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符可以調動千軍萬馬,萬一將軍造反了咋辦?別怕,皇帝有妙招!

2020-12-22 希望的燈不熄滅

皇帝的皇權永遠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到了明朝,朱元璋就把皇權集中到了極致,而皇權中最重要的是兵權,誰也不會不承認,軍隊的力量,代表著朝廷的最根本的力量,所以叫做虎符。

簡而言之,軍隊是服從虎符的命令,所以皇帝就是要把虎符交到他最信任的將軍手中,在某種程度上,虎符在將軍手中,就等於是皇帝的旨意。這情形下,就有人問,若將軍率兵出徵呢?這個問題解決得很好,因為皇帝早就在虎符上下過手了。

虎符看起來像一隻老虎,能夠平均一分為二,所以選擇了虎,因為虎是百獸之王,有引導百獸的寓意,一般虎符可以左邊分給將軍,右邊留在皇帝旁邊,使用時要兩面合用,軍隊才能聽從虎符使用者的命令。

在春秋戰國時期,虎符就開始使用,除虎符外,還有鷹符和龍符,這兩種符形雖不同,但實際效果卻很相似。

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在《三國演義》裡,諸葛亮是拿了南郡的虎符,然後輕鬆拿下荊州,算得上是諸葛亮在《三國演義》裡的名將,從側面來看,這個虎符也算得上是一個非常畸形的東西,士兵們很多時候都是認符不認人,這就引出了有人會問:如果有帶虎符的人,帶著軍隊造反了該怎麼辦?這位皇帝難道就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這些軍隊進攻嗎?邏輯性如此,但是皇帝從來沒有傻過,能設計出這樣的虎符,必定有精心的準備。

如前所述,虎符與左右符是分開的,而且根據皇帝的習慣,一般是將左、右兩個符分置於將軍手中,而右兩個符分置於皇帝身邊,因為軍隊的規定,必須看見虎符合二為一才能派上用場,所以即使在虎符真正被使用的時候,將軍也要去朝廷向皇帝請示,這並不是說想用就可以的。

還有一點,皇帝自然都是會看人的,能夠得到虎符的人,在皇帝眼中,必然都是千裡迢迢經過了千裡迢迢經過了皇帝,這樣的人不一定是能幹的人,但一定是百分百忠心的人,因為皇帝也不會拿自己的性命來看笑話。

看得見,即使是皇帝發明的虎符這種東西,最終還是會讓軍隊服從自己的命令,從根本上說,就是把自己的權力租借給將軍,等待必須使用到最後使用權的時候,還要經過自己的最後首長,看得見,皇上在權力這方面,總能做到最好。

然而到了明朝,也就是皇權最集中的時期,這所謂的虎符便慢慢地被廢除了,因為自宋朝起,強悍的軍隊幾乎都鎮守到皇帝身邊不遠,所以皇帝們基本上都用不上這麼繁文縟節的東西,幾乎是一聲不響地讓軍隊自立自強,而不必與大臣們勾心鬥角。

總的來說,皇帝在運籌帷幄之時,付出的智慧還是不少的,但大多數皇帝骨子裡還是希望天下和平,訓練軍隊的本質就是希望天下更安定,關於這一點,絕大多數皇帝還是做得比較好的。

