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達幾個月的大選終於結束,我們也終於鬆了一口氣...
由保守派的自由黨和國家黨組成的執政聯盟獲勝,現任總理莫裡森成功連任。
在投票之前的兩年裡,聯盟黨沒有贏過一次Newspoll。這個結果雖然跟之前的民意調查不一樣,但是好像又是在意料之中...
網上還爆出了題為「震驚!原來肖頓早知自己會輸,但他卻沒當回事!」的新聞。
越來越多人認為肖頓和莫裡森對這個結果並不意外。
大選結果將迫使民調行業進行認真反思,Channel 9的政治編輯Chris Uhlmann告訴Today欄目:「民調出現了嚴重問題,我覺得人們並沒有對民調人員說出真實想法。曾幾何時人們會等待固定電話響起,並盡職盡責地回答問題?」
「現在大部分人連電話都不想接。」
專欄作家Nikki Savva在ABC的Insider欄目中表示,其實工黨和聯盟黨的內部民調結果與公開民調截然不同。
她說:「公開民調肯定跟自由黨的內部民調有很大不同…後者顯示昆州有大波選民倒向自由黨。」
Channel 9的撰稿人Samantha Maiden稱,工黨內部民調從未顯示該黨能達到76席的多數席位,雖然競選結果違背了工黨大獲全勝的預期,但工黨一直都知道選情非常緊張。
「肖頓一直都知道,但就連工黨也對選民變節的規模以及首輪得票率的崩潰感到震驚,因為這遠比它們自己的民調更糟糕。」
不管如何,現在結果已經出來了,我們能做的就只有拿著聯盟黨在選前做出的承諾來監督他們。(承諾清單:聯盟黨獲勝! 莫裡森連任總理! 這些是他的承諾, 接下來就拿著它去打臉!)
但是,不喜歡的這個結果的除了工黨,還有咋們的官媒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發表社論稱,在莫裡森意外獲勝之後,將給中澳關係繼續帶來「不明前景」。
在選舉結束後於午夜發布在該報的微信公眾號上的一篇社會輪中,該報稱中國人民對莫裡森勝選對外交關係的影響感到擔憂。
「這一選舉結果也就意味著,近些年在澳大利亞自由黨和國家黨組成的執政聯盟領導下每況愈下的中澳關係,也將繼續前景不明。」
很多人都認為,莫裡森就任總理以來,澳大利亞政府對中國的立場日趨強硬。
澳大利亞媒體曾多次出面說中國的壞話,而且澳大利亞政府也阻止了多項中資收購,限制中國電信巨頭華為與澳洲5G網深入合作,還通過了《反外國幹預法》。
這些舉措都被認為是莫裡森在幕後推動。
《環球時報》在文章中表達出對澳大利亞工黨的青睞,認為如果工黨上臺,對中澳關係是一個轉機。可惜,現在事與願違。
然而,澳大利亞媒體卻認為即使是工黨贏得大選,澳中關係短期內也不會出現大的改善:「不論哪個黨執政,若想修復中澳關係,澳大利亞的下一任政府都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很讓人擔憂...畢竟澳洲最近可是把美國當爸爸、把中國當提款機。詳情回顧:"美國是永遠的爸, 中國是永遠的提款機!" 莫裡森緊要關頭說錯話, 惹怒華人群體!
對於美國、澳洲和中國這段三角關係,很多網友覺得,「把美國當爸爸、把中國當提款機」的確是大實話。
也有網友說:「國家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不少在澳洲的華人開始有了這樣的疑問:中國和澳洲的關係現在這樣,我還該不該留在澳洲發展?
這個答案不簡單,但可以告訴你的是,誰執政,影響不是最大的。
而是看你自己。
「移民天堂、全球富豪夢想養老地、地廣人稀風景優美、法制福利健全」,帶著這些標籤,澳大利亞總是在各種「全球最適合移民排行榜」裡佔有一席之位。
對於很多人來說,其實他們並不適合生活在澳大利亞這樣的國家。盲目移民反而會讓他們自己難受,每天都毫無熱情的「假裝生活」。
這時候,你才會明白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根據一些過來人經驗,以下這十類人其實並不適合移民澳洲。
國內社會更多地講究的是人情,很多能玩轉人情世故的人,在國內反而有更好的發展。
一些所謂「交情」、「關係」也可以帶來更多特權。比如應聘優勢、內幕消息、綠色通道等等。
機會、關係,為國內的生活開啟了簡單模式。
在澳洲,「關係」能左右的東西就微乎其微了。就算總理在路邊等車,也可能無人理睬,更不要說享受什麼「特權」了。
如果不習慣這種生活模式的話,就會很容易覺得「提著豬頭也摸不著廟門」。
北上廣2000萬的人口基數與發達的交通系統,讓城市可以運作到深夜。即使凌晨兩點覺得肚子餓了,小區門口的大排檔也可以輕鬆滿足需求。
工體、外灘、小蠻腰常年在線,蹦迪,喝酒,擼串一個不差,從早High到晚完全不在話下。
相比國內,澳洲的生活容易給人帶來「無聊」、「養老」、「毫無激情」的生活體驗。雪梨和墨爾本的人口剛剛過400萬,5點關門的商場更是讓夜晚增添了許多寂寞。
