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使海洋溫度上升,相當於每秒爆炸一顆原子彈!

2021-01-11 DeepTech深科技

據一項新研究分析報導,在過去 150 年間,全球氣溫大幅度上升,而海洋吸收了 90% 氣候變化所產生的熱量。全球變暖導致海洋溫度的上升,相當於在過去的 150 年間每秒一顆原子彈爆炸的威力。

海洋吸收了超過 90% 人類溫室氣體排放所產生的熱量,相對而言,空氣、地面、冰蓋只吸收了少部分熱量。海洋吸收了極大量的熱量,從而導致海平面上升,颶風、颱風盛行。

(來源:Sarah Das)

很多熱量被儲存在海洋深處,但對於海洋儲存熱量的測量在近幾十年才開展,並且目前有的對海洋吸收熱量總量的評估只能追溯到 1950 年左右。新的研究把這一過程追溯到了 1871 年。科學家們提到,理解海洋溫度在過去這些年間的變化,對預測氣候變化的影響至關重要。

報導分析發現,150 年間的平均溫度變化相當於每秒爆炸 1.5 顆廣島原子彈。然而由於碳排放量增加,溫度上升加快,現在則相當於每秒爆炸 3-6 顆原子彈。

「我嘗試不做這類測算,單純因為我發現現實令人擔憂。」這項研究的領導者,牛津大學教授 Laure Zanna 提到,「我們經常把海洋溫度變化與人類使用能量相比較。」

她補充到:「但是顯然,我們排放了過多能量,這些能量進入了氣候系統,而其中的大部分最終去往海洋。這毫無疑問。」在 150 年間海洋吸收的總熱量是全部地球人口每年使用能量的 1000 倍。

這項研究近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雜誌上發表,並且整合了自 1871 年以來,海洋表面溫度的測量數據,這些數據通過海洋循環的電腦模型得到。

同樣任職於牛津大學、該團隊成員之一的 Samar Khatiwala 教授提到:「我們的方法類似於在海洋表面的不同位置用不同顏色的染料進行染色,並在一段時間內監測這些物質是怎樣擴散到海洋深處的。假如我們知道 1871 年,北大西洋的溫度異常的原因,我們就能知道這一現象對 2018 年印度洋深處海水變暖有怎樣的影響。」

圖丨海洋觀測系統中用到的浮標被放入海洋(來源:CSIRO)

海平面上升是氣候變化造成的危險、長期影響之一,它威脅到海濱城市的數億居民,所以預測海平面上升趨勢對防禦危害至關重要。一些海平面上升是由格陵蘭島陸地邊緣及其他地方的冰融化所致,但是另一重要原因是,海水變暖,從而使海水物理性擴張。

然而,海水變暖並不是均勻的,因為水流使熱量在全球範圍內流動。重新追溯過去 150 年間海水吸收熱量值很重要,因為它提供了一條基準線。舉例來說,在大西洋,團隊發現,在低緯度和中緯度位置,自 1971 年以來,有一半的海平面上升是由於水流帶來的熱量。

這項新研究可以幫助研究者更好地預測未來不同地區的海平面上升。「海洋流動的變化對區域性海平面上升和濱海地區洪水有很大的影響。」研究者們提到,「理解海洋溫度變化和海洋循環在塑造海水變暖模式中所扮演的角色,對預測全球性和區域性氣候變化以及海平面變化來說至關重要。」

未參與此項研究的一位環境科學家 Dana Nuccitelli 表示:「當全球變暖加劇,海洋溫度也隨之上升,根據數據和時間軸,在最近幾十年粗略估計這一影響,在 1990 年至 2015 年期間,海洋溫度變化大致相當於每秒爆炸三顆原子彈,這是其他估計數據的最低值。」

