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力量打造精品話劇《朝天宮下》講述烽火下的「護寶」傳奇

2020-12-23 交匯點客戶端

在朝天宮紅色的院牆外,冶山東側,有一塊石板上刻著「故宮分院」,這裡的南京博物院的朝天宮庫房,一直深藏著一批南遷文物。80多年前,一群執著無悔的護寶者為避免故宮文物在戰火中受損,用生命守護著藏在朝天宮下的國寶安危,延續著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近日,這段波瀾曲折又鮮為人知的歷史,將被搬上話劇舞臺。記者了解到,江蘇大劇院原創話劇《朝天宮下》正在進行緊張的三幕聯排,該劇通過一個關於守護和傳承的故事,為觀眾呈現那段承載著國家文化命運的動蕩歲月。

講述文物南遷往事

2020年,北京故宮已走過整整600年風雨,歷史的長河中,故宮文物隨著國運起伏沉浮。抗戰期間,故宮文物南遷華東,避地西南,行程數萬公裡,歷時十多年,為存續文脈譜寫了一曲文化抗戰的壯歌。2015年,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章劍華根據故宮南遷,創作了長篇紀實文學《故宮三部曲》,全景式地記載了故宮的歷史變遷與風風雨雨,其中重點展示了抗日戰爭期間,故宮文物歷經千難萬險的壯舉,表現了一批中國優秀知識分子的文化使命和歷史擔當。

話劇《朝天宮下》的故事正是緣起於故宮歷史上的「南遷往事」,去年11月,章劍華和其他藝術家反覆論證,選取了《故宮三部曲》中的素材,創作了話劇《朝天宮下》的劇本。從劇組籌建至今,《朝天宮下》的劇本已經進行過7次修改,傾注了全體創作人員的心血。江蘇大劇院副總經理顧平表示,「傳統抗戰題材中,武戲較多,文戲較少,但這一次,我們聚焦文化本質,打造的不僅是一部抗戰劇,更是一部文化劇。」

「九年前我讀了章劍華創作的《承載》,才了解了抗戰期間,故宮人為保護故宮文物而南遷和西遷經歷的坎坷,在戰火紛飛中為了故宮文物而捨生忘死的一段能,讓我深受震撼。」接過劇本的那一刻,蔡向亮導演的感覺是「如履薄冰」,作為一位軍旅戲劇導演,這是他第一次觸碰文物題材的話劇。他坦言最初剛讀完劇本時內心十分忐忑,「編劇章劍華問我:「有多大把握?」我回答說:「60%吧」。

「我把這次導演當成了一次考試,首先得考及格了,才有可能加十分、二十分,甚至更多分。」為了能全面反映那段歷史,蔡向亮不敢懈怠,做了大量的案頭工作、一遍遍的討論細節、和演員一起深度除揣摩角色、琢磨語音習慣,力求一字一句均符合歷史背景和人物特點,「現在我越排越有信心,摸得越透,心裡就越有底了。你再問我的話,已經不是這個分數了。」

致敬國寶守護人

話劇《朝天宮下》講述的是南京淪陷時期,日本搜查隊來朝天宮搜查故宮南遷文物,威逼利誘要求文物倉庫主任祝同禮與學生周若男、看門孫大爺作出文物清單,隨文物一起以上報天皇。幾番交鋒,幾多周旋,三人最終捨命逼迫日軍放棄掠奪,用青春、熱血、智慧甚至生命,守護保存了中華文物,延續了民族文化的根脈。

一部擁有紮實功底的劇本,必須依靠主創的實力才能夠充分展現。從編劇到導演、從主演到舞美,《朝天宮下》集合了江蘇省最優秀的創作力量,稱得上是一部「江蘇原創」的精品話劇。

《朝天宮下》的主演們是一波老戲骨,演員郝光在劇中飾演文物倉庫主任祝同禮,排練現場,郝光的手中始終握著一疊厚厚的資料,裡面密密麻麻地記滿了筆記。郝光認為,要讓這個人物有血有肉地立在舞臺之上,不能單單走進朝天宮下守護文物這一段歷史,更要走進祝同禮視文物為生命的精神世界。「我必須去了解祝同禮的一生經歷了什麼,我才能理解為什麼在南京淪陷的萬人逃亡時刻,他選擇留下來保護文物,理解他在危難之時為何守信、為何無所畏懼。」

在郝光看來,祝同禮在危難之時選擇堅守的內在原因,「是因為他太愛文物了,他視文物為中國,他們保護的不僅是中華文明的寶貴遺產,更留下了珍貴動人的精神遺產。」講述中,郝光的神色、動作以及「婆婆嘴」式的講述,讓人仿佛那個倔強的祝同禮就在身邊。「祝同禮最愛囉嗦,會反覆說一些話,比如『你們侵我領土,殺我百姓』『視文物為生命』『這批文物是我和大家一起把他運到南京的』,我認為他的囉嗦,就是為了把這些最重要的事銘記在心,至死也不能忘記。」

