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變: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端

2021-02-23 新賓融媒


宛平城,北京豐臺區一座興建於明朝的古城,雖歷經多次修復,城牆上依然布滿了密集的槍眼與彈坑。

  這座古城和周遭斑駁的創傷,見證了80多年前那個夜幕裡的腥風血雨:1937年7月7日,日軍詭稱一名士兵失蹤,悍然向盧溝橋和宛平城發起猛烈進攻,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爆發。

  激烈的槍炮聲,打破了宛平城的寧靜,也喚醒了中華民族抗擊侵略的戰鬥意志。

  「七七事變的爆發,標誌著日本全面侵華的開始,也是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端。它的偉大歷史意義在於,促進了全民族的覺醒,凝聚了全體中華兒女抗戰的磅礴力量。」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副研究員李慶輝說。

  這是駐守宛平城的中國軍隊奔赴盧溝橋抵抗日軍(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面對空前的亡國亡種危機,7月8日,中共中央發出《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呼籲:全中國同胞,政府與軍隊,團結起來,築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寇的侵略。

  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推動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抗擊侵略、救亡圖存成為中國各黨派、各民族、各階級、各階層、各團體以及海外華僑華人的共同意志和行動。

  「中國共產黨成為全面抗戰的中堅力量,發揮中流砥柱作用,主要原因有3個:一是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這是打敗日本侵略者的根本保證;二是中國共產黨主張實行全面抗戰,廣泛發動和依靠人民群眾,提出了全面抗戰的原則,提出了論持久戰的方針和一整套作戰方針原則,這是當時敵後戰場的理論指導,也是打敗日本侵略者和取得全民族抗戰勝利的重要保證;三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廣泛發動抗日遊擊戰爭,開闢了廣大敵後戰場,創建了陝甘寧、晉察冀等19塊主要的抗日根據地。」李慶輝說。

  這是中國軍隊在盧溝橋抗擊日軍的進攻(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楊靖宇食棉絮、啃樹皮,頑強血戰直至犧牲;趙一曼不畏酷刑,慷慨就義;東北抗聯八位女戰士、狼牙山五壯士寧願跳江跳崖也不向敵人屈服……英雄們的一次次壯舉,匯聚了中華民族眾志成城、抗擊日寇的磅礴力量。

  面對侵略者的鐵蹄踐踏,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全體中華兒女冒著敵人的炮火,一往無前、共赴國難,千千萬萬愛國將士浴血奮戰、視死如歸。華夏九州到處都有「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的感人場景;五洲四海、異國他鄉,到處都有華僑華人「御外侮、挽危亡,願為後盾」的積極行動……

  「盧溝橋的炮聲成為中華民族抗戰總動員的號角,整個中華大地到處都是抗日的怒火。這種排山倒海、勇往直前的力量,喚醒了沉睡的民族魂魄。」李慶輝說。

  如今,戰爭的硝煙已散去,「大刀向鬼子們頭上砍去」的鏗鏘之音,仍久久迴蕩在華夏大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廣場上,象徵中華民族覺醒的大型雕塑「盧溝醒獅」巍然聳立。

  這是守衛盧溝橋的29軍士兵抵抗日本侵略軍入侵(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這是1月29日拍攝的盧溝橋(手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茹 攝