相關焦點

  • 部分魚類或因全球變暖而無法繁殖,甚至從我們餐盤中消失
    #全球變暖受全球變暖影響,魚類這一動物也被殃及。魚居水而棲,水況時刻影響著魚類成長、覓食、產卵等等。據一項新的研究表示,當魚類正在產卵或處於胚胎階段時,它們更易受水溫上升的影響。我們可能會想到溫度會影響鱷魚的性別:鱷魚蛋不分雌雄,當周圍溫度在32-33攝氏度時,會破殼而出雄性鱷魚。
  • 新知| 南極2月氣溫破20℃——全球變暖,人類何去何從?
    這一年,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前的溫度高出1.1℃;這一年7月,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個月;21世紀第二個10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10年;2015至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  令人擔憂的是,這些「記錄」恐怕保持不了多久。WMO秘書長彼得裡塔拉斯表示,鑑於溫室氣體水平持續上升,變暖仍將繼續。未來5年內,可能會創下新的全球年度溫度紀錄。「這只是個時間問題。」
  • 一顆氫彈威力為什麼遠大於原子彈?
    氫是太陽的主要物質,太陽核心的溫度極高,達到1500萬℃,壓力也極大,使得由氫聚變為氦的熱核反應得以發生,從而釋放出極大的能量,由此可知,氫彈的核聚變能力,比一代原子彈的核裂變厲害很多,而要想讓氫彈完成劇烈反應,就必須要讓內部的中心溫度達到數千萬攝氏度和足夠的壓力
  • 為什麼原子彈的爆心溫度比太陽中心溫度還高?
    控制這些核反應的物理原理是一樣的,不管它們發生在哪裡:無論是在太陽內部還是在原子彈爆炸的臨界核心區域。圖註:這四幅圖顯示了三位一體試驗爆炸,世界上第一個核(裂變)炸彈,分別在16,25,53和100毫秒後點火。最高溫度出現在最早的點火時刻,在爆炸體積急劇增加之前。
  • 1994年木彗相撞事件:那個光斑很小,卻相當於20億顆原子彈爆炸
    1994年木彗相撞事件:那個光斑很小,卻相當於20億顆原子彈爆炸恐龍是怎麼滅絕的,很多人都相信是天外隕石所致。那是在6500萬年前,一顆半徑為5公裡的小行星潛入了地球,之後穿過大氣層以每秒40公裡的速度撞擊到位於今天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島東部沿岸地區,這次撞擊直接引發火山噴發地震海嘯等等災難,地球上大部分生物也因此遭劫。因為小行星撞擊之後,地球上的生態平衡被打破,二氧化碳隨之增多,灰塵瀰漫在大氣層上擋住了陽光,許多植物死亡,間接的氧氣含量減少,於是大部分動物滅絕。
  • 原子彈爆炸相當於幾十萬TNT當量,威力是有多大啊!
    首先,從核武器來看,主要就其威力看分為兩種:原子彈和氫彈,至於中子彈,它只屬於一種小型氫彈,或者稱為增強輻射彈。在這兒我們先分析下他們的原理。首先誕生的是原子彈,原子彈是利用核裂變的原理,殺傷敵人的一種炸彈,其起爆溫度是炸藥爆炸時候的溫度,所以原子彈的起爆就是靠炸藥起爆的,原子彈的構型分為槍式和內爆式兩種。槍式屬於比較原始的構型,而內爆式的威力更大,比當量的彈重更輕,朝鮮的核武器能力就介於槍式和內爆式之間,有觀點認為朝鮮所謂的氫彈爆炸,還只是介於內爆式的發展型基礎上,而不是真正的氫彈爆炸。
  • 全球變暖是真的嗎?
    ,大氣和海洋溫度因此被進一步改變,大氣和海洋中CO2的濃度也會相應變化,如此循環直到重新達到新的平衡狀態。與此同時,科學家們也排除了其餘因素的影響:太陽輻射變化、火山爆發、地球系統自然波動、人類活動排放的大氣氣溶膠等等,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調節地表溫度,但都不足以解釋百年來的全球不斷變暖現象(IPCC, 2013)。2013年發布的IPCC-AR5指出:1951年來,至少一半以上的地表氣溫上升可以歸因於人類影響。
  • 全球氣候到底有沒有變暖?
    不知道小夥伴兒們現在有沒有感覺到,現在到了嚴寒的冬天的時候,對比往年的冬天,其實沒有那麼冷了,很多人都告訴我說,全球氣候不是在變暖嗎?其實全球氣候系統它是由海洋、生物、大氣、冰凍、巖石、等五大圈層一起組成的。
  • 全球風能日|當我們在談風電時,其實我們在談什麼?
    更是在推動人類社會的能源革命乃至改變人類未來的生存方式……我們是地球上最智慧的生物但也是地球上最「差勁」的物種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人類消耗大量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溫室氣體越排越多,全球氣候快速變暖研究顯示過去150年,海洋所吸收的平均熱量相當於每秒1.5顆原子彈爆炸能量過去25年,北極的冰層至少降低了40%2050年夏季,北冰洋冰層可能消失