話劇《朝天宮下》的故事中,也彰顯了有情有義的南京人在危難之時的責任和擔當,演員馬小寧扮演了朝天宮「看門人」孫大爺,並全程用南京話參與演出。與文物學家、日軍統領、青年女學生、記者這些角色相比,孫大爺是全劇最底層老百姓,但馬小寧恰恰認為,這個民間小人物以最接地氣的方式給這部劇增添了幽默的色彩。「孫大爺身上的閃光點就在於他在如此壓抑的氛圍之下,總是出人意料的說出或做出讓人會心一笑的事。他幽默樂觀,以樸實無華的民間智慧與日軍周旋,而他此時看護的不再只是朝天宮的大門,更是有著阻止侵略者幾千年文明的國門。」

一比一復原南遷文物

作為一部折射真實歷史的作品,導演蔡向亮最重視的就是歷史真實性,「我對整個戲的總體要求是真實感、年代感和帶入感。」這種真實感體現在話劇的呈現上,第一幕,拿著明晃晃刺刀的軍隊直接從臺下上臺衝入朝天宮,徑直從觀眾身邊滿帶侵略性的大踏步走過,觀眾也成為了場景中的一部分。同時,舞臺利用聲光電的變化及大屏幕的展現,勾勒出具有強大時代感的畫面,令人置身於硝煙瀰漫的戰爭歲月。

蔡向亮一直強調兩個關鍵詞:「反差」和「節奏」, 「你們可以想像一下,寒冬臘月,大軍壓境,幾十萬人命喪屠刀,全城人民匆匆逃亡,但在寒冷黑暗的地庫之中,小姑娘若男在給看門人孫大爺講《富春山居圖》的故事。這個與大氛圍與小局部反差之下的小小溫情,足以打動人心。」

為了體現真實性,江蘇大劇院還組織道具設計師赴南博查閱資料、並與文物專家一起研究,按比例還原當時南遷的珍貴歷史文物如「紅燒肉」「翡翠白菜」等,以豐富觀眾的感觀效果。為除此以外,為進一步延伸該劇價值,該劇當中「太和鼎」「金嵌寶石碗」「黑釉盞」等一系列文物道具還將被打造成文創產品。

