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樓烏山發現清代古石碑,記錄了光緒年間福州......

2021-02-18 鼓樓旅遊

幾天前,郭震老人向小編曝料說,在烏石山道山觀內,發現了先祖郭柏蒼(1815~1890年)所立的石碑。

▲烏石山簡稱烏山,又稱道山,古石碑是在烏石山道山觀內發現的

據郭柏蒼所撰《烏石山志》記載,烏山上曾有祀媽祖的天后宮,郭柏蒼在重建天后宮旁又新建了一座三仙樓,祀漢何氏九仙、梁仙人王霸、唐詩人周樸。昨日,小編跟隨郭震老人前往烏山探碑。

  

郭震老人是郭柏蒼的後人,郭家在福州是望族,在清代曾有「五子登科」的傳奇。

▲三坊七巷郭柏蔭故居,郭柏蔭為郭柏蒼的哥哥

郭柏蒼雖得科名,但無心仕途,好學不倦遂成博物學家,郭柏蒼對於福州水利建設和研究有其突出貢獻,此外,他還收集閩臺兩地物產,編著《閩產錄異》,收錄了1000多種植物。

▲郭柏蒼《閩產錄異》

他的博物學著作《海錯百一錄》,曾被鄭振鐸先生大為讚賞;晚年撰寫了《金魚經》,最為大眾熟知的便是《烏石山志》,系統介紹了烏石山的自然風貌、人文事跡、神話傳說等。此外,他熱心地方公益文化事業,曾在福州烏石山修建學校,在福州西湖興修李綱祠堂。

▲烏石山位於三坊七巷旁,隱藏在鬧市中少有人知@來源:網絡

郭震是接到好友林思民先生的電話才知道石碑之事,林思民對福州碑文頗為熟悉,在道山觀因看到的是斷碑,從碑文看他覺得眼熟,拿《烏石山志》一對照,果然是郭柏蒼所寫。

    

斷碑是在烏山道山觀廊道上發現的,郭震老人邀請來方傑、林杉、陳供等閩都文化志願者們前來幫忙,還有拓碑文的趙可梁老師,洗去斷碑上的積土後,碑文逐漸清晰地呈現出來:正面是《重建福州烏石山天后宮碑記》,背面刻《福州烏石山新建三仙樓碑記》。

▲石碑被堆放在道山觀內

▲碑文

這塊碑是用材質密實的上好青石所制,碑文之隸書書寫工整、漂亮,但只存碑的上半段,文為郭柏蒼撰確定無疑,但沒了落款,無法判斷字為何人所寫,終成憾事。

按碑文所述:「自光緒三年興工,至七年工竣,其間籌款者半,庀材者半,易泥座以石,易木欄以石。凡麗於地者,皆易以石,使山氣不得上蒸。」

郭震介紹說,光緒三年是1877年,當時郭柏蒼已63歲,他花了五年時光,精雕細鑿,將原先糟朽了的木構建用石材替換,之後又在旁邊新建了三仙樓。方傑老師也提到:當時的天后宮和三仙樓所在的位置是烏石山鄰霄臺下方,如今已成了烏山路。

▲福州烏山路

    

天后宮祀媽祖,那麼三仙樓祀的是何方神仙?

郭震說,「按碑記中所說:『祀漢何氏九仙、梁仙人王霸、唐詩人周樸』。」郭柏蒼如是說:「閩為神誕降之邦,郡邑市鎮,廟祀幾遍。」

何氏九仙是傳說中的九位神仙,在於山修煉,因此於山原先叫作九仙山。傳說中莆田仙遊,就因九仙遊到那裡,在九鯉湖結廬而居,煉丹治藥,教益百姓。

▲於山九仙觀坐落於福州於山東面,現在主要供奉觀音大士、漢代何氏九仙、王天君、三清尊神(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玉皇上帝、鬥姥元君等。@來源:黃檗文化促進會

王霸是福州城外怡山的一名道士,生活在南朝蕭梁時期。相傳他曾在怡山結壇修道,最後得道飛升。唐代福建觀察使李若初曾在廟宇中塑了四尊神像,供奉福州古代四位仙人,王霸是其中一位。

