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禮拜前的全明星新秀賽,日本籃球國手八村塁代表國際隊首發出場,11投7高效拿下14分7籃板,再一次吸引了人們的眼球,這個能跑能跳還能投籃的黑皮膚小夥子,很容易讓人想起《灌籃高手》裡的赤木剛憲,只不過是進攻加強版。
雖然他的進步肉眼可見,但對於很多中國球迷來說,多數是帶著一種如臨大敵的態度去看待他的成長,從他參加選秀那天起,很多人就開始心裡暗暗比較,「這個人真的像傳說中的那樣,比易建聯還要強很多嗎?」帶著這個問題,我們找出易建聯第一個賽季的數據,看看兩人到底有多大差距。
01、技術全面性
這裡比較了得分、投籃命中率、3分命中率、罰球命中率、籃板、助攻、搶斷、 蓋帽、失誤 9項基本數據,八村塁今年一共打了33場比賽,每一場都是首發,場均在29.4分鐘的時間裡拿下13.8分6籃板1.7助攻0.8搶斷0.2蓋帽,命中率48%,三分命中率24.6%,罰球命中率83.1%;而易建聯2007到2008處子賽季打了66場比賽,其中49場是先發,場均在25分鐘裡拿下8.6分5.2籃板0.8助攻0.5搶斷0.8蓋帽。兩相比較,八村塁在得分、投籃命中率、籃板、助攻、搶斷、失誤(比較少)6個項目上全面領先,而易建聯在蓋帽、3分命中率、罰球命中率3個項目上領先,這麼說,八村塁6:3,佔有壓倒性優勢嘍?小編不這麼認為,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兩人上場時間不同,這麼比較不公平。而八村塁之所以能很快獲得球隊信任,很大程度上是吃了文化的便宜。
我們知道,雖然八村塁是日本人,但他大學是在位於美國華盛頓的貢薩加大學讀書的,作為外國人,八村塁融入球隊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大一場均僅有4.6分鐘上場時間,拿到2.6分1.4籃板,大二才開始顯著提升,場均11.6分4.7籃板,到了大三徹底爆發,場均19.7分6.5籃板,也是憑藉大三的高光表現,他在2019年選秀中首輪第9順位被奇才隊摘走。我們看他的成長過程,也是從名不見經傳的草根起步,NCAA的環境,給了他足夠的適應時間,不管語言上、文化上還是比賽強度上,他都能夠和NBA無縫連接,但易建聯沒有這麼好的成長環境,他是從CBA一步一步打出來,被美國球探發現的。我們都知道,當時的CBA不管是戰術理念還是平時訓練體系,都和美國籃球有著天壤之別,這也就導致了易建聯剛到NBA的水土不服,連教練嘴裡喊什麼都不能夠完全聽懂,怎麼執行戰術?易建聯的水土不服,也導致了上場時間比較短,比八村塁每場少上4分多鐘,這個時間已經不短了,所以,上面的比較對易建聯來說是不公平的。怎麼才能真正看出兩人的優劣呢?我們把他倆放到同樣的時間長度來看,這樣比較有說服力。我們選擇36分鐘為限。
通過比較我們看到,八村塁在36分鐘內得到的數據是16.9分、7.4籃板2助攻0.2蓋帽1搶斷,而易建聯的數據來到了12.4分7.5籃板1.2助攻、 0.8搶斷 1.2蓋帽,兩人的數據已經無限接近,絕對是一個檔次的球員,而這裡有一項數據大家注意,就是籃板,易建聯超越了八村塁(7.5對7.4),所以,從公平的角度講,八村塁9項基本數據裡是5:4略佔優勢,而不是表面看到的完全碾壓。
02、得分手段
八村塁在籃下有139次出手,是所有距離裡出手次數最多的一個點,佔到了所有出手機會的36%,命中率也是驚人的71.2%;其它各個點比較均衡,比例都在百分之15左右。我們都知道,八村塁作為混血兒,彈跳能力十分驚人,空接、暴扣更是家常便飯,機動性也非常好,面框技術嫻熟,有運球後大幅度轉身上籃的能力,恰到好處的墊步也讓他有充足的進攻空間;易建聯作為身高2.12米的內線,力量卻稍顯不足,當時也就比剛進聯盟的周琦強一些,在禁區內是站不住腳的,所以他出手最多的位置是16英尺到3分線之間,也就是我們說的長兩分,命中率為45.7%,也是不錯的數據。另外,易建聯籃下進攻佔到為29%,但命中率僅有47.3%,和八村塁差距不是一點點,從某種意義上說,易建聯更像個大個子射手,八村塁則是禁區的怪獸。