相關焦點

  • 虎符可調動千軍萬馬,將軍造反了咋辦?網友:皇帝有妙招!
    簡單來說,軍隊會聽從虎符的指令,因此皇帝便是會將虎符交給她最為信任的將軍手裡,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虎符在將軍手裡,就等同於皇帝的聖旨。在這種情況之下,便是有人問,如果將軍帶動軍隊來造反怎麼辦?這一點倒是很好解決,因為皇帝早就在虎符之上做了手腳。
  • 「秦杜虎符」我國現存最早的虎符,古代調動千軍萬馬的「將軍令」
    正文共1546字,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古代沒有電話傳真,手寫信件易被修改,如果敵方大軍壓境,戰事欲起,皇帝會指派一名親信拿著信物調兵遣將前去迎戰,交接兵權時需要什麼憑證呢?珍藏在陝西歷史博物館的"秦杜虎符"就是二千多年前能調動千軍萬馬的"將軍令"。
  • 皇上虎符被人偷走,士兵是聽皇帝還是聽拿虎符的,請看以下故事!
    很多歷史的電視劇裡,都曾出現過皇帝命人調動軍隊的時候,會賜給將軍虎符,將軍就可以用虎符去調動軍隊。但是歷史上也有人拿著虎符調集千軍萬馬,直接逼皇帝退位,士兵也好像只認虎符不認人。那麼如果有人把虎符偷走,士兵該聽誰的?
  • 沒有虎符的皇帝,為什麼不能再造一個虎符號令千軍?原因很簡單
    所以我們從這就可以看出,古時候對於古代皇帝來說尤其重要,嬴政去除呂不韋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將呂不韋的虎符收繳將兵權全部掌握在自己手裡,可以說沒有虎符的皇帝就是一隻沒了牙的老虎,等於是一個有名無實的傀儡。虎符這東西平常是一分為二的,一半是由統兵在外的將領所持,另一半則是掌握在國君手裡,單個虎符都無法號令千軍,只有遇到戰事,國君將另一半虎符給予將軍,此時才可以號令千軍。
  • 古代軍隊只聽命虎符,那為啥沒人偽造虎符造反?原因很簡單
    ,皇帝就派遣使臣帶著另一半前去,把兩個虎符合二為一,是真的才可以調動部隊。所以當時就有了這樣的說法「只認虎符,不認人。」l 那就會有人問只認虎符不認人,為什麼沒有人偷虎符造反呢?首先虎符的存在就是為了不讓別人帶兵反抗,它的存在也說明了古代的忠君思想非常的根深蒂固,在軍隊裡所學的就是忠於皇帝。再加上虎符是一地一個所能帶動的軍隊有限,翻不起大浪。不過有這樣一個偷虎符調動部隊成功的典故—信陵君竊符救趙。信陵君為了救趙國,去偷了虎符。
  • 虎符能調動千軍萬馬,為什麼沒人仿造?專家:能造但是沒法用
    羽檄走邊遽,虎符出精兵。——王炎《出塞曲》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的時候,將軍若是想要調兵遣將的話,虎符是必不可少的東西。而且在現代的電影作品中,很多都是這種情況。通常來說,虎符是有兩半的,帶兵打仗的將軍拿一半,剩下的一半則是在皇帝的手中。只有當兩塊虎符聚集在一起,且合起來沒有差錯的時候,這樣拿著虎符的人才有命令大軍的資格。古代戰爭中的時候,虎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就好比如說歷史上非常出名的「信陵君竊符救趙」。當時趙國的都城已經被秦國的軍隊包圍得嚴嚴實實的,看樣子已經沒辦法解開這個死局。
  • 隨便一個人拿著虎符就可以調動軍隊嗎?
    虎符,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不管是在電視劇裡,還是在遊戲當中,都經常能夠見到。只要有人拿到了虎符,那麼這個人就等於拿到了一國的兵權。難道這小小的虎符真就那麼神奇?只要一看見虎符,那麼所有的士兵都會心甘情願聽從持有虎符的人的調配嗎?首先需要明確的是,虎符確實是用來調兵的信物。在中國古代,皇帝才是最高的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皇帝會想方設法的將最強大也是最危險的權力——兵權,掌握在自己手裡。如果想要調兵,就只能皇帝親自說話。
  • 古代將軍長期手握重兵,又遠離皇帝,為何造反的將軍少之又少?
    不管是五代十國,還是春秋戰國,諸侯紛爭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地方上原本臣服於君王的大哥們有財又有兵了,這樣的形勢讓他們不再甘於位居人下,都想躍躍欲試,萬一真的當上皇帝了呢!大好江山就是自家的。
  • 古代調兵需要虎符,沒有虎符的皇帝,為何不再造一個?原因很簡單
    所有的虎符在製作以後都被一分為二,一半由皇帝掌握,另一半交給當時的元帥,而在調動軍隊的時候,只有將兩個合二為一才能夠生效。這樣的設置就是想要防止虎符被有心之人亂用,也是為了防止皇子們為了爭權奪利和元帥將軍勾結,對於皇帝來說是一道保險,因為虎符只有一半是沒有用處的,根本不能調動軍隊。
  • 古代的虎符能調動千兵萬馬,為什麼沒人嘗試仿製,看完明白了
