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樂天:支持孩子感知世界,探索大自然,有助於能力的開發

2020-12-17 新育兒理念

說起明了娛樂圈最有影響力的人物是哪一個,我想大家都會想到"古校長",因為他是一位非常具有愛心的明星,他自從出名以來,給貧困地區建造了100多所學校,幫助了無數名上不起學的孩子,有書可讀,有學可上,很多人認為古天樂的人生價值觀已經高出普通人的範疇之內,值得很多成功人士的學習。

那麼除此之外,古天樂的愛心絕非表現這一點上,有一次,古天樂出現在一座法式的古堡當中,除了他之外還有一個非常可愛的小男孩,小男孩在前面跑,古天樂在後面追,兩個人非常開心,畫面非常溫暖,如此有愛的畫面,很多粉絲表示疑惑,這個小男孩是誰呢?

其實這個小男孩子是古天樂接拍廣告的一個小搭檔而已,他們在廣告編排當中飾演一對父子,他們在陽光下奔跑,在雨中奔跑,非常有愛,能夠看得出來,在雨天古天樂並沒有阻止孩子跑出去,也沒有阻止孩子玩水玩雨,而是在身後興致勃勃地看著她,尋找生活中的快樂,而古天樂也童心未泯,和這個小男孩打成一片,時不時的還抱起來親吻,看出來特別有"父子緣",不得不稱讚古天樂,不僅拍戲有一套哄小孩也的確有方法。

其實小小的事情卻有著大大的智慧,很多家長看到雨天來臨,發現小朋友們跑出去,玩雨的時候都會非常著急,害怕還是受涼,害怕打溼了衣服,所以就會阻止孩子探索大自然的行為,其實,帶孩子破譯大自然的秘密,探索大自然不需要去很遠的地方,只需要在雨天來臨之前,給孩子找個安靜的地方,乾淨的地方,去感受一下雨水的氣息,並且帶孩子了解一下下雨天和晴天,天氣的變化,自然的情緒,你會發現孩子在從中能夠學到很多的知識。

不僅於此,也可以陪孩子在雨中玩耍,還記得我們小的時候嗎?經常在下雨的時候跟幾個小夥伴一起在雨中玩耍,大家在院子裡手舞足蹈,那樣嘻嘻哈哈的童年是非常開心的,其中的樂趣有很多,90後的朋友們都體驗過,在這裡當了母親之後,我們卻阻止孩子出現這樣的行為。的確,如果沒有淋過雨的小孩,人生真的是有所缺陷的。

如果擔心孩子會受涼,我們可以在下雨的時候給孩子穿上雨衣和雨鞋,也可以給孩子撐上小傘,在雨中待一待,聽聽雨打在傘上的聲音和雨水滴落在帽子上的聲音,這樣能夠給孩子增加很多驚喜和歡樂,其實在這裡也告訴各位家長一個小秘密。在下雨天除了帶孩子玩沙子,泥巴與水之外。

也可以帶孩子探索一下"天然的遊戲",比如踩水坑,打雨傘,踢踢水,或者拿著小石子砸在小石坑當中,看到水濺起水花,感受一下雨水拂過臉蛋的溫柔,這些都可以,提高孩子的能力開發,以及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所以下雨天不要在阻擋孩子出門,不要再擔心孩子會受涼,只要做好保護措施,一樣可以跟孩子打成一片,讓人找到童年的感覺,小孩子叢中感受到感知和學習的樂趣,大家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焦點

