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壓力很大,學習難度也大大提升。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給學生傳授更多的知識與技能,教師需要積極探索有效教學路徑。
一、 有效教學內涵辨析
凱洛夫教學模式對於國內的課堂教學活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此種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在課上採取接受式教學方法組織授課,學生則被動學習。從教學效果的角度來看,此種教學模式的推廣和實施,確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學生對知識的快速接受和掌握。
不過此種教學模式的弊端亦顯現無遺,即處於此種教學模式之中,學生無法產生對相關知識的學習熱情。學生本應感受到知識學習的充盈感,但實際情況恰恰相反,學生基本沒有感受到知識學習的樂趣,而是在被動的學習狀態之中表現出對於知識學習的無奈與抗拒。
有效教學模式的目的在於確保教師的授課活動能夠真正讓學生有所收穫,此種教學理念涵蓋了對授課效果的追求、對授課效率的追求,通過有效教學活動的開展,確保學生從課堂學習過程當中領會和接受更多的知識,並且使學生的感性經驗得到提升。
二、強化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價值
(一)強化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性是「新課標」對課堂教學做出的要求
按照《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的規定,數學教師應當藉助系統的教學活動使學生掌握進一步學習和實現個人健全發展所必備的數學知識、技能、實踐經驗,並且能夠從數學的視角看待和解決問題。
有鑑於此,藉助有效課堂的構建,將讓學生在此種課堂之中可以逐步提升自己對於數學知識的研習興趣,強化提升自身數學素養的信心,形成良好的數學知識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數學知識學習方法,塑造自身能夠實現對數學知識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自身養成勤於思考、敢於發表個人見解的求真精神,使學生的實踐水平不斷地得到強化與提高,創新意識得到持續的增強。
為此,高中數學教師應當積極致力於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反思和改進,以此讓有效教學活動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旋律,使學生真正從中獲益。
(二)能夠促使教師給予課堂教學及學生學習以足夠的關注和重視
從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的角度來看,當課程的授課教師不同時,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每一個授課教師所獨具的具有個人特色的教學方法會直接對課程的教學效果形成直觀的影響。
從高中數學教師所處的位置以及立場來看,為了確保所任教班級學生的數學成績能夠顯著提高,教師會習慣於採取講授式的教學模式,並通過布置大量的數學習題來幫助學生實現對課上所習得的數學知識的加深和鞏固。
不過,在這樣的教學狀態下,學生極易對數學課堂產生厭倦感乃至牴觸情緒,其絲毫不會從中感受到習得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技能的樂趣。而在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促使下,教師必須要給予課堂教學有效性問題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以足夠的關注和重視,並結合觀察到的現象,對自己的授課模式加以反思和改進。
三、高中數學有效教學應當秉承的教學理念
(一)主體性理念
高中數學教師必須確保學生成為數學課堂的主體,在精準了解學生數學知識學習訴求的情況下,為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活動開展提供幫助和指引,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和提出質疑。
(二)過程性理念
高中數學教師不應當僅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還應當給予學生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以足夠的重視。具體而言,高中數學教師應當關心學生課上學習活動的參與程度、學生的思考情況、學生的學習體驗以及知識反思等。
(三)發展性理念
高中數學教師應當確保開展有效教學活動的目的在於幫助學生實現個體的健全發展,以此作為構建有效教學模式的指導理念。
(四)研究性理念
高中數學教師必須對學生的身心特點、知識接受能力展開系統的研究,以此來確保教學手段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四、高中數學教師如何實施有效教學
高中數學教師實施有效教學,應該學會放手,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在課堂中融入人文資源,使數學課堂內容更豐富,更多元;針對不同學生的學情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與方法;積極組織合作學習,以合作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藉助信息化教學,提升數學教學有效性。
(一)學會放手,引導學生獨立思考