▲相傳南北朝時煉丹士王霸於福州怡山的西禪寺「煉丹成藥,點石為丹」。@來源: 牧羊博士說旅行

那麼周樸呢?郭震介紹說,周樸是唐代福州一介布衣,卻也是個詩人,隱居烏石山,寄食寺廟中當居士,常與山僧釣叟相往還。《閩都別記》開篇第一章就是「周太樸幻入雙峰夢」。

還有關於周樸寫詩的一個故事:周樸在郊外遇一樵夫,忽然他抓住那人背著的柴,大聲說:「我得到了,我得到了!」那樵夫嚇得丟下柴逃了。原來周樸「得」的是兩句好詩:「子孫何處閒為客,松柏被人伐作薪。」

據記載,唐末黃巢到福州,欲請他出山,周樸卻說:我為處士,尚不仕天子,安能從賊?於是被黃巢所殺。郭震說,「先祖郭柏蒼特別景仰周樸的為人與其詩作,早年出的書裡就有一本《周太樸詩》。」

「郭柏蒼重建烏石山天后宮,新建三仙樓,是深曉為百姓構築信仰與朝拜之平臺的重要性。百姓需要何氏九仙的美好神話來裝點生活;需要王霸這樣忠勇全才的英雄作為膜拜的對象;更需要像周樸這樣耿直的布衣作為楷模。故他在垂老之年,不遺餘力地修復了烏石山的天后宮與新建三仙樓。」

郭柏蒼是閩都文化的重要人物,

郭柏蒼所立的石碑提供了諸多文化信息,

感興趣的朋友可前往烏山道山觀內一探究竟!

文字:宋暉 吳臻

圖片:以上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若侵權,請在30日內與本公眾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相關焦點

