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不管你生前有多富貴,多榮耀,或者多落魄,終有離開這個世界的那一天。所以我們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要有自己明確的人生目標,這樣才不會虛度光陰,空費時光,才會在離開時沒有遺憾。
而對於淳樸善良的中國農村人來說,他們的生活目標其實很簡單。如果用一句簡單的俗語來說明的話,那就是「三十望子,四十望財,五十望人」。什麼意思呢?三十望子應該是很好理解的,三十而立,成家立業,這個時候的男人應該有自己的孩子了。
當然現在城市裡年輕人思想開放,三十歲不結婚的滿大街都是,可是在舊時農村,青年人結婚早,一般二十三、四歲就會結婚,結婚之後,就盼望趕快有自己的孩子。可是如果三十歲了還沒有自己的孩子,那麼不僅自己心裡會焦急不堪,更重要的是,在同村人面前沒面子。
同年齡段的人,人家孩子都會打醬油了,自己的孩子還不知道在哪裡,這就是三十望子。如果三十歲有了自己的孩子,那麼到了四十歲,就該望財了,也就是希望自己能夠發筆財,讓家裡人過得更舒適一些。
以前農村講究的是男主外,女主內,女性不工作,只在家裡照顧老人,撫養孩子,賺錢的事情全部交給男人去做。男人外出打工,回來的時候希望是衣錦還鄉的,不僅可以給家人更好的生活,更可以在同村人面前顯擺顯擺。
這就是四十望財的由來,可是這一點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的,財富就在那裡,可是有人賺得到,有人賺不到,賺錢這個事情,有的時候還是要看個人天分的。那麼五十望人是什麼意思呢?五十而知天命,人到了五十歲,就會明白什麼金錢呀,財富呀,美色吧,都是虛空的。
唯有家裡的人才是實實在在的,所以希望家裡所有人都能每天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錢可以少賺一點,夠吃夠穿就行,住的可以次一點,不漏風漏雨就行,娛樂也可以少一點。關鍵是家裡人不要有任何的問題,這是農村人最簡單的想法。
「三十望子,四十望財,五十望人」體現的是農村人一種簡單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這也跟中國幾千年來的農耕文化相適應,那就是小富即安。你可以說這是一種小農思想,不思進取,但是這種思想的存在,客觀上起到了穩定廣大農村社會的作用。
中國的大部分人口是農民,農民群體的穩定,直接關係到國家的穩定。而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這句俗語的意義在於,在我們人生的每個階段,大家都要規劃好自己的目標,有了奮鬥目標,才會有前進的動力。
否則就是整天碌碌無為,混吃等死,人的生命時間再長,也是有限的。人一生可以做,需要做,能夠做的事情太多了,只有抓緊每天的時間才能達成目標,否則最後就可能是人生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