,不斷與土著的少數民族融合,文化上也不可避免帶有少數民族的印記。僅福建一省,武平、連城、長汀、上杭、永定等地,帶有「畲」字的地名就將近百處。寧化人好老鼠幹,這裡的老鼠實為吃穀物的田鼠。每年秋天一到,田地裡的田鼠有了穀物飽腹,大多長得膘肥體壯。
  • 寧化婚俗「三朝洗紅衫」,古代竟然為了驗新娘的...
    寧化客家婚俗—三朝洗紅衫結婚日起至第三天,謂「三朝」,新郎要陪同新娘回娘家洗「紅裙紅衫」。早飯後,男家要煎一鍋「擂茶」請鄰裡婦女吃。娘家此日須備辦幾桌酒席,主要請嫁女時幫過忙的親友族鄰,表示謝意,被請的不必送禮。
  • 尋味客家 | 客家的新年美食,挺有意思的
    客家的美食,時間上延續古早的漢族習俗,最早到女媧補天的傳說,空間上則各地就地取材,盡顯本地化物華天寶的同時,還有吉祥的儀式感。我們一說儀式感這個詞,就會覺著有些隆重,但是當你把儀式當成習慣,就像我們早上要刷牙、春節要團圓,回故鄉必然走那條道,過年必然敬祖公一樣自然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