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林,字氣浩,一九四九年生於湖南九嶷山下, 號九嶷山人。長期專心於中國畫學習與研究,其畫風雄渾激蕩蒼茫冷雋,用筆大膽灑脫,其筆下駿馬神妙絕倫,今人動容!深得國內外美術評論家和藝術家及收藏界的推崇。作品多次參加歷屆國內和國際性展覽,數千幅作品被國內外報刊發表和刊用,入選當代繪畫精英等名人合集辭書,曾在世界多國舉辦過畫展,講學,交流。被中國名人文化研究會譽為走向世界的百名畫家之一,被譽為我國傳統文化事業做出卓越貢獻的藝術家等榮譽。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甘肅省政府文史館館員,甘肅省書畫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書畫名家聯合會廣東分會副會長,廣州頤美雅美術館名譽館長等職。
浩氣牽魂天籟曲,追風攬月氣如虹 138x69cm
筆下生馬如披竹
——大林的畫藝畫風
文/楊少青
寧夏文史研究館原館長,國家一級作家,詩人
北宋李伯時於御廄觀馬,專心致志,不分晨昏,人慾與語,忽乎忘言。時人贊曰:「下筆生馬如披竹。」此等佳作,豈是偶得?中國山水畫家素有「不行萬裡,無以作畫」的優秀傳統,五代荊浩入太行寫松萬本,方有凌霜傲雪之姿;石濤踏遍群山,搜盡奇峰後,自許「漫將一硯梨花雨,潑溼黃山幾段雲。」徐悲鴻寫雄獅駿驥,畫稿積案,毛鬃風動,氣象萬千,其間歷程,甘苦自知。
大林是中國西部的畫馬大家,他筆下的神駿,或昂首嘶鳴,或風雪疾奔,或交頸相偎,或奮蹄馳騁,千姿百態,神形迥異。徜徉在萬裡山河之中,騰躍於崑崙祁連之峰。一幅幅美侖美奐,格調高雅,意境空闊的駿馬圖躍入眼帘,令人精神振奮,流連忘返,美不勝收。
挺拔千年依錚骨,壽終臥木變蛟龍 136x68cm
「宇宙的大美,根本源於它的秩序。社會的大美,同樣來源於社會的契約---秩序。藝術的大美,也離不開藝術的大限---秩序。一切失序的,便是毀滅著的如彗星,凋謝著的如殘荷,死亡著的如骸骨。藝術家有時也表現殘荷之美,那是對秩序的懷戀,它包含著蓄芳待來年的期盼,」這是大師對美學本源的深層闡釋,沒有一個藝術家能脫離這個框範而自立門戶。
驍騰有如此,萬裡可橫行 138x69cm
其實,「秩序的標誌是純粹,明確,簡捷。如狄拉克之物理公式,如克卜勒之天體學闡釋,如八大山人水墨畫之美奐,那都是天人合一的典範,這兒是天人本無二的至高境界,人類的睿智至此,也就是一種回歸。返璞歸真,復歸於樸,復歸於無極,復歸於嬰兒。」遵循這個美學範式,我們放眼劉大林的「馬邦」:那「紫燕超躍,骨騰神駿,氣耆三川,威凌八陣」的是《昭陵遺韻》;那雪中狂奔,疾如閃電,鬃毛烈烈,勢如破竹的是《風雪八駿》;那垂首覓食於青山綠水之間,神態一派安詳的是《春風八駿》;還有咆哮騰躍的《天馬行空》,穿雲破霧的《神馳》,軒昂奇偉的《雙雄》,一日千裡的《神駒》 等等,無不折射出畫家深厚的藝術功力與高邁的思想境界。
晉陽奮起六駿馬,蹴踏人海波濤紅 180x97cm
馬有靈性,且具龍之神韻和騏驥之風。大林潑墨傾盆,懸腕運斤,揮灑激情,力透紙背;再現一匹匹丰神俊朗,氣韻生動的駿馬。那鮮活的神態,流暢的曲線,高貴的氣質,美妙的動感,令人生發思古通今的無限遐想,湧動著綿綿不絕的創造欲和進取精神。站在東方美學的高度審視大林的繪畫作品,其藝術語言既有古典繪畫的高遠,沉雄和典雅,又不乏現代繪畫的深邃、蒼茫和大氣。他勤奮刻苦,博採眾長,臨池不輟,廢稿萬千,終於堂而皇之的走上中國畫壇,成為西部「馬邦馭手」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一畫馬大家。
山川漸漸蒙蒙色,曹野匆匆淡淡紗 84x77cm
