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日報訊 記者毛蕾 通訊員葉遲華、張柏林報導:昨日,院士地理空間無人機自駕系統項目投產暨丹灶鎮5G 網聯無人機智能化城市網格管理項目啟動儀式舉行。佛山中科雲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中科雲圖」)自主研發的無人機自駕系統項目將在丹灶實現量產。
該公司是佛山首個院士擔任法定代表人的研發生產類項目。中科雲圖是廣東省科學院的孵化企業,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周成虎為首席科學家的創業團隊,相關產品已經在全國10多個省和地區得到應用,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位。
根據規劃,項目投產後將實現年產無人機機場約1000臺、5G無人機約3000臺、專業傳感器3000套,為電力、水務、農林、測繪以及高精度地圖等行業用戶提供軟硬體工業級無人機自動化解決方案。周成虎院士擔任該項目的法人代表、董事長。包括中科雲圖在內,丹灶目前已有5個「院士項目」進駐,共計7名院士參與其中。
活動現場,丹灶鎮與中科雲圖進行了5G 網聯無人機智能化城市網格管理項目籤約,同時舉行了廣東省科學院仙湖科創加速器暨院士成果轉化中心仙湖基地項目籤約儀式。未來,丹灶將對院士資源進行整合,建設更多的加速器、產業化載體服務院士項目。為了進一步引導科技成果轉化,丹灶鎮同時發布了「加快科技企業加速器發展十條政策意見」,在5年內打造10個企業加速器,建設「灣區科創加速器之城」。
副市長喬羽表示,此次投產、啟動、籤約的項目,是深化無人機智能化政務服務應用及安全管控工作的積極探索和成功案例,也是貫徹落實創新驅動和科技強國戰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推動佛山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舉措和具體行動。
廣東省委委員、省科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廖兵等出席了活動。
丹灶打造「灣區科創加速器之城」
院士項目頻頻落戶,5年內將打造10個企業加速器
昨日,一系列與科創產業相關的信息在丹灶「引爆」。
其中,由佛山中科雲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中科雲圖」)自主研發的無人機自駕系統項目將實現量產。該企業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周成虎擔任法定代表人,這也是佛山市首個院士擔任法定代表人的研發生產類項目,在全國也非常少見。
這已經不是丹灶鎮首次與院士結緣。就在近期,共計7名院士參與的5個重大項目紛紛進駐,產業領域包括智能安全、氫能、新材料等。
頂尖的科創成果轉化項目頻頻落戶丹灶。在這一現象的背後,丹灶鎮瞄準科技成果轉化環節,推動科創成果產業化、商業化的路徑非常清晰。
昨日,丹灶鎮重磅發布了「加快科技企業加速器發展十條政策意見」(簡稱「加速器十條」),提出自2020年至2025年,每年拿出1億元資金扶持相關企業,在5年內打造10個企業加速器,建設「灣區科創加速器之城」。科創項目加速環節薄弱的現實問題,將在丹灶得到解決。
院士與丹灶全面合作:
既輸出產品又輸出應用模式
中科雲圖是廣東省科學院的孵化企業,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周成虎為首席科學家的創業團隊,解決了行業級無人機續航時間較短、過程管控難度大、自動巡檢程度低等問題,相關產品已經在全國10多個省和地區得到應用,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位。
相關產品在活動現場進行了展示。只見一個白色的裝備上蓋緩緩打開,裡面的無人機根據指令飛到空中巡視,收集到的數據實時傳輸到後方資料庫。巡查結束後,無人機可以自動精準回落。
據悉,該無人機機場平臺是企業的產品「雲巢」,而無人機具有5G 聯網功能,名為「雲雀」。按照規劃,該項目投產後將實現年產雲巢約1000臺,雲雀約3000臺,專業傳感器3000套,為電力、水務、農林、測繪以及高精度地圖等行業用戶提供軟硬體工業級無人機自動化解決方案。