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是傳授知識,手把手地教會學生課本上的內容。這樣一來,雖然學生掌握了知識,卻無法真正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為此,教師應該學會放手,要重視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高中數學是一門對邏輯思維能力與獨立思考能力要求比較高的學科,教師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加以培養,才符合數學的教學目標。例如,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的過程中,結合教學目標,向學生提出一些具有開放性的問題。在學習反比例函數與正比例函數的時候,可以問學生在平時有沒有發現一些關於反比例函數和正比例函數相似的例子,有的話列舉出來。這樣的方式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同時,教師在授課之前要對全班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在上課提問的過程中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提出相應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興趣,才會主動地對問題進行思考、尋找解決方案。
(二)在課堂中融入人文資源,使數學課堂內容更豐富,更多元
數學是一門邏輯思維學科,教材中充滿了各種公式、定理、數據、圖形等等,因此很多人都認為數學與「人文」並沒有太大關聯。其實,數學中也蘊含著深厚的人文內涵,數學學科中也不乏趣味的數學發展史、豐富的跨學科關聯性知識,以及數學家不懈探究的故事,這些都是數學學習中寶貴的人文資源。
在課堂教學中融入人文資源,一方面能夠為枯燥的學習增加亮點、樂趣,吸引學生的關注度;另一方面還能讓學生從中吸收豐富深厚的精神內涵,從而促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更加投入,更具方向和目標,更能沉澱學習素養。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數學故事、歷史等學生感興趣的話題。
(三)針對不同學生的學情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與方法
由於學習基礎不同,學習態度不同,接受知識的能力也不同,因此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學情。而無論是優等生群體、中等生群體還是學困生群體,其群體中的學生又各不相同。為此,教師不能一概而論,採用同樣的方法來對學生進行教導。
為了最大限度地實現有效課堂、高效課堂,教師應該採取因材施教的方法,針對不同學生的學情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比如,有的學生學習態度很端正,非常刻苦,但是思維能力比較薄弱,尤其是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非常缺乏。對於這樣的學生,教師應該對其思維進行點撥和培養,如可以為其找一些訓練思維的書籍、習題,鼓勵學生課下多閱讀、多做練習。
有的學生學習基礎很紮實,接受知識的速度很快,但是非常馬虎,經常因為粗心失分。對於這樣的學生,教師應該多強調學習態度、考試態度,要求學生養成做完作業之後檢查驗算的習慣。
而對於那些天資較差的學生,教師應給予更多的鼓勵,重視對其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養,通過耐心的講解、指導,幫助其提高學習能力。從而使處於各個層級的學生都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更好地完成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
(四)積極組織合作學習,以合作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數學課堂上,由於時間問題,教師較少運用合作學習模式,常常進行常規式教學。其實,合作學習雖然需要一定的時間,但是在教學效果方面還是可圈可點的。因為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強,也更能夠學會合作與互動,更有責任心。
為此,教師應該積極組織合作學習,以合作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所要做的就是合理分組。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方法進行分組,隨時監控小組合作學習的進程和質量,注意對各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進行分析和引導。在教師的輔助下,小組合作學習會更高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合作能力也能夠得到增強。
(五)藉助信息化教學,提升數學教學有效性
現如今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各個領域都逐漸信息化、智能化。在高中數學課堂上,我們也早就開始了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具有動態感強、信息量大等特點,節省了時間,拓展了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效率。其實,多媒體教學只是信息化教學的一個方面。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我們可以開展的信息化教學手段還有很多。比如,可以引導學生關注一些高中數學的相關公眾號,利用在線學習軟體進行相關專題的學習,也可以要求學生利用網際網路來搜集資料,進行某一個專題的自主研究,或者利用微課讓學生在課後預習、複習等。信息化時代,高中數學教學面臨著巨大的機遇,教師完全可以拓展思路,藉助網際網路來實現數學教學的開放化、多元化。
綜上,本文從有效教學內涵辨析著手,分析了強化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價值,並對高中數學有效教學應當秉承的教學理念展開了分析,然後重點就高中數學教師如何實施有效教學展開了論述。希望本文的論述能夠對廣大數學教師起到一定的借鑑作用。
本文轉自數學好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