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工廠門口找人談 微信群聊民生事
深圳代表團4位一線工人代表(左起石福英、楊海娟、董小琴、王海)在駐地討論與農民工群體相關的議題。
■ 深圳特區報特派記者 甘霖 李舒瑜
楊麗萍/文 許業周/圖
還是一身收拾得整整齊齊的正裝,一臉的笑容裡透著掩飾不住的質樸,多了一份自信……15日上午,省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開幕前夕,記者在代表駐地又見到了石福英。
她是賽意法微電子有限公司的一名生產組長,去年2月,只有25歲的她,作為一名一線工人省人大代表,來到廣州第一次參加了省人代會。
那時的石福英,發言時臉漲得有些發紅,很多的新名詞,讓她總是愛問為什麼。一年來,石福英這位深圳代表團最年輕的省人大代表有了哪些變化、她和其他3位來自深圳的一線工人代表如何履職?記者在大會開幕之前再次敲開了他們的房門。
一年來,石福英這位深圳代表團最年輕的省人大代表有了哪些變化、她和其他3位來自深圳的一線工人代表如何履職?
有空就去工廠門口找人聊天
「不發言又不行,發言的時候真的很緊張。」說起一年前第一次參加省人大會議的情景,石福英說,自己平時面對的基本就是車間裡一些工友,突然要面對攝像機、照相機,在一個很正式的場合發言,壓力很大。
為了不緊張,為了「更會說話」,參加完省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後,石福英回去專門給自己補課、鍛鍊。
接受記者採訪的間隙,工作人員把即將提交省人大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送了進來,石福英隨手翻了起來。
成為省人大代表的一年來,石福英買了輛自行車,有事沒事,就到各個工廠門口、到菜市場、到城中村去逛逛。她不幹別的,就去找勞務工聊天,聽聽大家都關心什麼,都有什麼困難。
做好調研一天要跑百餘公裡
和石福英一樣,愛跑到工廠門口去找勞務工聊天的還有來自聯創集團的王海。他也是一位一線工人代表,有過黨代表的經歷,對於怎樣履好職,怎樣去傾聽最原汁原味的民意,他有著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去年,王海提交了有關適當收購民辦學校學位保障外來工子女就學的建議,有關情況是他從工廠邊的大排檔上了解到的。成為省人大代表的一年來,王海走得更勤了。
這一年,大部分周末時間,他都要到寶安、龍崗等勞務工集中的地方去看看,一趟一般都要跑150公裡左右。到東莞、中山出差,有機會和一線工人接觸,王海也要找他們聊聊。
正是這位「老大哥」,教給了石福英很多接觸勞務工、與勞務工溝通的技巧。「工廠進不去,那就去找保安隊長,他們自己也是勞務工;不要單聊自己廠裡的事,一定要跨廠、跨公司。」王海說。
除了找勞務工聊天,王海自己還做過問卷調查。最多的時候,在工業區裡發放過2000多份問卷,很多工廠的保安都幫他做過這件事。
一年來,石福英這位深圳代表團最年輕的省人大代表有了哪些變化、她和其他3位來自深圳的一線工人代表如何履職?
成立群聊組隨時溝通履職事
楊海娟和董小琴是深圳4位一線工人代表中的另兩位,成為省人大代表的一年來,學習和調研都成了她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年前的省兩會,楊海娟剛剛出生2個月的寶寶還在哺乳期,她只好帶著寶寶一起參會,成為廣受關注的「媽媽代表」。一年間,作為省人大代表的楊海娟和寶寶一起成長。
通過調研楊海娟發現,基層女工權益需要得到進一步的保障。她同時和其他一線工人代表聯名提交建議,希望廣東省能將高速公路免費通行時間提前2天。
也正是在這一年間,董小琴成了寶安區石巖街道上屋社區的一名駐站代表,她定期來到社區和居民接觸、了解情況。工作之餘,她也愛到處走走、看看。
調研中她發現,寶安區大部分城中村裡95%以上的住戶都是外來勞務工,這些城中村休閒娛樂設施非常缺乏,「能有一塊籃球場就很不錯了」。為此,她建議推進公共文體設施建設要把城中村考慮進去。
在省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後,來自深圳的4位一線工人代表建了一個微信群聊組。關於履職的大事小情,大家都會在群裡「嚷嚷」一嗓子。
一年來,大家都覺得,自己身上多了份沉甸甸的責任。
(深圳特區報廣州1月15日電)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