  • 孩子喜歡探索細小的東西,家長的支持,可培養孩子手眼協調能力
    二、「細小事物」敏感期對孩子帶來哪些影響1、有助於發展手眼協調能力孩子在一歲以後,孩子的手和腿越來越有力量,手部活動與身體平衡得到進一步發展,身體靈活性越來越強。孩子喜歡用手抓、捏細小的東西,這個行為是在鍛鍊他們的手部肌肉和手眼協調能力,是在為完成更精細的動作打基礎。2、有助於發展觀察力由於身高受限,孩子和成人眼中的世界完全不一樣,他們的視野只能關注到與自己身高相差不多的範圍,越是細小的食物越能引起孩子們的興趣。
  • 李玲玲:把大自然還給孩子| 智慧村教獎教金支持計劃 | 獲獎人物誌
    他們走出傳統課堂,將大自然作為鄉村孩子的「造夢工場」,讓孩子們穿梭於山林湖泊,行走在田間地頭,聆聽世界的聲音,感受萬物的神奇。帶頭的孩子是附近的「孩子王」,跟在他後頭的是幾個七八歲的孩子,李玲玲也在其中。這一晚,他們的任務是撿蟬蛻。草地裡、樹枝上,隨處可見剛蛻下來的蟬殼,它們又薄又輕、造型不一,李玲玲每次都能撿回一大口袋。家屬院內隨處可見幾十年的老樹,附近還有一片小坡地,那裡草木叢生。在李玲玲的眼裡,那就是一個藏著無數寶貝的神秘世界。
  • 科學教育怎麼做,讓孩子愛上觀察大自然,學會動手來探索
    我們大家都知道中國孩子平時的生活更傾向於應試,每天埋首於考試和刷題。即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觀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大家對於科學的看重也只是表現在給孩子多報一個班,多做些題目而已。我們的孩子即使理科學得很好,可發自內心熱愛這門學科,有探索精神的還是鳳毛麟角。
  • 為什麼要開發右腦?通常有這些表現的孩子右腦發達,智商高
    我們可能經常聽到開發右腦的言論,多數家長也會特別注重開發孩子的右腦,目的是為了提高兒童的學習能力,其實,人的左右腦分工明確,左腦更理性,擅長邏輯思維、推理分析,被稱為「學術腦」,而右腦更加感性,擅長圖畫、韻律、情感、想像創造力,被稱為「創造腦」。
  • 為什麼要讓孩子接觸大自然?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而與鄉村家長相比,城市家長對讓孩子充分接觸大自然這件事顯得要更排斥,不少家長表示,外面又曬又危險,還不如丟個平板給孩子,一玩就是一整天。奇妙大自然,成長不缺席但你知道嗎?孩子宅在家中也並非全然安全,拒絕與大自然接觸,會導致孩子出現一系列行為和心理上的問題,例如注意力、情緒調節和環境適應能力差,對自然不友好。
  • 愛貝英語ABIE Online研發理念 讓孩子探索世界
    孩子天生好奇,而主要運用直覺行動思維的幼兒,就主要用敲擊和觸摸的方式與周圍環境進行互動,探索世界。為了提供幼兒鍛鍊這種思維形式的環境,愛貝設計的活動滿足兩點:1、需要提供幼兒視力範圍內的思維對象。也就是在幼兒的視力範圍內,必須有一個實體對象,即我們這個活動中的除草機。2、需要提供幼兒動手操縱物體的機會。
  • 家長在家玩手遊,不如帶孩子去大自然,提高孩子自然觀察智能
    不管孩子是否能聽懂,家長都要多次重複,讓孩子一遍遍地感知。如果孩子的年齡比較大了,家長就可以帶孩子走到戶外去看自然了。家長可以帶孩子去觀察附近的樹,用放大鏡仔細觀看樹皮,比較不同的樹皮,不同的特點。2)聽一聽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就可以帶孩子去傾聽自然了,這種傾聽可以讓孩子在觀察自然事物中獲得豐富的信息,使孩子對大自然的了解更加周全和細緻。同時,也很好的訓練了孩子的聽覺能力。雖然市場上有各種適合孩子的聽覺玩具。
  • 孩子感知能力差?育兒專家:戶外運動這幾點是自然教科書
    參加戶外運動,可以接觸到空氣的溫度、溼度、微風的刺激和陽光照射,呼吸新鮮空氣,能增強孩子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加強身體的新陳代謝,促進生長發育。還有更多的好處。促進兒童探索能力的發展。戶外運動玩遊戲時,孩子會對周圍物體有很強烈的探索欲,比如樹枝、泥土等等,他會觀察樹枝形狀是怎麼生長的,泥土可以用來幹什麼?這些看似小小舉動會促進探索欲以及思考能力的發展。
  • 濟南市長清區樂天中學斬獲世界機器人大賽總決賽多項殊榮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訊(通訊員 司道臣)12月3日,由濟南市長清區樂天中學五名學子組成的代表隊,首次登上世界機器人大賽總決賽的舞臺,用親身體驗的方式,體驗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充滿科技感的人工智慧課。
  • 和孩子交流越多越好?懂得用「留白」教育,有助孩子的思維發展
    2、 促進孩子感知覺的發展。陶行知的"六大解放"中就包括了對孩子感覺和知覺的解放。"留白"教育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留給孩子一定的自我探索的空間。對於四五歲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感知能力正處於不斷發展的時期,家長要給孩子實踐的機會,讓孩子多聽、多看、多動手,從而促進孩子感知能力的發展。
