訃 告
中國抗戰老兵肖少成因病於2018年7月7日3時許歸隊,享年100歲。
肖少成,又名肖飛,1919年正月出生,原寶慶府邵陽縣第九區北路隆回四都鳥樹下賀家衝老屋院子、現隆回縣七江鄉賀家村人。
1937年七七事變後,肖少成胸懷救國大志,主動報名參軍,先後編入寶永師管區獨立第九營、原國民革命軍185師1090團、武漢警察總隊、200師貴州保安六團、青年遠徵軍207師、東南長官公署新兵訓練處第九團、第五軍96師戰車防禦炮團等部;歷任過通信員、上等兵、上士文書、少尉軍械員、中尉副官、上尉助理員、少校副站長、團部副官等職;隨部在武漢、廣西、貴州等與日作戰。
肖爺爺一路走好!
肖飛(肖少成)自撰回憶錄
前言
(一)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極限人生,在無限的空間裡,如滄海一粟,似水上浮影。若曇花一現,嘆人生之短暫,駒光之易逝,浮生如夢,為歡幾何!
(二) 人固有一死,但有死生之別,更貴有鴻毛、泰山,輕重之分。
為人民服務,為國效忠,英勇奮鬥,鞠躬盡瘁而死,如古之嶽飛、今之雷鋒及焦裕祿與孔繁森等,其思則終於泰山,功刻碑銘,名流千古、永垂不朽。
(三) 故吾人在有生之年、風華正茂之期,應如何兢兢業業,秉承五講四美之精神,倡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之八德——在共產主義的熔爐裡、四化的烈火中,千錘百鍊地鍛鍊成長,學習學習再學習,為國效勞,為民服務,英勇奮鬥而前進,以俾克盡人世炎黃子孫之忠孝於萬一。
自序
餘一生,命途多乖,生不逢時,誕生於民國初年(1919年),封建割據、南北混戰、戰事連年的亂世之秋。出生十月,慈母去世,行年六歲,嚴父既亡。中鮮兄弟,姐弟三人,孤苦無依,無人撫養,孤兒寡女、相對而泣,痛苦終天。嗚呼!如斯慘痛,天若有情天亦老,人生世事多滄桑。時幸有祖母鄒老孺人出而撫育始有今日。
七七事變——烽火狼煙,生靈塗炭,舉國動搖,亡國之痛,迫於眉睫,餘須不才,亦深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致毅然棄業從戎。
八載抗日,南徵北戰,沙場喋血,須曾一官半職,然幾度沉浮,人世滄桑,世態炎涼。歷盡幾許艱辛,至結果赴臺未遂,被迫投降,解放不仕,兩袖清風、資遣而歸。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吾年九十有餘,撫今追昔,回首往事——不勝感慨萬千,每欲將一生榮辱與浮沉略記一二,以資留念,均以才疏學淺,水平有限,未予記敘。今已日薄西山,垂垂老矣,蓋棺論定之前,將記憶片段摘記如後,以資留念,俾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是以為記。
家訓 (一)教兒孫一二事——唯讀、唯耕。
(二)守成不易——創業維艱。
(三)一粥一飯當思來源之不易——克勤克儉,須知創業維艱。
(四)忠孝為治國齊家之本,出則悌,入則孝。永秉五講四美之精神,嚴倡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之八德。
(五)堅持氣節為人,集中精力辦事。
(六)謙虛謹慎,潔身奉公,戒驕戒躁,態度和藹,平易近人。
(七)廉潔奉公,潔身自守,高風亮節,嚴以律己。
(八)日必三省,學習、學習、再學習。持之以恆,永振家聲。
自傳 一、餘名飛、號少卿,字才進(榮)。出生於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正月初一日,現年九十餘。
二、籍貫——原湖南省寶慶府邵陽縣第九區北路隆回四都鳥樹下賀家衝老屋院子。現隆回縣七江鄉賀家村第二組公路旁新居。
