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數學教師教學反思的主要問題

2020-12-23 無痕的數學課堂

《真問題驅動的教學反思》是劉曉萍老師於2017年出版的一本關於小學數學教學反思的專著。這本書是劉老師近10年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研究和小學數學教師培訓的成果結晶,書中的案例都是小學數學教學或者針對小學數學教師的。這本書共分為4章。第1章分析了一線小學數學教師教學反思的現狀,指出了教師在做教學反思時存在的問題。第2章和第3章分別是案例式教學反思和課例式教學反思。第4章是在深度教學反思中實現專業成長。劉老師在前言中提到:教師的反思不是單靠講,看就能學會的,就像「在遊泳中學會遊泳」一樣,還需要教師親自去做、去寫,「反思不是一種能夠被簡單的包裝起來供教師運用的技術,而是一種面對問題和反映問題的主人翁方式」(杜威語)。做教學反思需要我們善於觀察,善於思考,適應「煩惱」,適應經常「不懂」的狀況,對不確定性有很大的包容心,需要全身心的投入,投入時間、投入智慧、投入感情,需要我們身體力行。

今天與大家分享的是第1章中的關於「」一線數學教師教學反思的主要問題」。文中,劉老師提到了這樣幾個問題:一線數學教師教學反的狀況究竟是怎樣的?存在什麼樣的問題?究竟什麼是教學反思?要求教師寫教學反思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教學反思的價值是什麼?做什麼樣的教學反思對一線教師才有價值。劉老師通過追根溯源的方式詳細搜索查閱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關於「教學反思」這一詞條。搜索到「反思」或者「教師」作為主題,並且以「教學反思」或者「反思」作為篇名,且以「反思」和「教學」作為關鍵詞的文獻有347篇,並按照發表年度對論文發表的篇數進行了統計,做了可視化的結果呈現。並通過對2011——2015年收集到的140篇小學數學教師教學反思初稿進行分析,按照教學反思的內容維度劃分,將其歸納為以下三種類型。

一、總結思過型。

此類教學反思主要是在教學之後總結教學的特色和不足,而不論是特色還是不足都僅來自授課教師的個人主觀想法,「特色」往往比較寬泛,一般教師上課都會如此設計,如使用多媒體手段,以遊戲為主線等。「不足」也並不是針對此節課而言,而是在日常教學中普遍存在,如「課堂練習鞏固較少」,「練習的層次性不夠」,「對學生的關注不夠」等等,往往在不足之後,暫時沒有行為的跟進及如何針對不足進行教學改進,而是用「口號」式的語言表決心。

二、理念標籤型。

教師在進行教學反思時的確是圍繞具體的教學內容展開對教學展開思考的,並且在教學反思中還會提及一些「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念。教師嘗試結合新課程提出的理念來分析教學,但是理念僅僅停留在「標籤」階段,並未能在具體的教學中真的落實理念,並沒有真正理解「理念」的內涵。

三、行為描述、感想抒髮型。

此類教學反思和「總結思過型」的教學反思相比,教師在反思時能夠已經能夠有意識地去對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為或者學生的課堂教學行為進行描述了,能夠用課堂教學片段實錄的方式記錄課堂上發生的小事件,部分教師也能夠對課堂上做得不足的地方提出自己的改進想法,但是這些改進想法仍然停留在個人經驗的基礎上,缺乏從實證的角度進行深入的思考,同時改進的想法也停留在想的階段,沒有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因此改進想法難免又帶一些「口號式的決心」。

總之,一線教師的教學反思,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感觸多於問題,對現象的概念描述較多,而對現象背後本質進行深層次探尋較少,甚至沒有。理念與實踐脫節。從反思新聞的邏輯看,由於反思缺乏聚焦的主題,反思內容過於寬泛,前後之間缺乏邏輯。反思過程多憑藉個人的主觀認識,都基於個人經驗,缺乏從實證的角度進行深度的思考。教學反思沒有觸及心靈,沒有落實到行動中。

在北美以及澳大利亞,根基於哈貝馬斯(Habermas)工作及他的認知興趣理論,Carr和Kemmis、Van Manen以及Zeichner和Liston把反思分成了三種水平。

水平1.技術和理性水平。處於該水平的教師是依據個人的經驗對事件進行反思,或進行非系統的非理論性的觀察,往往看不到墓地的存在,這種反思的焦點關注為達到預先設定的目的,而採用方法的效率和效果,並不關注既定的目的本身的合理性,只是從技術層面考慮行為的有效性,而不考慮行為背後的理論支撐與信念假設。

