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三十生毫四十衰,四十生毫五十老,啥意思?有什麼講究?

2020-12-14 騰訊網

現在二十出頭的年紀,通常都還比較懵懂和迷惘,人到三十時,事業和性情方面基本都已經「定型」了,這其中的轉變無論是在相貌上,還是在行為舉止上,多多少少都有很大的變化,你會說一個二十歲的人正值青蔥年華,也會說一個三十歲的人成熟穩重。

以前的人,喜歡看面相,孔子說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社會閱歷、知識的積累、身體健康等方面,都會改變一個人的氣質,古人認為,世間萬物萬事均由五行「金、木、水、火、土」這幾個基本的元素構成,陰陽五行之氣化生天地萬物,人稟命於天則有表候於體。

因而古人覺得只要把握規律就可以從面部特徵透出的信息推算出人的富貴貧賤及命運休咎變化,俗話說:「三十生毫四十衰,四十生毫五十老」,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的觀人術。

這句俗話是與面目上的眉毛有關,意思是說一個人在三十歲時眉毛長得很長,那麼到了四十歲身體就開始大不如從前,如果四十歲長了長眉毛,那麼到了五十歲時,樣貌就已經老了,很明顯的可以讓別人看到歲月流逝的痕跡。

關於眉毛的說法有很多,像成語「眉飛色舞」、「揚眉吐氣」等,也是一種面部的特徵。眉毛也是人體上的一種毛髮,有一定的生長周期,並且眉毛長得好或壞和毛囊、毛乳頭有很大的關係,通常毛髮生在15到30歲時最為茂盛。

另一方面眉毛和頸椎也是息息相關的,若是眉心的黑頭粉刺特別粗大,這時候就需要注意到是不是頸椎壓力太大了,因而也可以通過人的眉毛來看出身體的狀況,《黃帝內經》中記載:「美眉者,足太陽之脈血氣多,惡眉者,血氣少也。」

眉毛長粗、濃密有潤澤,就說明了這個人足太陽經血氣旺盛,反而眉毛稀淡惡少,就說明這個人腎氣虛虧,身體不好,要是仔細觀察,也能看到患有白癜風的人,眉毛的根部首先會變白,而患營養缺乏症的人,就會出現倒眉和脫眉。

在影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到有老者長了長眉毛,這也顯得對方睿智等,但三、四十歲的年紀,正處於壯年,很少有長眉毛的存在,事實上,古時候人們的平均壽命並沒有現在這麼長,也就有了「三十生毫四十衰,四十生毫五十老」的說法。