  • 你知道嗎|全球變暖下,溫室效應會使地球溫度升多高?
    人為溫室氣體排放所導致的全球氣候變暖越來越受到重視。 未來,人類活動影響下,地球溫度會升高多少? 本期特邀中國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翟盤茂,對其進行解讀。 什麼是溫室效應?
  • 氣候變化:地震「駭客」揭示了海洋變暖的規模
    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利用海底地震聲波測量海洋變暖的方法。 研究人員說,該研究的原理是聲音在溫暖的水中傳播得更快。 該小組研究了印度洋在10年內因震顫發出的聲音數據。
  • 全球氣候變暖:海洋深處未能倖免,或將影響海洋生態
    熱容是任一物體在溫度升高1℃時所吸收的熱量。海水的熱容量很大,其巨大的熱容對地球氣候狀況具有重要影響。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地球上大量的海水吸收了進入氣候系統的大約93%的熱量。這些巨大的熱量會對海洋產生影響嗎?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科學家們探測到南大西洋最深處已經出現變暖趨勢。
  • 新知|「全球變暖」升級 北極圈小鎮憑溫度衝上熱搜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肖棟研究員表示,今年以來南北極出現的高溫天氣都是全球變暖背景下出現的極端高溫事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趨勢下,高緯度等敏感地區受到的影響明顯高於低緯區域。「北極地區氣溫變暖的速度是全球平均的2-3倍,這種現象叫做北極放大效應。」肖棟研究員在接受《科技周刊》採訪時表示,北極變暖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全球變暖後北極海冰融化造成反照率變化。
  • 歷史上的今天|7月16日 75年前的今天 世界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75年前的今天,1945年7月16日,世界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45年7月16日凌晨,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新墨西哥州阿拉默多爾空軍基地的沙漠地區爆炸成功,其威力相當於1500—2000噸TNT炸藥,高達100多英尺的的鐵塔都瞬間被熔化了。
  • 1964年我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後,世界各國都有什麼反應?
    1945年7月16日,美國在新墨西哥州沙漠裡實驗爆炸人類第一顆原子彈!此時德國已經戰敗投降,唯獨日本帝國主義還在做最後掙扎。為了儘快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迫使日本帝國主義無條件投降,美國於1945年8月6日和9日分別向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一顆原子彈。
  • 全球氣候變暖對傳染病的發生有影響嗎?
    全球變暖指的是在一段時間中,地球大氣和海洋溫度上升的現象,主要是指人為因素造成的溫度上升。近百年來全球的氣候正在逐漸變暖,與此同時,大氣中的溫室氣體的含量也在急劇增加。許多科學家都認為,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溫室效應的加劇是全球變暖的基本原因。
  • 美國宇航局:直徑10公裡彗星撞擊木星,130小時20億顆原子彈爆炸
    在發生撞擊之前,這個彗星總重量大約在5,000億噸,當他進入木星的大氣層的時候,他已經分解燃燒變成了21塊碎片,其中最大的一塊碎片大概直徑在3.5公裡,其他的碎塊直徑都在2~4公裡之間,這個直徑3.5公裡的碎塊,撞向木星釋放的能量相當於3億個原子彈爆炸的能量,而且產生的溫度高達3萬度以上,整個彗星分解成21塊碎片撞擊木星,產生的能量總和大約達到了400,000
  • 全球變暖:2100年將有1400個城市或許被淹沒
    根據2013年俄羅斯《獨立報》和《美國科學院院報》分布的一項研究數據顯示,到2100年,因全球變暖會使海平面上升127cm,將導致約有1400個城市或許被淹沒。隨著碳排放的增多,地氣系統吸收失衡,溫室效應不斷積累,能量不斷在地氣系統中積蓄,大氣層內溫度不斷上升,全球變暖的問題,隨之進入人們的視野,引起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