水平2:實踐行動水平。處於該水平的教師能夠對實踐和理論進行整合,經常認為教學實踐中存在問題,但往往表現出個人的偏見,教師開始分析教學目標背後的假設,支持教學目標的信念,並對教學行為所導致的教學後果進行考慮,但做判斷的依據主要是個體的主觀直覺帶有一定的片面性。

水平3:批判反思水平,處於該水平的教師,能夠整合道德與倫理的標準,教師以開放的心態,將道德和倫理標準整合到關於實踐行為的論述中,在此教學活動與環境背景均被看成不確定的,他們是眾多可能性中做出的售價值支配的選擇。在這一階段,教師不帶個人偏見的關注,對學生發展有益的知識和社會環境的價值,他追問教育在學生成長,實現完滿人生中的價值和意義。

相關焦點

  • 2020下半年教師資格統考《初中數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答案...
    (3)三維教學目標分析: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4)教學重點與難點分析:根據對教材學情和目標的分析,確定本單元教學重難點,各節之間的關係與作用,劃分課時.(5)分課時教學設計:課時教學設計應包括學習目標,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課後評價,教學反思.(6)單元測試設計:注意題目難度梯度,有區分度.
  •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全冊)
    從課堂反饋的效果來看,還是比較好的,但是在作業中出現的問題較多,主要是畫不準。仔細反思,可能是:學生在畫角時,內外刻度分不清。這說明他們在畫角時,頭腦裡並沒有去認真想清楚該找內刻度還是外刻度,只是看到這個度數就馬上打好了點,導致本來是銳角的角成了鈍角,本來是鈍角的角畫成了銳角。其實最主要的一點是,學生對於零刻度的理解不是十分到位。
  • 數學教師注意:教育部課程大綱建議這樣教學
    因此,無論是設計、實施課堂教學方案,還是組織各類教學活動,不僅要重視學生獲得知識技能,而且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獨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感悟數學的基本思想,引導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積累基本經驗,幫助學生形成認真勤奮、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質疑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 基於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數學教學對策探究
    核心素養已作為教師開展教學時應當關注的重點。但結合目前高中數學教學現狀,教學過程中仍存在諸多的問題,如教師仍採用較為老舊的教學方法;實際教學中僅對課程內容進行重點講解,並不關心相關聯的其它知識點,對於所涉及其他學科的知識更為忽視。新時期,高中數學教學面臨更多的機遇與挑戰,數學教學急需理清思路,充分結合核心素養培育目標,從而開展高效的教學活動。
  • 教學反思策略
    所謂反思線索,是指反思活動所依據的物化材料,反思策略是指有助於提高教師反思能力的方法、技巧的總稱。1.自我提問策略與問題單這一策略是指通過提供一系列供反思者自我觀察、自我監控、自我評價的問題單,不斷促進教師反思能力提高的策略。
  • 為教師專業成長裝上「加速器」——從吳正憲小學數學教師工作站...
    在吳正憲帶領下,團隊奔波在北京市遠郊各區,為基層教師傳播先進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提供持續穩定的專業支持和服務。對很多教師來說,吳正憲的團隊似乎有種魔力,讓參與其中者在專業上迅速成長。這個團隊是如何帶動教師專業成長的?又是如何吸引教師主動參與學習實踐,激發教師內在發展動力的?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探訪。
  • 公開課教學反思
    公開課教學反思陽信縣第二高級中學 劉明在今天的三節公開課中,按計劃安排了老中青三位教師來上課,我承擔了老教師的公開課,目的之一就是希望把自己目前的轉型課展示給老師們,企盼新入職的老師能改變思想,讓課堂教學變得更有效
  • 【談學論教】高中數學有效教學探究
    實踐經驗,並且能夠從數學的視角看待和解決問題。 為此,高中數學教師應當積極致力於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反思和改進,以此讓有效教學活動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旋律,使學生真正從中獲益。而在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促使下,教師必須要給予課堂教學有效性問題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以足夠的關注和重視,並結合觀察到的現象,對自己的授課模式加以反思和改進。
  • 線上教學一個月之後,深度反思文章來了!