  這是日軍攻打宛平城留下的彈坑(1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韓松豫 攝

相關焦點

  • 第19課 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
    1.七七事變的①時間②涉及地點(宛平城,盧溝橋),影響?①時間:1937年7月7日②涉及地點:宛平城,盧溝橋③影響: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2.平津保衛戰的①人物②結果①人物:3.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形成①改編②形成標誌③意義①部隊改編: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南方八省的遊擊隊改編為新四軍(總指揮:朱德 副總指揮:彭德懷)②形成標誌: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公開發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③意義:
  • 部編版:八上歷史第19課《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背誦手冊
    >七七事變是日本全面侵華的開始,也是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 1.背景:七七事變後,國共兩黨分別發表聲明,表明抗戰立場,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步伐 ②標誌:國民黨發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 ③意義:國共合作宣言的發表,標誌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實現
  • 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開端
    在這裡,人們能從「中國局部抗戰」「全民族抗戰」「中流砥柱」「日軍暴行」「東方主戰場」「得道多助」「偉大勝利」「銘記歷史」等8個部分的展覽,通過1170幅照片、2834件文物,全景了解各民族、各階級、各黨派、各社會團體、各界愛國人士、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英勇抵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光輝歷史。走進紀念館古銅色的大門,記者找到了介紹1937年「七七事變」的陳列部分。
  • 全民族抗戰爆發八十年,你知道一共發行了多少抗戰郵票嗎?
    再過一周左右時間就是「七七事變」八十周年的日子了,這是中國人永遠不應該忘記的日子!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藉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
  • 「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走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
    【偉大曆程英勇壯舉·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今北京)西南盧溝橋地區蓄意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
  • 臺灣多個團體紀念全民族抗戰83周年
    今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3周年。臺灣多個團體在紀念這一重要日子時呼籲兩岸中國人汲取歷史教訓,團結起來促進兩岸和平統一,這樣才不愧抗日先賢先烈的犧牲奮鬥。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海峽評論》雜誌社、「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等團體7日在臺北舉行「七七抗戰83周年紀念大會」,臺灣抗日誌士後代、專家學者等100多人參加。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理事長蕭開平致辭表示,今天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3周年,今年也是臺灣抗日125周年。
  • 中國國民黨批蔡當局無視「七七事變」:不聞不問 故意斬斷國家歷史
    來源:海外網圖源:國民黨臉書海外網7月7日電7日是「七七事變」83周年,中國國民黨7日在社交媒體臉書發文,不僅譴責臺灣蔡英文當局對於這起「中華民族史上對於戰爭最殘酷的記憶」選擇忽視遺忘綜合臺媒7日報導,中國國民黨指出,1937年7月7日晚間,駐北平盧溝橋外宛平縣的日軍藉口演習中士兵失蹤,要求入城搜查,遭中國軍隊拒絕後展開炮擊,國軍奮勇還擊,是為「盧溝橋事變」。此後1個月內,日軍攻陷北平、天津,對日抗戰全面開打,「這是我們國難的開始,更是中華民族史上對於戰爭最殘酷的記憶」。
  • 橡樹 | 回望七七事變
    >七七事變,多視角,泛談紀念抗戰,該紀念什麼?屆時,日軍順勢沿鄧艾滅蜀,元蒙滅宋的路線,直接攻擊中國抗日大後方。可見,七七事變發展到日軍控制津浦、平漢、平綏三線後,猶如三把鋒利的匕首,何時刺向中國最柔軟、最致命處,全在日軍的選擇。
  • 人民要論:全民族抗戰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重要法寶
    當年,積貧積弱的中國何以能夠打敗窮兇極惡的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奪取這一來之不易的偉大勝利?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是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全體中華兒女義無反顧投身到這場關係民族生死存亡的偉大鬥爭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民族抗戰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重要法寶。」「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全民族抗戰的勝利,是全體中華兒女的榮光!」
