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古尋珍」帶你身臨其境,感受古代藝術品的魅力
撥開收藏迷霧,去偽存真
請置頂本公眾號,以免錯過精彩內容
常年拍賣徵集,鑑定,售賣古董珍玩
點擊下方連結
告:添加我微信好友的新朋友
【力薦】全在這個U盤了——一部中國美術全集
【力薦】全在這個U盤了——中國書法U盤!4500幅高清圖
【力薦】全在這個U盤了!中國寺廟洞窟雕塑造像集!
擦肩而過的一件元青花!
拍賣場上一擲千金的富豪!究竟賺多少錢?有圖有真相!
流拍!跳樓!真實的香港春拍一片蕭瑟!有事實!有真相
古玩行32條經驗和總結!我用了十餘年才領悟!
滿滿負能量!拍賣場上一擲千金的富豪!竟會賠的這麼慘!有圖!有真象!
每個領域都有典範,大收藏家往往是事業與收藏兼具的典範,而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這位臺灣清翫(wán)雅集收藏家中知名度最高的收藏家之一,就是最令人欣羨的收藏家。如今,他已飄然隱逸,淡泊於紅塵,悠遊自在於廣博的古玩藝術收藏世界,無愧於當代全球百大收藏家的美譽。
問:前英國蘇富比主席JamesStourton出版的《GreatCollectors ofOurTime》一書,集結了1945年以來,他認為當代最偉大的一百位收藏家。在這份名單裡,僅有三位華人入列百大收藏家,分別是香港收藏家仇燚之、趙從衍以及您。除了具備相當的財力,您認為,要能成為一位好的收藏家,哪些是不可或缺的關鍵?
曹:收藏基本上只是一種嗜好,其實很難去說誰大誰小、孰優孰劣;我也從來不會去跟誰比較。我總認為,收藏其實沒什麼了不起,任何人買東西,如果不是拿來用,而是拿來賞玩,那就可以說是收藏家。收藏家能從自己的收藏活動得到樂趣,就是成功的收藏家。在這當中,我覺得「真」是不可或缺的關鍵;也就是說,能真心喜愛自己收藏的東西,並能從其中得到真正的樂趣,那就是成功的收藏家。
問:在曹先生收藏的經歷中,您一直強調「真、精、稀」的收藏三原則。也再次請您分享,購藏作品的「真、精、稀」曹氏三原則。
曹:收藏求「真、精、稀」,這是自古傳下來的原則,絕非我的獨創,我只是嘗試不違反而已。我常說,我收藏就像談戀愛,看到某樣東西真的喜歡,我才會去買;所以我買東西帶著很多直覺與糊塗,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原則。
問:您對畫作的品鑑能力亦為人稱道。例如,您曾分享中國傳統水墨的特點,從而賞析從傳統水墨走向當代媒材的藝術家。能否請曹先生分享,推薦您喜愛的書畫乃至當代油畫藝術家,有哪些吸引您的特質?
曹:我對中國畫作的鑑賞能力很普通,不敢隨便給別人什麼建議。不過這幾年,我一直嘗試以科學的角度來分析什麼是美?美跟藝術又有什麼區別?我也陸續做過一些公開演講,內容也在雅昌藝術網上,希望能有人給我批評、指教。
問:現在您怎麼買作品?您買作品時的心態,與上世紀90年代、剛踏入收藏時相比有哪些轉變?比如說,現在要能打動您,決定納入自己收藏的藝術品,必須具備哪些特質?
曹:現在與90年代相比,最重要的變化當然是東西都貴多啦!加上自己手上閒錢也花得差不多了,所以現在只能多看少買。還好,我收藏的興趣很廣,古今中外的文物我都有興趣,不用花大錢跟別人搶風頭上的東西。像今年3月我在紐約的一家拍場,就買了一件犍陀羅的石雕菩薩像以及兩件印度古石雕。這三件石雕都動人無比,價格卻不貴,所以買得很開心。
問:請曹先生分享,您近三十年的收藏道路,一路走來曾經遇到的「市場陷阱」,以及您如何判讀一位合格稱職的藝術經紀人、拍賣專家?
曹:您所謂的市場陷阱,指的應該是制假賣假,或者是故意炒高價格吧?我收藏範圍廣泛,而且有點常識跟判斷力,所以比較不容易掉進這些市場陷阱。至於判讀經紀人或專家,我重視的是誠實、眼光跟信譽。這三者兼具的人不多,遇到了就應該惜緣,把這樣的人當成好朋友,這對收藏有極大幫助。
問:在拍賣場購藏作品,往往決定的時間只有幾秒鐘,而且精彩的作品會有很多同好相互競逐,其間每每驚心動魄。有時候沒有堅持,事後扼腕;有時候情緒高昂,又不免有不理性的堅持。例如,您在2000年出價競奪明嘉靖「五彩蓮塘魚藻紋蓋罐」,就堅持比Eskenazi多出一口價,當時出價即達4400萬港元,震撼世人,而今看來,這個價錢卻一點兒都不貴。請曹先生與我們分享,您在拍賣市場收藏藝術品的精彩經驗,以及在拍賣場上,如何冷靜自持地買到自己心儀的作品?