相關焦點

  • 俗語「三十生毫四十衰,四十生毫五十老」啥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包含了:人情世故、諸事宜忌、農業氣象、生活竅門、婚喪習俗、堪輿風水等等。俗語「三十生毫四十衰,四十生毫五十老」,主要描述:眉毛和人身體健康之間的關係!02三十生毫四十衰《黃帝內經》記載:「美眉者,足太陽之脈血氣多
  • 俗語「三十生毫四十衰,四十生毫五十老」,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有時候,提到養生的時候,很多人會想起這樣一句話:三十生毫四十衰,四十生毫五十老。古人的科學素養當然不能和當代人相比。因此,古人對這個世界的了解,完全建立在經驗基礎和推測基礎上。並且將這些經驗整理成了許多的俗語。上文提到的俗語,就是古人通過觀察得來的經驗而總結所得。
  • 俗語「三十不可做,四十不可錯」,關於過生日的講究,有道理嗎?
    相信不少讀者朋友都曾聽說過這句俗語,「三十不可做,四十不可錯」,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是關於什麼的呢?講的又是啥意思?說的有道理嗎?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其實,俗語「三十不可做,四十不可錯」是一句關於過生日的俗語,意思是30歲的生日不宜過,而40歲的生日不能錯過。
  • 農村俗語:「初一生男必無才,十五生女划不來」,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初一生男必無才,十五生女划不來」。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著實是思索了好半天,但終究還是沒有思索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按照農村的說法,如果在農曆的每個月的初一生下了男丁,那麼,這個男丁長大後會缺乏才能,無論幹什麼事情都難以成功;如果在農曆的每個月的十五生下一個女孩兒,那麼,這個女孩兒長大後會死心塌地地與丈夫過日子,會處處想佔娘家的便宜,娘家想佔姑娘家的便宜是不可能的,因此,這個姑娘就等於白生了。
  • 俗語:「男怕三十,女怕十八」,是啥意思?有什麼忌諱?
    俗語:「男怕三十,女怕十八」,是啥意思?有什麼忌諱?文|西瓜與歷史在農村,因為讀書水平的跟不上,說話也都是一些很粗俗的語言。但是都說話糙理不糙,農村裡的老人們,都是有過不少經歷的人,他們都會把自己總結的大道理用好理解的話轉述給自己的子孫後代們聽,好讓他們少走些彎路,這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俗語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老人們常掛在嘴邊的「男怕三十,女怕十八」,到底在表達什麼意思呢?男人為什麼害怕到了三十歲呢?
  • 農村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什麼意思?過生日為何有這樣的講究?
    文/王不留行農村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什麼意思?過生日為何有這樣的講究?在過去的時候,由於當時的科技水平不發達,一些現代科學能解釋的事,在過去就成了未解之謎,只有依靠鬼神力量才能解釋得通。所以過去的人往往十分迷信,他們認為舉頭三尺有神明,在事事都要小心,稍加不慎就會觸怒鬼神,給自己招來禍患。所以過去的講究非常多,有許多講究,到今天還在使用。這些講究有道理嗎?不一定。但是家中老人信,身為子女,沒必要為了這一點小事而與老人較真,他們的世界觀已經定型了為了讓老人開心,按老人說的辦有什麼關係呢。
  • 農村俗語:「眉毛一條長,勝過萬擔糧」,說的有道理嗎?答案來了
    農村有句老話叫做:眉毛一條長,勝過萬擔糧,也被叫做眉毛一根長,意思是眉毛裡面有明顯的一根或者幾根特別長的,是一種福氣的象徵,寓意著這人很有福氣,這根長眉能夠抵得上萬擔糧食,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眉毛長得有幾根長得真的是好事嗎?這句老話還真的要一分為二的來說,並不是所有的人長有長眉是好的,長眉跟年齡是有直接關係的。
  • 俗語:「生七不娶,暗九不過」,啥意思?生七暗九有何深意?
    俗語大多是以前的勞動人民根據生活經驗創造出來的,俗語通俗,交流起來並不是顯得費力,並且具有趣味性,還帶點地方特色,俗語說:「生七不娶,暗九不過」啥意思?有何講究?
  • 俗語:三十望子,四十望財,五十望人,是什麼意思?蘊含深刻哲理
    如果用一句簡單的俗語來說明的話,那就是「三十望子,四十望財,五十望人」。什麼意思呢?三十望子應該是很好理解的,三十而立,成家立業,這個時候的男人應該有自己的孩子了。當然現在城市裡年輕人思想開放,三十歲不結婚的滿大街都是,可是在舊時農村,青年人結婚早,一般二十三、四歲就會結婚,結婚之後,就盼望趕快有自己的孩子。
  • 在農村,老人常說:「男怕生前,女怕生後」,啥意思?
    農村老話語的形成是人們千百年來人們在生產生活中,一種約定而成的簡練的且具有意義的一種熟語,它簡短意賅,通俗一定,大多是勞動人民所創造,因此這些俗語老話更能反映出勞動人民的生活經驗和願望,它廣泛應用中生活中的各個方面,有格言警句,天氣預測,人情世故,節俗風情等等。