  • 「七七事變」83周年丨重讀抗戰家書,重溫那永不忘卻的紀念……
    躲過紛飛的戰火那一封封輾轉千萬裡跨越時空的泛黃家書承載著父母的囑託、兄長的期望、妻兒的牽掛……信箋上的深情話語是他們心中熱忱的家國情懷亦是一個不屈不撓的民族奮起反擊、走向獨立和自強的鮮明腳註今天讓我們再度翻開歷史的書卷一起重溫抗戰英雄的家書裡
  • 瑤溪社區「暑」星星小課堂之歷史課「七七事變紀念日」
    2020年7月7日星期二,是「七七事變紀念日」83周年紀念日。為了紀念中國人軍民一條心全民族抗戰禦敵的年日,為了向轄區青少年傳遞紅色基因,瑤溪社區聯合十一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在浹底村文化禮堂開展了「暑」星星小課堂之歷史課「七七事變紀念日」宣講活動。
  • 實現中國夢要高擎抗戰精神的火炬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及中國人民抗戰歷史,強調偉大的抗戰精神,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強大精神動力。14年抗戰,是中華民族英勇頑強的抗爭史,也是中國人民充滿苦難的屈辱史,「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南京大屠殺」……一頁頁不堪回首的歲月,平型關戰役、臺兒莊大捷、淞滬會戰、百團大戰……一幕幕可歌可泣、浴血奮戰的歷程。
  • 七七事變83周年:馬克波羅遊記裡這座橋和501座石獅子都是見證者
    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不僅僅是高考,也是「七七事變」爆發83周年的日子。「盧溝橋!盧溝橋!國家存亡在此橋!」83年前的今天,在盧溝橋畔靜謐的夜色中,划過一聲尖銳的槍鳴。日本帝國主義悍然發動蓄謀已久的全面侵華戰爭。硝煙瀰漫中,中國軍民奮起反抗,拉開了全民族抗戰的序幕。就像是米拉波橋一樣,它本來只是一座在平凡不過的橋。
  • 七七事變紀念日,把健康碼說成良民證,這家雜誌還未道歉
    七七事變紀念日,把健康碼說成良民證,這家雜誌還未道歉今天是7月7日,是「七七事變」83周年紀念日。1937年7月7日盧溝橋畔一聲槍響,拉開全民族抗戰的序幕。自1874年出兵臺灣開始,日本發動了一系列侵略中國的戰爭。1931年9月18日,日軍挑起九·一八事變,佔領中國東北,並一手炮製了偽"滿洲國"。日軍佔領東北後,將魔爪伸向華北,陰謀策動"華北自治"。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藉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詞拒絕。
  • 以前說「8年抗戰」,現在為何改成「14年抗戰」?金一南:5大原因
    「8年抗戰」,是從「七七事變」開始計算,而「七七事變」標誌著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起點。「14年抗戰」,則是從「九一八事變」開始計算。這兩種不同的宣傳有區別嗎?當然!可以說「14年抗戰」的說法更準確。-01- 完整還原抗戰的歷史過程中國的抗日戰爭,始於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結束於1945年日本籤訂投降書,經過了14年艱難歷程。這裡面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整個抗戰分為兩段:以1937年的「七七事變」為界,前6年是局部抗戰,後8年是全國抗戰。
  • 七七事變八十二年:偉大的中國人,從此覺醒!
    2019年7月7日,是中國抗戰爆發「七七事變」的82周年。1937年,野心勃勃的日本軍隊以「一名士兵失蹤」為藉口,悍然挑起了針對中國的全面入侵。由此,中國人民掀開了波瀾壯闊的抗戰序幕,最終奠定了中華民族由弱到強的基礎。
  • 抗戰十二圖鑑:崢嶸歲月裡的「微表情」——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
    值此周年紀念之際,央視網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聯合出品12張抗戰文物紀念海報,讓那些崢嶸歲月裡的「微表情」帶你走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初心。這是毛澤東主席在抗戰時期發表的重要著作。在關鍵時刻,它撥開了人們思想上的迷霧,為抗戰勝利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七七事變之後,1938年5月,經過10個月的全國性抗戰,多數中國人心裡的迷霧越來越重,中國會不會亡國?抗戰到底要打多久?如何才能取勝?
  • 【訃告】抗戰老兵肖少成於七七事變紀念日歸隊
    訃    告中國抗戰老兵肖少成因病於2018年7月7日3時許歸隊,享年100歲。
  • 抗戰十二圖鑑:看!那些崢嶸歲月裡的「微表情」 —— 紀念中國人民...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中,它還有著更具象的表達,更細節的「呼吸」。銘記歷史,是為了啟迪未來。值此周年紀念之際,央視網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聯合出品12張抗戰文物紀念海報,讓那些崢嶸歲月裡的「微表情」帶你走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初心。(策劃/張莉,設計/劉京京,鳴謝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 「為國家,我們中國人可以拼命」——訪「七七」抗戰名將吉星文之子...
    『七七事變』爆發的時候,是他下令『堅守陣地,堅決回擊,堅持抗戰到底』。」  「七七事變」爆發80周年之際,吉星文將軍之子吉民立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回憶了那段屬於中華民族的共同歷史。雖然吉星文逝世時吉民立只有6歲,但父母及父親部下老兵留下的回憶,尤其是父親的日記和照片,讓他牢牢地記住了這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