據悉,該劇將於七月底八月初對外公演,並計劃於2020年在國內巡演十場。

交匯點記者 王慧 實習生 付娜娜

L

相關焦點

  • 《朝天宮下》:硝煙下的「護寶」傳奇
    80多年前,一群執著無悔的護寶者為避免故宮文物在戰火中受損,用生命守護著國寶安危,延續著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這段波瀾曲折又鮮為人知的歷史,將被搬上話劇舞臺。記者了解到,江蘇大劇院原創話劇《朝天宮下》近日正在進行三幕聯排,該劇通過講述一個關於守護和傳承的故事,為觀眾呈現那段承載著國家文脈的動蕩歲月。
  • 斬獲「紫金」大獎後,原創話劇《朝天宮下》成功亮相上海現場一票難求
    原創話劇《朝天宮下》由江蘇省文化投資管理集團製作、江蘇大劇院出品,獲邀參演 「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消息甫一公布,就引發諸多期待,在上座率75%的情況下,一票難求,全場售罄。  同時另一則喜訊傳出,原創話劇《朝天宮下》榮獲紫金文化藝術節「優秀劇目獎」,也將於國家公祭日前後再度回到江蘇大劇院演出,以守護文脈的國魂,追憶硝煙戰火中逝去的生命。
  • 話劇《朝天宮下》再現故宮文物南遷歷史
    由江蘇大劇院出品的原創話劇《朝天宮下》就講述了一段故宮文物南遷的動人故事。自「九一八」事變後,為防日寇劫毀,故宮13427箱又64包國寶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文物「大逃亡」:曾分五次南遷,暫存上海法租界,在朝天宮文物庫房建成後,南遷文物分五批運往南京。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日軍轟炸上海,南京告急,南遷文物再次分三批向西遷移……直至1947年全部東歸。
  • 《朝天宮下》10月29日亮相「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
    中國江蘇網·新江蘇訊(通訊員 李卉)由江蘇省文化投資管理集團製作、江蘇大劇院出品的原創話劇《朝天宮下》獲邀參演2020年「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10月29日-30日將登陸上音歌劇院。《朝天宮下》是江蘇大劇院出品的第一部原創話劇,由江蘇文聯主席章劍華編寫。該劇主創主演團隊均由江蘇大劇院邀請並組建,結合了江蘇省最好的話劇團力量。
  • 南通原創話劇《錦江傳奇·董竹君》在更俗劇院成功試演
    8月21日晚 ,由南通藝術劇院話劇團創作的話劇《錦江傳奇·董竹君》在更俗劇院成功試演。董竹君祖籍南通海門,生於1900年,1997年逝世,是經歷晚清、民國、新中國等歷史時期的傳奇女性。話劇《錦江傳奇·董竹君》講述了董竹君具傳奇性的前半生的故事。
  • ...紀念「一二·九」愛國運動精彩演繹華南研學主題話劇《烽火年華》
    銘記歷史,弘揚愛國情懷,由韶關學院師生編創、演繹的華南研學主題原創話劇《烽火年華》正式上演。學校近兩百名師生共同觀看了該話劇。合影表演過程中,演員們傾情演出,形象生動地演繹了這段感人奮進的歷史故事。演員們的精彩表演也深深地感染了在場的所有師生,大家都沉浸在跌宕起伏的劇情中,感悟愛國師生抗日救亡的偉大精神。
  • 湖北移動攜手烽火通信打造5G精品網
    近日,中國移動湖北公司2020-2021年開放式波分復用設備採購項目中標結果正式公布,本次招標增加了半有源的CWDM和MWDM的模型,烽火通信以第二名的成績中標,標誌著烽火第三代CRAN前傳承載方案由試點正式進入商用階段。
  • 本土話劇精品開篇,著名芭蕾舞劇收尾,鼠年春節,江城演出市場熱鬧非凡
    今日,楚天都市報記者整理後發現,春節期間,琴臺大劇院、琴臺音樂廳、湖北劇院和武漢劇院均有重磅演出登陸,從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芭蕾舞劇《天鵝湖》《胡桃夾子》,到金牌樂團獻上的「東方經典」、「西方雅致」音樂會,再到本地話劇寶藏《海底撈月》《那些年》和兒童劇……琳琅滿目的演出將在鼠年春節為江城觀眾帶來多樣選擇。
  • 真情演繹原創話劇,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堂——金陵科技學院原創話劇...
    中國江蘇網訊(通訊員 李素芳 李藝)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即將來臨之際,金陵科技學院團委匯聚優秀師生共同創編了話劇《紅色特工冷少農》。作為南京青年戲劇節的展演劇目,《紅色特工冷少農》一共分為五幕,講述了地下黨革命軍人冷少農的革命經歷。
  • 「大戲東望·2020全國話劇展演季」開幕 多城聯動打造全國話劇盛宴
    12月12日晚,大戲東望·2020全國話劇展演季啟動儀式暨開幕演出在北京保利劇院成功舉辦,本次活動以繁榮戲劇行業為使命,突出「與時代共振」的主題,努力打造戲劇行業的年度盛事。「全國話劇展演季」是「大戲東望」品牌的扛旗之作。
  • 《奪寶傳奇》今晚登陸重慶衛視
    記者 張曉禾由李森、金霖執導,陳潔、石安妮、徐僧、亓航等青年演員聯袂主演的懸疑護寶動作劇《奪寶傳奇》,將於今晚在重慶衛視傳奇劇場播出無槽點打造紀實版「護寶筆記」近段時間,因某超級IP影視劇的開播,奪寶、護寶題材劇目一時間成為觀眾的熱議話題,然而與IP劇翻拍頻遭吐槽不同的是,
  • 深圳原創音樂話劇《消失在房子裡的羅曼蒂克》上演受好評
    由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深圳市戲劇家協會承辦,深圳市寶安區青少年服務中心(區青少年宮)、深圳潤藝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協辦,星劇社製作的《消失在房子裡的羅曼蒂克》6場話劇公益演出於10月15日順利結束,在五天演出中,近2000名觀眾進入劇場觀看該劇,得到了觀眾強烈好評,在朋友圈、各網絡平臺中都形成較好的熱點反響。
  • 南京話劇迷有福了!長江路小劇場兩個月將上演45場優秀話劇
    為獻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在南京市委宣傳部指導下,玄武區以打造南京自主小劇場話劇IP品牌為己任,以創作更多優秀小劇場話劇作品為目的,著力挖掘青年原創話劇力量,吸引和匯聚一批國內成熟的小劇場藝術創作者,共同搭建話劇藝術交流平臺,豐富長江路文化旅遊大街夜間經濟業態,推出為期兩個月的「長江路小劇場話劇節」。
  • 《上甘嶺》在京上演——拉開「大戲東望·2020全國話劇展演季」大幕
    活動以繁榮戲劇行業為使命,突出「與時代共振」的主題,努力打造戲劇行業的年度盛事。作品真實呈現戰爭的殘酷,也折射戰火紛飛中人性的光芒,彰顯了堅守與不畏犧牲的精神力量。攝影:石榴話劇《上甘嶺》所承載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紮根歷史的潛心創新與面向當代的藝術探索,與「全國話劇展演季」持續推動新時代大戲劇高質量發展的初心相得益彰。
  • 講述「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的故事,大型話劇《深海》6月14日晚...
    講述「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的故事,大型話劇《深海》6月14日晚首演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2020-06-14 該劇也是近期舉行的
  • 新基建浪潮下,烽火助力政企客戶打造高效數據中心
    01 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打造一個屬於「新基建」時代的IDC既需要底層性能卓越的產品承載,也需要頂層設計的合理牽引。IDC一體化服務,即「頂層設計」和「底層承載」的結合,經過「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合理統籌,提供面向IDC全生命周期的端到端解決方案服務。
  • 大戲東望·2020全國話劇展演季將啟幕
    「全國話劇展演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是首都核心區打造「戲劇之城」的重要文化品牌,自2017年舉辦以來,已舉辦三屆,共展演精品劇目70部,形成了北京為中心、聯動全國、輻射海外的格局,受到業界的高度關注,成為全國影響力的話劇年度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