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郭震老人向小編曝料說,在烏石山道山觀內,發現了先祖郭柏蒼(1815~1890年)所立的石碑。
▲烏石山簡稱烏山,又稱道山,古石碑是在烏石山道山觀內發現的
據郭柏蒼所撰《烏石山志》記載,烏山上曾有祀媽祖的天后宮,郭柏蒼在重建天后宮旁又新建了一座三仙樓,祀漢何氏九仙、梁仙人王霸、唐詩人周樸。昨日,小編跟隨郭震老人前往烏山探碑。
郭震老人是郭柏蒼的後人,郭家在福州是望族,在清代曾有「五子登科」的傳奇。
▲三坊七巷郭柏蔭故居,郭柏蔭為郭柏蒼的哥哥
郭柏蒼雖得科名,但無心仕途,好學不倦遂成博物學家,郭柏蒼對於福州水利建設和研究有其突出貢獻,此外,他還收集閩臺兩地物產,編著《閩產錄異》,收錄了1000多種植物。
▲郭柏蒼《閩產錄異》
他的博物學著作《海錯百一錄》,曾被鄭振鐸先生大為讚賞;晚年撰寫了《金魚經》,最為大眾熟知的便是《烏石山志》,系統介紹了烏石山的自然風貌、人文事跡、神話傳說等。此外,他熱心地方公益文化事業,曾在福州烏石山修建學校,在福州西湖興修李綱祠堂。
▲烏石山位於三坊七巷旁,隱藏在鬧市中少有人知@來源:網絡
郭震是接到好友林思民先生的電話才知道石碑之事,林思民對福州碑文頗為熟悉,在道山觀因看到的是斷碑,從碑文看他覺得眼熟,拿《烏石山志》一對照,果然是郭柏蒼所寫。
斷碑是在烏山道山觀廊道上發現的,郭震老人邀請來方傑、林杉、陳供等閩都文化志願者們前來幫忙,還有拓碑文的趙可梁老師,洗去斷碑上的積土後,碑文逐漸清晰地呈現出來:正面是《重建福州烏石山天后宮碑記》,背面刻《福州烏石山新建三仙樓碑記》。
▲石碑被堆放在道山觀內
▲碑文
這塊碑是用材質密實的上好青石所制,碑文之隸書書寫工整、漂亮,但只存碑的上半段,文為郭柏蒼撰確定無疑,但沒了落款,無法判斷字為何人所寫,終成憾事。
按碑文所述:「自光緒三年興工,至七年工竣,其間籌款者半,庀材者半,易泥座以石,易木欄以石。凡麗於地者,皆易以石,使山氣不得上蒸。」
郭震介紹說,光緒三年是1877年,當時郭柏蒼已63歲,他花了五年時光,精雕細鑿,將原先糟朽了的木構建用石材替換,之後又在旁邊新建了三仙樓。方傑老師也提到:當時的天后宮和三仙樓所在的位置是烏石山鄰霄臺下方,如今已成了烏山路。
▲福州烏山路
天后宮祀媽祖,那麼三仙樓祀的是何方神仙?
郭震說,「按碑記中所說:『祀漢何氏九仙、梁仙人王霸、唐詩人周樸』。」郭柏蒼如是說:「閩為神誕降之邦,郡邑市鎮,廟祀幾遍。」
何氏九仙是傳說中的九位神仙,在於山修煉,因此於山原先叫作九仙山。傳說中莆田仙遊,就因九仙遊到那裡,在九鯉湖結廬而居,煉丹治藥,教益百姓。
▲於山九仙觀坐落於福州於山東面,現在主要供奉觀音大士、漢代何氏九仙、王天君、三清尊神(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玉皇上帝、鬥姥元君等。@來源:黃檗文化促進會
王霸是福州城外怡山的一名道士,生活在南朝蕭梁時期。相傳他曾在怡山結壇修道,最後得道飛升。唐代福建觀察使李若初曾在廟宇中塑了四尊神像,供奉福州古代四位仙人,王霸是其中一位。
▲相傳南北朝時煉丹士王霸於福州怡山的西禪寺「煉丹成藥,點石為丹」。@來源: 牧羊博士說旅行
那麼周樸呢?郭震介紹說,周樸是唐代福州一介布衣,卻也是個詩人,隱居烏石山,寄食寺廟中當居士,常與山僧釣叟相往還。《閩都別記》開篇第一章就是「周太樸幻入雙峰夢」。
還有關於周樸寫詩的一個故事:周樸在郊外遇一樵夫,忽然他抓住那人背著的柴,大聲說:「我得到了,我得到了!」那樵夫嚇得丟下柴逃了。原來周樸「得」的是兩句好詩:「子孫何處閒為客,松柏被人伐作薪。」
據記載,唐末黃巢到福州,欲請他出山,周樸卻說:我為處士,尚不仕天子,安能從賊?於是被黃巢所殺。郭震說,「先祖郭柏蒼特別景仰周樸的為人與其詩作,早年出的書裡就有一本《周太樸詩》。」
「郭柏蒼重建烏石山天后宮,新建三仙樓,是深曉為百姓構築信仰與朝拜之平臺的重要性。百姓需要何氏九仙的美好神話來裝點生活;需要王霸這樣忠勇全才的英雄作為膜拜的對象;更需要像周樸這樣耿直的布衣作為楷模。故他在垂老之年,不遺餘力地修復了烏石山的天后宮與新建三仙樓。」
郭柏蒼是閩都文化的重要人物,
郭柏蒼所立的石碑提供了諸多文化信息,
感興趣的朋友可前往烏山道山觀內一探究竟!
文字:宋暉 吳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