    虎符作為古代兵權的象徵,歷來為將軍們所重視。為了調集千軍萬馬,自古以來就湧現出很多盜虎符者,他們希望在偷盜虎符後,能夠坐擁幾十萬大軍。畢竟,在出戰之前,士兵往往只認虎符,虎符就代表一切指揮他們的權力,管他是偷的還是搶的,反正虎符在手,小兵的命都被自己拿捏在掌心。
  • 古代將軍手握兵符擁有大量兵馬,為何沒人敢造反?有一個致命原因
    尤其是在軍權這一方面,古代皇帝對於一些在戰場上立下過戰功的將軍是比較忌憚的,因為這些將軍功高蓋主,手中掌握著兵符,又有大量的兵馬,所以皇帝也是擔心他們會造反,而且作為皇帝都是比較多餘的,就算是這些將軍忠心耿耿,皇帝因為自己的多疑,也會想方設法的解決掉他們,把軍權收攏在自己的手中。對於一個皇帝來說,軍權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如果手中沒有軍權的話,也是沒有絕對的話語權的,很容易就會遭受到朝廷大臣的制約。
  • 虎符等於兵權,兵符卻不等於虎符,偽造虎符用於謀反為何不可行?
    在皇帝不能親臨前線的情況下,自然是要安排自己得力的將領到前線指揮整場戰爭,為了保證兵權不被心懷不軌的人隨意調動,於是設計了專門的兵符,那麼是不是兵符就代表了絕對的軍權呢?換句話說,皇帝難道不擔心自己的兵符被有心人統領軍隊進行造反活動嗎?
  • 古代為什麼只認虎符不認人?任何人拿著虎符都可以調兵嗎?
    「將軍分虎竹,戰士臥龍沙。」「虎竹」,即虎符與竹使符,皆為調動兵馬之信物,一般來說不同軍隊有專屬虎符,兵權君授,虎符在人在,丟失虎符者乃是大罪。 《文帝紀》有載:「初與郡國守相為銅虎符、竹使符。後來諸侯國的體制和發展越來越成熟,與天子的離心力越來越大,有沒有合驗符節都管束不了諸侯了,天子的地位也慢慢架空。歷史上信陵君盜得另一半虎符,欲調兵救趙,信陵君官拜魏國相國,威望很高。在璧全符印後,仍有守將懷疑他的動機,情急下他斬殺了守將,這才調動兵馬解了邯鄲之困。又盜取了魏王手裡的半個虎符,在調兵時依舊受到大將晉鄙的質疑,不允出兵。
  • 沒有虎符也能調動軍隊——這才是皇帝要殺功臣的主要原因
    可是,槍桿子裡出政權,皇帝作為帝國的最高統治者,他們已經掌握了軍隊的絕對控制權,大多數功臣都被解除了兵權,而且還有配套的調動軍隊的虎符和相關制度,皇帝怕什麼呢?
  • 古代將軍造反時,為何大多數士兵都會聽將軍的,想著效忠皇帝呢?
    古代將軍造反時,士兵會緊跟將軍步伐,而不是想著為皇帝盡忠。在古代的社會頂層,一直存在著權利之爭。朝堂之上有皇權和相權之爭,軍隊中有皇權和將權之爭。不論是朝堂之上,還是軍隊之中,均有對「話語權」的你爭我奪。按照正常的邏輯,皇權不論是在朝堂之上,還是軍隊之中,都要凌駕於相權、將權之上。
  • 「虎符」能調兵遣將,難道沒有人想去偽造一個嗎?
    羽檄走邊遽,虎符出精兵。——王炎《出塞曲》眾所周知,在古代,將軍要調動軍隊,虎符是必不可少的。而在現代的電影作品中,很多時候都是如此。一般來說,虎符有兩半,帶兵打仗的將軍拿一半,而剩下的一半則掌握在皇帝手中。只有把兩個虎符集合在一起,組合起來才不會出錯。
  • 古代將軍大都手握重兵,又遠離皇宮,為何很少有將軍選擇造反?
    他先是加強了自己對禁軍的控制,隨後他又將那些當年和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們召集到一起,在宴席上與他們說自己皇位坐得有多不安,並且拿出一堆的良田銀票,希望他們可以早日卸甲歸田。這些將軍當然也是聰明人,知道趙匡胤已經掌握了中央禁軍,如果自己不同意,恐怕只有被砍頭了,於是眾將軍紛紛將軍權交了出來。
  • 古代兵符很小,卻能調動千軍萬馬,專家:想要偽造太難
    ——唐·羅隱《送王使君赴蘇臺》 前言:兵權在各朝各代可以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掌握著國家的命脈,歷史上很多的皇帝,因為自己本身沒有掌握兵權的能力,被有兵權的將軍制肘,導致自己成為了一個傀儡,而說起兵權,其實有一個代表性物品是必須要提及的,那就是兵符
  • 百姓家找出戰國時期「虎符」,據專家說是目前最大的?值多少錢?
    百姓家找出戰國時期「虎符」,據專家說是目前最大的?值多少錢?虎符是古代皇帝調兵遣將用的兵符,用青銅或者黃金做成伏虎形狀的令牌,劈為兩半,其中一半交給將帥,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兩個虎符同時合併使用,持符者即獲得調兵遣將權。
  • 虎符就代表兵權,古代為何沒人偷虎符來造反呢?4個字就能解釋
    所以在當時君主就想出了調動兵符的這個方式。也就是很多電視裡面出現的虎符,在當時虎符都是被一分為二的。一分為二,顧名思義就是一塊虎符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面由將領保管,另一面在君主的手裡。當然上面為了防止很多人作假,也被刻了銘文,在用的時候必須要合二為一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