三、家庭狀況——自父輩三代以上,所有內外親眷,均有官僚地主,或當地名門仕宦之家。我五世祖(子方公)為清代員外郎,四世祖(傑仁公)曾在燕京北大畢業,官至庠生(解放時尚保存有管帽一頂,即所謂頂子,在文革時期被燒毀,現仍保存皮帽盒一個),三個姑父,曾任知事、庠生、秀才等職。四個姑祖父,除小姑父為地主之外,其餘三均為知縣以上之官,解放時吾家竟沒有一個中農。
父名黎照,字維明,為人忠厚身材魁梧,據說我很像他老人家,惜享年三十六即英年早逝。母親榮姑,現隆回縣金潭鄉芙蓉村鄒獨慶之女。外祖父鄒獨慶曾任廣東電白縣知事。吾媽和大伯母均為餘祖母娘家堂侄女,故娘女、妯娌之間,特別親近,和睦相處,惜年僅三十(即我出生十月)去世。生吾兄弟、姐妹四人。大姐——金禾,嫁鳥樹下村第二組王任甫為妻,未生子女,而早年逝世。二姐——旭禾,亦嫁鳥樹下村王炳餘為妻,生有四子、二女,享年八十有餘而終。餘居第四,其十月母親逝世、六歲父親相繼亡故,孤苦無依,無人撫養,時幸有祖母——鄒老孺人出而撫育,始有今日。
四、學歷——八歲啟蒙,就讀於賀氏宗祠小學二年。後入鳥樹下肖家院子云龍初級小學,在此就讀兩年級,因祖母常客居大姑母家,故餘亦隨她老人家到姑母處讀私塾一年半。在此一年半中,學習稍有寸進,因祖母年邁等關係,至輟學,拜師學藝(裁縫)。師傅系賀家村第一組賀竹仙,為人苛刻,管制森嚴,在此學習三年,補一年(拜師酬金三擔)。在學習期間,砍過柴,幹過其他農活、還做過好多不眠的夜工,自娘肚出生,從未做過這些事情,真的叫我難受。這就是舊社會學徒牛馬生涯的寫照。
經歷
一、從軍——七七事變,烽火狼煙,生靈塗炭,舉國動搖,亡國之痛迫於眉睫,吾雖不才,亦深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致毅然失業從戎。八載抗日,南徵北戰,沙場喋血,雖曾一官半職,幾度沉浮,人事滄桑,世態炎涼,歷盡幾許艱辛,致結果赴臺未遂,解放不仕,兩袖清風,資遣而歸。
二、於1938年九月,與賀家村十一組同學賀清喜兩人至邵陽縣(即原寶慶府)寶永師管區志願兵獨立第九營報名入伍,在此駐紮訓練兩月餘,即開往漢口補充185師(師長方天)。
三、參軍單位(部隊)——185師——武漢警察總隊——200師貴州保安六團——青年遠徵軍207師——東南長官公署新兵訓練處第九團團部——第五軍96師戰車防禦炮團。
四、曾任職務
(一)185師通訊連上等兵;
(二)武漢警察總隊第一支隊二中隊(上士文書);
(三)200師軍械處少尉軍械員;
(四)貴州保安第六團及直屬第一大隊(中尉副官);
(五)青年遠徵軍207師兵站上尉助理員兼少校副站長等職;
(六)東南長官公署陸軍補訓處第九團團部中尉副官。
參加戰役
(一)血戰曬甲山——南京、上海失手後,我軍決心布防武漢(曬甲山)內武昌、漢口、漢陽,三鎮乃我軍重要軍事據點,若敵船由長江進入堪家磯,可直抵曬甲山,則對整個武漢三鎮形成三面包圍之勢,故我軍在德國軍事顧問的指導下,在堪家磯至曬甲山沿途均構築重要工事、加強防衛,嚴陣以待。
(二)二戰爆發後德國將在華所有軍事顧問一律召回(為防止軍事洩密),故我軍放棄防守武漢計劃,只留下我185師一個團掩護市民撤退。十月八日,敵軍戰機數十架、戰艦數艘,坦克、大炮百餘門,一個師團的兵力,向我曬甲山陣地猛攻,晨霧中一時火光沖天,機聲嗡嗡,炮聲隆隆,晨霧中低空掃射,輪番轟炸,衝鋒喊殺聲,槍彈爆炸聲,山搖地動,震耳欲聾,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歷時四小時,敵軍終被擊退,結果雙方傷亡慘重。此役敵方被擊落戰機十餘架,擊沉戰船一艘,俘獲坦克二輛。敵以情報誤判,認為我仍以重兵固守武漢,加以初戰失敗,致惱羞成怒,竟以兩個師團(磯谷、板垣兩師團)、飛機四十餘架、坦克二十幾輛、重炮數百門——於九日拂曉六時許,以排山倒海之勢向我陣地猛攻,我團在前日戰鬥中,一二兩營營長、團長陣亡,官兵只剩下百餘人,急請示上級派兵支援,後師部以仍按原計劃、阻敵於傍晚之前,掩護市民撤退。結果(除重傷病員外所有官兵一律進入陣地參加戰鬥,沿途埋藏地雷、手榴彈,敵二次衝鋒均未得逞。若兩小時後敵以化學武器、施放瓦斯毒氣向我陣地輪番轟炸,頃刻間整個陣地一片火海。樹木、泥沙、屍體,伴隨著轟炸之聲衝上雲霄,山頭削平足有米餘,此時通訊聯絡斷絕,幾乎全軍覆滅,僅剩十餘人,我是其中之一,但頭部、肩部負有輕傷,至今仍有傷疤,因腦震蕩至今兩耳長鳴,若有稍用腦力,頭則昏痛不止,記憶失靈。
