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卡地區的當地武裝哨所
近兩日,發生在亞歐交界的高加索地區爆發了一系列衝突與動蕩,兩個平日裡少有人關注的國家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因為一個更加鮮為人知的地區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後文簡稱納卡地區),爆發武裝衝突,隨著網絡媒體的發達很多真實的戰爭畫面被傳播到社交媒體上,讓遠離戰爭的國人,再一次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但是在看了很多家媒體的報導之後,卻發現鮮有能將事情的發展來龍去脈講清楚的,今天就給大家稍微科普一番亞阿兩國數十年,乃至整個高加索地區上百年的矛盾根源。
首先,我們要搞清一個地理概念,在中學地理課本上,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高加索山脈、裏海、黑海、以及土耳其海峽,而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兩國地處高加索山區,這裡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交匯的民族熔爐,西方歷史進入近現代以來,這裡曾被奧斯曼帝國、波斯薩法維王朝、沙皇俄國、英國、蘇聯等勢力先後統治或控制,由於歷史原因,當地宗教複雜,有伊斯蘭教、東正教、基督教,當然還有同樣信仰基督教,但卻單獨信仰「-神性」教派被其他三家宗教均視為異端的亞美尼亞人,而與亞美尼亞爆發衝突的亞塞拜然則是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國家。
亞美尼亞人當年在奧斯曼帝國統治下飽受宗教迫害,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亞美尼亞人協同沙皇俄國與奧斯曼作戰,曾遭到奧斯曼帝國的血腥鎮壓,亞美尼亞至今仍控訴土耳其當年對亞美尼亞人實施種族滅絕,一戰後隨著蘇聯建立,高加索地區大部分在一戰後獨立的國家成為蘇聯的加盟國,其中就包括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
高加索地區態勢圖
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亞美尼亞地處高加索中南部,西鄰土耳其、東鄰亞塞拜然,北部是喬治亞、南部接壤伊朗,而亞塞拜然則地區高加索東部,毗鄰裏海。當這兩國併入蘇聯之初,曾因為領土糾紛爆發衝突,後來在蘇聯當局幹預下,平息了動蕩,但是蘇聯在處理兩國領土問題時,有著自身的考慮。因為當時蘇聯希望擴張自身影響力,試圖拉攏土耳其,於便將地處亞美尼亞西南部緊鄰土耳其的納卡地區劃分給亞塞拜然,上文說了,亞塞拜然是穆斯林國家,而土耳其也是穆斯林國家,蘇聯最開始希望利用亞塞拜然這個加盟國與土耳其之間同為穆斯林的優勢,來影響土耳其的外交關係。
但是這便導致地處亞美尼亞西南部,並不與亞塞拜然接壤的納卡地區,成為了亞塞拜然的一塊飛地,更糟糕的是,那塊飛地內的絕大部分民族都是亞美尼亞人,因此亞塞拜然只能在這裡實行高度自治,在整個蘇聯時代納卡地區一直被亞塞拜然設為自治州,雖然當地有著強烈的分離主義傾向,而且得到蘇聯另一個加盟國亞美尼亞的公開支持,但是由於蘇聯的強大實力,納卡地區在蘇聯時代始終處於亞塞拜然的控制下。
但是,隨著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東劇變、蘇聯解體,失去了蘇聯政府的管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自治州在1988年宣布脫離亞塞拜然,到了1992年,在蘇聯解體後幾個月,已經獨立的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圍繞納卡地區爆發武裝衝突,衝突一直持續到1994年,亞阿兩國宣布停火,同時亞塞拜然幾乎失去了對納卡及其周邊地區的控制,僅在名義上屬於亞塞拜然,後來納卡地區宣布「獨立」自稱「阿爾察赫共和國」,但是該「共和國」並未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承認,國際社會依然默認納卡地區屬於亞塞拜然的自治州。
戰場上被擊毀的亞塞拜然坦克
此後亞阿國圍繞納卡地區每隔幾年就會爆發一輪衝突,此次衝突交火早在今年7月便已初露端倪,並時打時停持續至今,衝突反而愈演愈烈,死亡人數不斷攀升,亞阿兩國都進行了戰備動員,衝突甚至還牽扯出土耳其與俄羅斯之間的博弈。
上文說了,亞美尼亞歷史上與土耳其前身奧斯曼帝國有著血海深仇,而土耳其又與名義歸屬亞塞拜然實際獨立傾向亞美尼亞的納卡地區接壤,這自然給了土耳其介入亞阿衝突的好機會,亞塞拜然地處的高加索東部、裏海沿岸一直的盛產石油的「寶地」,土耳其與亞塞拜然之間有著能源上的戰略往來,無論的歷史淵源還是現實利益都促使土耳其堅定的幫助亞塞拜然打擊亞美尼亞,土耳其在此次衝突中,不僅向亞塞拜然提供無人機,更是直接派遣F-16進駐亞塞拜然,對亞美尼亞造成嚴重威脅。
當然,土耳其的巨大,必然會引來當地另一個巨頭俄羅斯的不滿,蘇聯解體之後,高加索地區的動亂一直長期困擾俄羅斯,但是亞美尼亞多年來一直是俄羅斯堅定的盟友,亞美尼亞境內還有俄羅斯的軍事基地,亞塞拜然一直聲稱俄羅斯暗中向亞美尼亞輸送軍事物資,一旦土耳其過度介入高加索衝突,必然會引起俄羅斯的反感,屆時土耳其將被迫在敘利亞、利比亞之外的第三處戰場上同俄羅斯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