  • Neurology:關注「自我感知」有助於及早發現阿爾茨海默症
    近日,發表在美國神經病學學會官方出版物《Neurology》上的一項研究中,由德國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心(DZNE)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表明,「自我感知」是早期發現阿爾茨海默症的一個重要指標。這些發現將有助於早期診斷和治療阿爾茨海默症。當一個人自我感覺到記憶退化,但根據客觀標準衡量的智力水平仍然屬於正常範圍時,這種情況被稱為「主觀認知下降」(SCD)。
  • 戶外探索課程(小學) | 走進帆船世界 探索自然裡的未知(組圖)
    9月21日,我們的孩子與老師結伴而行,一路歡聲笑語來到青島銀海大世界,參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準零點、奧運文化展覽館。  幾年來,我們陸續開發了以「山、海、城」作為主線的戶外自然探索課程。  我們期望藉由這些課程,喚醒孩子身上的自然基因,在大自然中學會思考與創造,也在大自然中釋放與療愈。在孩子切身得到體驗、有深刻的感受時再順勢一把的支持,比用力在後面推,往往更加有效。
  • 思巢STEM+CASH課程:最好的教育方式是帶孩子感知世界
    (原標題:思巢STEM+CASH課程:最好的教育方式是帶孩子感知世界)
  • 開發智力的遊戲,這類遊戲讓孩子聰明加倍
    開發智力的遊戲有哪些?開發孩子的智力很難嗎?咱們為什麼要把感官玩看得如此重要,又為什麼要通過感官玩來開發寶寶的智力?咱們就邊遊戲邊總結吧,畢竟用心吸收新知識是咱們做媽媽需要終身學習的功課。什麼是感覺?感覺統合理論把人體分為五大感覺系統:視覺、聽覺、觸覺、動覺和前庭平衡覺。
  • 如何改變「塑料兒童」,讓孩子迷戀大自然
    在這個信息發達的時代,有很多孩子早已成為了「塑料兒童」,手機、電視、電腦、塑料玩具等成了孩子們的必需品。 五六歲的孩子,正是探索大自然最好的年紀,他們想像力豐富,觀察力驚人,可是卻成為「塑料兒童」。我們應該放下手機,陪著孩子一起探索大自然,大自然的美好不僅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細胞,提高大腦興奮度,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更可以讓孩子的情感得以抒發,情緒得以釋放,從而發揮更大的潛力。
  • 大自然活的地理教室,探索世界的第一站,紐西蘭親子之旅
    兒子長大後,第一次要帶他出國,許多我們夫妻曾造訪過的國家,如:加拿大、德國、義大利、日本......都是我們考慮的地點,但最後,我們選擇有「大自然活的地理教室」美譽的紐西蘭,當作孩子探索世界的第一站。〈開始計劃〉上網搜集相關資料行程:國土狹長的紐西蘭由北至南約有1600公裡,由庫克海峽分隔,主要分為南、北島兩島。
  • 德國幼兒園:科學啟蒙要趁早,激發孩子好奇心和探索世界的欲望
    我想,是因為他們從小就注重培養孩子科普教育注重重科普教育,引導孩子熱愛自然,保護孩子的好奇心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沒有什麼特殊的天賦,只是擁有無比強烈的好奇心罷了。」而在德國的幼兒園,他們所推崇的是自然教育法,早早就給孩子上科學啟蒙課了。老師會帶著學生們走出課室,走進大自然之中,然後給孩子們安排任務。比如讓他們去尋找樹葉,去觀察昆蟲、小鳥,還引導孩子們做戶外遊戲。大自然的魅力是無窮的,它能激發孩子們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 運動是增強孩子反應能力的最佳方法
    個人觀察、認知世界的能力開啟了人與人之間生活差異化的第一步,有人看見事物表面華麗的顏色、有人看見物體內部縝密的結構、有人發現物體與周邊環境的融洽協調......觀察是個人「見識」增長的重要途徑,觀察讓個人感知到外界事物相對位置、物體的形體大小、豐富的色彩、奇特的造型、優美的線條結構......觀察能力是個人獲取知識信息最重要的途徑。
  • 空間感知、照相式記憶能力,為何是入圍"最強大腦"的標準配置?我家孩子能不能練出來?
    不少有心的家長在看精彩節目的同時就要想了:        「這樣的能力要擱我家孩子身上,那學習還用得著像現在這麼費勁嗎!」  「既然學霸(最強大腦)的標配是強大的空間感知、照相式記憶能力,反過來說,一個具備強大的空間感知、照相式記憶能力的孩子,成為學霸也就不是事兒了!」
  • 「讓孩子一直玩」的英國幼兒園,教育竟排世界第一?
    在玩中學,在玩中探索和感知這個世界,這就是EYFS體系下的幼兒園最顯著的特點。 那麼,玩什麼?在哪玩?和誰玩?這就「大有講究了」…… EYFS 對幼兒園實踐提出了諸多要求,其中一大項就是「有利的環境」(enabling enviro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