03、心態成熟度
這裡主要看兩人面對外界壓力的反應,我們比較3個方面:
①比賽不同時段的影響
我們比較了兩人從第一節到第四節,一直到加時賽的命中率,發現一個很神奇的現象,就是八村塁第四節的命中率非常低,遠遠低於前三節,他最準的是第二節,命中率57.3%,第四節命中率直接跌到了33.3%,這說明在第四節高強度的比賽環境下,決勝負的時候,八村塁往往會掉鏈子,怪不得他們隊總是第四節被反超,老大比爾總說帶不動呢!易建聯則不然,他是越戰越勇型,第二節到第四節是穩定上升,到了加時賽更是了不得,命中率達到了66.7%,從易建聯在CBA帶領廣東隊多年 徵戰總決賽的表現來看,他絕對是個大心臟,特別是去年男籃世界盃,要不是他關鍵時刻扛著全隊往前走,男籃戰績不知道會難看的到啥程度!
②主客場的影響
這裡我們比較了八村塁和易建聯主客場命中率,作為籃球運動員來說,在主場能夠得到球迷的支持,食宿、訓練、比賽環境也比較熟悉,所以主場命中率基本要好於客場命中率。但如果主場命中率遠遠高於客場,說明這個球員的心態不夠穩定,狀態受外部環境的影響太大了。八村塁投籃命中率、 3分命中率在主場分別為51.3% 、37.9%,而這2項命中率到了客場變為45.7%、12.5%,我們看到,投籃命中率下降了6個百分點,3分下降了26個百分點;那麼易建聯呢?易建聯的投籃命中率和三分命中率主場是43.9%和11.1%,客場就變成了40.2%和41.7%,投籃命中率下降3.7個百分點,三分不降反升,相比之下,八村塁對主客場更加敏感,下降幅度非常明顯,而易建聯則寵辱不驚,很有中國人清靜自守的風格。想想也對,對於一個20歲的小夥子來說,漂洋過海到異國他鄉追逐夢想,美國的每寸土地對他來說都是客場,因為他的球迷永遠都是在角落裡、在電視機前關注他的中國人。不管怎麼說,易建聯的心態要更穩定一些。
③輸贏球不同情況的影響
八村塁贏球時投籃和三分命中率分別為51.7%和20%,輸球時這兩項變為47%和26.8%;易建聯贏球時投籃和三分命中率分別為42.7%和0,輸球時這兩項變為41.7%和33.3%,之所以易建聯三分命中率贏球時為0,那是因為在易建聯那個年代,內線投三分還不是主流,易建聯贏球的場次一共投了3個三分,一個都沒進,而輸球的場次投了18個,進了6個。我們看到,八村塁輸球時投籃命中率下降了4.7個百分點,而易建聯輸球時投籃命中率基本沒有變化,這再次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易建聯在球隊處於劣勢的時候,能夠保持穩定的手感,而八村塁一遇到逆風仗就容易上頭。當然,可能有的說正是因為他們投不準才導致輸球,這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哲學問題,我們不在這裡討論。
04、比賽積極性
①籃板能力
我們看到,八村塁的前場籃板率、後場籃板率和總籃板率分別是百分之5.4、 17.2和11.1,易建聯的分別是百分之7.3、 17.7和12.3,也就是說,易建聯不管進攻端還是防守端,搶籃板的能力都要高於八村塁,這是不爭的事實。
我們知道,易建聯的身高比八村塁要高了近10公分,而且兩人彈跳也不相上下,這種情況下,易建聯肯定在搶籃板上有更加得天獨厚的條件,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嘛!