  • 《鄉愁裡的福州》之烏山上的琉球往事,了解福州和衝繩的「一衣帶水 福曜攸從」,
    他說,這句話出自清代李楘為李鼎元《南臺祖帳圖》題詩,意為「中琉之間一水之隔,福氣與光芒隨著流水緩緩而來」。本篇特別介紹冊封琉球副使李鼎元出使琉球前,在福州發生的故事。因為明清兩朝出使琉球的使者幾乎都會踏足烏山,並在烏山上宴飲。清朝乾隆年間的一位冊封使則在烏山上遇到了一位想去琉球的高僧。這位冊封使就是內閣中書舍人李鼎元。 李鼎元於嘉慶四年(1799年)被冊封為冊封琉球副使。第二年正月二十九日壬午,琉球遣正議大夫梁煥到福州恭迎琉球冊封正使趙文楷(五世孫書法家趙樸初)和副使李鼎元。
  • 山西晉城發現清光緒年間「特快專遞」信封(圖)
    山西晉城發現清光緒年間「特快專遞」信封(圖) 2015-01-15 10:44:05來源:山西晚報作者:責任編輯:葉攀 信封背面  近日,晉城一收藏愛好者發現一枚清光緒五年的「日行八百裡」官方郵遞的信封。經研究發現,此信封承載的文化信息,在國內館藏文物中郵遞特急尚屬先例。
  • 3分鐘,了解福州南門兜和鼓樓前的前世今生,看完漲知識
    福州市中心的南門兜,是五代後梁開平元年(907年) 閩王王審知擴建羅城的產物.他把羅城南端從安泰橋的利涉門擴至今日的南門兜,北端延至屏山東麓,這樣,烏山、 於山便被圍進城牆之內,原有羅城夾在中間,福州城的俯瞰遂呈滿月狀.
  • 鼓樓旅遊|烏山三大古亭應該怎麼遊?這些可能是你不知道的
    今天我們來說說黎公亭位於道山亭西側,為紀念明朝嘉靖年間的抗倭名將黎鵬舉而建。黎鵬舉,字衝霄,祖籍安徽合肥,至黎鵬舉時,黎氏移居福建已6代。從此福州人民得以安居樂業。戰役勝利後,福州官紳在烏山神光寺設宴祝捷,歡送黎鵬舉移守福寧州。其時對黎鵬舉的評價是:「海枯石爛,惟將軍壽無疆。烏山,郡之護山也,嵯峨磊落,與將軍名俱永矣!故銘而勒之。」1957年,在當年黎鵬舉登高觀海之處興建黎公亭,在漫長的歲月中,原先的建築木構件嚴重破損,後人將亭子的木頭美人靠改為水磨石美人靠,將原鋪地的方磚改為水磨石。
  • 大美福州,魅力榕城,福州畫院迎春書法網絡展(二)
    烏石山      福州自古別稱「三山」。烏山是三山之一,為道教勝地,山頂有呂洞賓的道場。經改造,烏山景區已和三坊七巷景區連成一片,成為福州市鼓樓區最重要的接待景點。相傳漢代何氏九仙於重陽節登烏山攬勝,引弓射烏,故又稱「射烏山」。唐天寶八年(749年),唐玄宗敕名為「閩山」。宋代熙寧年間,郡守程師孟又以此山可與道家蓬萊、方丈、瀛洲相比,便改其名為「道山」。另外,福建省氣象臺在烏山設有國家基準氣象站,海拔高達84米。
  • 福州又添一公園,月底開放,地址就在……
    >本月底就將開放咯距今500多年的明朝弘治年間,為了防範海寇侵擾,長樂古城牆開始修築,「廣袤僅裡許」,因為城小,而被稱作「珠城」。去年4月底,在長樂吳航街道東門兜區域徵遷過程中,建設路上發現一段古城牆,經過一年多的保護髮掘,近135米的城牆遺址重見天日,這也是福州地區保存最為完整的明城牆之一。海都記者從福州市相關部門了解到,目前建設路古城牆遺址保護展示方案已出爐,明城牆地塊建成遺址公園,將於月底開放。
  • 汝州訪古 汝州紙坊鎮發現清代名人丁浩墓墓表
    汝州訪古 汝州紙坊鎮發現清代名人丁浩墓墓表劉孟博/文丁浩,晚清河南汝州直隸州寶豐縣人,為寶豐縣清代僅有的八名進士之一,工詩詞、善書法在查閱歷朝清帝實錄、光緒《廣州府志》、光緒《寶豐縣誌》、光緒《直隸汝州全志》、民國《隴西李氏家譜》、1996版《寶豐縣誌》等資料後,結合丁浩後人丁超眾老師的整理材料,對丁浩的情況有了大概的了解。值得一提的是,寶豐縣丁浩後人丁超眾老師,近些年一直積極致力丁浩相關史料的整理研究,成果斐然。
  • 和平古鎮發現「御茶園」石碑
    近日,在邵武市和平古鎮西北部的坪上村,發現一塊清康熙五十八年間豎立的題額為「龍橋記」的石碑。石碑高約1.5米,上方橫刻「龍橋記」三個楷體大字,整個碑文陰刻300餘楷體繁體字,碑左上角有缺失,字跡清晰可辨。
  • 五福亭、古瓷窯址……竟在飛鸞嶺古道
    1955年發現龍窯一,始盛於宋,主燒黑瓷、青瓷。碗盤為大宗,尤以盞多,唯胎白、壁薄、體輕、足糙,與建窯相媲而有別。飛鸞茶盞,失傳千年,因建盞而遜。」2001年9月,福建省考古隊對福鼎太姥山國興寺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了大量古陶瓷殘片,其中就有飛鸞窯燒制的茶具。
  • 烏山有三十六奇五十五景,你知道嗎?