周成虎對該項目的發展寄予厚望,「人工智慧、大數據毫無疑問是未來技術變革的方向。我們希望能夠重構中國無人機遙感技術,實現『上有衛星星座,下有無人機遙感網絡』。」
丹灶不僅是他選中的量產基地,也是應用示範的基地。在活動現場,中科雲圖和丹灶籤約,丹灶鎮5G 網聯無人機智能化城市網格管理項目啟動,雙方將打通國土、城管、水務、環保、應急等8大應用領域,通過對無人機自駕系統進行5G聯網,實現24小時低空無人巡查,覆蓋丹灶全域,以此探索智慧城市建設。
南海區委副書記、區長顧耀輝對這種「產業化+應用」的模式給予高度評價。他表示,南海應該帶頭開展項目應用推廣,未來不僅要輸出產品,也要輸出模式、輸出解決方案。
頂尖專家+國家級基地:
瞄準科技成果轉化環節發力
中科雲圖並非首個落戶丹灶的院士項目。據悉,丹灶目前已有中科雲圖5G無人機自駕系統製造項目、北理工智能醫用冷箱製造項目、佛山市仙湖實驗室項目、廣東省科學院院士成果轉化中心仙湖基地項目、先進金屬基複合材料應用及產業化項目等5個「院士項目」進駐,共計7名院士參與其中。
院士項目頻頻落戶,與丹灶鎮近年來發力「兩高四新」,建設高端的產業基地密切相關。近年來,丹灶鎮著力打造新能源、智能安全兩大新興產業。在產業布局的同時,基地建設成效也非常引人注目。
智能安全產業的「大本營」是粵港澳大灣區(南海)智能安全產業園。其與「翰林水道」共融,既有高端的載體項目聯東U谷,實現工廠可以上樓,又有風景優美的翰林湖、高端的商住載體等作為配套。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南海)智能安全產業園獲工業和信息化部與應急管理部批准為「國家安全產業示範園區創建單位」,確認了國家級產業基地的「江湖地位」。
目前丹灶鎮已有聯東U谷等優質的加速器。/丹灶鎮供圖
氫能產業則以佛山市仙湖氫谷作為核心,與「有為水道」共同打造,形成城產人文融合發展的態勢,並且引入了佛山仙湖實驗室、氫能學院等解決「卡脖子」問題的機構,引入「小初高」一站式優質教育資源,構建最為優質的發展生態圈。
一流的產業基地,給了丹灶鎮引導頂尖資源,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的底氣。丹灶引入的院士項目,均入駐了上述空間。
與此同時,便利的區位和完善的配套也是院士項目落戶的重要原因。中科雲圖總經理潘屹峰表示,丹灶鎮是五金之都,可以為產品零部件提供良好配套。理工亙舒智能醫用冷箱與雲監控平臺項目落戶的想法也類似,冷箱製造所需要的箱體、電池、材料等,均可就近找到供應商,有利於快速產業化。
東部孵化西部加速:
突破科創成果轉化的薄弱環節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思想引領下,全國各地對優質的創新資源趨之若鶩。但是優質的科創項目落地也並非易事。潘屹峰介紹,在來到丹灶前,他們也面臨著量產的問題,一直在尋找合適的區域,在他們看來,「空間、配套、創新」三個方面缺一不可。
他所提出的「空間」問題,在各地提出的孵化育成體系鏈條中有明確的引導。「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的架構已經較為成熟。其中前端的孵化器和後端的科技園數量都遠高於加速器。而企業從「破殼而出」到「羽翼豐滿」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一些經過了孵化環節的科創企業,會因難以找到合適的土地或缺乏建設資金、沒有後續支持而「出走」或「夭折」。
欲引導更多的院士進駐,還需要解決這一「薄弱環節」問題。正因如此,丹灶鎮出臺了「加速器十條」,從建設獎勵、高質量加速器獎勵、運營獎勵、創新創業團隊獎勵、投融資扶持、租金補貼、開拓市場支持、教育醫療扶持、一對一服務、用地支持方面對相關企業進行支持。
根據計劃,該鎮將在5年內打造10個企業加速器。建成後,南海區東部孵化、西部加速的格局將進一步形成。「接下來我們將通過村級工業園改造,對接優質的經營者進行園區開發。」丹灶鎮鎮長陸文勇表示。
目前丹灶鎮已有聯東U谷等優質的加速器案例,活動現場還進行了廣東省科學院仙湖科創加速器暨院士成果轉化中心仙湖基地項目籤約儀式。以仙湖科創加速器+院士項目為起點,丹灶鎮加速器建設、運營的大潮即將開啟。
原標題:佛山首個院士任法定代表人的研發生產類項目投產
丹灶欲5年打造10個企業加速器
來源|佛山日報
文|記者毛蕾 通訊員葉遲華、張柏林
編輯|何欣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