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廣西體操,從李寧、莫慧蘭、王維儉、陳永妍到白雅雯、黃明淇、蘭星宇……一連串的名字大家都不會陌生。而廣西作為盛產體操人才的「大本營」,也為我國其他省市輸送了不少優秀人才,大家熟悉的浙江隊小花江鈺源、黃慧丹等,都來自廣西。本期光年探營來到了位於南寧的廣西體育局江南訓練基地,基地坐落於邕江南岸,是目前廣西男隊的訓練場地,廣西女隊則統一在桂林集中訓練。
雖然南寧此行無法看到廣西小花們的身影,不過一群遠道而來的小客人卻讓本次探營活動變得十分精彩。猜猜他們是誰?
原來,這支外訓隊伍來自臺灣,24位小選手利用暑假的時間在廣西隊體操館裡進行密集式訓練,揮灑汗水,以期進步。而這一外訓機會不是「隨緣」獲得的,他們都是在臺灣本土的比賽中拿到不錯成績,才得以入選專門的培養計劃,獲得集訓機會。
這群小隊員來自臺灣北中南各地,年齡則從小學五年級橫跨到高中二年級。他們當中不乏已經獲得青奧、世錦賽比賽資格的「小明星」,也有年級雖然還小,但已經展現潛力的運動員。
臺灣的運動員和我們不同,平常主要是在普通學校上學,放學後業餘時間練體操,所以需要兼顧課業。例如在三民國小,小選手平均一天能訓練的時間就是3-4.5小時,一周大約20小時左右,隨學歷增長訓練時間還有可能減少。因為制度等各類因素,整體而言臺灣的體操實力相較世界一線隊伍還有一定差距。儘管如此,小運動員的訓練態度絕對是不打折扣的。盛夏的南寧,體操館沒有冷氣,他們仍然練得刻苦。
此行遇到了我們的好朋友,臺灣新北市的蔡恆政教練。蔡老師是專業的裁判,也是資深的「體操迷」。此次外訓有四位女隊員是蔡老師的弟子。據介紹,她們平日訓練的新北市厚德國小體操館為臺灣少數可兼具一般訓練與舉辦大型體操比賽的場館,也是臺灣少數同時發展男女選手之訓練基地,目前選手主要分為3級別,小學生6-12歲共25位,初中生13-15歲共5位,高中生16-18歲共12位。
和我們業餘體校-省隊-國家隊的三層級制度不同,臺灣的教練常常需要一個人帶不同年齡段的選手訓練,甚至將運動員從啟蒙階段一直教到成年組比國際大賽,十分考驗教學功力。而且因為女教練的缺少,他們的男教練很多都是能教平衡木的「十項全能」教練。
蔡老師的弟子中最具代表性的選手為15歲的丁華恬,在去年臺灣的「全運會」上,以14歲年紀獲得全能第一名,為前8名選手中年紀最小。她也是在2017-2020新規則下,臺灣首位能在全能決賽中突破50分選手。同時在今年6月的選拔賽上以全能第一名成績獲得世錦賽參賽資格。
放一段丁妹妹的平衡木:
SR+SR180
騰身+大迴環180+分葉
FTY
此行鍵攝貓也撩了來自臺北市三民國小體操隊的小朋友。
鍵攝貓:三民是啥意思呀?
小朋友A:民主,民生,民……
小朋友B:民權~
鍵攝貓本來還想進一步問分別是什麼意思,但是欲言又止,因為他也還給歷史老師了
三民國小的體操隊成立迄今29年,在臺灣本土的比賽中常常大包大攬。據說三民的體操隊一年臺幣9999(特價?竟然不是1萬~),主要是雜費,食物衣服之類的,大頭費用公家兜底。小選手也有非常多的交流機會,除了今年上海、南寧的外訓,去年還去了北京、新加坡,明年計劃自費去美國!