曹:我覺得買重要的東西,事先要有盤算,最多可以衝到多高?何時應該放手?這在事前都可以想好,到拍場時一切隨緣就好。東西是永遠買不完的,所以買不到省下錢,下次說不定可以買到更喜歡的東西。我在拍場上得失心都不重,沒感覺到驚心動魄。
問:您的收藏領域廣博,但您卻又能對每一個領域研究頗深。例如您談起琺瑯器,馬上就能分享三種胎料的不同。要請您分享,收藏領域如此廣博,您從新石器時代的玉器、商周青銅器、瓷器,乃至書畫、藏傳佛像到當代雕塑與油畫,都有涉獵收藏。面對這麼多藝術品,您怎麼在有限的時間,探索近乎於無限的知識,而能成一家之言?
曹:收藏是否需要很多的知識?我覺得未必見得。我收藏最重視的兩件事,就是「鑑」跟「賞」。鑑,就是知道真假,賞呢,就是知道高低、美醜。一般人都以為「鑑」需要非常淵博的知識,其實,常識才最重要。我看到不少收藏家,講起知識頭頭是道,所收的東西卻都是假的,而有些知名的學者,也常常真假分不清楚,這都是有知識卻沒常識的緣故。講到這裡,我想舉邱永漢先生為例。邱先生在日本成為知名作家後,想投資股票,於是他去請教許多股票經紀人,問股票該怎麼買?後來他把這些人的建議列表以後,完全反向操作,結果大為成功。他說,這些經紀人如果真懂得怎麼做,早就發財了,不會還待在證券公司裡當小職員,所以他們講的應該都是錯的。這就是常識,也是判斷力。知識很重要是沒錯,但作假的人也都是很有知識的;跟作假的人比知識,我們不見得會佔上風,這時候,知識就不如常識了。譬如,明成化雞缸杯,劉益謙先生花了近三億港幣買;如果有一個人,說他最近也買了一個雞缸杯,只花了十萬港幣,那真假還用問嗎?這個人如果還引經據典,說根據器形、胎、釉、顏色及畫工,這十萬港幣的雞缸杯是真的,那就叫做有知識、沒常識。知識是死的,常識是活的,這點值得新進藏家參考。
問:您的收藏最為人稱道之一,就是不追逐所謂市場主流的明星,而是依自己的定見與眼光建立收藏。許多人購藏作品,專家建議必不可少,但如何從眾聲喧譁中,擁有自己的定見往往是最難的。這一點,能否請曹先生分享您的自身經驗?
曹:談戀愛,大概沒有人會請專家來提供建議吧?收藏,如果不是出於個人的喜愛,而把收藏當投資或事業來經營的人,才會找所謂專家來提供建議。而專家的建議能不能聽呢?恐怕還是要回歸常識的判斷。所以,自己沒常識與判斷力,找專家也是不行的。換句話說,收藏如果沒有自己的定見,還是別碰這個最好。
問:從曹先生您邁入收藏迄今,收藏市場歷經了多次的景氣榮枯,其實也像您過去創新的晶圓專工產業一樣,都面臨著循環起伏。對於有志踏入收藏的年輕收藏家,您能否以過來人的成功藏家經驗,分享真正的收藏之樂,以及短線進出可能會帶來的苦果?
曹:我覺得收藏應該以喜愛為主,不能完全把它當投資來看。理論上,我們很喜歡的東西,別人也可能喜歡,將來我們要脫手,就有人承接,所以應該可以保值。收藏東西享受了賞玩的樂趣,又可以保值,這就夠了吧?真要想賺大錢,我建議去買股票。當然,有的人把藝術品當股票來炒作,也可能賺錢;但是這需要大資本,還要費盡心機來操弄市場,結果把自己弄得面目可憎;實在划不來。對有志於收藏的年輕朋友,我建議的是多研究鑑賞,用真心愛心來收藏,那應該就不會失敗;如果滿腦袋只想賺錢,外面就到處是陷阱。所以,有正確的心態非常重要。
問:收藏藝術帶給您人生、家庭與事業哪些不同的體悟與改變?
曹:有了藝術收藏,生活當然豐富很多。一方面生活圈子廣了,可以交到世界各地有趣的朋友;另一方面可以接觸各式各樣的藝術作品,心情可以常保輕鬆愉快。如果假日攜家帶眷去看藝術展覽,彼此交換意見,也是很好的家庭聚會方式。至於事業方面,收藏的好處是讓我們退休後有事情幹,不會有退休恐慌症。這樣該交棒就交棒,讓事業可以新陳代謝,也是很好的事
文章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賣書是為了與更多收藏愛好者建立互動(如果我僅僅是分享而你也僅僅是讀者我們之間沒有更多互動,如果你購買了我提供的服務,至少證明你是有心在古董藝術品上下功夫的,也不是那些拿著假貨當國寶的國寶幫和明知是假貨卻天天想辦法想忽悠別人的騙子)畢竟古董的價值高昂一般人難以承受。(我也不會相信我發個古董你就會決心購買,即使我的古董是來自海內外大拍賣公司有著清晰的成交記錄)每一個微店購書的我都會添加個人微信便於互動交流。從其他地方你買到的僅僅是一本書,在這裡你還能得到一條正確的收藏之路。期待與你相識,享受收藏的樂趣。
賞古尋珍是由業內資深藝術品從業者親自打理的新媒體
一年就做兩件事找古董,尋客人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微店,已上新,大家可以收藏店鋪,及時了解更新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