    由於疫情的突然和不可控,留給學校、教師和學生適應線上教育教學工作準備的時間只有1-2周,這加大了此項工作的難度。楊曉哲博士的調研數據顯示,大多數(63.06%)教師認為在線教學難度較高,主要的困難中「教師自己對技術不熟悉」排在前三位。
  • 「高一新教材那些事」公開課《對數的概念》教學反思
    從三個月的教學實踐來說,新教材前後的連貫性和邏輯性也是非常強的。雖然在這一塊,我們看到的公開的資料並不多,但也不敢輕易發表相關看法,一直都是在一邊不斷參悟教材編寫者的意圖,一邊實施教學活動。不過作為一線教學人員,還是可以結合教學實際談談看法的。
  • 我校首屆青年教師信息化教學競賽圓滿結束
    新聞網訊 近日,我校首屆青年教師信息化教學競賽圓滿結束,生命科學學院的於佳、數學與統計學院的楊志善獲得一等獎,化學化工學院的朱倩倩、公共外語教育學院的張恬(團隊)、醫學部基礎醫學院的施春英(團隊)、 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的隋毅獲得二等獎,機電工程學院的蔣榮超等8位教師獲得三等獎。
  • 數學與統計學院邀請中學名師開展教育教學系列講座
    曹鵬龍做《理性思考與感性碰撞——數學趣味知多少》報告為了進一步提升師範生教育教學技能,促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融合,近期,數學與統計學院組織開展了師範生教育教學系列講座,主要邀請開封市各中學一線教學名師走進大學講堂
  • 峨眉三小教師參加樂山市小學數學研創課堂教學展評活動獲佳績
    中國網12月22日訊(梁俊梅)跟隨樂山市「基於研創學習的中小學課堂教學變革實踐研究」的腳步,峨眉山市第三小學校數學教師們認真學習「研創學習」理論知識,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的培訓和研討活動。「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
  • 樂山嘉州學校教師斬獲數學研創課堂教學展評活動一等獎
    教師個人的專業化發展,離不開整個集體的研討、分享。為了更好地提高教育科研水平,樂山市教科所在樂山市外國語小學新城校區隆重舉行了「2020年樂山市小學數學研創課堂教學展評活動」。經過一年的努力探索,樂山市小學數學「研創課堂教學」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研創」的教育科研不斷地走向更深處。
  • 技術熱背景下傳統板書的功能審思 ——以數學教學為例
    另一方面,高級別教育刊物上歷來鮮見專家學者的相關論述,比之於課堂提問、情境創設、教學語言等教師技能研究之盛況,板書研究是一個相對靜謐的角落。 與此同時,諸多一線教師的思考卻未曾中斷,產出文章的數量還頗為可觀,其中,總結傳統板書價值的文章不在少數。
  • 「中小學數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顯著提升的研究與實踐」 課題開題...
    首都師範大學副校長李小娟以課題立項背景為切入點,表達了對課題工作的認可與支持,並對教育部教師工作司的大力支持和全國中小學的積極響應表示感謝。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對本課題提出殷切期盼。他表示,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是教師教育永恆的話題,把中小學數學教師的信息教學能力作為研究發力點具有重要意義。
  • 2020寧夏教師資格面試之教學設計(初中數學)
    【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華圖教師發布:2020寧夏教師資格面試之教學設計(初中數學),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3.基本要求:   (1)試講時間約10分鐘;   (2)通過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情境導入新課;   (3)設計數學活動,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相交線所成的角
  • 特級教師:帶你輕鬆學數學!
    什麼是生活數學? 什麼是科學數學? 學不好數學問題出在哪? 怎麼樣才能輕鬆學數學呢? ...... 這些學習上的問題?困惑?怎麼辦呢?
  • 五年級數學上冊《梯形的面積》教學設計及反思,學生學得透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滲透數學遷移、轉化思想,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準備 師:多媒體、完全一樣的梯形若干個。+下底)×高÷2用字母表示:S=(a+b)×h÷2例3:S=(a+b)h÷2=(36+120)×135÷2=156×135÷2=10530 (m2)教學反思
  • 麻城市初中數學青年教師教學理論和技能比賽在城東中學舉行
    12月15日,麻城市初中數學青年教師教學理論和技能比賽在城東中學舉行,來自市直及各中心學校的28位選手參加角逐。本次比賽形式為教師模擬課堂,講課時間為18分鐘,課題自行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數學教材八年級下冊中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