(三)在200師部參加廣西崑侖關大捷之戰役,惜未直接參與陣地戰鬥;
(四)在四年內戰中,我曾在山東、安徽、河南、江蘇等省與解放軍有零星式的小接觸,在淮海戰役時(妻子)後偕來武漢,至請假到武昌,未參與戰鬥。
解放回家投誠學習
我邱兵團在淮海失敗後,我在後方留守處被調編至東南長官公署新兵補訓處新兵補充第九團副官室任中尉副官。後準備逃往臺灣,至廣東黃埔碼頭時等待兵船,則早因情況緊張特殊,撤離碼頭,致逃臺未遂,當即只好派員向廣州警備司令部聯繫,後繳械向解放軍投誠。解放後,除營級以上官佐調離外,其餘官兵一律編隊在警備司令部(解放團)訓練改造三月後,官佐身體、思想改造好的予以留用,其他則資遣返家。在三個月中官佐與我個別談話竟十多次,我在學習期間考核時,故亦在留用之中,(妻子)後偕亦因稍有文化至被編入救護隊,惜在最後期滿遣散時,後偕以擔架危險性大、自己身體不好、母親一個人在家等原因堅決要回家,因數次苦苦勸解,後偕反而列舉各種事實、真理(如祖母年邁、思念你心切、你是獨子、危險性大、還說我媽在鳥樹下有一棟房子,我倆可以經商做生意等等原因),此時的她已哭成淚人,緊緊抱住我,久久地,將我推至牆角,最後一句:「好吧,我明天就回去。看你在外做一輩子官嗎?你不要管我,死也好、活也好!嗚——嗚——嗚,此時的我,內心隱隱作痛,久久地默默無言,在一夜未眠的思想鬥爭下,終以赴臺未遂,解放不仕,兩袖清風,資遣歸家,惜——我戎馬生涯十餘年,一片報國忠心。
在四年內戰中,竟久遂迷途,未能擇主而仕,至為終生遺憾!
解放回家
在土地改革、五股妖風、文化大革命等運動中,我因有在解放團學習、資遣證件等證明,至未受到任何衝擊和批鬥。成立人民公社時,曾在公社聯合加工廠任縫衣廠會計及大隊聯合加工廠副廠長兼會計等職。
歡度晚年
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鄧小平同志的英明領導下,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的一切冤假錯案得以平反昭雪,一切莫須有的罪名(二十一種人的黑帽)全被摘掉,人民行動、言論得以自由。在三十餘年的改革開放與四化建設中,百廢待興,國運昌隆。生機勃勃,日新月異,如日中天而蒸蒸日上,人民生活得以無限美滿、改善,由溫飽而奔向小康,由東亞病夫、睡獅而猛省而為東亞雄獅,而為當世五強之一。
現吾年九十有餘,一家八口,兒女歡聚一堂,老伴同偕至老,極盡天倫之樂,共建幸福之家,其樂融融,而不亦樂乎!
邵陽市區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團隊介紹
自2014年起,由民間自發,主要經網絡集結,慢慢形成團隊。
自發自願自由是團隊組織原則,努力盡力,尋找發現關愛倖存抗戰老兵。
目前散落邵陽市三區、新邵縣、綏寧縣境內各街巷鄉村近四十位倖存抗戰老兵,平均年齡96歲,最大年齡103歲,他們多數生活依然艱難。呼籲社會各界關注,積極參與,讓曾經為民族尊嚴國土完整而戰的抗戰老兵晚年生活更美好。
團隊將堅持不懈,繼續努力盡力,創造條件,完善註冊手續,更好發展關愛抗戰老兵公益,並計劃開展抗戰文物及遺址保護、抗戰歷史及抗戰口述收集整理等有關抗戰文化公益活動。《寶慶情義》抗戰公益文化志願者俱樂部正在謀劃中!
念念不忘,終有迴響,期待與您攜手相伴,一起踐行志願者精神,傳播志願者文明,助推社會進步。有意關注、支持、參與者可關注《寶慶情義》公眾號,或加QQ群:617751713。
關愛抗戰老兵,感恩有您!
有意參與關愛抗戰老兵公益或抗戰文化公益可關注本公眾號或聯繫:
湘E我反對 18175926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