這裡的人們都管它叫「土澳」,遛狗、逛公園、曬太陽可以說是Local最愛的日常了。
生活在飛速發展中的國內,滿眼都是紙醉金迷,名牌包包、豪宅跑車,一個不少。炫富風帶動了很多人對物質生活的高度欲望。
國內很多行業都在快速發展中,如果想要抓住時機賺大錢,國內有很好的環境。
澳洲人民追求的則是安逸、性價比。
不管身價如何,人們都熱衷於買打折商品、淘二手家具。很多超級富豪從外表上看完全和普通人沒什麼差別,大家沒有攀比炫耀之心,大家追求的是更舒服的生活質量。
臉上的微笑,反而才是討人喜歡的法寶。
儘管中國正在依法治國的進程當中,國內許多人還是沒有什麼法律意識。在路上隨意違反交通規則,或者是在下載一些沒有版權影片的的現象也經常發生。
而很多案例的發生,甚至讓人覺得有錢有關係,做什麼事都無所謂。
而澳洲聯邦法律涉及面廣,讓人難以適應。比如,在新州,道路法規規定,騎自行車必須要帶頭盔。
並且在澳洲開車是右舵左行,對於國內開車多年的「老司機」來說,也難以適應。
而之前,也出現過華人因為下載無版權影片被遣送回國的事例。
很多在國內沒接受過英文教育的人,對英文一無所知。而在國內接受過英文教育的人也往往會發現,國內的應試教育在讀寫上更為注重,而在聽說上的訓練就顯得有些不足。
很多國人即使可以說英語,也避免不了一口Chinglish。
在華人遍地的澳洲,靠中國話行走江湖也完全沒有問題。但是要想真正融入當地社會,一口流利的英語是必不可少的。
國內便宜的人工費,讓我們享受著便捷的生活。出門修個自行車幾塊錢,上網淘寶翻譯個文件幾十塊錢。
再麻煩的事情,只要稍微出點錢,就能輕鬆搞定。
從踏進澳洲的第一步開始,就需要開啟DIY模式了。
申請駕照、開車、搬家、安裝家具、做飯……都需要自食其力。複雜的手續之外,還要適應完全陌生的語言和文化障礙,讓人處理起來摸不著頭腦。
外加澳洲的人工貴到爆,如果想找人幫忙處理的話,幾百澳幣的人工費不話下。當你發現花錢的速度和燒錢差不多的時候,就會不得不開始自己動手。
在國內從事商務管理,例如HR、行政或者是營銷、投資、運營,找到工作還是很輕鬆的。
不管是211、985的研究生學歷,還是多年的從業經驗,都會在找工作時為你加分。
但到了澳洲就會發現,由於經濟體量,澳洲的供職市場比國內要小很多。在國內從事純文科職業的,來到澳洲就等於失業。
就算是專業門檻較高的法律和財務這樣的職位,也早就被澳洲local佔領了。
澳洲從來不缺本土的高管,而從事金融、IT等職業在澳洲境況則好一些。
在國內有一群人,被稱為「金領」。在職場多年的打拼之後,已經不需要幹一些苦活累活了。
坐在辦公室,有什麼任務,分配給底下的職員去辦就好。
而拓展業務也主要靠多年工作積攢下的人脈,這樣的人在澳洲就很難生存。國外的「江湖」水深不可測,行走江湖的方法也與國內截然不同,勢必會水土不服。
到了澳洲之後,仿佛電腦刷機一樣,一些都要重新開始。之前的一呼百應,成為了現在的門可羅雀。
放下身份,去做一些以前從沒想過的基層工作,才是常態。
就像《北京遇上西雅圖》中的吳秀波,在國內的時候是醫生,而到了國外之後只能兼職去月子中心當司機。
由於國內的教育和社會環境,很多人都把金錢、權利與成功畫上等號。許多人工作,就是為了不斷獲取更多的金錢與名利,從而成為「人生贏家」。
澳洲社會較為成熟,生活節奏也較「慢」。
即使用盡全力,想要跨越階層,實現出人頭地也依舊是難上加難。來到澳洲的話,把人生目標定為飛黃騰達,就會大失所望。
國內的夜生活可以說是相當豐富。那些在夜店泡完了找個洗浴中心放鬆,獲得身心的和諧的人還是不要來澳洲了。
因為這裡的生活,讓你沒有「縱情聲色」的機會。
澳洲的娛樂場所,只單純喝酒跳舞。奢靡的夜總會在這裡並不多見,想要追求「紙醉金迷」、「聲色犬馬」的生活的話,在澳洲可能就會大失所望。
編輯:波波菜, Grace
資料來源:環球時報, 澳洲鏡報, 1688, SMH, Daily Mail
移民澳洲 | 澳洲PR | 澳洲養老 | 澳洲保險 | 澳洲入境指南 | 澳洲旅遊 | 打工度假籤證 | 澳洲中小學排名 | 澳洲兒童醫院 | 澳洲代購 | 澳洲外賣 | 雪梨生活成本 | 雪梨居住 | 留學生回國須知 | 澳洲入境
往期爆文:
D&G辱華 | 澳洲治癒關節炎 | 華人搶奶粉 | 大媽機場撒潑 | 移民政策巨變 | "滾回中國去", 中國遊客在泰被打 | 移民上山下鄉 | 代購被稅慘不忍睹 | 華人自述火了, 自願放棄PR | 澳媒曝光, 17位外國專家將「神藥」趕下神壇 | 中國買家再次登上澳媒頭條 | 把70歲患癌父親騙到澳洲之後 | 澳洲史上最嚴安檢 | 中草藥治好澳洲絕症 | 飛機上喝"別人的口水" | 土耳其匯率暴跌, 代購瘋了 | 澳洲的"養老幻境"
全澳精選房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