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北京人藝官宣該院今年第一部新戲《陽光下的葡萄乾》將於9月1日首演。
《陽光下的葡萄乾》是一部美國經典話劇,創作於1947年,首演於1950年。該戲由北京人藝演員吳世良在1963年翻譯成中文,吳世良老師的另一個身份是著名導演英達的媽媽。據英達介紹,那時他6歲,總是看到媽媽坐在書桌前翻譯東西,但並不知道媽媽翻譯的是什麼。直到2019年,他從一位《我愛我家》的粉絲那裡得知,上海一家拍賣會要拍賣吳世良翻譯的手稿。
英達攜演員們亮相發布會
英達委託這位從沒見過面的粉絲朋友和拍賣方取得聯繫,希望能夠拍下手稿。即便友人提示他小心,但他依然選擇相信這位陌生人,最終得到了母親的手稿。據英達介紹,拿到手稿後,他當天上午與人民文學出版社聯繫如何成書出版,下午便與北京人藝溝通如何將作品搬上舞臺。
「母親是北京人藝的演員,她也一定希望把這部作品搬上人藝的舞臺,就由我來替她完成心願。」英達說9月1日該劇登上舞臺的同時,此書也將出版。據了解,1987年,英達在為北京人藝執導話劇《縱火犯》之後調入劇院,英達說自己兩年前因腦梗住院,所幸恢復得比較好,如今才能執導這部作品。
英達帶領演員排練
這部戲講述了一家美國黑人貧民在因獲取了保險金而突然能夠改變生存境遇後,所面臨的掙扎與選擇,以及他們用信心和夢想面對未來的故事。英達認為劇中美國的情況與母親翻譯該作品時中國的情況距離很大,當時因為對美國情況了解有限,吳世良把摩天輪翻譯成「螺旋車」,「裡面提到的超級市場,大家當時也不知道是什麼」。
演員展示排練片段
此次該劇搬上北京人藝舞臺,將由北京人藝演員王茜華、金漢、徐菁遙、徐岑子、張福元等主演。讓中國演員在舞臺上演非裔美國人,怎麼能不通過外部形象就讓觀眾相信其身份,這是導演英達在努力實現的目標,「要讓觀眾在舞臺上忘了膚色和語言」。擅於拍情景喜劇的英達還說,其實這部作品就是一部喜劇, 「英達導一部戲,如果最後沒讓觀眾笑,那就證明沒排好」。
攝影/李春光
文/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郭佳編輯/崔巍
[ 北京頭條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