②攻防積極性
八村塁的助攻率%、 搶斷率%、蓋帽率%和回合佔有率分別為8.3、1.2、0.4,而易建聯這4項為5.3、1.1、2.7,八村塁在助攻和搶斷上積極性更高,而易建聯蓋帽積極性更高。
助攻上,易建聯之所以差一些,是因為他在國內是第一進攻點,傳球意識不夠出色。搶斷這一塊,八村塁接受的是純美式的體能訓練,身體爆發、橫移速度都更加出色,搶斷肯定要強一些。大家知道,CBA對體能的訓練是非常忽視的,以前基本就是跑步。記得有一年國家隊體側,3公裡有一大堆不及格的,隊員肚子上都是軟嘟嘟的白肉,和白條雞差不多,看著讓人擔心,一直到現在,CBA每年開賽前用抽籤的方法對個別隊員進行體側,抽到的簡直就像過鬼門關。易建聯雖然對自己的飲食要求很嚴格,但畢竟在去NBA之前力量訓練不夠系統,他變成魔鬼筋肉人是回來之後了。蓋帽不用多說,阿聯的專利,現在在CBA還是一流的封蓋手。
回合佔有率,八村塁是19.4,易建聯是18.4,兩個人相差不多,說明兩人新秀賽季在教練心裡的地位差不太多。現在大家看八村塁打的風生水起,要知道,當年易建聯登陸NBA,也是全世界都在關注,記得有一場姚明帶隊對陣雄鹿,好多同學都是逃課去看,結果是姚明28分,易建聯19分,滿滿都是回憶呀,以為從此兩人就會聯手稱霸NBA呢,想多了……
05、團隊效應
這裡比較的是兩人對球隊的貢獻,包括效率值、勝利貢獻值、正負值等,我們一項一項來比較。
①攻防效率
這裡指的是運動員在場時球隊百回合的攻防效率,八村塁是進攻效率是111,防守效率是117;易建聯進攻效率是98,防守效率是 112,這個差距確實是比較大的,但也和現在比賽節奏越來越快有關係。相對來說,易建聯明顯攻弱守強,而八村塁比較均衡。另外就是兩人的PER效率值,八村塁是14.1,易建聯是11.3,這個數據是綜合衡量球員用的,還是八村塁比較高。
②勝利貢獻值
這個數值用來表現球員對球隊勝利的貢獻,八村塁進攻貢獻值、防守貢獻值和勝利貢獻值分別是1、0.2和 1.3,易建聯是-0.1、0.9和 0.7,這裡我們看到,易建聯在防守貢獻值上佔優勢,但其他兩項差距比較大,進攻上基本幫了倒忙。
③各項正負值。
這個數字主要表現某個球員在場時球隊的勝負分數,這和球隊本身實力有很大關係,好在當年的雄鹿和現在的奇才都是東部弱旅,兩人的比較也就比較公平了。我們看到,八村塁的進攻正負值是-1,防守正負值是 -2.1,總體正負值是 -3.1,也就是這廝在產球隊就是輸球。而易建聯在場時也比較遺憾,輸的比八村塁還多,分別是-2.9、 -1.1和 -3.9。
全篇總結:通過比較我們看到,八村塁在絕大多數數據上確實是領先的,易建聯是防守更好的一個,八村塁更善於進攻。但我還是感到一絲遺憾,阿聯對美國文化的不適應是他在NBA打不出應有狀態的主要原因,如果早兩年在NCCA鍛鍊,他起碼能從3個方面得到提高:力量經過系統訓練,他就不用總飄在外線投了,肯定能獲得大把訓練時間;在大學和美國隊友磨合,進入NBA後肯定能順利融入球隊,最起碼語言不是問題,開玩笑大家能聽懂,想想姚氏幽默;還有就是戰術素養,易建聯輾轉了4支球隊,他上場總是融不進球隊,感覺懵圈的狀態,數據每況愈下,這和搞不懂教練戰術有直接關係,可惜了……不知中國過多少年才會出現下一個易建聯。中國籃球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