  • 何氏九仙信仰略考2·福州於山九仙觀
    明代永樂年間(1403~1424年)三寶太監鄭和,正統年間(1436~1449年)內使柴山、布政司周頤,成化十八年(1482年)鎮守太監陳道復等,都曾重建。成化十一年(1475年)之後,黃仲昭(1435-1508)曾在九仙觀內修纂《八閩通志》,為第一部福建省志。清代康熙年間(1662~1722年)重修,乾隆年間(1736-1795)建觀音大士殿。
  • 河北發現光緒年間翰林考卷
    河北省永年縣(區)龍泉村村民趙毓志等人在編纂《龍泉村志》搜集史料時,在村中發現了一本清朝光緒年間庚寅年(1890年)時本村人孟慶榮參加翰林考試時的朝考試卷,真實地記載了清朝科舉制度的一個歷史層面。在這個人人都要考試的時代,你是不是見到試卷就會頭大呢?那麼古代的試卷又長啥樣兒呢?
  • 2020年4月福州鳥類重要記錄
    根據收集的信息,2020年04月福州地區發現的重要記錄如下:1、2020年3-4月烏山公園首次記錄到的遷徙過境候鳥時間如下:3月18日北灰鶲(Asian Brown Flycatcher)、3月23日黃眉姬鶲(Narcissus Flycatcher)、3月30日
  • 孝昌深山有座清代石板橋
    楚天都市報9月21日訊(記者陳詠 通訊員宋俊初 韓紹 劉萍)孝昌縣周巷鎮燎燃村河邊灣的村南口,有一座至今保存完好、橋面平整的清代古石板橋——萬壽橋。橋上車轍很深,橋邊碑文記載,該橋建於清光緒三十四年,是迄今為止,孝昌境內發現保存最完好的古石板橋之一。
  • Read一周丨杭州石碑知多少:他把杭州的古石碑都跑了一遍
    工作每到一個地方就四處搜羅古代石碑,其中《漢祀三公碑》《敦煌長史武君之碑》都是漢代石碑。59歲去世後,被運回家鄉,安葬在西馬塍(今武林門外)。黃易是一個小公務員,同時也是一位金石家。金石學指的是研究古代青銅器、石碑的學科,是「古代的考古學」。這一學科最早是北宋歐陽修開創的,他收藏了很多金石器物。北宋末的趙明誠(李清照丈夫)也是著名的金石學家。
  • 正定開元寺鐘樓與山西大同鼓樓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絕代芳華人,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正定開元寺鐘樓與山西大同鼓樓。河北正定開元寺鐘樓正定開元寺鐘樓坐落在河北省正定市大十字街的開元寺內。正定開元寺的建築布局和鐘樓建築均保持著唐代特點,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深受專家和學者們的青睞。1988年,國務院把正定開元寺鐘樓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福建福州:20年間 推動實現「數字蝶變」
    原標題:福建福州:20年間 推動實現「數字蝶變」央廣網福州10月10日消息(記者萬存靈通訊員福州日報記者林瑞琪)今年,是數字福建建設20周年。接診醫生還可以通過福州市區域網際網路醫院平臺,查看病人三個月內在福州市所有醫院的看病記錄更精準診療。不僅如此,在線下,VR智能導診、刷臉掛號等就醫場景正逐漸成為福市民就診的新常態。購物更暢快了。把臉對準屏幕,輸入手機號,點擊確認,10秒搞定付款!無需拿錢包,無需掏手機,在東百中心和三坊七巷,市民吳月雲體驗了一把刷臉支付,為之連連點讚。
  • 村裡修廣場 挖出190歲石碑
    壽光市紀臺鎮齊家莊村在修建文體廣場時,挖出一塊清代的古石碑。12月9日,記者採訪獲悉,這塊石碑立於清道光十年(1830年),記載著道光年間齊家莊村人捐款重建觀音廟的事跡,距今已有190年歷史。石碑出土時是碎塊,部分被當做普通石塊扔掉,有心人見石塊上有字,又將石塊找回拼接好。據了解,這塊石碑對於研究當地村史、傳播村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 在臨朐新發現了一個石碑,還與一個井泉有關
    在臨朐新發現了一個石碑,還與一個井泉有關。昨天,與朋友一起前往臨朐縣寺頭鎮的楊家泉村,在這裡發現了一個帶碑帽的石碑,原先以為這是一個墓碑。石碑旁邊有個柴垛,有文字的一面埋藏在了柴火垛裡,好不容易才弄出一條縫隙,看清楚碑文。原來這是個契碑,說的是附近的地與東面的這個井泉的產權問題。該碑修建於光緒年間,距今有一百多年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