三民此行帶隊的林祥威老師大家或許有印象,他曾經也是體操選手,託馬斯打得很6。2011深圳世大運的時候,上過CCTV5的專訪節目。
據小隊員告訴鍵攝貓,林教練長得帥(手動劃重點),然後脾氣也好,會說笑話,所以人緣超好。廣西隊的小隊員吃飯都一直叫他林教練,快走了,快走了~
林教練也是男女體操都教,男隊8個隊員目前有2個男教練協助,女隊9名隊員則只有他和一位舞蹈老師帶,也是開掛的「勞模」狀態。據林教練介紹,三民體操隊非常積極邀請引進大陸的高水平教練去指導教學,在努力為學生創造優質的學習平臺這方面花了很多心思,目前王雪和王之建兩位中國體操的前輩就在這個小學指導。
作為《翻滾吧男孩》系列電影的粉絲,鍵攝貓也沒有錯過撩公正國小的小朋友的機會。公正的帶隊教練王源宏老師還特意澄清,他不是《翻滾吧阿信》裡面的教練,也沒有黑道背景...
臺灣小盆友:「我們三個都是公正國小的…你知道公正國小嗎?」
鍵攝貓:「我知道啊,翻滾男孩/阿信就是在公正國小拍。」
大陸小盆友:「那個我也看過,就是阿信要拿金牌,拿不到就會被餵鱷魚……」
據說,廣西隊員在休息時會去串門,玩臺灣小朋友的,遊戲機(主機和掌機都有),進行友好熱烈的兩岸民間交流。
還有一批小女生則來自屏東縣,據梁宜鈴老師介紹,屏東縣立體操館為臺灣最南端的體操訓練中心,選手年齡為7-18歲。目前共有6位教練及38位隊員。過去10年曾拿下臺灣大小比賽無數獎牌,也是臺灣女子競技體操的重點培訓中心。
攝影師見證了廣西隊小男生「撩妹」的一幕~
梁老師說,廣西隊小男孩們堅忍不拔的精神、及活潑好動,都讓小女孩們特別印象深刻。
不能錯過的當然還有臺東的隊員,來自臺東大武國中的黃彥章就是傳說中的「七金王」。他是臺東縣臺坂國小董恆毅教練的學生。董教練是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他在偏鄉部落創立體操隊,用體操改變了很多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孩子的命運,不僅讓小隊員有機會走出部落,甚至讓他們走上亞運會、世錦賽的舞臺。
一段介紹臺坂體操隊的小片(剪輯自LiMA新聞世界第225集)
到大陸外訓有什麼意義呢?梁老師說,在不同的訓練場地訓練,能增進隊員的調試能力,觀摩廣西男隊的訓練模式,也是增廣見聞。蔡老師則表示,在這裡外訓有許多教練分享更正確的訓練方向,體會到基本能力的無限加強才是技術水平持續向上提升的最大保障。
臺灣的體操在歷史傳統積澱上沒有太多優勢,謀求發展走的是「開放路線」,採取策略包含引進外教、到各地外訓等,大陸的不少省隊也為他們提供了智慧和技術支持。目前中華臺北隊特別是男隊的實力有了不小的起色,湧現了以李智凱為代表的幾位單項實力突出的選手,甚至可能在即將到來的各類國際大賽上為隊伍創造歷史。但受限於隊伍整體人才厚度的不足,拔尖選手肩上承擔的任務就非常重。要實現體操項目整體的可持續發展,形成隊伍的集團優勢,還是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通過這幾天的探營,接觸到臺灣這麼多在基層默默耕耘的體操工作者,仍是感到由衷敬佩。相信有他們的付出和持續探索,體操在海峽對岸的發展前景仍然十分可期。祝南寧外訓平安順利,即將到來的亞運會&世錦賽也有好的成績。
當然,最後東道主廣西隊的小可愛們也不能忘了,一波帥照送上:
小朋友們繼續加油!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體操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