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萬億元特別國債登上了微博熱搜。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赤字率擬按3.6%以上安排,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同時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這是特殊時期的特殊舉措。上述2萬億元全部轉給地方,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
小夥伴們都很關心,特別國債是什麼?為什麼要發行?怎麼發行?老百姓能買嗎?是否值得買?
什麼是特別國債?顧名思義,抗疫特別國債不是一般國債,而是為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由中央財政統一發行的特殊國債,是不計入財政赤字的。
這是特殊時期的特殊舉措。抗疫特別國債主要用於地方公共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抗疫相關支出。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特別國債是服務於特定政策、支持特定項目需要,具有用途特定、規模大、期限長、政策靈活等優勢。
「疫情之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財政政策必須要有力度。」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表示,發行抗疫特別國債,是特殊時期的特殊舉措,將有效拓展財政政策空間,積極對衝疫情影響。
為什麼要發行?通俗來說,財政收入下降,但支出變多,所以需要發行特別國債,彌補資金缺口。
財政部的數據顯示,受疫情衝擊、減稅降費等因素影響,今年1-4月財政收入同比大幅下降14.5%。財政部部長劉昆預計,今年地方財政減收增支8000億到9000億元。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楊志勇表示,今年以來,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快馬加鞭」,規模已超萬億元。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將進一步釋放積極信號。
「無論是發行抗疫特別國債,還是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都是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的重要體現,有助於穩定預期、提振信心、穩住經濟基本盤。」楊志勇說,下一步,要用好這些寶貴的「真金白銀」,充分發揮資金應有的效用。
1萬億元怎麼花?這筆錢很重要。
因為它要用來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包括支持減稅降費、減租降息、擴大消費和投資等。
而且,這筆錢的用法也有特別的要求。按照政府工作報告,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
也就是說,這1萬億元坐「直通車」全部轉給地方,中央一點不留,省裡也只做「過路財神」,企業和老百姓收到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
具體怎麼發行?根據《關於2019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0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抗疫特別國債發行規模為10000億元,發行期限以10年期為主,與中央國債統籌發行。抗疫特別國債利息由中央財政全額負擔,本金由中央財政償還3000億元,地方財政償還7000億元。
目前,具體的發行方式尚未明確,但是可以參考前兩次特別國債的發行方式。
第一次是在1998年,中國發行了2700億元的特別國債,面向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定向發行,所籌資金全部用於補充四家銀行的資本金。
第二次是在2007年,中國發行了1.55萬億元的特別國債,旨在給成立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籌措資本金,採用的是定向發行和公開發行相結合,其中0.2萬億元向社會公眾發行。
老百姓能買特別國債嗎?老百姓能不能買,就要看這次特別國債是否面向公眾公開發行。
如果是跟1998年那樣定向發行,那麼老百姓就不能買了。如果是像2007年那樣一部分向公眾發行,那麼老百姓就可以購買。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表示,預計會採取定向發行和公開發行相結合的方式,大部分要通過機構特別是金融機構認購來完成,一部分向社會公眾發行。畢竟這是抗疫特別國債,全國老百姓參與了抗疫的過程,購買抗疫特別國債也是一種愛國主義的表達方式。
溫彬表示,抗疫特別國債強調「抗疫」,發行對象和範圍預計應該是面向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尤其是對於公眾發行抗疫特別國債,有利於全國人民團結一心抗疫,凝聚戰勝疫情的信心和決心。
如果公開發行,值得買嗎?特別國債是否值得購買?趙錫軍分析,一般情況下,要考慮風險和收益率。從風險來看,國債是由中央政府發行,信用級別最高,沒有什麼風險;從收益來看,國債收益率也有優勢,還免徵利息所得稅,所以有較大的吸引力。再考慮抗疫等其他方面意義,吸引力會更高。
溫彬也認為,特別國債具有安全性和收益性相結合的特徵,收益率高於銀行存款利率,是無風險的最高級別的債券,對於投資者來說,購買國債不僅安全,而且有相對較好的收益。
「同時,目前的國債在二級市場的流動性也比較好,所以,從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來看,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購買特別國債也是一個不錯的投資。」溫彬說。
(原題為《1萬億元特別國債要來了!老百姓能買嗎?值得買嗎?》)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