  • 在農村,老人常說「男怕生前,女怕生後」,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但是,偶有閒暇的時光,老農都會走上街頭,一是為了節省點電費,畢竟很多農民感覺自打換了「節能電錶」似乎電費反而高了;二是,夕陽下,微風徐來,村中老人圍坐一圈,盡情的談笑風生。偶有幾次,在聆聽老人講話時,常常聽到幾句俗語,讓我記憶猶新,今日分享給大家,一同探討!
  • 農村俗語:「寧勸賭,莫勸嫖,男不三,女不四」,有什麼講究?
    農村俗語:「寧勸賭,莫勸嫖,男不三,女不四」,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人們的生活離不開一些俗語,而農村更是如此。而在農村裡有,有各種形形色色的俗語,有關於日常的、有關於做人的、有關於天氣的、還有關於牲畜的俗語,而這些太多的俗語都需要分析研究。
  • 俗語「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五十男人像把土」,古人說的是啥意思
    在淳樸的農村地區,流傳著一種通俗易懂的語句,這種語句就是我們常說的俗語。俗語因其通俗易懂的特點,在廣大人民心中倍受歡迎,無論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如何,他總能說出幾句俗語。俗語是老祖宗根據生活經驗,總結下來具有深刻哲理的語句,牢記俗語更是可以讓我們在生活中規避風險,更好地走上成功之路。今天我們要和大家分享的這句俗語,正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關於人生階段的俗語,它就是「三十如狼,四十如虎」。
  • 農村老俗話說「三十斷紅,四十斷綠」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事實上,農村人對於穿衣打扮特別重視,幹活時得穿幹活的衣服,親戚時穿走親戚的衣服,什麼時候該穿什麼衣服,他們有著極為繁瑣的規定,比如白事你不能穿紅衣服去,紅事你穿白衣服會被人說。還有就是,你到了什麼歲數該穿什麼衣服,他們都有說法。比如這句「三十斷紅,四十斷綠」說的就是這方面的問題。
  • 農村俗語「好男有運不生前,好女有福不生後」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為人處事,其中還有很多俗語是和新生兒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好男有運不生前,好女有福不生後」,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是啥意思?有道理嗎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這裡有著非常多的俗語吧,這些俗語涉及的領域非常多,有關於天氣的,有關於教育的,還有關於身體健康的,但是現在因為社會的發展,這些俗語已經開始漸漸的被農民遺忘了,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句農村的俗語吧。這個俗語就是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這句是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說,人到三十不走三路,這是啥意思?
    鄉下的生活,雖然不像城市方便,但有其獨特的魅力,那嫋嫋炊煙,潺潺溪水,一草一木都令人留戀。在今天,鄉村的愜意生活不僅成為人們的嚮往,也成為大多數人追求的時尚。除鄉下的環境讓人嚮往外,還有很多讓人著迷和欣賞的,比如鄉下的傳統工藝、習俗、俗語文化等等。
  • 常聽人說「三十如狼,四十如虎」,有何深意?和現在意思一樣嗎?
    民間總是把「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來形容男女或是專指女主,其實無論是專指前者或者後者,都是人們思路不同導致的。其實大家很少知道的是「三十如狼,四十如虎」還是指中國古代的人們身體年輕力壯,生活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價值取向。
  • 農村俗語30望子,40望財,50望人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
    在農村,一個人一生,分了很多時間段,每一段都有不同的追求,不同的嚮往。因此農村人就形成了這樣一句俗語,「30望子,40望財,50望人」。這句俗語就展現了農村人從30歲到60歲之內的奮鬥過程。~~農村人一生奮鬥過程大概是這樣的。
  • 農村俗語「三十不發,四十不富」啥意思?怎麼理解好呢?
    在農村,很多老人都被大多數人認為是沒有什麼文化的,都是文盲或半文盲的,但是他們的一些經驗以及談吐卻是很有道理的,畢竟,還是比年輕人多吃了幾年的飯的,走過的路經歷的事情也是更多的,因此,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也是很有道理的,而農村老人常常說的一些農村俗語老話也是挺多的,雖說現在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但經歷了一些深入了解了就會體會到其中的深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