《吟賞丹青》一書中有一段精彩的論述:「我認為中國畫是興奮的,是充滿激情的。在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裡,就貫穿著這樣的思維,這樣的精神追求,這樣一種心靈自由的創作情態。中國藝術家經常是把理智排除,以一種非理智的「即興偶得」的方式來進行藝術創作。這種傳統對我們來講,實在是一種哲學上的領悟和精神上的超越。「大師講的是藝術靈感。是藝術家們歷經萬千實踐後突然產生的頓悟。這種頓悟與東晉顧愷之所說的「遷想妙得」,南朝梁時劉勰所言的思理為妙,神與物遊「是一層意思。都是在興奮狀態下瞬間產生的靈感。
脫禍東奔壯氣摧,馬如飛電轂如雷 180x69cm
所以,傅抱石講:「成功的作品往往就在瞬間。」懷素好飲,他的經典作品多在酒後所得。故張旭贊曰「忽然絕叫三五聲,滿璧縱橫千萬字。」瞬間便是永恆。匠藝之分就在這裡,藝術的雅俗也在這裡。縱觀大林的創作裡程,蓋以世紀之交劃界。之前的作品具象真實,風格拙樸,潑墨偏重,線條細密,多有匠藝之氣,少許點睛之筆。新世紀以來。大林的畫藝突飛猛進,大有風聲雷動,呼嘯而來的氣勢。他筆下的駿馬,四蹄生風,疾如閃電,一種節奏輕快的旋律感和風姿綽約的動感交織在一起,奔湧而來,如大美驟瀉,潮起潮落。尤其近五年內,他的畫風注入了精神,他的技法側重了寫意,他的馬群「妙在似與不似之間。」似乎插上了翅膀,貫注了人性,在騰躍馳騁的地平線上,躍入眼帘的是靈動的骨感和優美的曲線組合的高貴而大氣的駿驥神韻。如《斯須九重真龍出》、《馬到成功》、《萬裡順風圖》等一幅幅絕妙無比的精品力作,給我們以視覺享受與精神啟迪。
君不見穆王八駿遊天路,跡遍寰宇尚無度 180x97cm
劉禹錫曾為從藝者立論:「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大林的畫藝畫風歷經千辛萬苦,曾在廢稿如山,進退維谷的困境中徘徊蹉跎,躑躅前行。終于晴日洞開,在一次次的靈光閃現中進入了妙不可言的精神境界,抵達了一個心靈自由馳騁的創作天地。他似一朵櫛風沐雨的向日葵,吐納天地間凜然正氣,笑迎世俗中八面來風。而劉大林畢竟是劉大林,無論成敗毀譽,他的馬都是中國畫壇上的一道風景;無論前景明暗,他都會保持著蓬勃旺盛的向日葵精神:
素性不肯戀閣臺,死生原上任天裁;
晨吞暮納凜然氣,狂舞西風八面開。
這便是我眼中的劉大林!
是為序。
甲午年孟春於銀川寓所
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 180x97cm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68x68cm
鐵幹錚錚書傲骨,虯枝舉臂破蒼穹 138x69cm
抖落黃沙追日月,迎擊苦雨抗霜風 180x90cm
舉身憩蓬壺,濯足弄滄海 138x69cm
蒼龍遙逐日,紫燕迵追風 180x98cm
長城北繞千秋塞,大夏西開萬裡天 138x69cm
扶桑升朝暉,蒼蒼露未晞 180x97cm
暮色溪山遠,煙林一兩家 138x69cm
萬裡莽原起秋色,塞山朔雲橫高天 69x180cm
荏苒歲雲暮,空山朝夕陰 138x69cm
千載駝鈴成史記,獨留餘音隱叮咚 138x69cm
西行徵蓬出漢塞,駝鈴響徹戈壁灘 69x180cm
丹崖翠壑杳難通,閒雲碧水皆不同 138x69cm
遠山澄碧霧,障霞隱半紅 138x69cm
漢家此去三千裡,青冢常無草木煙 138x69cm
北風凋白草,插羽破天驕 69x20cm
橫行負勇氣,胡馬敢當先 138x69cm
胡馬清嘶邊草綠,苜蓿秋深煙雨寒 138x69cm
朔雲橫高天,將行九州野 138x69cm
渥窪龍種雪霜同,毛骨天生膽氣豪 138x69cm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68x6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